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概念的有效引入
例谈小学数学概念的有效引入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概念的引入是第一环节,也 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认知 规律灵活地选择引入方式,这样,才能敲好概念教学的第一 锤。一、在情境中引入——突显概念本真 情境化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通过 情境化教学能够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能够加强数学知 识与生活的联系。
例如,在教学“周长”的概念时,我先利用多媒体课件 给学生呈现三只蚂蚁围绕树叶的边缘跑步的情境,第一只蚂 蚁围绕树叶的边缘跑了一周多一点,第二只蚂蚁围绕树叶的 边缘跑了一周少一点,第三只蚂蚁刚好围绕树叶的边缘跑了 一周。然后提问:“哪一只蚂蚁刚好跑了树叶的一圈?”学 生通过观察很容易知道第三只蚂蚁刚好跑了树叶的一圈。在 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认识围绕树叶刚好跑一圈就是要从树 叶边缘的一个点出发,再跑回那一个点。学生有了这样的认 识以后,我再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只蚂蚁从这张树叶的 叶柄处出发直接从中间跑去,然后又跑回到刚才的叶柄处, 让他们思考这一只蚂蚁跑的是不是树叶的一周。这样,通过 两个问题的追问学生就能够发现,判断蚂蚁是否跑了树叶的 一周以下两点很重要,第一是要从树叶边缘的一个点出发再 回到那个点,第二是要围绕着树叶的边缘跑。此时,再引入树叶周长的概念,学生就很容易接受。
正是因为把“周长”这一数学概念的引入置于“蚂蚁围 绕树叶的边缘跑”这一情境,通过动画来呈现“周长”的具 体内涵,有效地让学生在四只蚂蚁的跑步路径的对比过程中 感知到了这一数学概念的本真意义。
二、在操作中引入——揭示概念本质 小学生的是以直观思维为主,而数学概念具有一定的抽 象性,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通过学生操作的方式引入能 够有效地揭示概念的本质。
例如,在教学“平行线”这一概念时,很多老师在教学 之后的感受是小学生对于“在同一平面内”不容易理解。因 此,在引入这一概念时,可以先让学生利用两根小棒来摆两 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操作。通过摆小棒的操作活动,学 生很容易发现如果把这两根小棒在一张纸上摆就是两种情 况:两根小棒会相交;两根小棒不相交。在此基础上,教师 向学生指出像刚才在一张纸上摆的两根不相交的直线叫平 行线。那么是不是不相交的两根直线就叫平行线呢?此时, 教师再给学生出示一个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在这个正方体 上去摆一摆两根小棒不相交的情况。这样,对于平行线的本 质属性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就有了一定的感知,再引入“在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这一概念,学生就 能够对平行线的本质属性有了深刻的感知。
引入“平行线”这一数学概念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两次摆小棒的操作活动,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平 行线”的两个本质属性:第一是要在“同一平面内”,第二 是“不相交”,这样的引入方式能够有效地向学生揭示“平 行线”这一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
三、在冲突中引入——厘清概念本源 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我给学生呈现了这样一 个数学问题:“小明要过生日了,他请了小红和小华来做客。
小明给客人准备了4个苹果、2个桔子和1个蛋糕,他应该怎 么样平均地把这些东西分给小红和小华呢?”由于小学生对 于平均分已经十分熟悉,因此,他们会分别给小红和小华分 2个苹果和1个桔子,可是蛋糕只有一个应该怎样分给两个人 呢?这个问题就能够有效地引发小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短 时间的思考,他们会想到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 应该分到半个。那么“半个”应该用什么数表示呢?此时, 教师再引入分数“”,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让学生明确分数 的本源意义。
总之,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环节,在小学数学 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数学概念灵活地选择有 效的引入方式,从而让数学概念教学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