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着眼未来发展的英语课堂的方法和策略
建构着眼未来发展的英语课堂的方法和策略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国力的提升,能熟练 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并解决工作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已经成为 中国当代青年必备的能力。因此,学好英语逐渐成为每位学 生的内在驱动力。与以往相比,现在英语学习的大环境越来 越好:各种英语学习资源俯拾皆是,学生可从多渠道获得英 语学习的各种辅助材料和影像资料;教师也可从网络、书店 和教辅市场获取丰富的资源。英语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语言 知识传授,不再那么呆板和僵化,而是充满了活力。广大教 师不断参加理论学习和业务研修,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改 善自身的教学过程。他们关注学生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批判性思维,重视培养学生体 悟文本的文化内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据笔者的观察和 分析,英语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发展遇到了新的 瓶颈。有的是长期以来尚未解决的老问题,有的是新环境下 产生的新问题。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些问题有碍学生的学 习力发展,值得教师重视、反思和改进。本文尝试就这些问 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目前英语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于应试的教学依然大行其道 有专家说,现在的学校教育实践不能真正实现学生个性 化发展。究其原因,首先,绝大部分课程以刚性必修课程为 唯一载体,以接受性学习为重要实现途径;
其次,很多课堂教学活动还是基于考试要求,重传承轻创新,重灌输轻探究, 重预设轻生成,重形式缺个性,重语言知识的梳理轻文本内 涵的挖掘。学生学英语局限于词汇搭配的掌握和句型的正确 使用,课堂上真正用英语解决问题的机会不多,用英语进行 交流讨论难以成为常态。教师教学行为的单一和课堂活动的 单调使许多学生对学好英语丧失信心。有些教师比较看重完 成每堂课的教学任务,赶进度,即便课堂活动中学生提出了 新的想法,有了很好的真实语言交流契机,教师也宁可放弃, 回到自己设定的目标,继续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这样,课 堂的生成和活力就大打折扣,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主动性 也会随之湮灭,培养学生学习力的生态环境遭到灭顶之灾。
英语课堂改革只成了公开课和研讨课上的话题和作秀,真正 希望改变自己教学行为、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意识、敢于创新 的教师难有知音和氛围。
2.教材解读无深度,目标设定浅显同质化 3.唯技术而技术,离开课件不知所措 近十年来,信息技术给课堂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我 们无法否认它对课堂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师花了大量时间做 成的课件成了束缚师生真实交际的“茧”,限制了内容,限 制了时间,限制了生成;
束缚了手脚,束缚了思想,束缚了 创意。有的教师不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有效整合, 从而优化教学设计,而是以课件取代课本和教学内容,以动 画演示取代知识生成过程。课堂教学换成了“电子满堂灌”,一节“图文并茂”的课之后,黑板上没有留下教师的痕迹, 学生的笔记本上没有留下学习的笔迹,学生头脑中更没有烙 下知识与能力的印痕,一切都随着电脑的关机还给了教师。
还有些教师对电脑产生了深度依赖,一旦课堂上电脑出现故 障,就不知所措。现在很多教材都配有课件光盘,虽然给教 师备课带来了便利,课堂的信息量随之增加,但若不善使用, 这些课件会使人变得懒惰,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会逐渐减少, 教师个体对文本的独特解读也会消解,课堂教学就会失去个 性化特点。课堂成了流水线,学生成了同一思维的接受者和 标准件。久而久之,信息技术成了扼杀创新思维和学习力的 工具。
4.重教法轻学法,主体作用鲜有体现 由于整个教学环境仍然过度注重考试成果,对教学的评 价难以摆脱校际之间、地区之间的攀比和影响,因此学校在 走出适合本校学生的教育路子、创建学校个体特色方面的尝 试就会畏首畏尾,教师的研究视角也多半聚焦课堂教学的改 进,聚焦教学方法的变革,基本忽视学生主体、对学生学习 力培养、对学法指导等方面的研究。我们把太多的精力放到 了技法的研究上,希望通过教法的改进提升教学的质量,却 忽视了学习的主体作用。这种现状最大的悲哀恰恰在于我们 明明知道学习是靠学生自己完成的,但还是不敢放手一搏, 不敢把课堂还给学生,没能真正做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真 正实现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二、着眼未来发展的英语课堂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上述课堂环境里,学生很难实现个性化发展。因此, 着眼未来发展的英语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应 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即自主、选择、合作、探究的需 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活动 的主体。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递知识,而是学生 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相反, 是对外部信息的主动选择与加工者。新的知识或意义形成是 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 构成的。[1]英语学习应该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反思,知 识再构建、能力再提升的过程。如此,英语课堂应该一改教 师一言堂的授课方式,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真正体现以人 为本。从教师系统讲授转向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探究,从 关注完成教学任务转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问题意识和创 造思维品质的培养。
三、建构着眼未来发展的英语课堂教学 1.正确解读学科性质 对学科的正确认知是组织学习活动的先决条件。语言首 先是文化的载体,是交流的媒介。英语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 性相结合的学科,可以帮助学生构成一种认识社会、世界和 各种文化的方式,从而学会积极地吸收各种有益的社会文化 价值观,同时又能以批判的眼光分析本族文化和其他文化。
[2]交际语言学派认为外国语学习是把语言的形式转换 为意义和用某种语言形式表达信息,是一种建构性与生成性 的文化。即语言是交流的产物和工具,语言的发展是交流的 结果,语言的发展应当通过使用、交流来实现。因此,在教 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如项目展示、 演讲、辩论、读后感交流、作品人物赏析、师生点评等等, 使之成为常态化的学习方式,成为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让 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并懂得按正确的标准去 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这类开放性的活动和任务能够最大限 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因,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培养他们筛选并有效使用各类资源的能力。
根据Krashen[3]的“输入假说”理论,只有大量的输入 才能导致习得的发生,语言学习要体现充足性。光凭对一套 课本的精讲多练,不能促成外语的自然习得。语言学习要从 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渠道、不同的切入口来展开。其途径之 一就是组织学生大量阅读,围绕阅读设计的各项任务和活动 是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自由想象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 和其他发散性思维的重要阶梯。
2.改变课堂教学行为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4.科学设计课堂教学 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具备“四个度”:适度、密度、 效度和高度。(1)适度。适度即适性教育。课堂教学所设计的任务 和活动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 让学生能“跳一跳摘下桃子来”。过难会扼杀学习积极性, 过易则使课堂索然无味,不利于开发思维。
(2)密度。课堂任务和活动的适度紧凑,能使学生的 思维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有利于发展思维。适度焦虑和紧 张使大脑积极工作,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建构。
具有以上四个特征的课堂设计有利于课堂生成,有利于 激发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选择、批判、重组、创 新的能力。
5.设置校本选修课程 设置校本选修课程在于弥补必修课程的不足,拓展学生 的视野,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
在于为学生搭建运用英语的 舞台,形成立体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接触自己感兴趣的 领域,发挥个体潜能,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力。这类课程应 统筹安排,纳入学校整体课程计划,使具体的课程计划、课 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整体规划,逐 步推进。校本选修课程可以根据教师的专长和学生要求开设, 如:公众演讲、学术辩论、英语新闻听力、英语影视欣赏、 英语泛读、外交礼仪点滴、新闻速评、英美概况、科技英语、 英语短剧表演、报刊选读、旅游英语翻译等。校本选修课程 有助于学生发现自身学习特质,培养学习兴趣,强化个性特 长。6. 实施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能为英语学习提供一个很好的物理环境,从 而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这样的环境是“润泽”的 [7]21,有了这样的课堂环境,学生不会因自己某方面的不 足而感到不适或感到有压力。他们有足够的安全感,从而有 勇气迎对学习的挑战。教师的角色是促进者、组织者、协调 者、评价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资源和合作伙伴。
学校成了学生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敢于冒险、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活动的、 合作的、反思的学习”[7]30,学生在一种相互支持、相互 理解、相互接纳的环境里,在鼓励自我评价但没有等级评分 的环境里,“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构筑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7]22,从而去感受成功,找回 自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构着眼未来发展的英语课堂教学有很多方 面值得研究。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可以营 造出五彩缤纷的英语课堂教学。教育对象的流动性、教育情 景的不可完全重复性、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学技术手段的更 新,要求教师不断创新英语教学。语言是立体的、丰满的、 灵动的、鲜活的文化载体,学习语言也应该是全方位、多维 度地介入,从整体去欣赏品味,而不是纠缠于细枝末节。■ 参考文献:[1] 甘露. 建构主义心理学及其对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 启示[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4):152-153. [2]龚亚夫. 论基础英语教育的多元目标——探寻英语 教育的核心价值[J]. 课程·教材·教法,2012(11):26-34. [3] KRASHEN S.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 education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13. [4] BOWEN J. Teach naked:
Dean urges tech-free classes[EB/OL]. [2009-08-16]http://www.npr.org/ 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111872191. [5] WONG H K, WONG R T. The first days of school:
How to be an effective teacher[M]. Singapore:
Harry K. Wong Publications, 1998:
199. [6]巫昂. 星期一是礼拜几[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7] 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 的综合学习课程[M]. 李季湄,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