职业教育集团耗散结构熵及其协同治理机制的研究|职业教育动力机制

职业教育集团耗散结构熵及其协同治理机制的研究

职业教育集团耗散结构熵及其协同治理机制的研究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各地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以教学、科研、生产等为主要活动,由学校、教育机构、企 业、社会团体等共同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在不断增加。但是 整体上看,我国大部分职教集团还处于起步阶段,其资源共 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等效应并不显著,在发展过程还存 在组织关系松散、集团凝聚力弱、协同效应缺乏、集团治理 机制不健全等问题[1]。在这些问题中协同性、治理机制 问题是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关键点。

众多学者围绕职教集团治理问题做了深入研究。夏学文 对我国职业教育集团治理结构和发展模式研究进行了回顾, 分别以区域性和行业性职教集团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治理特 点及发展模式,并引入第三部门理论、企业治理等理论指导 职教集团构建科学的治理模式[2]。余荣宝以湖北省为例 指出面对集团组织结构不健全,缺乏运行保障制度和绩效评 价机制等问题,职教集团应通过构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 的组织架构,约定集团组织的责任、权力及义务,细化运行 保障制度等措施[3]。张俊青等则分析了职教集团治理结 构所面临的制度环境及发展瓶颈,提出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 性作用、创新政府的最适作用、创建职教集团治理结构等对 策[4]。周晶对广东省食品药品职教集团的法人治理结构 做了详细分析[5]。毛志伟提出对法人型职教集团的治理结构应进行合理设计,解决职业教育的“教学链、产业链、 利益链”三链融合的问题[6]。矫天育则认为集团运行好 坏的关键是实现有效治理,提出对行业型职教集团应采取双 层董事会治理机构的观点[7]。

学者们运用不同方法从多个角度对职教集团的治理结 构及机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也有一些学者运用耗散结 构理论、管理熵等理论对公司治理进行了研究。吕荣杰等分 析了影响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发展的内外因素,提出了制定公 司内部治理机制的耗散结构模型[8]。邓富民等针对区域 协同创新能力研究系统性不强、缺乏有效定量测度等问题, 提出基于协调度——管理熵的区域协同创新测度方法[9]。

史建梁运用熵理论分析了公司治理的保障体系[10]。公司 治理的研究较为成熟,但是相关理论对职业教育集团的治理 结构与机制研究较少。

职业教育集团是具有开放性、复杂性的系统组织,构建 有效、完整、科学的治理机制,有助于加快集团的可持续发 展。理论上讲,职教集团运行状态已经具备形成耗散结构的 条件。构建职教集团治理熵模型,分析其治理结构体系内在 机理及影响因素,对丰富治理机制的相关理论并指导职教集 团治理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职业教育集团治理内涵及特征 (一)职业教育集团治理内涵 治理(Governance)概念源于政治学领域,通常指国家治理。治理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罗西瑙(J.N. Rosenau) 的将治理定义为一系列活动领域里的管理机制,这些管理机 制“虽未得到正式授权,却能有效发挥作用”。治理不是一 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
治理过程的基 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
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 续的互动。

广义上讲职教集团治理包括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两个 方面。外部治理是指对职教集团组织使命的界定、权力分配 及决策过程的规范;
内部治理是指对集团组织的设定,即股 东大会、董事会、理事会制衡关系的组成。职教集团的治理 机制即治理体系,由治理结构和和监控体系构成。主要包括 股东大会运作机制、董事会运作机制、监事会运作机制、激 励机制、约束机制、监管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等内容。

(二)职业教育集团治理特征分析 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在1969年 “理论物理学和生物学”会议上提出的。耗散结构是指一个 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与外界有物质或能量交换的情况 下,自动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 序结构。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又会出现新的结构状态,这 种远离平衡状态下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就称为耗散结构 [11]。一个系统形成耗散结构应具备四个条件:系统是与 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
系统处于远离平衡状 态;
系统内要素间存在非线性作用机制;
系统中存在涨落即某变量偏离平衡值状态。

职教集团治理系统具备形成耗散结构的条件,能够运用 耗散结构理论来分析其治理机制。第一,职教集团是一个开 放系统,由多个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组成。多元利益相关者相 互制约、相互影响,在相互矛盾与相互冲突中,不断融合, 进而形成新的秩序与结构。第二,职教集团治理机制是一个 非平衡性系统。非平衡状态是使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的必要 条件。治理机制体系需要打破集团成员内部固有模式和界限, 由原来各自孤立的个体转换为彼此关联的系统,从稳定状态 走向不稳定的非平衡状态。第三,集团治理系统存在着的非 线性作用。主要表现为三种特性:相关性、非均匀性与非对 称性。相关性是指职教集团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协同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组织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和作 用不是简单的数量叠加,而是一种彼此合作、相互制约的关 系。非均匀性及非对称性是指各子系统,由于在治理过程中 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不同,彼此间存在不均衡、不对等的关系。

第四,系统存在涨落。涨落是职教集团形成的主要外部动力, 这种力量能使系统状态变量偏离平均值,形成一种新的状态。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为实现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系 统通过涨落促使集团成员单位协同合作,以组建集团组织来 应对环境变化。

在耗散结构分析中,普利高津为阐述系统从无序到有序 这一过程,引入了熵概念。熵(Entropy)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Rudolph Clausius)于1854年创造,源自于热 力学的物理概念,表示一种能量在空间中分布的均匀程度。

熵是系统状态空间元素复杂程度的表述,是一种不确定性的 定量化度量,也是系统无序程度或混乱程度的度量。目前熵 理论已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科学理论,将熵理论运用到管理 活动中,则形成了“管理熵”理论。该理论阐述了管理组织 在无序与有序的相互转换过程中,管理绩效不断减少的规律。

借鉴已有的研究与理论,把熵论引入组织治理活动中,用来 衡量治理有序化程度,则形成了“治理熵”。

(三)职业教育集团治理熵 在职业教育集团治理机制系统中存在三种治理熵流,即 治理总熵流、治理正熵流和治理负熵流。治理正熵流是衡量 系统混乱程度的标尺,具体指由于当前集团治理机制中的董 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监督激励等机制,因集团内外部环 境不适应而导致集团治理熵流的变动。这种变动表现在治理 熵流有序的减少,无序的增加,当增加值大于减少值时,出 现治理正熵流。正熵流的增加导致职教集团治理效率和效果 的下降。治理负熵流是衡量系统有序程度的标尺,是抑制系 统正熵带来无序程度的变量,治理负熵流能促进集团治理活 动的有效运行。职教集团治理熵流与内外部环境有密切关系。

随着治理系统无序化与有序化程度的不断变化,熵值也会发 生变化。治理熵值变化情形,如表1所示:
治理正熵流与负熵流构成了治理总熵流。如果用“S”表示治理熵,其熵流的数学公式表达如下:
DS=DeS+DiS(1) 其中:DS代表职教集团治理总熵流;
DeS表示系统与外 界交换的熵流,(该值可以为正值、负值,也可以为0,当 DeS为0时,表示该治理系统为孤立系统);
DiS表示系统内 部交换形成的熵流,该值总为正值。

从公式(1)可以看出,如果系统与外界交换时产生较 大的负熵流,其绝对值大于正熵即:∣DeS∣>DiS,则治理 总熵为负,DS<0,说明系统可以通过负熵流抵消正熵流,使 系统从无序转化为有序状态。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组织治理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可 以绘制出职业教育集团治理熵流图,如图1所示:
(四)职业教育集团治理熵模型 职业教育集团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组织,集团组建类型的 多样化、治理结构的松散化、组织成员的多元化,使职教集 团组织系统具有多层级、多单元、多目标的复杂性,导致其 决策、控制职能存在非线性和不确定的特点,而信息的不对 称、管理机制的缺失加剧了职教集团治理机制的复杂性。这 种复杂的不确定性,使耗散结构理论成为分析治理熵生成因 素的基础,通过构建耗散结构熵模型,寻找削减治理正熵的 策略,使集团治理机制逐渐趋于完善。

1.治理正熵。职教集团治理机制正熵是系统运行的必然 结果,产生于集团内部之中。如:约束机制力度不够、激励机制低效、监督机制不完善、治理结构混乱、内部治理机制 子系统间不协调、人员素质不高等。这些问题相互碰撞且相 互影响,促使治理正熵的持续增加。最终导致职教集团治理 效率降低,不利于维持集团管理秩序。治理正熵生成的因素 有:组织管理松散;
治理模式失效、存在不利于集团管理的 非正式组织;
集团成员单位及集团内部不协作;
集团与成员 单位间缺乏沟通;
运作效率低下等。

2.治理负熵。职教集团治理机制系统负熵源于外部环境 的输入,如:政府对职教集团建设的大力扶持、企业对职教 集团人才的需求、科研机构对与职教集团相关联项目的研发 投入、行业协会对职教集团建设的支持等,都在一定程度促 使职教集团治理从无序向有序的进程推进。同时抵消治理正 熵给集团带来的不稳定性,维持管理秩序。从某种程度上讲, 治理正熵的生成具有自发性与主动性,但负熵的产生并非是 自发的,集团组织要想生成治理负熵来强化有序度,需要借 助适当的管理制度和制度执行的保障体系。治理负熵生成的 因素有:强化集团外部管理;
提供多层次的沟通途径,减少 成员单位间信息不对称影响;
提高集团凝聚力,增强成员单 位间的协作意识等。

3.职教集团治理机制熵模型。通过分析治理正熵与治理 负熵的生成因素,可以建立耗散结构治理机制模型。对于一 个开放复杂系统,职教集团治理熵流包括系统内、外部熵流。

用S内表示职教集团治理系统内部因素产生的熵值,得到其数学模型:
三、职业教育集团治理策略 在治理正熵和负熵此消彼短的变化过程中,反映了治理 活动从无序到有序的演进。将耗散结构理论运用到职教集团 治理实践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弱化内部环境治理正熵 在职教集团治理中,治理正熵产生于集团内部治理制度 宽松、滞后、不完善,与治理环境不适应的自然结果。治理 正熵是系统本身存在的,熵值越大,无序状态越明显,因此 职业教育治理实践中应弱化内部环境治理正熵。通过增加治 理系统中的股东层、董事层、监事层与执行层之间联动的有 效性,减缓治理正熵增速。实施中应考虑3个方面:第一, 关注集团建设,保持适度发展规模。根据前期的调研可知, 不少职教集团的组建名存实亡,形同虚设[13],一些职教 集团过分追求规模,导致建设与维护资源不足,增大了治理 正熵值。第二,提高董事会、监事会的治理能力,提高执行 层(操作层)的运行能力,扩大监督范围并增加监督力度, 以修正集团治理中的缺陷;
最后,加强各项制度建设,逐步 完善日常运行与决策机制、项目运行机制、各方利益协调机 制、共享机制、管理机制、监督和绩效评价机制、产学研合 作协同创新机制等。构建有效、完整的治理机制,以延缓治 理正熵增长速度。

(二)重视与外部环境融合治理负熵是职教集团与外界环境能量交换过程中注入 的新生力量,熵流碰撞可以抵减系统自身的无序状态,引导 系统走向有序。因此,职教集团治理实践中应充分重视外部 环境治理负熵作用,提高集团治理系统与宏观环境、中观环 境、多元利益相关者间的有效融合,将负熵各种因素导入系 统,多渠道获得治理负熵。如:关注政府对职业教育集团扶 持的相关政策、积极与科研机构对接、重视行业环境、建立 有效的风险规避机制等。

(三)建立职教集团协同机制 职业教育集团除了通过减弱“治理熵增”速度和增强负 熵导入度来实现有效治理外,还应当积极构建竞争与协同机 制。竞争和协同是职教集团形成的源动力。职教集团成员单 位间存在个体差异,彼此间利益获取存在非对等与非平衡关 系,造就了职教集团间的竞争;
但成员单位间“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的共同目标,将成员单位的单独竞争变成协同竞 争,构建职教集团协同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提高 集团对环境的响应能力,促使集团治理系统形成自组织过程, 从而提升集团治理的有效性。

四、职业教育集团协同治理机制 (一)职业教育集团TRMI协同关系 根据职教集团耗散结构治理熵模型可知,构建职教集团 治理协同治理机制,减弱治理熵增、强化外部环境,是职业 教育集团治理的有效途径。外部环境依赖于政府政策、行业动态、科研技术、企业发展等诸多职教集团不可控因素。内 部环境的治理正熵产生于集团内部,能够通过构建协同治理 机制削减正熵。职教集团的协同治理机制由3个层次构成:
第一层由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协同子系统组成,第二 层由多个协同要素构成,第三层由协同单元组成。协同要素 和协同单元构成了职教集团治理熵模型中熵值的各种因素 和子因素[14]。

1.协同子系统。协同子系统,是构成治理熵的子网。从 职业教育集团关键职能特征来看,教学(T)、资源(R)、 管理(M)和创新(I)等4个方面是集团组织协同治理机制 的关键动因,因此职教集团治理协同子系统可分为教学协同、 资源协同、管理协同和协同创新等4个子系统。

2.协同要素。(1)教学协同子系统,侧重反映职教集 团的教学活动协同情况。职业教育集团教学活动包含多个基 本要素如: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 学策略、教学载体及教学评价等,从教学职能来看教学计划、 内容、监控和评价等要素的协同性较明显,因此教学协同子 系统主要包括教学计划(T1)、教学内容(T2)、教学监控 (T3)和教学评价(T4)等4个要素。(2)资源协同子系统, 是集团对各类资源利用和共享的描述。资源共享是职业教育 集团组建的主要动因之一,各种资源包括师资资源、信息资 源、技术资源、实习(实训)基地等。这些资源的协同效应 不同,相对而言,人力资源(R1)、数字资源(R2)、知识资源(R3)和基础设施(R4)等资源的协同性较明显,因此 这4个要素构成了资源协同子系统的协同要素。(3)管理协 同子系统,主要衡量职教集团在教师、学生与行政后勤管理 等方面的协同情况。职业教育集团管理活动包含:招生管理、 学生日常管理、就业管理、教学管理、校园管理及师资管理 等多个方面,从集团成员开展的活动频率来看来,学生管理 (M1)、行政管理(M2)和教师管理(M3)等要素的协同性 较强,这3个要素构成了管理协同子系统的协同要素。(4) 协同创新子系统,侧重反映职教集团成员的协同发展与协同 创新能力。协同创新是职教集团内部形成的一种知识分享机 制,拥有共同目标的成员单位在教学模式与内容、科研、论 文、专著等方面依托集团资源平台,进行全方位交流及多样 化协作。因此,从集团创新角度来看,创新协同子系统可分 为教学创新(I1)和科研创新(I2)等要素。值得说明的是, 协同要素是构成协同子系统的基本要素。在协同要素层,不 同的子系统由不同的协同要素构成,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建职教集团协同治理机制。

3.协同单元。协同单元,是构成协同要素的基本单元。

同一子系统下的协同单元交错影响,不同子系统的协同单元 关联性不强。(1)教学协同单元。教学协同子系统主要包 括教学计划、内容、监控和评价等4个要素,每个要素包含 多个教学协同单元,在耗散结构模型中成为影响治理熵的因 子(具体关系结构如图2所示)。(2)资源协同单元。资源协同子系统主要包括人才、 信息、知识和基础设施等4个要素,每个要素包含多个资源 协同单元,在耗散结构模型中成为影响治理熵的因子(具体 关系结构如图3所示)。

(3)管理协同单元。管理协同子系统主要包括学生、 教师及行政管理等3个要素,每个要素包含多个管理协同单 元,在耗散结构模型中成为影响治理熵的子因子(具体关系 结构如图4所示)。

(4)协同创新单元。协同创新子系统主要包括教学和 科研等2个要素,每个要素包含多个协同单元,在耗散结构 模型中成为影响治理熵的子因(具体关系结构如图5所示)。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集团协同治理机制是由协同子系统、 协同要素和协同单元等3个层次集成构造的TRMI协同治理网 络,其结构如图6所示。

(二)职业教育集团TRMI协同治理机制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治理正熵主要体现在各种机制不 完善、治理结构混乱、机制子系统间不协调等方面,构建TRMI 协同治理机制可以有效地减缓治理正熵的增速,提高负熵值。

从教学协同子系统来看,教学计划、内容、监控与评价 4个要素紧密配合,职教集团成员单位间各协同单元的协同 情况影响着正熵值,成员单位能够共同探讨课程设置内容;

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目标;
能够共同对教学过程进行监 控和评价,则协同性较高,正熵值低;
反之,成员间在教学协同的各要素与单元活动较少进行沟通与交流,则协同性较 低,正熵值高。

从资源协同子系统来看,人力资源与基础设施资源等协 同要素在职教集团成员间的协同度较高,高校教师走入企业, 企业技师走入讲堂,能够实现师资共享;
企业能够为学校提 供实训基地、硬件设施,实现校企融通,这些因素减缓正熵 值增速。相对来说,数字资源和知识资源要素的协同度不高, 校企间对精品课程共建、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课程网站访 问、数据信息平台资源共享等方面还有可加强的空间。

从管理协同子系统来看,集团成员单位的学生管理要素 中,招生与就业协同单元协同性较好,能够充分运用集团平 台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而行政管理与教师管理要素的各项协 同单元相对比较独立,协同性较低。

从协同创新同子系统来看,集团成员单位的教学和科研 两个要素的协同性都较弱。集团成员单位在科研方面能够合 作论文、合作著作、共同探讨科研课题等能提升职教集团治 理负熵值。

由教学、资源、管理和创新4个维度构建的职业教育集 团TRMI协同治理机制,涵盖教学运行、评价监督、资源共享、 合作创新等多个内容,形成完整的治理机制网络。职教集团 治理活动应围绕TRMI,加强各子系统、各要素及各单元间的 联系,完善各项机制并逐步提升治理主体的各项决策能力、 操作能力、控制能力及协同能力,规范职教集团治理秩序,实现治理目标。

五、结束语 职业教育集团具有多样治理模式、多层的治理结构及多 元的治理主体等特征,使职业教育集团治理更为复杂。由前 面分析可知,职教集团治理机制运行状态具备耗散结构条件, 能够运用治理理论、耗散结构等理论,分析职教集团治理机 制并构建治理熵模型。从模型可以看出,职教集团负熵在治 理水平评价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职业教育集团治理 实践中应有效融合外部环境,并加强内部治理,构建TRMI协 同治理机制。通过强化牵头单位在集团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规范日常运作、决策过程、管理监督和绩效评价等各项机 制;
强化集团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等方式,减少不必要 的矛盾冲突,从而减少内耗,减缓或抵消职教集团治理正熵 所来带的不利因素,促进集团组织稳定、持续发展。值得一 提的是,在理论上,职教集团耗散结构治理模型是可以计算 出熵值的,在分析各种影响熵值的因素,获得相关数据后能 够计算出正熵值和负熵值,凭借治理总熵值来判断职业教育 集团治理效率。未来研究的方向应将定性分析转换为定量分 析,并通过实证来检验数学模型,从而更加科学、精准地掌 握职教集团治理程度,为指导治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缪学梅.职业教育集团多元协同框架研究[J].教 育与职业,2015, (27):18-21.[2]夏学文.对我国职教集团治理结构与发展模式研究 的回顾[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9-13. [3]余荣宝.职业教育集团治理结构现状、问题及对策 ——以湖北省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15,(6):4-6,11. [4]张俊青,彭朝晖.职业教育集团治理结构建设的理 性思考[J].职教论坛,2015,(34):43-46. [5]周晶.广东食品药品职教集团治理结构建设[J]. 职业技术教育,2013,34(11):1. [6]王志伟.企业法人型职教集团的治理结构分析[J]. 教育与职业,2013,(32):9-12. [7]矫天育.试论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的治理[J].辽 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4):12-14. [8]吕荣杰,刘卓见,杨晓琛等.基于耗散结构的公司内 部治理机制演化研究[J].商业研究,2006,(12):17-19,44. [9]邓富民,张金光,梁学栋等.基于协调度—管理熵的 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测度[J].科技进步与对 策,2014,31(5):113-117. [10]史建梁.运用熵与耗散结构理论分析公司治理的 保障体系[J].会计之友,2010,(32):108-111. [11]韩韧.熵与耗散结构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9):108-108,109. [12]顾亮,刘振杰.公司治理过程发展研究——基于治理熵与耗散结构的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3,(12):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