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人才培养_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现代旅游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现代学徒制是适应这种人才需求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现代学徒制内 涵和实践要素的研究,提出了政府、行(企)业、学校有效合作;构建现代学徒制教 育课程体系;提升培养层次和质量三点完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 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要求: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在 不断加强现代职业教育的同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教育部《关于 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 号)整体部署了我国现代学徒 制的试点工作。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 中也明确要求:校企共同参与招生,形成联合培养的育人机制,进行现代学徒制 试点,校企在相关政策上给予鼓励与支持,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为我国职 业教育的深化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指明了方向。2015年,全国范围内确定了 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并实质性开展了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工作。在现代学徒制 专业类别中,旅游管理专业试点数量排名第二,因此有必要结合试点情况,为旅 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新的路径。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和实践要素 (一) 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职业人才培养机制。德国的“双元制”、 瑞士的“三元制”、英国“三明治”教育模式、日本“产学合作”模式都是现代学徒制 的具体实践。我国的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它以 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 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1];它是学校教育和工作培训的紧密结合, 学生(学徒)既要在学校接受职业理论教育,也要在企业学习专业技能,是企业和 学校联合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二)现代学徒制的实践要素 从运行过程的实践要素来看,现代学徒制主要体现为:一份契约、两 个主体、三个互动、四种变革[2]。一份契约指学校、企业和学生签订的三方协 议,在招生(招工)的同时,明确三者职责权利和义务;两个主体指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达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人才共育;三个互动指具有双重身份的学生(学 徒)在双元导师的教育下,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学习场所完成技能和经验的习得;四 个变革包括人才培养理念、管理方式、教育内容、评价模式的变革。因此,现代 学徒制是给予学生双重身份、双元培养、双元管理以及双元考核。

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自2015年现代学徒制试点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实质性推广以来,很多学 校已有了经验总结。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需要不断摸索、研究、实践和改进。

第一,国家缺乏对企业、行业的激励。政府的支持力度特别是明确的 经费保障明显不足;行业自身力量薄弱,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第二,师资队伍参差不齐。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专业素养和 职业技能的培养都有所欠缺;企业师傅在选拔、培养、教学和考核过程中缺乏制 度保障和监督,教学效果受到局限。

第三,学生(学徒)管理工作难度较大。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学生 (徒)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场所学习和工作,学生的学习情况、工作表现、生活管理、 思想教育对校企双方来说都存在不小的难度。

三、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 政府、行(企)业和学校有效合作 第一,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支持。目前我国旅游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 基本上是以学校为主动、学生顶岗实习为特点的单向合作模式,这与现代学徒制 的“行业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多方联动型”等校企合作模式格格不入。现代 学徒制下的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均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育改革。

政府可对参与现代学徒制教育的企业和项目给予优惠政策和补贴;地方政府应平 衡多方主体利益关系,调动知名企业如旅行社、旅游网和酒店的积极性,促使其 深度参与,建立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加快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的培养。

第二,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企业是现代学徒制里重要的育人主 体,企业是否有相应人才发展需要,是否能吸引家长和学生,企业的招生规模和 资质能力,原有的校企合作基础是否顺畅和深厚[3],以及校企能否在持续的现 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实现共赢,都直接决定了现代学徒制实践的成功与否和人才教育质量的高低。

第三,学校应转变教育理念。现代学徒制的目标是培养社会和企业需 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但学校在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应坚持教育本义。

学校教育应避免“以企业利益为本”的片面教育导向,兼顾学生的再就业、岗位迁 移等因素,致力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 构建现代学徒制教育课程体系 第一,依据市场需求,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现代学徒 制教学模式培养的是复合型高技能人才,要实现旅游管理专业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培养,学校和旅游企业应在合作中反复协商,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 规格和目标, 遵循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认知和成长规律,制订科学的旅游管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有专业特色的学生培养体系。

第二,构建符合现代学徒制要求的课程体系。重构课程体系、重组课 程内容是实现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课程体系既要符合校企双方的 需求,也要体现出能力本位、工学融合的科学性。校企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共 同确定合作项目,确立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就旅游管理专业来说,课程体系应 由旅游职业素养养成模块、旅游类技能基础课程模块、旅游技能强化模块和从业 者职业持续发展模块四部分内容组成。该课程体系定位明确,旅游职业素养养成 模块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夯实基础;旅游类技能基础课程模块让学生全面掌握旅游 管理基本理论和技术,构建知识体系;旅游技能强化模块包括专项基础技能、综 合实务技能等内容;从业者职业持续发展模块包括旅游行业职业道德、职业能力 等方面的强化教育。这样的课程体系既满足了旅游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又使 得培养的学徒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真正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第三,建立多元参与、注重过程、弹性的教学评价体系。首先,在多 元参与方面,为了保证现代学徒制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效率,政府部门、行业、学 校、企业、学生和家庭等都应参与质量评价。政府部门要发挥引导决策作用;行 业要承担指导、诊断和认证的作用;学校和企业直接负责全程质量监控;学生和家 庭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直接客观地反馈。每一个参与主体都可以有效地参 与质量监控。其次,应注重过程评价。在现代学徒制的制度框架下,对学生的评 价要兼顾“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4]。考核应由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共同组 织,侧重对学生(学徒)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评价,不但要检查学生对技能掌握、知 识的实际应用情况,还应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工作态度,例如团队合作意识、协作配合能力、个人责任意识、职业素质等主观工作能力。第三,在弹性教学评 价方面,应衡量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技能。校企双方一般会围绕学历教育标准、 企业用人标准、行业技术标准来确定评价标准。除此之外,也可应用一些弹性评 价制度。学生毕业时是否获得国家旅游局颁发的导游资格证书;通过行业、企业 组织的考试或技能比赛,如导游大赛、旅游综合技能比武;以及取得旅游行业内 同类企业所认可的专业技能证书与获奖证书,都应作为评价标准和依据。

(三)提升培养层次和质量 第一,注重实践教学内涵的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是承载现代 学徒制教学的重要场所,既是学生提供专业技能实践的平台,也是联通学校和企 业、社会的桥梁。现代学徒制实践基地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设备 等教学资源,形成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有机结合,以“实训—实战—实体 ”为实践 教学要义。与以往单薄、单向的实训、顶岗实习相比,“实训—实战—实体 ”实 践教学要义集教学、培训、研发、技术服务、社会服务为一体,展示出对人才技 能和能力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实训”主要指学生对校企合作课程的学习;“实战” 主要指学生相对独立地完成项目和工作任务,例如旅游类商业项目实践、旅游知 识竞赛;“实体”主要指学生通过做中学、研中学,进行科研服务和创业,进一步 为社会提供相应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例如,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智慧旅游成为一 大趋势。旅游类学生的实践不应仅限于为实体旅行社提供导游、计调等一线实训 项目和服务,完全可以通过“厂中校”、“校中厂”的方式为网络旅游行业企业提供 呼叫中心、订单预处理中心、虚拟旅行社、旅游产品营销等产品和服务。在旅游 业飞速转型的背景下,“实训—实战—实体”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更多地面向新 兴产业,能够提供新兴产品和服务,通过“实训-实战-实体”训练培养“眼界宽、思 路广、勇创新、敢创业”的旅游人才,这对旅游行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第二,应用刚柔并济的教学过程和管理运行方式。一般说来,现代学 徒制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学校和企业交替式培训和学习,大约一半以上(70%)的 时间用于企业培训学习,其余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旅游行业与制造业不 同,有着明显的周期性、时间性特征。在现代学徒制实际教学运行中应根据旅游 管理专业和企业特点,采用不同的循环周期安排学校和企业学习时间。对于业务 量平稳、不存在阶段性变化的企业(如酒店业),学校学习和企业学习时间可以进 行大或小周期循环设置,比如一学期在企业学习,一学期在校学习;对于业务量 存在典型阶段性变化的企业(如旅游、会展业),应对接企业需求,旺入淡出安排 学习时间,对于旅游业来说,可以根据企业课程特点,结合旅游行业的季节性特征,在旅游非繁忙阶段进行学校课程教学,在企业岗位需求量较大的高峰期(如4、 5、6月,8、9、10月)安排相应的实训、实战和实体式教学,“旺入淡出”地灵活 安排实践学习时间;对于会展业来说,可以在正常实训期间,根据本地区大型博 览会,如园博会、农博会、茶博会开展时间,为学生安排为期半个月到一个月的 实战式实践教学。这种教学运行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休息日制度,因地制宜地安排 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既解决了企业的周期性用人需求,也能让学生有效地得到岗 位专项技能训练,实现实岗育人和校企双赢。

第三,贯穿情境认知、理实一体的教育理念。情境认知强调学习、知 识和智慧的情境性,认为知识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学习应该与 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学习者也可将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真实 的情境问题的解决。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情境教学中,教师围绕真实的工作任务 开展“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 作任务相融合、教育规范和技术规范相融合[5]。学徒在职业情境中获得工作过 程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能扎实掌握旅游专业相关技能。

作者:王丽霞 来源:对外经贸 201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