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教学的心理语言学阐释力
听力教学的心理语言学阐释力 听力理解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本文从言语的听辨、 理解、记忆、综合处理的过程特点来阐述其对听力教学的重 要启示。摘 要:
听力教学;
心理语言学;
心理特点 克拉申 (1981) 指出,在语言习得中,听力理解是头等 重要的。对大部分中国学生来说,听力一直是困扰他们的难 题。语的听力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一个被动接受声学信号 或刺激的心理过程,而应理解为一个听者积极主动地目标语 言进行接收、理解、筛选有用信息并存入长期记忆,以扩大 听觉渠道这样一个过程。本文从言语的听辨、理解、记忆、 综合处理的过程特点来阐述其对听力教学的重要启示。
一、 听力过程的心理特点 1. 言语的听辨过程 言语的听辨是从声音开始的。听话人首先听到的是一系 列的声音,这些声音相当于音位分段。语音的感知是在音位 层次上进行的,我们把语音切成因素后,从小的单位开始, 逐级听辨出词素、词、短语、子句和语段。
然而,实际的听辨过程并不是这个孤立逐个地进行语音 的分辨。由于日常交际是一个连贯的话语过程,人们在交际 中所接触的是成段的语流,言语听辨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连 续性的听辨过程。人们所注意听的也就是信息或谈话内容,而不是声音。
其次,说话者在说话过程中利用语言规则,通过语音 - 词义- 句法 - 语义这一过程和层级进行编码(encoding), 传达信息;
而听话者要获取信息,也要依靠这样的语言规则 进行解码(decoding)。在连续性语言听辨过程中,听者通过 借助韵律、句法、语义等语言制约以及一些非语言制约如背 景、噪音等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合成和分析。这些语言制约和 非语言制约可以影响人们对语音的知觉并有助于缩小听范 围。
2.理解、记忆过程 在通过听觉刺激获取信息后,听者进入理解、记忆阶段, 即使信息意义化阶段。这是听力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理解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过程,其中图式理解法 起着极其重要的重用。
图式理解法(schemata)曾一度被广泛应用于阅读理解, 实际上它在听力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图式这个概念最早是 由F.C.Bartlett使用的,作为对过去的反应或经验的一种积 极组织。它被认为是预先存储于记忆中的一个很大的认知框 架,描述语言室如何存储与人类记忆中的。它使各种信息相 关联,使他们有条不紊地存储在长期记忆中。而每个人也会 根据自身的经历和知识,在长期记忆中建立起各种图式。每 一个图式都可能被某一个单词或某些提示所激活。一旦这些 图式被激活,它们就能与所听到的信息一起帮助听者达到理解的目的。
3. 综合处理过程 当对信息有一定的理解后,就要将之存储于记忆之中。
信息处理模式的中心部分是记忆。它包括短期记忆和长期记 忆。短期记忆容量有限,留存信息的时间也短,一般约10秒 钟。但如果在这10秒钟内能对信息加以巩固,信息保存的时 间会加长一些。短期记忆作用的信息经过重组、编码便可保 存在"长期记忆"中,贮存在长期记忆中的信息经过激活便能 检索出来。但要使检索出的信息最有效地达到听者的期待, 则是一个筛选信息的过程。
二、教学启示 1. 提高学生综合语言知识、技能 根据言语听辨过程的特点,学生在听力过程需要利用一 定的语言规则,在言语听辨过程中进行解码工作。这就要求 学生具有较好的语言知识,如词汇量、句法知识。因而加强 学生的语言修养非常重要。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 阅读以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另一方面,学生应充分重视 和利用其它课型如精读、泛读课所传授的句法知识。
2. 增强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由于图式理解的需要,学生不仅需要储备语言知识,还 应储备文化背景知识,以帮助理解。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是有目共睹的。因为语言室文化的载体,它和文化密不可分。
文化的阐释力在听力中也有着重要的体现。缺乏文化背景知识,我们会对许多知识感到茫然。教师可以一方面在课堂上 介绍这些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布置课外阅读来帮助学生构筑 知识图式框架。使获得的知识存储于长期记忆中,待到被某 些因素激活,再与这些因素一起帮助听者理解获得信息。
3. 加强学生预测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被给予信息,激活长期记忆所存储的相关 知识,来预测将会听到的信息。教师可安排在听前讨论相关 话题,以激活存储的相关信息随时与激活因素相结合帮助理 解,也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被提示的信息,综合逻辑能力,预 测将要听到的内容。如:通过阅读所给的被选项,推测相关 内容。还可以将一篇听力材料中的实词抽出进行听写,让学 生根据所听到的词或词组通过联想,推测出整篇材料的大意。
三、结语 听力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听力课也是一门综合 要求很高的课型。它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语言知识 技能和广泛的文化背景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还要求教师能 根据听力的心理语言学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 能力。只有合理有效地进行教与学,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这也是我们广大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桂诗春. 什么是心理语言学.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 赵秋野.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