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可以润物无声的有效性分析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可以润物无声的有效性分析 我们知道,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思 想是数学的灵魂。不管是数学概念的建立,数学规律的发现, 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乃至整个“数学大厦”的构建,核心 问题在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和建立。因此,在教学中,我 们不仅重视知识形成过程,还十分重视发掘在数学知识的发 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蕴藏的重要思想方法。由于数学思想方法往往隐含在知识里,体现在知识的发 生、应用过程中,因此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与数学知识 的教学应同步。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就可以“润物无声”地 进行。
刚刚执教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 p126的一道思考题,让我感受颇深。
课开始之时,我告诉学生要用最快记录法,记下三层货 架中洗发液的摆放情况(三层货架上洗发液的总克数相等), 然后我开始读学生记录如下:
“第一层:
大 中小小小小小” “第二层:
中中中小小小小小” “第三层:
大小小小小小小小” 接着我组织学生一个名为“去掉相同的部分”的游戏。
请大家听口令:
(1)第一次从每一层中去掉相同的一瓶洗发液。
(2)第二次从每一层中再去掉相同的一瓶洗发液。(3)重复五次后,同桌之间比较一下这五次去掉的“相 同的一瓶洗发液”一样吗?你是怎样去掉的?请上讲台来展 示一下吧!(此环节渗透“消元法”) 游戏进入第二环节,将体现“消元法”后的剩余洗发液 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大”“中”“小”瓶洗发液之间存在 什么关系。
第一层:大中 第二层:中中中 第三层:大小小 学生自主探究后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来验证结论的合理 性,然后我又抽学生进行展示,展示后,我开始点拨引导, 通过对比观察第一层与第二层得出大瓶等于两中瓶,观察第 一层与第三层后得出“一中瓶等于两个小瓶”。
游戏进入第三环节,我给出小瓶洗发液的克数,让学生 求出一中瓶和大瓶的克数。
至此,游戏结束。学生发现“消元法”原来并不深奥, 数学思考题的解答也不再既“繁”又“难”了。数学思想方 法的渗透也是如此的“润物无声”。
正是因为课初教师的开门见山抓住实质,所以在本节课 后来的环节中,学生对课件提供的丰富素材中物体按形状或 颜色的重复出现不仅可以发现“规律”还可以表述(或圈出) “什么在重复出现”而且还会运用发现的简单规律确定后一 项后其他缺失的项。一节课,教师提供了从“看到”到“想到”;
从“有限” 到“无限”等不断丰富学生对规律认识的素材。不仅强调能 够发现(识别)“规律”,也强调对于规律的表征、强调对 规律的运用(由前一项得到后一项)。以此来培养学生“模 式化”的思想。发现“规律”就是发现一个“模式”;
并能 运用多种方法表达“模式”的特点。
上述两个案例再一次告诉我们:教学时,应以学生现有 的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展 开主动探索活动,切实落实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探究、 合作”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 学习能力,更好的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也才能收到“得法于 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