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 体系 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体系如何构建

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体系如何构建

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体系如何构建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 公益创业教育能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高素质创新创业 型人才。国内开展公益创业教育的高校较少,公益创业教育 明显滞后于公益实践。针对国内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现状,从 大学生就业的角度进行论证,围绕构建校政社企四方联动机 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计“金字塔”式课程体系、优化 师资队伍等方面探讨公益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公益创业教育;
就业视角;
教育体系;
项目 参与式实践 一、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价值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各高校对开展创 业教育已形成共识。林爱菊、唐华提出“公益创业教育是对 创业教育的拓展”,公益创业教育的内容包括:公益创业所 需的意识、精神、知识、能力以及相应的公益创业实践活动 等。一方面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教育目标, 另一方面则更侧重于培养大学生的公益品格,以及发现和解 决社会问题的服务能力,将大学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有 机结合。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宏观层面: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人才需求杨超、 唐亚阳认为公益创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非营利组织,以市 场化的运作手段和创新方法解决普惠社会民众的社会问题 的价值和实践总和。”高校公益创业教育旨在为创新型国家培养公益创业人才。公益创业者从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出发, 解民众之急,增加社会福祉,加快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发展目 标。

2.中观层面: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公益创业教育不 仅是向大学生传授创业知识,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 观。在互联网+时代下,“内爆”现象使得当代大学生极易 受不良信息诱导,“功利性”、“现实性”等行为取向明显。

当代大学生被贴上“极端个人主义”的标签,他们在就业过 程中忽略就业的社会价值,过于关注个人价值,这与高校教 育规律背道而驰。因此,公益创业教育具有迫切性。3.微观 层面:转变传统的就业思路传统的就业领域已远远不能容纳 数量日益增多的高校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社会现象导 致“读书无用”的言论四起,教育的重要性受到质疑。公益 创业是大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提供社会服务,既能实现大 学生“学有所用”,体现就业途径多元化;
又能大大提升社 会公共服务水平,体现高等教育的本质。

二、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公益创业教育仍处在萌芽阶段,面临诸多困境:1. 管理层面(1)政府支持力度不足以公益创投为例,政府实 现放权,实现政社深入合作模式,以购买的方式将公共服务 工作转交给相关社会组织,大大减轻政府工作压力,也使得 服务效果显著提高,民众满意程度较高。但在公益创投过程 中,很少有高校参与,政校社合作模式尚未形成。(2)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公益创业教育起源于国外,在国内起步较晚, 部分高校已开始进行公益创业教育,但总体重视程度不够:
如公益创业教育管理部门划分不清,部分高校仅在思想政治 教育过程中开设几门有关创业的课程,并没有系统的公益创 业课程体系;
部分高校将公益创业教育归属于校共青团工作 范畴,且将公益创业教育等同于志愿活动。公益创业教育不 仅传授大学生创业技能,更是培养公益理念,为社会培养具 有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2.人才培养层面(1) 尚未形成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 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已达成共识。当前,公益创业教育与社 会需求脱轨,更多是流于形式。(2)课程设置单一当前高 校公益创业教育的课程较为单一,未能结合各高校办学特色 以及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极易出现“公益创业教育”与“专 业教育”两张皮以及大学生同质现象。(3)师资队伍匮乏 《高校普及类创新创业教育高校调研报告》中显示:辅导员 等担任创业教育的比例高达68.1%,公益创业教育的专业师 资队伍还有待壮大。由于教师本身缺乏公益创业经验,所以, 现有的公益创业教育并不能激发大学生创业潜能和创业积 极性。(4)教育评价体系缺乏在实际的公益创业教育过程 中,常常以分数来进行考量,忽略对社会服务能力的评价, 从而导致“学”与“做”两张皮现象。

三、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分析 1.建立“校政社企”四方联动机制公益创业的领域重点在于诸如养老、助残等民生领域, 民生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政府工作的内容,随着社会治理多元 化工作的推进,各类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积极参与民生问题 的解决过程,积极建构“校政社企”四方联动机制具有时代 必要性。高校、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在公益创业教育过程 中相互合作,遵循“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 共担、就业共推”原则,共同培养社会所需公益人才。

2.创新公益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公益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在传统创业教育的基础 上进行优化,围绕公益创业教学、实践和研究等多个教学模 块形成“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公益创业人才培养方案总 体表现为一个中心,两个结合的特征,即以学生为中心,教 学与实践相结合,公益理念与公益创业技能相结合,逐步形 成特色鲜明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公益创业教育实践 层面应突出项目参与式实践的重要性,即在公益创业教育过 程中,积极鼓励大学生直接与社会组织、企业的公益项目对 接,通过直接参与公益创业项目,激发公益创业热情、内化 公益创业理念、巩固公益创业技能。

3.设计“金字塔”式公益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公益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需坚持通识性技能为基础, 公益理念及公益创业技能为主线,兼以专业化选择原则。为 规避传统创业教育的学生同质化现象,在公益创业教育课程 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在凸显学生个性和专业性基础上坚持“四位一体”原则。首先,通过课内教学让学生掌握公益创业相 关的理论知识,如公益创业内涵、公益创业项目设计、项目 融资、团队建设等;
其次,通过校内外实训让学生真正参与 公益创业项目,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第三,通过校园 公益文化建设,提高学生公益创业热情,激发公益创业潜能, 培养社会责任感;
第四,通过学生自我建构,达到公益理念 内化的高层次教学目标。公益理念的认同与内化是大学生公 益创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保障。

4.优化公益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结构 首先,遵循“请进来、走出去”原则构建公益创业教育 师资队伍。一方面,邀请公益创业经验丰富的社会组织人员、 企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讲授公益创业项目设计及开展、创 业融资、团队建设等方面内容;
另一方面,定期组织专职教 师进入社会组织或企业参与公益项目,或定期参与公益创业 相关的培训。其次,坚持多维度评价原则完善公益创业师资 队伍考评机制。主要体现在:评价主体多元化,既有包括教 师、学生、同行、领导评价,也需要校外人员评价;
评价内 容多元化,既包括日常教学部分、科研部分,还应包括公益 创业实践内容;
评价方法多元化,既包括过程评价,也包括 结果评价。

【参考文献】 [1]王梦影.调研报告显示:七成受访高校教师考虑创 业[EB/OL].[2]唐亚阳,等.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以 湖南大学公益创业教育为例[J].企业导 报,2010(1):244-245 [3]高洪源.创业教育与师范院校的整合[J].高等师范 教育研究,2003(4):22-25 [4]唐启群,肖本罗.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成人 教育,2007(23):19-20 [5]唐亚阳,等.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以 湖南大学公益创业教育为例[J].企业导 报,2010(1):244-245 [6]胡弼成.个体发展指向:大学课程体系的本质[J].黑 龙江高教研究,2008(6):1-5 [7]高洪源.创业教育与师范院校的整合[J].高等师范 教育研究,2003(4):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