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学生读写能力的变化及培养 新媒体人具备的能力

新媒体时代学生读写能力的变化及培养

新媒体时代学生读写能力的变化及培养 新媒体时代下,读写能力的内涵和形式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培养学生新的读写能 力以适应发展需求,需要重新审视和研究新媒体环境下读写 能力的各种变化,平衡多媒体的娱乐与学习功能,利用新媒 体创建新的教学环境,扩展知识的积累,建立行之有效的教 学评价体系,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

前言 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 的媒体形态,在当前自由开放的网络环境下,新媒体成为了 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认知的重要方式。新媒体的发展深刻地 改变了传统的读写实践:阅读的方式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 阅读,从单纯文字走向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一切可以 运用的符号形式和介质。写作方式从手写形式走向多媒体写 作方式。新媒体时代,如何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查找信 息、评价信息、综合运用信息解决问题已成为一项基本技能, 需要深入研究新读写能力的内涵和实践活动,对新媒体技术 影响下读写能力的各种变化进行解释,利用新的理念去探讨 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新读写教学模式 和评价体系。一、新媒体环境下阅读实践的变化 新媒体的发展使传统的阅读实践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 出文本内容视觉化,阅读主体普遍化,阅读体验浅化,阅读 过程互动化等特点。新的阅读形式使得资源获取方便快捷, 也造成了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的变化,对培养新媒体时代下 学生适应社会要求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视觉文本占主导地位 保罗·莱文森的补偿性媒介理论认为,任何一种后继的 媒体都是对过去某一种媒体或者某一种先天不足的功能的 补救或补偿。新媒体打破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限制,改变了 文本的形态、数量、传播规模,其突出的表征是“以影视图 像符号作为基本表意系统,以凭借光电信道的影视及电脑多 媒体作为传播介质,与传统印刷文化相对应的视觉文本的大 量出现”,[1]对阅读的方式和功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视 觉文本占据文化的主导地位,视觉图像逐渐替代语言文字符 号;
阅读的对象变成文化艺术的视觉形态,图像符号充满屏 幕;
语言文字被简化为只言片语,成为图像的注释;
图文并 茂加强视觉传达,也在大大消解传统纸媒时代的阅读动机、 阅读性质和阅读价值;
留白的语言,交叠的词汇,变换的语 境所带给读者的遐想、再度阐释和创作的空间消失殆尽。(二)阅读主体泛化 传统印刷媒体时代的阅读行为受经济条件影响较大,新 媒体时代阅读主体的数量和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阅读行 为不再是少数文化人或文化精英的高雅行为,每个个体都能 成为阅读文本的持有者和解读者,阅读成为全民性、大众化 的一种群体文化消费行为。阅读类的自媒体越来越多,阅读 成本越来越低廉,人们能够轻而易举得获得和占有阅读资源,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 告,数据显示“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 年的50.1%上升了8.0个百分点。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成人 手机阅读接触率逐年提高,2014年首次超过50%,达到51.8%。

同时,我国成人日均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半小时。”[2] 即使一个人具备最低档的视听设备,都能够平等地享用阅读 的权利。

(三)浅阅读成为大众阅读的主流 传统纸媒时代的深阅读方式逐渐向新媒体时代的浅阅 读方式转换,消解传统深阅读的形式,带动了追求娱乐的阅 读方式。浅阅读与每个人的生活融为一体,轻松简单,实用 娱乐的信息成为人们阅读的首选,快餐式、跳跃式的信息文本造成读者“碎片化”的信息输入和思考模式。在互联网上 流行着这样的写作准绳:“用户响应的时间不能超过10秒”、 “一段文字不可超过6行”、“一篇文章最好不要超过3屏” [3]。浅阅读的盛行使人们具有了信息选择的自由,但这样 的信息消费形式也带来了消极影响,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被阅 读速率消解,阅读过程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不利于阅 读主体深入思考和作出较为复杂的判断。

(四)阅读过程互动化 二、新媒体环境下写作实践的变化 (一)传统文体的裂变 传统文体发生了转变,写作不再变得那么刻板和隆重, 作品的价值维度、生命意识、社会责任等都不再成为写作的 重要要素,“精英话语的经典性和规范性在平民化写作里不 断被颠覆与批判,出现了不囿于文法,嘲弄写作权威,祛魅 经典理论的写法”。[4]写作不用过分追求语言和强调修辞, 逐渐形成一种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符号 系于一身的叙述文体和抒情文体,催生出许多新的写作样式,如抒情体、随笔体、日记体、灌水帖等,为写作增添了时代 感和新鲜的生命力。

此外,新媒体讲究信息的实效与时效,造成了写作的零 散性和即时性。写作过程没有经过传统意义上的谋篇布局和 增添删改环节,常常是即时和即兴,一次性完成,呈现出零 散的面貌。

(二)写作主体发生变化 (三)写作形式发生变化 三、培养学生新读写能力的教学模式 新媒体时代读写能力的内涵变化,以及新媒体对读写实 践的影响,对人们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需要用新理念去探讨新读写能力的培养,建立行之有效的教 学--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新读写能力。

(一)创建新媒体教学环境 将新媒体引入教学,创建新媒体教学环境,扩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教师要熟悉和掌握新媒体教 学的技能,善于将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效结合,把 握好“量”和“度”,重新审视传统教学与新媒体环境格局 的兼容,利用新媒体开发教学资源,搭建交流平台,让学生 在新媒体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兴趣,发展探究意识,切实 提高读写能力。

1.优化新媒体环境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媒体时代下教学资源的设计要注意与传统读写的区 别和联系,注重能够培养学生判断、鉴赏、评价能力的学习 资源的开发。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投入,关 注新媒体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符 合学生信息获取的特点,并与传统教学相融合并体现数字化 的本质,呈现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特征。

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电脑、PPT、交互式白板等多媒体手段进 行教学设计,结合文字材料、图像、表格、音频、动画等多 模态教学文本,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提供图、 文、声、像相结合的学习素材。利用新媒体进一步优化课堂 活动结构、信息传递结构、学生认知结构,提高课堂教学实 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学生在信息与传播技术平台 上阅读、写作与交流实践的过程与特点,选择最佳时机,利 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将新读写的内容、形式、技巧等有效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在相似的环境中锻炼 和提高读写能力。

2.搭建新媒体传播交流平台 利用新媒体建立融合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图书馆资源 等有效的传播与交流平台,推广新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进 一步服务教学。加强学校教育资源库的建设,鼓励授课老师 将自己的教学课件、视频资源、音频资源、图片资源等进行 合理的分类,通过云平台进行储存和共享,成为学生获取学 校教育资源信息的重要来源,为学生创造形式多样,内容丰 富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 在课外时间通过各种移动终端快捷地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进行自主学习、开放学习和协作学习,扩展知识面,取得更 好地学习效果。

(二)提供课堂内外实践平台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社会行为,知识的最佳获取途径是 通过实践了解基本概念,获得创造意义的能力。”提供课堂 内外的实践平台,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过程,连接课堂 学习内容与课外实践,提高自身读写能力。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鼓励学生截取 某一课文片段改编成情景剧,进行角色扮演。选取时事热点 话进行讨论、辩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在社会发展的 大潮中勇于用语言和观点表达自我。

将博客、微博等新媒体形式引入阅读、写作教学,利用 新媒体传播的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引导学 生建设自己的个人网站、微博、博客等,利用新媒体对课程 进行延伸学习,在实践演练中切实提高自身读写能力。

(三)培养信息辨别与批判能力 培养学生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 够依据一定的线索或标准对网络上呈现的信息进行辨别和 判断,批判性接收和理解。教学设计添加开放式教学环节, 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权进行讨论,提供机会让学生自由表达 不同的声音、有见地的观点。发展学生解决重要问题的思维 和决策,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发展 多视角、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四)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提高学校和老师对新媒体时代下学生读写能力培养的重视,改变学校新读写教学的认识,把新的读写能力纳入课 程教学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多元评价体系,提高新读写能 力的培养力度和培养质量。

1.将互联网的阅读与写作实践纳入考核和评价体系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网络平台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 力,设计详实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等级,创建学生读写实践的 交流平台。教师在平台上定期发布阅读素材、写作主题或在 线讨论话题,详细记录学生的阅读时间。学生通过浏览搜索, 进行信息收集,完成话题的讨论或习作。教师统计学生参与 讨论的时间,并对学生精彩言论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参与 度。学生提交完成的习作,教师进行在线批改,学生得到实 时的评价反馈,记录下每一次进步的信息。在此过程中重点 评价学生写作准备材料的过程,真情实感和创意的表达,上 述读写实践交流平台的所有表现及评价纳入学生学业成绩 的评定。在借鉴北京大学云周网络评价的基础上,可以设计 如下的网上读写实践评价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网上读写实践评价流程图 2.将多模态读写能力纳入考核和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多模态读写能力的指导,培养学生 的多模态读写能力。改变单一的作业布置形式,增加多模态 作业形式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多元读 写能力的提高。拓宽学生多模态读写实践的渠道,提供多元 化文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社会文化;
提高学生 的文化读写能力,将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影视产品写成 评论,通过豆瓣、知乎等平台发表。上述活动中学生的参与 程度与表现效果将纳入评价体系,作为学生多模态读写能力 的重要考核内容。

3.增加批判性读写能力在考核和评价中的比重 提供难度相宜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采用批判性思维 进行分析、预测、质疑、推断、总结等方法来达到对阅读材 料的深层理解”,[6]鼓励学生在理解文本文字意义的基础 上提出不同的观点。训练学生审视阅读文本与社会各个层面 的联系,深入对文本内外比较的探讨,透过文本文字看社会 文化,开拓视野。

结语 新媒体改变了阅读、交流和写作的性质,对我们的思维 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关注新媒体时代下读写实践的变化,将新媒体引入课堂教学,提供实践平台,发展批判 性思维,创建多元评价体系,发展与提高学生新读写能力, 将是未来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题。

参考文献:
[1]赵维森.视觉文化时代人类阅读行为之嬗变[J].学 术论坛,2003,(3). [2]耿银平.新媒体有利于推动全民阅读[J].新闻记者, 2015,(5). [3]徐蕉.新媒体时代下纸媒的文本写作趋向[J].新闻 实践,2013,(9). [4]陈玲.试论新媒体对中学语文教育的影响[J].东南 传播,2013,(9). [5]任晓雯.网络文学及写作漫谈演讲大纲 [EB/OL].[2011-12-19].http:
//www.ilf.cn/Theo/71900.html. [6]张星虹.一堂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读写课[J].文理导航(上旬),2015,(9). (李天盈 王萍副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