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研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以教研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教研组文化是教师成长的“小环境”“小气候”。良好的教研文 化有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江苏省南菁 高级中学地理组依托江苏省美育课程基地,以课题引领,开展教育反思和深度教 研,根据每位教师学术素养和业务专长开发地理美育课程,进行项目研修,建构 高中地理“审美课堂”的教学模式。学校地理教研组在探索研究与合作的过程中, 推动教研组文化和教研共同体的建设,带动全组成员共同进步,促进学科建设和 教师专业发展。【关键词】教研组文化;
教研共同体;
教师专业发展;
高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17) 14-0047-03 【作者简介】叶先进,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37)地 理教研組长,高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无锡市地理学科带头人。
教研组是学校管理的基层组织,既是教学常规的落实者,又是日常教 学活动的统筹者,更是教学创新的“孵化器”。教研组要引导教师认同学校课程文 化,准确理解学科本质,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及变化,对学科课程进行改编、扩充、 整合和拓展,使符合教的课程走向适合学的课程。建设以课程领导力为中心的教 研组,能够从内涵上引发学校教育教学的深层变革,形成长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和 独有的教研风格。
近年来,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地理教研组积极完善和发展教研组文化, 围绕“传承”“反思”“教改”等环节开展深度教研,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一、创建“智慧工作”文化,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 教研组文化是教师成长的“小环境”“小气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至关 重要。特别是教研组涣散懒惰的教研氛围极易影响教师,造成教研组成员普遍缺 失积极性,而且不良文化具有极大的吞噬性,致使新任教师很快被其同化。简言 之,教研组文化是影响组中每个教师行为的“潜藏因素”。为此,南菁高中地理组 在教研组文化建设方面瞄准三个“第一”来开展工作:
1.开发“第一动力”。教师专业发展既需要内部动力,也需要外部推力,内部动力是教师发 展的“第一动力”。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任何他人的意见或建议都无法代替自 己内心强烈的呼唤。”调动教师的内动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条件,理 想、信念、兴趣爱好、勇气、信心、毅力、创新精神等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原动 力。为此,我们利用新课改和高考制度改革的契机,激发教师内驱力,使教研组 每位成员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随时有可能被重新“洗牌”。
我校地理教研组鼓励教师参加各级部门举行的各类教学比武和竞赛 活动,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化素养。通过活动,让每位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得到认可, 并被广泛有效地运用,让每个成员看到自我发展的前景,迸发参与教学改革的动 力和热情,催生早日成名成家的职业需求,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
2.建构“第一专业”。
教师的课程视野决定了他的教学行为品质。丰厚的教育理论、扎实的 学科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熟练的现代教学技能,促使每位教师从合格 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为此,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既要立足地理学科专业, 苦练基本功,提升自身的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又要广泛阅读,超越学科领 域,形成大视野、大格局、大智慧,在更高的层次上建构和发展自己的“第一专 业”,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3.追求“第一品质”。
优秀教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优秀品质,其中最重要的品质是不断学习 与不断反思。教师通过学习与反思,不断拓宽教育视野。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更要注重研究学生;
不仅要关注知识积累,更要关注能力 发展;
不仅要考虑便于教的策略,更要考虑为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教的策略;
不仅要聚焦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更要研究整体学科课程的核心概念、知识体系和 育人价值。教学反思是教师发展的“第一品质”,且它能触发其他品质的生成。
新课改以来,我校一直坚持营造“豁达开朗,敢于尝试,相互学习, 分工协作,全面指导,不断反思”的教研氛围。教研组成员之间民主平等,畅所 欲言,敢创敢试。地理教研组形成合力,传承优良传统并不断完善,每个人都是 优良传统的受益者和传承者,并充分享受“愉悦交流、智慧工作、惬意生活”的快 乐。二、坚持教育反思,打造坚实的“教学共同体” 一个优秀的教研团队不仅要有专业的教师,更需要教师群体组织的影 响和推动。当前我们倡导建设学习型组织,建立学习型团队,团队成员在学习、 交流、合作与竞争中,共同进步和成长,形成教师与学校整体和谐发展的共生机 制。为此,我们立足于南菁文化和教研组文化,围绕教学共同体的三要素——知 识的领域、共同关注该领域的人、为有效获得该领域知识的共同实践,逐层深入 地开展教育教学反思。
1.勤反思是教师专业提升的关键。
反思贵在及时。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展即时反思,具体 包括课前反思、课后反思和阶段性反思。教师应养成和同行随时交流的习惯,分 享课堂上的成功做法,讨论教学中的困惑与不解。通过不断地切磋和打磨,使自 己准确地理解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提高自身课堂驾驭能力。
2.活动反思是加速发展的引擎。
近年来,我校主动搭建平台开展学术沙龙和反思交流,邀请专家深入 课堂开展调研,诊断每位成员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与学科专家、名师开展 线上、线下互动,积极参与大型学术论坛,开阔眼界,及时了解学科前沿信息和 教学新主张。此外,我校还承办了江苏省无锡市高中地理教学研讨会、江阴市课 程建设教学观摩活动、“审美课堂”同课异构研究活动等,让教师在教学展示和学 术交流中锤炼能力。教师在活动中丰富了教育教学方法和地理专业技能,在反思 中加深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提升了自己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创新能力。
3.课题研究是深层反思的升华。
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教师在思辨中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敦促教师去学习、思考,对教师专业成长起到引领、交流、 合作、激励等作用。我们地理教研组成员先后以核心成员身份参与了江苏省教育 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资助课题“南菁文化与南菁人物研究”(已结题)、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传统文化的普通高中 美育课程整合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并承担案例研究任务。持续的课题研究让教 师基本掌握了“课程—课堂—课题”三课联动的研究模式和“问题—话题—课题” 的反思方式,极大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多年的教育教学反思使我们紧抓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质量,让教师自 主开发不同层次和不同内容的教学资源。如建立与各年级教材或课堂同步的学案、 教学案例、课件和题库;
利用学校地理园、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基地的资源,选 择研究性学习素材;
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技术,结合“乡愁”元素制作微视频,构建 “翻转课堂”等潮流化、校本化、鄉土化和艺术化相结合的教学共同体。
三、开展深度教研,在探索与合作中共同进步 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曾说:“课堂改变,学校就会变。”面对当今教育发 展的新趋向,南菁高中地理教研组勇于创新,紧跟教学改革步伐,围绕高中地理 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师核心素养,系统地规划我校地理学科课程体系。我们把教学 改革的重心放在“教什么”“怎么教”“怎样学”三个层面。努力探索教与学两者的契 合点,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呈现出“高效率、高效益、高品质”的新样态。
我校地理教研组教师以实践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亲近学生,走进 课堂。以教催生研,以研提升教,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良好的教研氛围使我 校地理学科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都步入良性循环。教师新颖别致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各级教学比赛中都取得不俗的成绩。
一系列的公开教学课让教师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经验, 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和把关教师。在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还十分注 重教科研活动的总结和提炼。要求教师的每篇文章在理论性、科学性、创新性、 实践性、逻辑性、可读性方面有所突破。我校教师先后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地理教育》《江苏教育》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5篇论文被人大复印 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或索引。
新课程的实施和高考制度的改革对教研组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将更加突出其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术探讨方面的功能。今后,南菁高中地理教研 组将继续坚持以项目为引领,倡导“田野式”“草根化”的教研风格;
继续推进极课 大数据分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完成极课作业讲义的编写工作;
推进《南菁高 中地理美育课程》第2、3、4篇课程的开发实践工作;
推进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 五”规划省级课题和无锡市教师专项课题研究工作;
丰富和完善南菁高中审美课 堂评价、地理学科美育元素和美感体验等研究工作。
地理教研组为我校地理教学及地理学习活动服务,营造开放的地理教 学环境,倡导“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更为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