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的调查
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的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以来,中国各界对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的呼声不断,其主要原 因是由于食品安全恐慌、特大矿难事故、严重的环境污染等事故频出,严重制约 了建立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企业都追求利润,但是企业社会责任是保障企业和 社会长远发展的根本性要素。企业社会责任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学校教育是 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一种重要途径。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面向 企事业单位,如何在学生走上社会之前,就掌握一套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体 系,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是现代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 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现状进行了调研,旨 在为企业社会责任培养与商科教育的融合提供有效的理论借鉴。二、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概念 196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克拉克(MauriceClark)最早提出了企业社 会责任这一概念,认为企业在其商业运作中应对其利益相关者负有一定的责任, 其中,利益相关者包括所有可以影响或者被企业的决策所影响的个体或群体,包 括员工、顾客、供应商、社会团体、合作伙伴、投资者和股东等多个组成要素。
后来诸多学者围绕企业社会责任展开讨论,对其内涵和构成维度也进一步的深入 研究。目前被广为接受的是卡罗尔(CynthiaCarroll)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界定, 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组织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 自由决定(慈善)的期望。在他的概念界定中,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属性四维 度: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其中,经济责任是指企业通过 提供社会所需产品、服务,获取能维持企业生存发展的利润;法律责任是指企业 应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遵守相关监管体系的管理;伦理责任是指企业应遵 守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公众期望企业恪守的社会规范;慈善责任是较高层次的 属性维度,是企业对社区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在理论界的推动下,企业对企 业社会责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许多知名企业在职能设计中都加上了社会责任标 准,《财富》和《福布斯》在企业排名评比时也都加上了社会责任标准评价维度。
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可能成为企业未来的管理者,他们的企业社会责任感对 未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息息相关。因此,本研究将遵循 卡罗尔的属性四维度,对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现状展开调研。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现状 1.研究设计 本研究根据卡罗尔的属性四维度,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包 括六个部分,每个部分4道题目。第一部分为企业必须履行的经济责任认知;第二 部分为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认知;第三部分为企业必须履行的伦理责任认知;
第四部分为企业必须履行的慈善责任认知;第五部分为企业社会责任教育相关问 题;第六部分为个人基本资料,主要包括所在年级、性别、今后就业取向和是否 修读过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课程。问卷采用李克特7点量表,1表示非常不同意,7 表示非常同意,1-7的同意程度逐渐加强。
2.数据收集 本次调研采用网络发放的方式,对天津市某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本 科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三年级学生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300份,实际回收275份, 其中有效问卷231份,有效率77%。造成无效的原因是填答不完整或者存在明显 的逻辑错误。
3.数据分析与研究结论 本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本次调研男生108人,女生 123人,男女比例基本相当;大一学生128人,没有学过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课程, 大三学生103人,都学过《商业伦理》课程;约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毕业后希望 到大型国企和中小型企业就职。
①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总体认知。根据调研结果发现,在4个责任维度 的均值均在5以上,说明总体上看,我国工商管理类大学生普遍对企业社会责任 持肯定态度。四个属性维度的认知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法律(5.75)、伦理(5.47)、经 济(5.13)、慈善(5.12)。在得分最低的慈善责任维度中,“企业必须参与社会公共 事务的管理”和“企业必须为慈善活动配置一定资源”两个选项得分分别为4.89和 5.08,得分最低。说明大学生对于企业必须参与慈善活动或社会公共事务的认知不 足。法律和伦理责任的认知超出了企业最基本的经济价值,与现代社会商业企业 的可信任度较低有关,大学生们已经意识到,对于企业来说,虽然经济利益是生 存之本,但是必须守法经营,保护消费者权益,保证公平。经济属性得分较低,可能是由于工商管理类大学生虽然未来可能成为企业管理者,但是目前仍然属于 消费群体,更多的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②修读过相关过程对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的影响。以往的研究表明,教 育背景对价值观形成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教育背景不同会使其社会责任取向有所 偏重。本研究设置了“是否修读过相关课程”的选项,其中有103名大三学生全部 修读过《商业伦理》课程,在该课程上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综合介绍。本文利用 ANOVA分析,得到数据如表1所示。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群组之间还是有 显著差异的。是否修读过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课程对于社会责任、法律责任、伦理 责任的认知均有显著差异(F值和Sig.分别为9.395和0.002,22.837和0.000,16.688和 0.000,均小于0.05),且修读过相关课程的同学的认知度平均值均高于未修读过 课程的同学,说明在修读相关课程之后,大学生对于这三种责任更加熟识。但是 两个组的同学对于慈善责任的认知并没有显著差异(F=2.845,Sig=0.093,大于 0.05)。这一方面说明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来说,在校期间学习企业社会责任 相关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说明,在现有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安排中, 对企业的慈善责任维度介绍可能存在不足,所在造成学生对慈善维度比较陌生。
③分项指标认知差异。在以往文献的研究结论中,有研究结果表明企 业主对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的认知较高,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应以经济责任和法律 责任为主,对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的重视不够。此次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 调研中,法律责任依旧重要,但是对经济责任的认知却开始下滑。仔细研究分项 指标发现,在16道测量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的问项中,得分最低的是经济责任第一 个问题“企业必须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均值为4.46)。说明大学生们对于企业的 社会角色定位认知已经发生了变化,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逐渐演变成关注社会 和企业共同发展。工商管理类学生是未来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他们的认知变 化对于未来企业的发展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另外,本研究还对学生们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渠道进行了调研 (见图),结果表明,门户网站和社交网站等互联网渠道仍然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 径,企业官网和自身的宣传也是一个重要途径。而其余各项指标均低于20%,说明 目前大学生获取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主要途径仍以专业性较低的互联网和新闻 报道为主,专业的教育、书籍及政府的宣传都亟待提高。
企业社会责任教育的相关建议从上述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 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比较熟悉,对各个指标的认知度都比较高, 但是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获取途径较少,理解的深度和准确度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课程的学习的确会造成大学生的认知差异。鉴于上 述结果,本文针对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教育问题提出如下优化对 策:
1.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目标 著名的商学院认证体系AACSB在评定标准中有一条明确的规定,即 商学院必须满足所列出的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要求,毕业生应该具有伦理认知和推 理能力,对职业责任、职业伦理标准在商业组织和社会中的战略角色作用有更深 入和广泛意义上的理解和认识,才可能通过AACSB认证;要求学生必修商业伦理 和社会责任问题相关课程的学校所占比例逐年递增,从2001年的34%,增加到 2011年的79%,其中必修课中包含企业社会责任课程的院校约为30%。另一认证 体系EQUIS在认证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必须考核专业的项目设计和内容是否明确 包括了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是否将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教育纳入学生个人发展 过程。由此可见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于商科学生的重要性。我国高校应该在 工商管理类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教育的相关要求,从 学生一入校,就有明确的企业社会责任培养定位,积极宣传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在 工商管理类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为后续系统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企业社会责任 感奠定思想基础。
2.设计适合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培养体系 在西方发达国家,_些高校已经设置了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学科和专 业,如英国诺丁汉大学商学院就拥有从学士到博士的企业社会责任专业;许多海 外高校也在管理学科课程中增加企业家精神,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 进行讲授。为培养具有新商业文明的新一代商界管理精英,中国大学应该结合我 国国情,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设计_整套企业社会责任培养体系。从教材选 择、课程设置、讲授内容、授课方式等多个方面,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建构、 强化、实践和反馈,系统的实现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培养。在培养体 系的设立中,应重点关注教师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3.将企业社会责任教育作为系统化、常态化教育内容 根据JonesChristensen和Peirce(2006)年的研究,全球排名前50的商学院 中,超过84%开设了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课程,而2013年我国的一项调查结果 显示,目前商学院学生修读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课程平均总课时仅为22.36。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当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育中,已经不断的融入企 业社会责任内容,但是其系统化远远不够。根据前文调研结果显示,许多学生虽 然学习了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课程,但是因为只有一门或二门,缺少对相关知识的 系统化学习,因此理解并不够准确和深入。我国高校在工商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 设计中,应该保持系统性,将企业社会责任教学变成一种常态化教学,不仅仅是 在高年级单独开设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课程,而是需要从一年级开始就设计专门的 企业社会责任课程,并在管理、会计、营销等与企业社会责任密切相关的课程中, 增加企业社会责任专题,将学生们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贯穿大学4年,系统的、 成体系的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企业社会责任感。
4.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综观国外成熟的企业社会责任培养模式,我们发现,多样化教学手段 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必要基础。如哈佛商学院主要对学生开设与伦理、道德和责任 直接相关的课程,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教师与企业合作提供真实案例,让学 生在案例中学习理论知识并能灵活应用于其他案例之中;斯隆管理学院主要采用 理论教学、讨论以及通过故事教学来讨论“历史、环境与伦理”问题;通过对不同 的职业与民族文化进行讨论,指导学生培养企业伦理观和德行领导方式;沃顿商 学院主要以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法律研究融入“伦理与责 任教育”中。
我国目前的企业社会责任教育多以纯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手段比较单 _。在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尝试采用多种教 学手段,如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将企业实际案例融入课程教学中;优化 考核方式,采用情景法教学,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解决伦理困境;选择与大学 生相关较强的企业社会责任伦理项目,让学生亲自实践,融入企业的社会责任建 设中;组织学生到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强的典型企业参观,实地了解企业社会责任 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和表现;邀请知名企业家走进校园,分享企业社会责任实施 心得,并宣传其为社会公益事业所做的贡献;教师与企业不断探讨,并让学生参 与到案例库的建设中,完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案例库。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保证学生学习效果,能够做到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