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语文问题教学探究
技工学校语文问题教学探究 “问题教学”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问题教学对 于当前创新教育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技工学校语文“问题 教学”现状作了简单的分析,并对学生提问的价值,学生提 问与教师提问的价值以及关系,促进学生提问的策略等几方 面做了探究。摘 要:
技校语文 问题教学 探究 问题教学,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 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 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即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 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 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 技工学校语文“问题教学”现状及其分析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盖泽尔把“问题”分为三类, 即呈现型、发现型和创造型问题。“呈现型”问题指的是由 教师或教科书给定的问题,其思路和答案都是现成的,直接 体现着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的思考。
“发现型”和“创造型” 问题这两类问题的共同特点是:问题产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思考探索的结果,是“愤”“悱”的结果,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二者的区别在于:创造性问题是人们从未提出过的问 题,而发现类问题的答案大多是已知的,发现学习的过程是 一种创造情境的再创。
当前技校语文“问题教学“的现状是:
1、 呈现型问题较多,问题的拥有者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技校语文实际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一般采用讲授法进 行“注入式”教学。即以教师的叙述和解释为主,采取教师 问学生答的模式。教师根据教学参考书,根据自己的理解判 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疑点来设计教学,不考虑学生需 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导致教和学的分离,教师讲的学生可能 已掌握,学生的疑点教师可能不涉及。我们放到长远,放到 人的一生这种状况令人担忧。“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 木而求鱼也。” 2、不仅问题拥有者是老师,甚至问题解决者也是教 师而不是学生。教师用一个又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读书。换句话说,教师引导学生思维深入,而很少有机会学 生自己提出问题来进行讨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接受式的, 整堂课形成了“教师一步不放手,长期牵着学生走”的“满 堂灌”的局面。忽视了学生的提问,学生失去思考权和发言 权。缺少“发现型”和“创造型”问题。
技校语文“问题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技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简单看来,似 乎是教学方法问题,以及教师的习惯问题,但最关键、最实质的是教学理念问题。
其次,与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有关,儒家思想讲究 师道尊严,教师是权威,是知识的代表,只有“不耻下问”, 怎能向上提出疑义?长期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淡薄, 安于做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怎样教,学生便怎样学的。彻 底地改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转变过程。
二、教师提问与学生提问的价值和关系 学生敢提问,是建立在充分认识到其在课堂上的地位 的基础上的,当学生有效的提问占据课堂提问的大部分比例, 这个时候才是才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现代课堂。然 而,有效的课堂并非学生、教师单向的活动,而是师生双方 共同参与完成的。我们的教改不能因提高一方的主体行为而 忽视另一方的重要意义。要创建有意义的课堂必须重视教师 的提问和学生的提问。
1、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提问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 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技能上的实验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我们 古代就有“学启于思,思启于疑”。所以有人说:一堂好课 往往起源于一个好的问题,一个优秀的学生往往也在于他提 出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因此,我们的教育应以激发学生产 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怀疑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是“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 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 探讨疑难问题。” 由于“创造始于问题”,因此我们应该首先树立没有问 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的观念,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向学 生灌输这一理念。学生提问能够增强主体性、培养积极思考 的习惯 2、教师提问与学生提问的价值。
然而,无论我们课前备教材,备学生等各方面准备多充 分,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问题,未必是学生思考的问题,未 必是学生积极关心的或是学生想知道的一些问题,这样容易 出现假问题和无效问题。也就是说,教师的提问是一种教学 形式或技巧,但形式或技巧本身不能解决学生知识的获取与 掌握,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才是构建知识的关键。学生能够 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从不同的方面、不同角度、 不同层次提出问题。因为学生提出问题更加符合他自己的实 际,这样学生才能够产生积极性并取得成功。所以,笔者认 为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设置问题,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提问能够增强主体性、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
学生 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是否提出有效的问题, 必须是在理解、分析、赏析等一系列活动之后才能进行。课 堂上将自己的疑惑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必须调动其口头表 达能力。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价值有多大,哪怕是很荒唐的,它说明学生在思考,但由于自己的水平背景等各方面,可能 提出的问题很可笑的,或老师也觉得可笑,但恰恰是这位学 生自己的问题,而不是老师所认为的那个问题。学生提出问 题,说明他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障碍了。遇到障碍,说明学 生阅读时,深入到文本里面去了。在这个过程中,提问和回 答问题时,既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培养,又拓展了他们 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当然,学生的提问和教师的提问孰轻孰重,这个尺度和 分寸要把握好。
3、教师提问与学生提问的关系 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提问,都是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的重 要组成部分,光有教师的提问,会导致出现一种“牵牛式” 的不良教学现象。即只以教师的目标和思路进行教学,学生 没有了自主权。若只有学生的提问便会导致“放羊式”的不 良教学现象的出现,即没有教学主线,学生想到哪问到哪, 这样的课堂呈现一种零散性与无序性,缺乏一种整体构思的 主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才可以发挥到极佳状态, 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使学生创新求异思维得 到很好的开发,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使教学目标明确,发 挥教师的导向作用,而学生的课堂提问可以激活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思维习惯。所以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提问是不可分 割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
三、 怎样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在运用新理念重新审视语文价值和功能的基础上,我们 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新教材关于的教学的目标在理念上所发 生的变化,这些基本理念将是当前深化极积语文教学改革, 调整极积语文教学策略的主要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要培养 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 的加入引导,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 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 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 氛。”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是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 学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 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这就是要求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学 习中,积极地创造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探索问题的人 际环境,清除学生畏惧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解放。
(二) 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 要让学生敢问、能问最根本的一点在于教师在日常教学 中能发扬教学民主,创设良好氛围,有意识有规划地培育、 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弘扬用于质疑和发表己见的学习作风, 建设一种“敢问、想问、好问乐问”的教学文化,使学生有 其学习习惯和心理基础。要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质疑,教师就要敢于做适当有意的放 手,欢迎学生直抒己见或直陈异议,允许学生提出“低级” 甚至“错误”的问题。且除了课堂上鼓励学生发问,还要确 立必要规程,形成制度要求,先做到“要学生问”,然后做 到“学生要问、能问”。
(三) 讲究方法策略,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提问的前提是发现问题,尤其是有质量的问题,这就需 要教师培养学生“会问”,摸清“问路”,抓准疑点。语文 学习中的“问路”和“疑点”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探寻:
1、 质疑文体。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文题的含义、 特点、作用等着手质疑,往往可以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学 习《故都的秋》,学生问到:名曰《故都的秋》但文中却好 几个自然段写了江南的秋,如此拟题恰切吗?为什么? 3、质疑文本重点处。在阅读中,可以根据课文记叙的 重点,通过前后比较,从中发现疑问。通过这样寻疑解难, 学生对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以及写作特点就会得到深刻的 理解了。比如《宝玉挨打》,宝玉为什么挨打?贾政为什么 会那么狠心把儿子朝死里打?打了他又为什么会“泪如雨 下”?贾政、王夫人、贾母在对待宝玉挨打问题上的教育态 度有什么异同? 4、质疑文本空白处。对文本的对话实质是一个创造文 本意义的过程,面对文章空白之处发问则有助于加深理解, 提高想像和分析能力。如学习《项链》一文,有学生问到:玛蒂尔德在知道钻石项链的真相后是怎样一个情形。本人抓 住了这一疑点,让学生速作研讨并进行片断写作、交流,加 深了对文本意蕴的领悟。
5、质疑文章题旨。文章主题也不见得都是“一统江山 “,在多元解读过程中也可能存在争议,学生可以就说法进 行质疑。
此外,质疑值得比较处;
质疑自相矛盾处等等。
教师把这些“问路“”疑点”向学生引点、渗透,使之 问而有路,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地发问。有 问题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有思考才有困惑,有困惑才能 不断进步。
四、转变课堂教学评价旧观念,树立课堂教学评价新理 念 我们原来课堂教学评价的观念更多的是看教学的环节 是否完整,教学环节是否得当,教学的过程是否完整。我们 知道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可能做到所有的问 题都完全事先预设,每个学生回答什么都设计好。这样的一 些问题,我们就需要在动态发展中,解决过程问题。推动学 生的不断发展,这才是真真正正实实在在的课堂。我们评价 一节课,学生走进课堂到走出课堂,学生思考什么,而不是 老师展示了什么。也就是说,我们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而不 是老师的教。所以说,一堂好课不在于完整地体现出教学模 式的所有环节,关键在于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上课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中思考了什么,获 得了什么,体验了什么,在能力上提升了什么,这才是教育 真正的价值。
综上所述,以学生问题为中心的“问题教学”始终坚持 两个原则:一是让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自主提出问题, 学生是问题的拥有者。二是让学生在充分思考、交流的前提 下解决问题,教师是情景创设者、问题激发者、学习的点拨 者、评价者和必要的补充者。
[1] 王松泉 韩雪屏王相文主编.《语文课程教学概论》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8月 [2] 王向华.《对话教育论纲》【M】. 北京:教育科 学出版社, 2009年6月 [3] 刘永平主编《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 实践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年7月 [4]李镇西 孟丽华主编.《李镇西茶馆》【M】. 福建教 育出版社,2006年12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