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治疗冈上肌腱炎46例疗效观察
浮针治疗冈上肌腱炎46例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浮针共治疗冈上肌腱炎46例,全部来自门诊病例。其 中男34例,女12例, 年龄29〜45岁,年龄1月〜6年。1.2 治疗方法 浮针是一种针刺镇痛新疗法。使用浮针治疗各种局限性 疼痛,尤其是软 组织伤痛,具有安全无痛,疗效快捷可靠, 适应证广泛,治愈率高等特点。笔 者在痛点旁用浮针治疗冈 上肌腱炎患者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选择浮针进针点先要正确寻找压痛点,压痛点多在在肱 骨大结节冈 上肌止点处和三角肌附着点处,在压痛明显处附 近的上、下、偏左、偏右处进 针均可,针尖指向压痛点方向, 要注意避开皮肤上浅表血管,以免针刺时出血, 进针后针尖 到达距冈上肌腱压痛点2〜3 cm处即可。
进针时局部皮肤要松紧适度。运针时,沿皮下向前推进, 推进时稍稍 提起,使针尖勿深入。运针时可见皮肤呈线状隆 起。在整个运针过程中,要求 针入皮下,则感觉松软则易进, 如果进针时误入皮内,患者感觉剧痛难忍,浮针 疗法不要求 有酸胀麻等针感,医者动作应轻柔,尽量减少痛感。
扫散动作: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使针尖作扇形 运动扫散。
扫散动作是浮针疗法独有的特色,操作时以中指 抵住患者皮肤,使针座微微脱 离皮肤,医者稍稍平抬浮针, 使埋藏于皮下的针体微微隆起皮肤。操作时耍柔 和,有节律, 操作时间和次数视病痛的情况而定。如果疼痛己经消失,则 停止 作此动作。扫散是浮针疗法的核心,每一个动作都必须 用心去完成,另外一手 一定要密切配合,使进针点和病痛处 之间的范围内完全放松;
扫散时间一般为2mm,扫散频率 为100次/mm。如果扫散后,疼痛依旧存在,可再选更靠 近病痛 点的进针点,重新进针。每次进针两根浮针,浮针不 予取出,外贴医用胶布后 留置24 h,次日才能取出[2]。一般 48 h/次,5次为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症状消失:肩痛全部消失,肩关节活动自如。显效:肩 痛大部消失或明 显减轻。肩关节活动稍欠灵活。好转:症状 好转,如肩痛减轻或肩关节活动度 增大。无效:经过治疗后 症状无改善,或略有好转但疗效不持久。
2 结果 本组共计46例,全部来自门诊病例。其中痊愈36例, 占78.3 %,显效6例, 占13 %,,好转3例,占6.5 %,无 效1例,占2.2 %,总有效率为97.8 %。最短1 疗程,最长 3疗程,平均治疗2疗程。
病案举例病例1:赵某,男,39岁,2014年3月4日初诊。诉5月前不慎 剧烈用力后劳损左肩,当时感肩部疼痛,左肩活动 受限,上举、外展及下放患 肩时疼痛剧烈,并并向颈部和上 肢放射。经照片未发现骨折及脱位。检查:左 臂自然下垂, 外展左肩至70°时患者感疼痛剧烈,避过110°疼痛减轻,下放 时 亦感肩部疼痛剧烈,肱骨大结节冈上肌止点处和三角肌附着 点压痛明显。诊断 为左冈上肌腱炎。给予上述浮针治疗。5次 治疗后,患肩上举及下放时疼痛减轻, 患肩活动功能有较大改善, 每次留针24 h,48 h/次。经过10次浮针治疗患者疼痛 完全消失, 左肩功能完全恢复,运动自如,随访未复发。
病例2:徐某,男,37岁,2014年7月28日初诊。
诉1年前劳动中不慎 用力过度引起右肩部疼痛,活动受 限,右肩抬高及外展时疼痛剧烈,放下患肢 时亦感疼痛, 右手无力。检查:右肩部外观无异常,将其右肩外展高 举至约70° 时患者感觉疼痛剧烈,超过90°则疼痛减轻, 下放抬高的右上肢时患者感疼痛难 忍,肱骨大结节冈上 肌止点处和三角肌附着点压痛明显。X光照片检查未发 现 异常。诊断为右冈上肌腱炎,给予上述浮针治疗。第5 次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患者右肩功能有改善。每次留 针24 h,48 h/次。经过15次浮针治疗后患者疼痛 消失, 功能完全恢复正常,随访未复发。
3讨论 冈上肌肌腱炎属中医“痹症”范畴,多由感受风寒湿邪、 劳损、外伤作用 所致,引起气血凝滞,脉络痹阻,不通则痛[3]。
现代医学认为冈上肌居肩袖中 央,是肩部力量集中的交叉点, 因此冈上肌腱比较容易发生劳损。冈上肌肌腱 炎是指劳损、外 伤或受寒后引起的肌腱无菌性炎症,以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 临 床表现。疼痛多位于肩峰与大结节处,并由上肢放射到颈部、 肩部、肘部、前 臂及手指。患肢外展60〜120 °时,冈上肌腱必 须穿过肩峰下面和肱骨头上面的 狭小间隙,因受到喙肩韧带和 肩峰的摩擦,或激惹肩峰下滑囊可立即引起疼痛 并限制肩部活 动。但当患肩超过120 °以上时,则关节活动正常亦无疼痛。
而 当肩关节放下由120〜60 °时,患者又感觉到疼痛,在此范围 以下活动时则毫无 影响,因为超过这个范围后,该肌外旋离开 了肩峰的摩擦而疼痛消失,所以和 肩关节周围炎具有明显区别。
肩周炎发病多在50〜60岁,而冈上肌腱炎发病年 龄多在30〜40 岁,可作为与肩周炎鉴别诊断的依据[1]。
浮针疗法由符仲华先生在1996年发明,是用浮针在局限性 病痛的周 围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留置的针刺疗法,浮针疗法在 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 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针刺研究的 新成果’具有适应证广、疗效快捷确切、 操作方便、经济安全、 无副作用等优点,对临床各科痛症有着广泛的治疗作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