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我们的故事精选
创业我们的故事精选 创业我们的故事精选篇1:不花一分 钱就赚1万多 不花任何一分钱就成功贩运整车果菜的成功例子:96年的时候,我来 到刚刚大开发的城市——广州市,想在这里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可是一无 文凭,二无技术特长又是个生手的我,找工作总是碰壁。身上的钱所乖无几了, 如果再找不到工作吃饭也成了问题。我也不敢再住旅馆,晚上只有找张报纸睡在 马路边了。我当务之急是让自己生存,再去找发展。人生地不熟的我望着来来往 往的人流,一个肩挑李果的老汉走过来叫卖:先生:2元一斤,来点吧。什么两 元一斤这在我家乡不过二三角钱呀!!! 我找到了水果批发市场,一问批发价也有1.2-1.5元的价,我惊得跳起 来:老板,这东西我有很多,到我家乡来,我给你6角钱一斤怎样水果老板:好 呀,很乐意与你合作,我和你过去看看。第三天,我家门口张贴上一张收购李果 的广告,上门售李果的人来来往往。这几天我赚了一万多元。尝到甜头,我常下 广东。经商关键点:找到正确的商机,不要错过时机下手,那么你就可以赚 到第一桶金。看看,从些还做成许多类似的生意。让我积累一笔创业资金。
创业我们的故事精选篇2:6角钱一斤赚上千万 有位农民孙某,有一年到北京找工,一次,他与几个老乡上街,途经 一个市场,口渴难奈,想买一些水果吃,可那些水果高昂的价格,令他们这些民 工望而止步了。忽然,他看到一堆枣,那是他家乡的大枣。他知道那枣在家乡挺 便宜,只有6角钱一斤,于是他决定买一斤解解渴,一问价格,结果令他大吃一 惊:3元 5角一斤“这么贵呀,你们赚得太黑心了!”同行的一位老乡说。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孙某想,一大枣一来一往价格相差这么大,该 多有赚头呀啊!于是,他立即返回家乡,凭着老乡关系,赊了3吨大枣,搭了一辆 车送到北京,他来到丰台区的一家大市场,将大枣以2元9角的价格批发给小贩们, 这鲜红的带着露珠的大枣顿时被抢购一空,就这样一个月内他往返北京与山东达 5、6次。孙某这样做了半年,路也熟了。他不仅经营大枣,还开始经营山东的其 他土特产,生意一步步扩大,一步步红火,至今他已是闻名京城的山东土特产经销商,拥有资产上千万。
经商关键点:资本并非创业的惟一条件,人的贫穷,主要是在于思想 的贫穷。
创业我们的故事精选篇3:200元起家2年赚300万 信不信,200元起家2年赚300万。中大一名大三在校学生却运用他的 聪明才智和高EQ,两年就赚到这笔钱。创业如何选项目他叫潘文伟,2007年刚 来广州时口袋里只有200元,而现在他已经是有楼有车的大老板。因生意繁忙, 潘文伟曾一度想退学,不过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
初来乍到做家教卖T恤赚外快,当年只有22岁的潘文伟出生在贵州一 个小县城的工人家庭,原来一家五口全靠在供电局当技术工的父亲每月1000多元 的工资维持生计。2007 年,潘文伟考入中大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创业如何选 项目来到广州后,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潘文伟不但申请了学校的勤工助学,还 四处找机会赚钱。
当他揣着荷包里勤工助学赚下、仅有的200元去市中心准备闯世界时, 百货大楼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滨江东“天价”的楼盘让他顿时蒙了,“我到底要奋斗 多少年才能在这个城市容身”于是在很多同学还在尽情享受大一优哉游哉的校园 生活时,潘文伟开始赚外快,做家教、推销信用卡、卖T恤…… 小试牛刀从院服开始,他就意识到了里面有钱可赚,2007年底,学校 公开招投标一些院系的院服订做项目,潘文伟看到了商机。潘文伟首先“摸查敌 情”。他从学生会的“哥儿们”那里弄到了参与招投标公司的名单,并扮成顾客挨 个儿打电话到那些公司问出不同质量服装的底价。然后,他直接在网上查出一些 生产商的地址,主动上门与厂家谈生意。
学校的院服投标价和货源确定后,潘文伟私底下向学院有理有据地分 析自己代理的服装在价格和质量上的优势以博取印象分。投标当日,他更一人以 5间公司的名义巧妙地参与投标。最后,他这个“初哥”竟然赢了做了几十年生意 的行家,投下学校的院服项目。虽然第一个院服生意只赚了2万元,但这却让他 在创业路上找到了感觉。
潘文伟灵活的头脑能够见机行事,去年初,潘文伟无意间认识了一名 做安全监控设备的商人朋友,而他此时又得知中学“死党”家中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正好在招标安检设备,于是潘文伟充当了双方谈判的桥梁促成了这一单生意,竞 标成功后,他一下就赚了50万元。
赚到这笔钱后,他第一时间给父母汇去了10万元,吓得母亲惊恐地在 电话中问了10多次“钱从哪里来的”。几年间潘文伟陆续做了外墙砖生意、与朋友 合伙开酒吧,并开始投资股票并利用“第一桶金”继续生财。今年3月,潘文伟还 投资了50万元在大学城开了间网络公司。
经商关键点:小本钱并不一定不能成就大事业,关键在于你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