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感悟
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感悟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影响到 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尤其在中考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但是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 的热情越低,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笔者经过调査学生发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其一, 轻视语文: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 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
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 没时间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 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 被他们打入“冷宫”。甚至有些学生对于需要背诵的课文敷 衍了事,只有紧盯着他们才会有点效果,严重缺乏学习的主 动性。其二,应付学习:有些学生迫于月考和老师的压力, 对语文的态度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 业。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 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其三,担忧焦虑:有些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 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 习上付出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
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 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针对以上情形,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 作:
一、改变语文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主体学习需要。
初中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 是部分学生认为凭着六年多的积累够了,“我不需要学了”, 如果让他们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 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因此,语文老师要善于把教学 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 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诱人的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把图、文、声、像有机组 合,使抽象的内涵转化成情景交融、图文并茂的形式,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辟语文教学的互动新空间,有如如临 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例如《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天上的街市》、《背影》、《皇帝的新装》、 《咏雪》、《化石吟》等课件的制作,让学生有如进入作品 的真实情景中。比如《化石吟》教学中下载大量动植物的化 石图片及影片《侏罗纪》的图片,化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形象的直观感知,大大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以这些真 切生动的情景既可以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活跃思维,又可 以陶冶情操,形成真善美的体验,造就独立的人格,这无疑 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
三、改变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合作互动。
在合作互动学习的过程中力主“教师与学生合作互动”、 “学生与学生合作互动”,目的在于利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 及网上资源,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争论、相互启发、分工合 作及取长补短,进行思维碰撞,浅者得其浅,深者得其深。
通常学习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组与组之间的挑战竞赛,由 此增强竞争感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如在教授寓言四则—— 《蚊子和狮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时,可以及时上网阅览这些寓言的VCD片,看 图模仿角色进行讲故事比赛。又如下载的《皇帝的新装》的 十幅忍俊不禁、妙趣横生的连环图片引来学生阵阵的笑声, 给这些连环图片配上动情的音乐后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复述 故事比赛,这样的效果当然是难以言喻的。这不仅改变了当 前很多语文教师只是录音机播放示范朗读录音的固有形式, 还力求在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中对“说”的能力 切实地加强训练,务求做到“促学生想说,教学生会说”。如教《诗两首》时,要求学生第一遍自读,感悟探究:
诗歌写了什么内容?第二遍自读,感悟探究:抒发了什么情 感?第三遍自读,感悟探究:借纸船和金色花抒情有什么好 处?每一遍自读,老师都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足学生 读书和探究思考的时间,有的学生探究思考的不理想,老师 让学生多读几遍,有时要求默读,有时抓住关键情节齐读、 范读。由于充分保证了学生自主读书探究的时间,在交流汇 报时,很多学生有话可说,连平时不常发言的学生都提出一 些问题,取得较好的效果。这样的指导,解决了学生自主探 究不自主或流于形式或自主不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 找回自我,发展个性,充分调动了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老师及时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探究的成果和收获,逐步消除服 从感、低下感、自卑感。
四、重视知识迁移,倡导创新实践。
语文课上我们尤其重视学生的迁移阅读能力与实践能 力,如有的学生善于文字处理,有的善于绘画,有的擅长网 页制作。如根据班级的实际,已经循序渐进式地开展以下的 “多个一活动比赛”:设计一张“励志格言”电子书签比赛;
设计一次自由命题的电子手抄报比赛。通过这些学习活动, 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更重要 的是在学习比赛的过程中,让语文知识得到灵活运用,培养 学生的公平竞争、谦虚好学、乐于助人、求新求精、超越自我的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