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韦达定理的运用研究现状 [浅谈数学史在数与代数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数学史在数与代数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数学史在数与代数教学中的运用 一、增强教师运用数学史的意识 首先,学校要做好对数学史的宣传工作,包括数学史的 价值、意义。如播放一些使用数学史来教学并取得很好教学 效果的教学实例,同时,要定期抽查教师在教学中对数学史 的运用情况。再次,学校要做好监督作用,学校领导要重视 数学史的教育价值,并大力倡导在教学中实践。最后,在“耳 濡目染”、多人使用的情况下,相信很多教师一定会有意识 地将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

数学史并不仅仅是数学的历史,它蕴含着很多数学家们 在研究数学史时的奇闻轶事、思想方法、思路等,所以在教 学中重现数学史是极具教育价值的,通过在教学上融入历史 上发生的小故事、科学家的传记、趣题等,有助于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数字“0”,由于一年级学生具有“好 动、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对新鲜事物极感兴趣”等特点, 而“0”对于他们而言比较抽象,因而在教学中融入有关“0” 的演变过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并增强学生 对“0”抽象概念的理解。以下是有关于教学数字“0”的一 个教学片段:起初,阿拉伯数字中是没有“0”这个数字的,它的出 现比阿拉伯数字的产生要晚许多。在没有“0”这个数字时, 为了表示某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不写”或“空 写”。后来,印度人在数字中间加上一个小“.”表示空位, 又经过了很长时间,就改成了“0”。我国古代用算筹记数, 也采取空位表示“0”。由于古书中缺字常用“口”表示, 因而数字里的空位也用“口”表示,以后还改用了不同的方 式表示“0”,最后演变成现在使用的数字“0”,如图1所 示。“0”的演变是由于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一步步演 变过来的,它是一个数字,表示一个单位也没有,如“教室 里一个人也没有”可以说成“教室里有‘0’人”,再请同 学们利用平时观察到的一些现象,举一些有关“0”的例子。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明白数字“0”源于生活,也 用于生活,进而增强学生对数字“0”的理解。

二、加深教师对数学史的认识 数学教材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是在科学性与教育要求相 结合的原则指导下经过教育专家的反复研究编写的,是将历 史上众多的数学教材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和学习要求加以 取舍编撰的知识体系。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舍弃了许多数学概念和方法形成的实际背景、知识背景、演化历程以及导致其 演化的各种原因,所以,仅仅靠数学教材的学习难以获取数 学的原貌和全景,与此同时也忽视了那些被历史淘汰掉的但 对学生的学习或许有用的数学材料与方法。在很多人看来, 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因而很多学生有“望而生畏” 之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由于我们的数学教科书教授的往 往是一些一成不变的、僵化的数学内容造成的。这就要求教 师加深对数学背景知识的认识,以便更好地将它融于教学中。

第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一定要知道数学内容产生的历 史背景。在“数与代数”教学中,可以利用一系列的数学史 料来体现现代数学所经历的由繁到简、由美到丑、优胜劣汰 的过程,如小数、分数、负数的产生与表示方法的发展史, 计算工具、数字和数的发明发展史,运算符号的出现史等, 这样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挖掘教材。新课标中倡导教师将数学 史与数学教育整合在一起,充分了解数学内容的背景知识, 对数学史知识有一个清晰而又系统的认识。为了加强教师对 数学史的认识,笔者认为教材的编写应更加全面,以利于教 师学习和运用。由于“数与代数”内容中,主要在概念、公 式、定理和解题方法思路上会用到数学史,所以在编写教材 时,所融入的数学史应注重介绍内容演变的历史发展过程及 思路,并且,不能只局限于现在公认的一些史实,可以适当 地引进一些不被人们接受的思想方法,使学生能在学习中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的发展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起到“触 类旁通”的作用。同时,也便于教师对数学史知识进行筛选, 并加深认识。第二,国家和社会要提供教师学习数学史的机 会,加强教师对数学史知识的培训,鼓励教师自学,定期举 办数学史知识竞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派教师到大学进修数 学史的知识,再带动其他教师。第三,学校可以成立一个数 学史学习小组,定期开展有关数学史知识的讨论,对数学史 知识进行系统收集和整理。

三、加强教师运用数学史的能力 将数学的历史形态转变为具有教育意义并适用于教学 的教学形态,应成为教育界着重关注的焦点。我们都知道数 学教育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教什么”和“怎么教”, 那么,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史时同样也存在着“教什么”和“怎 么教”的问题。“教什么”解决的是所融入数学史内容的问 题,而“怎么教”就是融入数学史的手段、方法和途径,要 根据所教内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选取合适的方法。这 就考验了教师把数学史运用到数学教学中的能力。

第一,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在利用数学史进行教学时, 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不一定要局限于课堂。如可以采 取让学生课后自主讨论、利用现有资源查阅资料、举办有关数学史的知识竞赛、读书报等方式。这样的教学可以促进学 生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 习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师生共享数学史资源,缩短了教师 查阅资料的时间,加深了教师对数学史的认识。

第二,数学教学离不开数学史,却又不能把数学史简单 地叠加到数学教学中,所以在教学时要对数学史进行加工,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一种学生能接受、可以理解的方 式呈现出来,使之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师要学会 在教材中“重构”数学史,“活”用数学史,在一个较高的 水平上恰当使用教学方法,自然而然地融入数学史。那么, 如何对数学史进行“重构”呢?即把筛选出来的历史知识进 行加工,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重构出易于学生了解、接受的知识。下面笔者将展示把“重 构”的数学史融于数学教学的一个过程(如图2),即选中 一个主题内容,寻找相关史料,分析教材内容,筛选并确定 数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与环节,对数学历史知识进 行重构,使其适合学生的认知和教学,并设计一系列由易到 难、环环相扣的问题。

第三,教师要明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亲身经历和 数学家相似的困惑,才能真正理解数学家创造的精髓所在, 并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进而帮助自己克服思想和学习上的困 难,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用字母表示数》时,可以引入法国数学家韦达创立 这个概念的历程。

在教授新授课《用字母表示数》的内容后,就可以马上 延伸到“认识代数学之父——韦达”这个数学史了,这样可 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与实践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如“今天我们自己探讨了用字母表 示数量,你有什么体会?你喜欢用字母表示数吗?为什么? 那谁先发明了用字母表示数呢?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故事《数 学家——韦达》。咱们经过讨论之后同样也发现了用字母表 示数的简便性,只不过韦达比我们早发现了四百多年而已, 但21世纪的今天同样有很多复杂的问题尚未解决,相信只要 我们勤于思考,善于探索,同样可以为社会做贡献的”。

第四,教师要明白数学史知识是穿插在授课内容中的, 不能“喧宾夺主”。在授课过程中,要自然而然地引出,不 应过分渲染,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让数学史进入课堂, 终极目标就是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数学历史知识的应用体 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所以要有用来评价目标是否达到。只 注重过程不注意结果,是舍本求末;
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 从长远的角度看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四、加强教师运用数学史的兴趣目前,将数学史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较少, 这种情况不利于数学教育水平的提高。每一个领域都需要很 多专业人员不断地去研究、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存在的 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提出优化方案。数学教学更是如此, 需要更多的人去探索数学史运用到数学教学的方法,给教师 提供培训与参考。

此外,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 去激发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运用数学史的研究兴趣。如教育行 政部门对在研究这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 质上的奖励,学校积极倡导和组织教师申报这方面的课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