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文本切入点让课堂练笔扎实有效
找准文本切入点让课堂练笔扎实有效 【摘要】课堂练笔的切入点皆于文本中,我们要潜心 会文,善于挖掘,找准读写结合点。通过典型处仿写、空白 处补写、延伸处续写、诗画处改写等灵活多样的课堂练笔方 法,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耐心引导,巧妙运用,持之以 恒,课堂练笔这一教学环节必能成为低年级语文课堂一道亮 丽的风景线。【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写作教学与 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 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不失时机地创造条件,以读带写, 以读促写,“把写挤进课堂”,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读写结合应从低年级开始渗透,而课堂练笔,因其难度低, 篇幅小,操作起来机动灵活,形式多样,使低年级学生不再 把写话看成一种压力,激发学生对写话的兴趣,写自己想说 的话, 所以深受老师和学生的青睐。课堂练笔,是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低年级 学生写话兴趣,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一种省时高效的途径。
那么,怎样找到学生练笔的切入点,采取恰当的方式,激发 学生的写话欲望和热情,让低年级课堂练笔更加扎实有效 呢? 一、紧抓迁移,于典型处仿写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基 本途径之一。茅盾说:“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 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仿写就是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 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而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句段,可 使学生习得规范的语言表达方法。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很多 文质兼美的课文,这些课文就是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也是 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范例。教师可以从文章的典型 结构和写法着手,依托文本,加强课文迁移训练,引导学生 感悟文章的表达方式,仿照课文范例,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只要教师引导得当,“依葫芦画 瓢”,仿写也有别样的精彩。
如《欢庆》一课中“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枫林举起火 红的旗帜,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 这句话结构相同,语言优美,是一处很好的仿写着笔点。我让学生反复诵读这句话,感受语言的结构美和韵律美,然后 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样子,写一写还有谁也来为祖国妈妈庆 祝生日。为了增强学生仿写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我 降低了练笔的难度,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动笔写一写,而且 能写几句就写几句,不会写的字还可以用拼音代替。于是, 孩子们纷纷动笔,徜徉在作诗的境界里,一句句充满童真童 趣的小诗在笔尖流淌:“秋风送上金色的麦浪,农民献上香 甜的果实”“大海翻起白色的浪花,小溪唱起欢快的歌儿” “小鸟展开美丽的翅膀,花儿露出粉红的笑脸……”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从易到难,从说到写,循序渐进地进 行仿写练笔,不但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让学 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仿中得法,仿中有创。这样的仿写 不仅是对语言文字的吸收、内化、积累,也有助于学生迁移、 运用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借鉴、模仿中由此及彼、举一反 三。
二、展开想象,于空白处补写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人在大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 改造加工后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低年级学生年龄虽小, 却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空白”之处,或 写得比较简略,一笔带过;
或是省略号,给人意犹未尽之感。这些“空白”之处,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也是很 好的读写训练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这些“空白”处,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小练笔的形式,对这些“空白” 加以补充,达到训练语言文字的目的。
于是一张张富有个性的便条就产生了。如“尊敬的老奶 奶:您好!我把您家的玻璃打碎了,这是我送报纸攒下的7 美元,给您修理窗户,并真诚地向您道歉。送报纸的小男孩 ×年×月×日”。“尊敬的老奶奶:您好!我不小心打碎了 您家的玻璃,这是我赔给您的7美元,请您收下并真诚地向 您道歉。送报纸的小男孩×年×月×日”。
省略之处的补写。《风娃娃》一课有这样一段话:“风 娃娃却一点儿也不知道,他仍然东吹吹,西吹吹,吹跑了人 们晒的衣服,折断了路边新栽的小树……人们都责怪他。” 我引导学生思考:风娃娃还做了哪些坏事呢?让学生展开想 象,把省略的内容补写出来。结果,孩子们“异想天开”:
有的写“风娃娃吹走了小弟弟的风筝”,有的写“风娃娃吹 翻了阿姨的雨伞,雨伞变成了底朝天。”还有的写“风娃娃 吹飞了叔叔的假发。”展示交流时,孩子们笑得前俯后仰。
原来,写话还可以如此快乐。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 资来说,都是诗人”。孩子们的奇思妙想犹如清泉,干净而 透明;
又像万花筒,多彩而神奇。对文本的补写,放飞了学 生想象的翅膀,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又深化了语 感,使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三、开拓思维,于延伸处续写 语文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创意的课堂。新课标强调要为 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 有创意的表 达。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给学生提 供创造性表达的练笔机会。低年级教材中有些课文的语言戛 然而止,给人回味无穷、余音缭绕之感。如《清澈的湖水》 《假如》《兰兰过桥》等课文的结尾都耐人寻味。正是这些 耐人寻味之处,赋予了学生拓展延伸的空间,也为学生的练 笔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我们可以利用低年级学生爱编故事的 特点,让学生把故事的结尾续编出来。
在执教《坐井观天》一课时,我让学生学完课文后以 小组的形式讨论交流,“青蛙跳出井口后,它看到了什么? 会说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再把讨论的结果用几句话写 下来,最后又让学生把续写部分和课文连起来分角色表演读。
学生兴趣盎然,所编的故事结尾也各不相同。这样的续写, 不但使故事更加具体、完整,而且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再次研读,延伸了文本,还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创造 性表达的能力。
四、升华情感,于诗画处改写 语文教材中的古诗结构严谨,内涵丰富,意境深远,而 且图文并茂,情景交融,有强烈的感染力。刘勰说过:“情 以物迁,辞以情发”。当学生情感涌动之时,教师可以引导 他们通过练笔把心中的情感抒发出来。体验用语言表达自己 的感悟和心情,与文本融为一体。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 主,阅读和写话一般都要与看图相结合。古诗中的插图就是 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把古诗 改写成富有童真童趣的现代文,让画面、诗意和心中的情感 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诗情画意的情境中情动辞发,把自己的 所见、所思、所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对古诗的改写,既 可以加深对古诗的进一步理解和感悟,又可以将诗中蕴含的 意境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山行》这首诗时,我让学生观察图画,熟读成 诵,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的情感在古诗中得以升华。在 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再把古诗改写成一段优美的短文,学 生兴趣非常浓厚。通过改写,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眼前是火 红的枫林,仙境般的云海,大家陶醉在风景如画的山林间,流连忘返,其喜爱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这样的改写,不但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更是话中有诗,话中有画,使学生体 验写话的乐趣和成就感,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 达能力,充分开发了学生的写话潜能,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 力。
课堂练笔的切入点皆于文本中,只要我们潜心会文,找 准读写结合点,定能架起阅读与练笔的桥梁。课堂练笔的方 法也是灵活多样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精 心设计,耐心引导,巧妙运用,持之以恒,课堂练笔这一教 学环节一定能成为低年级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周玲.有效的提问设计例谈[J].学生之友,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