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数学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的科学方法分析】教师角色定位

小议数学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的科学方法分析

小议数学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的科学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3)37-0020-02 一、教师激趣导入,组织进入学习 上课伊始,教师的角色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 学生快速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兴趣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直接 动因,饱含兴趣地去求知,是探索之旅起航的开端。教师应 特别注重上课之初的激趣导入。成功的导入是指能利用很短 的时间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 令学生迅速进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例如,在学习“负数”时, 针对学生喜欢游戏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教师可采用游戏 导入的方式,先让学生在游戏中去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叫做《我 反?摇我反?摇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 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 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电梯下降15层)。然 后加大难度,看谁反应最快。”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 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 分)。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

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在游戏中,学生渐渐 对相反有了清楚的认识,然后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学生熟 悉的天气预报的片断,让学生从温度的正负入手,结合学具 温度计的示数,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这样以有趣的游戏来引发学生的注意,使他们在兴趣盎然的愉 悦氛围中,由老师引导他们进入对新知的探索学习中。

二、教师有效引导,提高学习能力 2011版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应当有 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 证等活动过程。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 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 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学习的收获,不在于会做几 个习题,关键是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提升学习能力,使学 生逐步由“学会”到“会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 任务主要表现为,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提升学 生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可以这样去 引导学生的学习: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并说说从 图中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圆面积 的含义;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思考,估计圆的面积有多大,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面积度量的含义,感受“化曲为直”的 思想,同时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接着以旧带新,让学生思 考平行四边形面积可以转化成长方形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 算是否也可以转化成长方形面积来解决呢?引导学生利用 学具实际操作,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再进行动画展示, 启迪学生思考是不是分得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 长方形,进而联想到既然圆的面积无限接近于长方形,那么我们如何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长方形 的长、宽与圆有什么关系呢?接最后再次播放动画,让学生 试推论圆的面积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一直 是学生探求知识中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施助者,而 整个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 和空间去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 过程。

三、教师合理组织,促进自主学习 2011版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 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 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 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新课改后我们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 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合理组织和科学引导。

在自主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给学生预留充分的独立思考 的时间,还要组织有效的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 互相启迪,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例如,在学习圆锥体积的 计算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大胆的猜想如何计算 圆锥的体积,然后组织分组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验证自 己的猜想。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参与操作实验,用一个 空心的圆锥装满水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中,看几次能倒 满;
然后再把圆柱中装满水或沙子倒入等底等高的圆锥容器 中,需要倒几次才能倒完,并做好观察记录。使学生在合作 过程中,互相协作,有的动手,有的作记录,有的当助手,让他们共同参与,感受学习的过程,感知知识的真谛,在合 作探究中去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正确定位教师角色,科学发挥教师的作用, 就要注意教师一定要做到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中领路人、指向 标、施助者,以正确的身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并 注意把握“导”的时机,掌握“导”的方法,这样才能有效 提高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得以优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Z].2011. [2]江蕾.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北京:教育科 学出版社,2004. [3]吴永军.新课程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