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谈高职心理健康教育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谈高职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并通 过对高职学生进行教学反馈和跟踪调查,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积极心理学的基 本思想和主要观点相结合,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措 施。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心理学界逐渐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心 理学导论》为标志,逐渐兴起为一场心理学运动。主张用欣赏的眼光去研究人的 潜能、动机、能力等特征。积极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不同,更多的关注人的 “正能量”,从积极的角度研究人的主观体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具有多 元化、复杂化、普遍化及连贯性等特征,包括人格发展、学习、情绪情感、人际 关系及恋爱、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因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 吸取有益经验,深入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 开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不断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心 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素质教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创新观念、不断探索,才能建立起更加积极、完善,更 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模式。
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出现的问题 (一)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仍然过多关注学生负面情绪的发展 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其特殊性。相关数据显示:高职学生在入学后 出现最多的问题为人际交往、适应性问题、情绪情感问题、恋爱问题。所占比例 分别为58%、45%、40%、12%。高职院校心理机构和课堂教学仍较多的关注这 些负面情绪和事件对学生的影响,着力于解决这些因素对高职学生带来的不良影 响,而普遍忽视了对这些问题的预防措施。而积极心理学提出了积极的预防思想, 主张通过学生自身潜在的优良品质来抵御环境变化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就业压力过大,高职学生普遍幸福感缺失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各方面能力要求 也在快速提升。而高职院校学生通常面对突如其来的压力会茫然无措,消极应对。
高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实在提升毕业生心理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如何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就业需求教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应对和调适自身心理,是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 大多数高职院校往往把精力集中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上,忽视了学生自身潜能 的发展,高职学生在就业的重压之下,幸福感普遍缺失。如何提高学生的幸福感, 激发自身的积极品质,挖掘潜能,抵御应激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应是我们工作 的重点。
(三)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现状 近年来,党中央和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各高校也越来越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的重要性,纷纷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通过学生反馈,发现仍存 在很多问题:
1.班级大,授课时间短。不能和大部分学生充分接触,也起不到小班 教学时的教学效果。
2.课堂形式、教学方法还需更新和完善;在教学过程中要么课堂讲授, 要么以活动为中心,不能实现各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转换;在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 忽视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同学们对知识的接受层次停留在表层;如何抓住 学生兴趣,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充实课程内容和把握课程深度,仍是亟 待解决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课堂内外相结合不够紧密。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进 行心理辅导,指导他们解决遇到的阶段性的问题和困惑,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提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课程教学方面 1.适当增加学时,贯穿高职教育始终。心理发展是每个人的终生事业, 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建设,如何更好地对心理发展进行规划,需要合理地引导、 积极地促进和适当地约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体现在高职的整个教育过程当中, 而非一朝一夕之功。
2.分阶段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和修订。针对高职学生发展中面临的各 种问题,有侧重点的设置各个学期的教学大纲。如对大一新生侧重环境适应性教 育和人际交往问题的处理;大二着重进行压力和情绪管理以及恋爱观、人生观的树立;大三则着重进行就业指导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设计与学生的就 业心理相结合,旨在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授课过程中适时添加积极心理 学的知识,引导高职学生树立幸福观,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3.创新教学方法,咨询与活动同步,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把团体心理 活动引入课堂,带领更多的同学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活动当中,通过积极参 与、主动沟通、及时反思与总结,发挥团体活动的最大作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 互动的积极性,锻炼他们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加深他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
活学活用,充分体现出心理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二)在高职学校开设幸福公选课 旨在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积极品质,引导学生找到把握幸福人生的 方式。不仅针对高职在校生活,也为他们日后就业、工作、婚姻等打下幸福的基 础。
(三)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课堂,但不拘泥于课堂 应该结合心理咨询、心理活动、心理普查、心理讲座等多种教育形式, 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所以,要充分发挥高校心理教育机构和咨询机构的合力, 做好心理普查预防、心理活动提高、心理讲座解惑等多种途径的教育工作。
(四)以生为本,密切结合学生需要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和讲授各个环节都应该以学生的需要 为基本出发点,根据时代发展和环境变化适时适当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只有做到 以生为本,才能更好的体验出本门课程的重要意义,也才能更好地发挥课程的最 大优势,为高职教育添砖加瓦。
作者:王增文 来源:现代交际 2014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