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强化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近年,大学生自杀、自残等现象时有发生。据《中国 健康教育》1999年第12期报道,我国大学生自杀率介于9-24 人/10万人/年之间;南京市危机干预中心对南京市部分高校 的调查发现,大学生自杀率为20人/10万人/年;
2010年,上 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对杨浦区3000名大学一年级学生 进行调查,25%的被调查者曾经有过自杀的意念;
2012年《重 庆晨报》报道,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3%。研究显示, 大学生自杀率是同龄人口的2-4倍,高于非大学生年轻人, 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天之骄子怎么 了?为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各高校采取了心理干预、加强 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等措施,但仍然没有杜 绝自杀、他杀事件的继续发生。
回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我们不难发现,这些 方法大多是强调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责任,忽略了家庭在大 学生成长中的持续作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 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 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项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 家庭教育能弥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细微的思想问题和 生活细节等方面的不足,有益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为大学生成长再送一程,帮助他们渡过“断乳期” 大学生从年龄上来说,一般都年满18周岁,从法律意义 看,他们已经是成年人,理应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但由于现今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上大学之前,过多地依赖父 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也过多地关爱他们,对他们 百般呵护,“含在嘴里怕化掉,捧在手心怕融掉”。在这种 情况下,有一些大学生远离父母后,无所适从,在生活上不 会照顾自己,用钱无计划;
在学习上没目标,上课玩手机, 晚上打游戏,考试挂科。高校从大学生进校开始就过多地强 调大学生要自立、自强、自律,所以当他们遇到问题无法解 决时,告诉同学担心嘲笑自己没长大,告诉老师又不敢,于 是心理压抑,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科学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也有一个过程,学生的社会化更需要一 个过程。我国的教育体制虽然在不断地改革,提倡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改变。在 小学、初中、高中,学校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身体状 况,家长关心的也是子女的学习成绩和营养状况,至于如何 自立自强、如何与人交往,却很少教导学生。在国外,家庭 教育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在美国,孩子小的时候, 父母要细心照看,一以贯之的是教孩子自立自强;
孩子到了 12岁以后,不管家庭经济状况如何,都得给父母庭院割草、 给别人送报,以换取零用钱,一些家长还要求孩子外出当杂 工;
到中学的时候,家长教导孩子“要花钱,自己挣”,培 养孩子的开拓精神;
到了大学,孩子就成熟了,会迫不及待 地想要离开父母,证明自己赚钱的能力。在日本,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要给别人添麻 烦。”父母在教育孩子学好功课的同时,要求他们必须做些 力所能及的家务,到外面打工挣钱。在日本大学生中,勤工 俭学非常普遍。在瑞士,十六七岁的姑娘,初中毕业就到别 人家去当一年佣人。那些长期依赖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 认为是没有出息和可耻的。在德国,法律规定,孩子到14岁 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如替全家人擦皮鞋等。我国的大 学生,在上大学前很少自我锻炼,从小受长辈溺爱,到大学 后,进入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当然不适应。因此,在 这样一个特殊时期,需要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再送孩子一程, 引导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为他们指明方向。
大学生家庭教育是指作为教育资源之一的家长(父母或 家中长者),在子女就读大学期间,积极地配合学校,放眼 社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子女进行教育 或施加影响。大学一年级,学生主要的问题是不适应,陌生 的人际关系、陌生的学习环境、陌生的学习课程、陌生的学 习方法都使他们不适应。家长应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有计 划地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教他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生 存,使他们热爱生活、感受幸福。
二、弥补学校教育力量的不足,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提供有益补充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学校政工队伍的规模明显 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精神,辅导员一般要按师生比1∶200的比例配备。原 则上要求辅导员是中共党员,政治立场坚定,品行端正,具 有奉献精神,有一定的学科专业背景,具备良好的思想工作 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而且要讲政治、懂教 育、能敬业、有素质、会实践。可现实情况是,很多高校辅 导员配备的比例达不到,国家要求辅导员所带的学生人数过 多,很难深入细致地辅导每一位学生;
而且辅导员队伍还存 在非专业性、角色不确定、队伍不稳定、不懂教育心理学、 缺乏工作经验等问题。
三、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培养孩子的孝心 很多家长特别是高中陪读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大学就可 以松一口气了,不必事无巨细一一过问了。更有一些家长认 为孩子假期回到家中是一种负担,只希望学校快点开学。大 学生由于高中阶段受父母管束过多,大学远离父母变得自由 自在,所以除一年级不太适应学校生活而常回家外,其他三 年就很少回家了,即使寒暑假也多在外地打工,平常除打个 电话问父母要钱,其余时间很少和家长联系,这样就出现了 我们国家特有的中年“空巢”和中年孤独现象。有研究预测, 未来10年,“空巢”家庭将成为中年家庭的主要形式,所占 比例可达到90%。因此,高校可利用新生开学,家长送孩子 上学的机会,成立由学工部组织的、各系部积极配合工作的 家长委员会,登记家长联系方式,以便在今后的学生工作中, 借助电话、书信、微信、微博等形式及时与家长沟通。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请家长来学校当义工,加强学生与家长的联系 与沟通,家长可以把自己工作中的经验、生活中的感受甚至 读书看报的体会和学生共享,在双方的密切交流中,让孩子 领悟到父母生活、工作的艰辛,感恩父母。懂得自杀、他杀 等不爱惜自己和他人身体的行为就是不孝的表现。
在大学生家庭教育中,家长和学校应注意遵循理解与沟 通的原则。理解是人生的基本存在方式,沟通是一种交流、 探求和期许,恰当的理解可以促成有效的沟通,有效的沟通 可以换回可贵的理解,并能在相当程度上改良个人的性格。
当代大学生追求思想的解放和感情的独立,张扬个性,家长 和学校要理解,尊重他们的个性,凡是他们能够自己解决的 事情,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不加干涉;
凡是他们不能自己 解决的事情,不一手包办,不一味指责;
对于那些为了一些 琐事要死要活、不依不饶的学生,“公子哥”“阔小姐”习 气重,不明白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遇到挫折极 易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和学校要有效沟通,双方共同努力, 把学生的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 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竹青.析大学生家庭教育[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2005,(5). [2]雷家军,杨玉洪.家庭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的新领域[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