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感2000字
读红楼梦有感2000字 读红楼梦有感2000字(一):红楼梦读后感2000字 看完《红楼梦》心中有一丝悲哀,忽觉秦氏对凤姐说的一番言语,实 是有理:“月圆则亏,水满则溢。”世上无事可“永保无虞”。就像这朝朝代代,总 是从初期到全盛再到衰败,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汉,三国,晋, 南北朝,隋……无一幸免。身边的小事亦是如此,一生中总有顺心与阴暗的时期, 因此人生给予的感觉就饶有味道……有人时常觉得人生凄苦,可没有这苦,那怎 会感受到成功到来时的快乐?若纨绔子弟只知玩乐,终老一生,死前才去遗憾, “人生何其短,吾还碌碌无为终老此生。”。家道中落,未尝不是好事,死前至少 能够说,“因曾度此落魄生活,故吾此生没有白活。” 说到碌碌无为,终老此生。就不得不题,功名利禄。记得第一回中, 士隐所解注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 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 到多时眼闭了。……”甚切,就好像功名,不是得了功名,就不用死,到头来还 是得死。下一世,谁理你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更别提其他人,“问古今将相 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若不提,钦敬,从古至今,那些着名的贪 官奸臣,吕不韦、秦桧、吴三桂、鳌拜……也是万古留名。其实他们的才智,胆 识,以及那种不畏惧命运的胆魄,也有可取之处。命运最终给他们的安排终究是 残酷的,死讯换来了呼天抢地的欢呼声,死后还招人恶骂,这是他们的悲哀,也 是那个社会的悲哀。难道这就是正义与邪恶的标准吗? 其实,正义与邪恶的标准还是很模糊的。我能够说,“人各有志,只 能说他们树立了不科学的人生观。”他们的所作所为不必须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可 耻,也许他们像楚庄王,三年沉迷于酒色,是别有用心,我们也许只是让历史蒙 蔽了双眼,虽然可能性极小,但我们不能排除这种想法,毕竟这些都已成过去, 无从考证…… 我甚是欣赏他们对于神说以及命运的无所畏惧,即使是现今社会,又 有何人能真正做到不满命运的安排,能挑战命运。想想社会之中,大多数人们还 期望圣人、神仙的出现,从苦恼将他们解救,以此说来似乎还不及这些贪官奸臣。
经典生日祝福语那这些贪官奸臣错在哪儿?失败在那儿?--我想就应是,想得不够长 远。就好似吕不韦,得到了皇位又怎样?也许会更觉空虚,到头来终免不了一死。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那如此说来岂不是什么都别做,做什么终究都还是在替别人做嫁衣裳。
红楼梦读后感 其实不能这么想,人这一辈子,很多事是无可奈何的。我个人觉得, 人这一生,概括起来就三字“活下去”。什么都不做怎生活下去?什么都是需要代 价的,你学习,换来好的工作;
你工作,换来生活需要的钱。钱让人过好日子, 没有钱是活不下去的。突然想到,有些人自命清高的认为前乃污浊之物,即是污 浊之物,为何还要用他?即是污浊之物,为何还需靠他活?我不觉得钱是什么污 浊之物,钱只是一件物品,用它之人不堪,因此才让它蒙羞。“功名利禄”,只是 换取钱的手段罢了。人生在世,只要赚钱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而贪污就是以不 正当的手段将别人用代价应换来的东西据为己有。若是用正当方式,让自己活得 更好,没什么不对,即使在别人眼里显得奢华,又怎样,这是用代价换来的,是 付出过后得来的,是一点点赚来的,本就为了让自己活得更舒坦,奢华点也是自 愿的,没什么不能够的。因此为了活下去,要赚钱。如果总想着是为他人作嫁衣, 索性都别活了。毕竟只有少数人能享受看破红尘的生活。既然有许多事都放不下, 就别放下,糟踏了光阴。“圣人”也需“凡人”衬。巴顿将军名言 读红楼梦有感2000字(二):
读《红楼梦》有感_2000字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当西风古道不再有漫天的黄沙, 丝绸也带不走那悠扬的驼铃。当以前的辉煌成为往事,传说成了永垂不朽的奏鸣。
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感情杯具,在曹雪芹的笔下成为万世品读的经 典。让多少人为它垂泪,让多少人为它感动啊!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前世的情缘, 后世来还。一段神话,揭开了尘封的记忆;
一块宝玉,勾出如烟如云的世事,如 醉如痴的想念;
一脉情思,让我们回味再三。
“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 身之病。”“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正如她的名字。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 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她有着的是一种纯真的性情。怀有一番,随 心随性的洒脱与不拘小节的天真。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
不喜巧言令色,言 随心至;
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 花,始终执着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掉陷渠沟,一如碧玉 般盈澈。但是生不逢时的感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一如碧玉般盈澈。一个聪明多才、 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 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 的香消玉陨。“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 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一样,她就是她,一丛清高 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 的命运。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 声中离开了人世。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
在情爱无傍 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 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看似只是淡薄的伤春感伤之词,却透着字字 血泪,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悲伤与凄迷,不染红尘,恰如天宫绝唱。这也成为了林 黛玉一生的写照,短暂的绽放后,便如落花一般凋零。黛玉对于感情的追求,同 样是执着而单纯的。虽然她得到了宝玉对于她的真心,封建历数却注定不能给他 们一个圆满的成全,于是,贾母等人设计偷梁换柱,扼杀了他们的真情。鲁迅先 生以前说过:“杯具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别人看”黛玉的感情,同样是这样。
剧,便是毁灭了她的全部。她的性格,决定了她不可能得到她所期望的承认。然 而,一介弱女子,又有怎样的气力,去抵抗这种无情的判诉?最后的潇湘馆内, 她安静地焚烧着她的尘缘一世,如同焚烧着她一颗欲哭无泪的心,这已经成为她 唯一能做的。可焚化成灰的一点光明,又怎能照透封建社会的黑暗无情,她已是 心如死灰,没有字字血泪的控诉,没有寻死觅活的胡闹,她在生命的最后选取了 安静地离开。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几句判词, 注定了宝钗是红楼数场杯具中的一个。。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理解 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 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宝钗是全剧中真正的强者,她从不再人 前为难他人,不与人正面起冲突。她的才华绝不在颦儿之下。我很是最佩服她, 她说话从不造次,不该说的话绝不多说,即使是顽话,也是极为留意,甚至是无懈可击。宝钗为人圆滑,讨人喜爱,她最终最终独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觉得有些 惋惜。宝钗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贾家,也深知宝、黛二 人心意相通,却无力抵抗。薛母再疼她,也无能为力,贾母如此有诚意,自己又 怎生婉言拒绝?何况,薛蟠之事,贾家也尽了不少力,宝钗也不想为难母亲。最 后,她已怀身孕,宝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为僧,留她独守空房。说来,得人心 又如何?最终也未得幸福!闲来无事仰望月,无语能诉,唯有泪空流! 史湘云是以”天真豪爽”为其性格特征的。她并不象黛玉恃才自傲,也 不似宝钗藏拙,她不一样于黛玉的柔弱,宝钗的端雅,兼有黛玉的才气和宝钗的 大度,一举一动都爽朗大方,。自小父母双亡,与林黛玉的身份颇为相似。但是 她与具有叛逆性格的林黛玉之间几次发生冲突时,总是站在薜宝钗一边,对林黛 玉进行露骨的攻击,因此,史湘云只能归到封建制度的拥护者的行列里。终究遭 受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 何必枉悲伤! “你死了,我去做和尚。”他看似没有摆脱命运的束缚,但命运业已不 能束缚住他了,他既不是为颦儿去做和尚,那就是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为了“得 道成仙”,而是了无牵挂,看尽红尘。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一边是 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务必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 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杯具感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丢弃了不离不弃 黄金琐,忘记了莫失莫忘通灵玉”,书中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红粉痴恋描述得震 撼人心。感情的凄苦,本是情投意合,情意绵绵。宝玉是她唯一的知己,可天不 由人。我实在是为他们的感情而感到悲哀不值,更为他们悲惨的命运而惋惜。
说不尽的红楼梦,解不开的情!他用十年的时刻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 下来,写出了这部批判封建礼教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历史生活的一面 镜子和缩影,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红楼梦。这本古典名着的登 峰造极之作深刻的影响了我,并将影响我一生…… 读红楼梦有感2000字(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红楼梦》叙说着那些痴人痴事,感叹书 中他们不老不死,不伤不灭,却一遍一遍的上演着杯具。《红楼梦》又名《石头 记》,道是只有那无情无欲的石头才能如此真实的作为旁观者叙述着这些点滴心 泪。
作为主角之一的林黛玉在第二回就出场了,但是等待她的却是遭遇自 幼丧母。
于是故事就这么展开了,林黛玉便进入了贾府。《红楼梦》总是用几 大段文字描述着主角们的风姿神韵,如王熙凤,贾宝玉,从容貌的美到繁饰的衣 装。而对于林黛玉却只是描述了她三分病态如西子的模样。是否注定了她内心的 自卑和低人一等的心理,低调自卑到衣物能够朴素到忽略不计,生怕写出来与凤 姐,宝玉比较起,让别人笑话了。留笔三分给了人无尽的深思,或许结局在那里 悄悄种下了根。
不知林黛玉是何时喜爱上那不爱武枪爱颜色的少年。或是刹那的初 见:贾宝玉正因如天仙一样的林妹妹没有携玉而要把他落草时含的宝玉扔碎,又 或是贾宝玉总是宽容她的无理和冷笑。佛曰:“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 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为三十须臾。” 虽不知她是否在一念之间恋上了如玉少年郎,却知道在无数的须臾中他们将这份 完美无尽的展现。
记得书中林黛玉经常以泪洗面,说话总是有那么几分刻薄。对于别人 的话,总是多心留意,比起留意翼翼的露怯,她则总是喜爱冷笑回答,好像当代 有些人仇恨社会,认为世界上没有好人。而宝玉是她的知己,明白她那身刺猬装 下脆弱的心,因此他总是劝着她,让着她,保护着她。爱之深,责之切。林妹妹 却像是不知道似的,也许是潜意识知道了他的包容,才总是常常将自己的醋意暴 露:“你怎样不去辞辞你宝姐姐呢?”“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 么心?” 每每读到贾宝玉,林黛玉的言行时,我总是感叹幸好他们命运算不错, 至少最初在贾氏家族中是少爷,小姐,不然让他们这种性格生于现代,必是两个 娇命之人。先是贾宝玉,本就生于深院,大哥早年逝世,嫡系子孙中只有他一人, 身边女子便多,且他居然喜爱胭脂,还是女子脸上的。要是在现代,必以他骚扰 妇女几进牢房了。其二他不喜爱四书五经,虽然本就不是什么十分好的书,但怎样也是 经典,鉴古才能引今。他喜爱的总是那些艳书或是婉约感伤的诗词。他身为男儿 应当自立自强,虽不能百战沙场,九死一生,也因顶天立地,有长剑走天涯的豪 迈之志。都说字能反应人性格,而我却认为没有经过雕琢的诗才能体现人性格。
其三他对父亲不孝,贾政虽然作为一家之主确实是严厉而规矩的。我 认为却是书中唯一能对贾宝玉指引正道的人,但贾宝玉却总是对贾政欺骗着他的 学业,这厢贾政拉着不情不愿的贾宝玉向正路走一尺,那厢贾母凤姐儿却纵容贾 宝玉向岔路走一丈。
次次读到这种时候,我只能望天长叹:“恨铁不成钢啊!”其四贾宝玉 身边已经美人如云了,竟还是起过龙阳之好。我真不知道此人怎样想的,明明心 属林妹妹,身有袭人,居然仍撞上了蒋公子。再说林黛玉,她身为小家碧玉,柔 柔弱弱自小有病根,却不珍惜自己的身体。寄住在外可能思家,落落泪很正常, 但她却把哭当饭吃,三天两头哭一回。眼泪可能引起别人同情,但次数多了,那 些泛泛之交的人便不会再理会,伤的是自己和那些真正爱你,心疼你的人。
在当今社会,如果要不怕别人,不再自卑,第一点便是要笑对生活。
其二林黛玉说话总是带几分讽刺意味,也许有时她是无心的,但大多数时候她都 以嘲笑自己和别人的样貌试图掩饰她内心的自卑。却不知她这样既不能让人尊重 她,又使别人远离她。这样的她就像是带刺的玫瑰,大家只愿意远观,不愿意为 了了解她而走近伤害到自身。
也许她内心是嫉妒薛宝钗的,因宝钗的识大体,说话带三分笑,受别 人的喜爱,还与贾宝玉有“金玉之合”。但林妹妹内心又是那么清高,自认为宝玉 视她为知己,而薛宝钗但是只是头顶虚名而已,而且自己又博览群书,才华辈出, 只是恨不得身为男儿,一展自己的全部才华。在现代做人必须不能像林妹妹,而 要像薛宝钗。我最敬宝钗的一点就是她的大气,不会因小事而闹别扭。
我又时常想着,若不是在书中,在那个时代,他们不会是他们,也不 会成长成那个样貌。时代环境决定了一生,比如不能要求汉代深闺明白现代的短 裙,不能要求长期吃肉的人明白吃素的完美。一切的一切都是正因书中的是世界 上独一无二的他。在特定的时刻,特定的人写下的特定的他们,留给他们应有的 结局。
宝哥哥和林妹妹的故事未能使我落泪,而是心中涩涩的,只想叹气,毕竟我在很早以前便知道了他们的结局。时下流行写同人文,很多人把一些没有 明确结局和杯具的文章写成了好结局,圆了书中人物一个梦,也是圆了自己一个 梦。在我们小时候总是读着童话,读者“从此,公主和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齐” 也听着父母说世界上有很多坏人,但是也有更多的好人。于是,我们总坚信故事 和生活会有一个好结局。
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和我一样,读小说除了很经典的,好结局不记得 讲了什么,甚至连书名都记不住,而杯具却总记得那么清楚,主角们的名字,他 们怎样相遇,经历了些什么,说过最刻骨铭心的话。他们总是有梦一般的前言, 却最终明白那只是雾里看花。即使在书中挣扎,历险,却最终没有迎来峰回路转, 柳暗花明。我想林妹妹和宝哥哥也是这样的,一个红颜薄命,一个皈依佛门。最 后他们没有执手走过一生,我认为这是他们最好的结局。毕竟在那个时代,那个 岁月,留下以前完美的回忆已是不错了。
记着林妹妹内心深处的憧憬,记着宝哥哥曾许下的誓言,宝黛忆藏与 梦中…… 读红楼梦有感2000字(四):
我觉得中国诗词史上有两句诗有难以描摹的霸气,一句是李太白的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另一句是杜子美的“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巧合一样同是以“安”字开头“颜”字结尾,它们却各自代 表了中国士人两种境界,出世则旷达不羁、入世则心怀天下。
李唐几百年以后,在清初,有位伟大的作家用他细腻独特的笔触为我 们展现了他眼中的这两种士人,同时渲染出那个君主专制到达鼎盛时期的大杯具。
读尽红楼,只得一世伤。红颜伤逝的背后,便是中国古代士人们杯具 的写照。
黛玉在大观园中格格不入,可没有人否定她超凡脱俗的才华谈吐和细 腻优雅的生活态度;
宝钗在大观园中受到老少妯娌的喜爱赞美,她有男子都少有 的治家潜质,她温婉贤淑,她谦逊怜下,是那个时代女子的典范。如果说黛玉是 小家碧玉柔娟风流,宝钗则是大家闺秀的冷艳风骨,一个细声“嫁与东风春不管”, 一个韵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无论是出世的黛玉还是入世的宝钗,在这么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时代中,她们都无路可走,无处可逃。
黛玉隐寓着超凡脱俗的士人们,她代表的是奔波辛劳的徐霞客,是医 者仁心的李时珍,他们有不一样于世俗之人的理想抱负,又或只为自己而活,不 理睬世人的目光,甚至不能被世人所容,但活出了自己的味道,他们的成就也被 后世人肯定,但是他们所生之年,必定不会被大众明白,必定有人笑他们痴傻, 出世者,不被世所容,怎一个孤寂了得。
宝钗隐寓着兢兢业业的士人们,她代表的是鞠躬尽瘁的张居正,是心 忧天下的王安石,他们把社稷乾坤当成自己的归处,他们为了这个时代,为了这 个天下而活,文死忠谏,武征沙场,赢得身前身后名,但是,树大招风,那些嫉 妒怨恨他们的人又怎样会少呢,他们用一生之力守护的东西,最终也会破碎、消 融在历史中。
红楼梦以一种毁灭的绚丽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浓浓的一笔,杯具不 可怕,可怕的是,彻头彻尾而无法避免的杯具。
林黛玉是天上的飞鸟,命运却把她牢牢锁在海底,要她眼睁睁地被海 底的暗波汹涌吞没,生不逢时不自由,是千万孤高者的写照,他们明明比时代站 得更高,却不得不理解这时代的潮流;
薛宝钗是海底的游鱼,命运却在她有生之 年,一点一点的把她生命中的水抽走,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是千万权谋者的悲哀, 他们真挚的热爱自己的时代,他们为之发奋过,却无力改变,只得消融。
有人说林黛玉尖酸刻薄,有人说薛宝钗圆滑世故,却忘了他们无法决 定自己命运,却忘了只要是人都会有弱点,人们只记得孤高者不与时同,是怪人, 只记得权谋者殚精竭虑,是奇人,却忘了他们也有弱点。
我们既不是怪人也不是奇人,我们只是常人,曹公用草蛇灰线温雅绚 烂的文字却逼得我们一跳,红楼梦十年而作字字是血,似乎在提醒我们做一个早 就该做的选取,人这一辈子,无论是出世还是入世,都该做一个十分人,做一个 凤颜龙骨的人,哪怕泯灭,也不该浑浑噩噩过一辈子。
红楼梦中不仅仅隐含了士人们的抱负和追求,还凸显了在那个所谓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士人们所追求的感情。林黛玉之因此在花团锦簇环 肥燕瘦的大观园中脱颖而出成为红楼梦的第一女主角,不是正因她小家碧玉姿态 倾城,不是正因她才情天赋出口成章,甚至不是正因她境界高远令人敬悟,而是正因她拥有,红楼梦中唯一真挚动人的感情。而给她这份殊荣的,正是她的宝哥 哥。正因爱,因此结合,是士人们真挚的所求。
千万人中读红楼梦,读出千万种心得体会,这才是红楼梦魅力所在。
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折射的是整个时代的兴衰沉浮,你能够从 红楼梦中读出人生百态,读出世态炎凉,但不可遗忘的是,红楼梦在本质上是一 部唯美的感情,因此,读这样的名作,必定要刻骨铭心深深沉思,但也未必不能 够小儿女情态,默默泪流。
红楼的泪,不仅仅仅是红颜的泪,亦是士人的泪;
红楼的血,不仅仅 仅是红颜的血,亦是士人的血。大哉,红楼。
读红楼梦有感2000字(五):
俗话说得好,“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其意白见。但碍于《水浒》、 《三国》等从牙牙学语起就阅读,再读已无多大好处。无奈之中,捧起那“石头” 硬啃起来,倒别有一番“胭脂”味。下有几条真(天真)知拙(笨拙)见,以供茶 余饭后消遣。
首先,我觉得这本书并不只是单单一本感情小说所能概括。作者为写 此书,寒窗几十载,对医药、园林、建筑、书画、诗词、烹调、服饰、花草、古 董等,都有所研究。整部书对研究探讨青朝风俗民情很有帮忙,它仿佛是当时生 活的小百科,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怪不得至今还有许多红学家专门研究此宝。
此书所现之人情世故,官场是非,在这天都屡见不鲜内涵之深,可真谓看一遍两 遍不少,读十遍八遍不多。对于我精读此书是对吾之文学素养起巩固、提高,以 致于升华之用,大有相见恨晚之情。
其次,这也是一部杯具,我细读一些中外文学名著,大凡流传下来的, 几乎无一例外全是杯具。从卡西莫多到宝玉,从羊脂球到阿q,以致于今日泰坦 尼克中的杰克和露丝,都是杯具人物。正义战胜邪恶只能在动画片中存在,没有 哪朝哪代的赞歌流传下来。个性是中国的《水浒》、《三国》、《红楼》都遵循 着开业艰难后,强劲攀升,之后平稳走势,最后直线下跌的原则。这又恰与工商 管理硕士mba教程中所描述的一般产品发展规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天下没有不 散的筵席,人生的规律又仿佛与此紧密相连。一种礼貌当其跃上顶峰就必将走向 衰亡。的确,照此刻的环境发展,人类终究有个尽头,难道这是宇宙亘古不变的 定理吗难道这是继柏拉图哲学中“事物模样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必须”理论之后,又一种新模式。待以后有时刻再细细思考此问题,作个中国的苏格拉低。
第三,我以为程伟元、高鹗的续写不成功。虽基本贴合上方的曲线原 则,没有生搬硬套强加于前文之嫌,但终究是焊接产物。他俩根据原作的暗示, 追踪前80回的情节,完成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杯具,安排了其 他一系列人物的命运结局,使《红楼梦》成了一部完整的书,从而推动了《红》 在社会的传播,扩大了它的影响。但是,后40回写了宝玉中举和家业复兴,违背 曹雪芹的原旨;
在人物描述和情节构思方面有一些歪曲和庸俗的笔墨,和曹雪芹 的原著有很大距离,近来又有人写了后40回,竭力鼓吹完美,但再怎样样也只能 阿里基斯追乌龟,红楼梦的后40回将是一个永远的迷。
第四,也就是《红楼梦》鲜明的人物形象。就拿王熙凤这个给人印象 最深的人物来说,她“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目光四射, 手腕灵活日理万机,指挥若定。宁国府秦可卿的丧事,特意邀请她去主持操办, 她一去就看出宁国府的五大弊端,并提出一整套治理整顿措施。王熙凤威重令行, 旁若无人,构成“脂粉须眉齐却步,更无一个是能人”的局面。这位王夫人的内侄 女争强好胜、追慕虚荣,具有很强的权势欲。贾府这位年轻俊俏,素有“凤辣子” 之称的女当家伶牙俐齿,处处讨贾母、王夫人的欢喜,曲意奉承,插科打浑,无 所不至。总之,王熙凤是一个集漂亮、聪明。能干、贪婪、狠毒于一身的复杂形 象。作者还按照生活的逻辑,表现人物,阐发主题的需要,对众多的辅助人物作 了精心的安排,使每个辅助人物不但具有自身的好处,而且能体现出多方面的好 处和作用来。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就是这方面的一个范例。刘姥姥的一进大观园安 排在小说的第六回,当时情节尚未充分展开,作者借刘姥姥这一辅助人物,从社 会最底层这样一个视角,来写贾府的显赫气派。透过刘姥姥这样一个乡下的穷老 婆子的眼睛,写出了凤姐的虚骄、矜持。刘姥姥第二次进入大观园的时候,贾宝 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人之间的关联正处在微妙的阶 段,贾府在表面上正处于繁花似锦的时期。作者将刘姥姥和贾母这样 两个地位悬殊的老太太作了巧妙的比较。贾母趁此机会极大的满足了自己的优越 感;
刘姥姥则为了讨得一些封赏,心甘情愿的出乖露丑,充当老爷太太、少爷小 姐的笑料。刘姥姥第三次进大观园时,贾府大势已去,刘姥姥救了巧姐。这样, 刘姥姥无意中成了贾府盛极而衰的证明人。
最后,还是说说它的艺术成就,鲁迅以前指出:“总之自有《红楼梦》 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所谓的“都打破了”指的是“敢于如 实描述,并无讳饰,和以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因此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红楼梦》没有把人物写某种思想或性 格的化身,更没有把人物当作说教的工具。作者以细腻的笔墨展现了生活本身所 固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和复杂性。《红楼梦》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单线结构。它以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关联为中心线索,同时展开贵族大家庭的 其他人物、事件的描述。在紧紧抓住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恋爱、婚姻杯具的 同时,展开广阔的社会环境描述,从而写出了产生这一杯具的社会根源。
其实,关于红楼梦中可论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我才刚究出些皮毛而 已。譬如今年《读者》第七期的丫鬟问题,还值得再好好深挖,但碍于自己阅历 浅薄,知识贫乏,无奈只得就此搁笔。再不赘述,还恭请学姐在将来的学习生活 中,循循善诱,多多指教,吴达自当感激不尽。
读红楼梦有感2000字(六):
前些日子,读两本关于季羡林和鲁迅的书,两位大师在书中谈到读书 问题时,都首推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我除了看过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外, 居然没有完整地读过小说,实在脸红,于是赶紧找来《红楼梦》看看。
开始有读《红楼梦》的想法,只是想真实地看看小说写得到底有多优 秀,竟赢得众多国学大师们一致的好评和首推。谁知道,第一次翻看小说原著之 后,我居然立即对它有了一种难以释手的感觉。曹雪芹笔下的情景、人物跃然于 纸上,恍惚间自己仿佛置身于小说所描绘的精彩纷呈的世界里,小说人物的悲欢 喜怒紧扣着我的心灵,由不得你不紧紧跟随着小说情节往下读。此刻小说已读完 三分之一,但其中有个情节给我以深刻的印象和美感的享受,不把这种感触记下 来,只怕哪天遗忘了,就实在枉费了这番功夫。
在小说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椿龄画蔷痴及局外”中,贾宝玉 因在王夫人房里调戏小丫环金钏儿惹祸后,一溜烟跑进了大观园里。当时正值酷 暑正午时分,园内“满耳蝉声,静无人语”,宝玉却在一处蔷薇架下发现一个女孩 子正蹲在花下,一边悄悄流泪,一边用手中的发簪在地上画着什么。宝玉因这个 看起来面熟的女孩“眉蹙春山、眼颦秋水……大有黛玉之态”而不忍离去,只管站 一旁痴痴地偷看。看了半天,发现这女孩用簪子在地上一遍遍地画着蔷薇花的 “蔷”字,足足画了几十个,却不知何意。读到那里,不光宝玉不知这女孩子写“蔷” 是为何,我也只以为她正在蔷薇花下练习写字呢…… 疑惑收起,继续往下看。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中,曹雪芹才把 之前宝玉的疑惑解开。一天,宝玉无聊想听曲子解闷,于是便来梨香院找到唱曲 最好的龄官(贾府为迎接元妃省亲,从姑苏城买了十二个小戏子养在大观园里, 龄官是其中唱得最好的),谁知应对全贾府上下最受宠、最帅的公子哥,这龄官 根本不买宝玉的帐,一句“嗓子哑了,前儿娘娘传我们进去,我还没有唱呢”,就 让宝玉吃了闭门羹。原本躺在床上养病的龄官因见宝玉也在她的床沿坐下,便起 身躲避,宝玉这才看清,原来这龄官正是之前在蔷薇架下画“蔷”字,有黛玉之态 的那个女孩。生平头一次受到这样的冷遇,宝玉只得红着脸,讪讪地出来,院中 药官等其他几个人问明原因,便告诉宝玉,等“蔷二爷”回来让她唱,她必定会唱 的。宝玉问贾蔷去哪里了,众人说,必须是龄官想要什么,“蔷二爷”想法子给她 找去了…… 正说着,贾蔷拎着个鸟笼从外面回来。原来,他花了一两八钱银子(古 时算是一大笔了),买了一只会“衔旗串珠”的金丝雀儿来,想给在大观园里天天 发闷的龄官开开心。“蔷二爷”带金丝雀去屋里给龄官表演杂耍,逗得其他一帮女 孩子都十分高兴,独独龄官并不开心,仍赌气躺下假装睡着。贾蔷只得上来陪笑 问她“好不好”,龄官便骂他:“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 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干这个浪事。你分明弄了来打趣形容我们 ……”贾蔷一听这话连忙站起来,又是赌神起誓,又是道歉,最后把那花了近二 两银子才买来的金丝雀儿放生,连鸟笼子都一并拆了。可龄官还是不依不饶,抱 怨自己生病咳血,贾蔷不找医生来看却来取笑她,贾蔷一听,又连忙一边解释“昨 儿晚上我问了大夫……”,一边就急着要出去请大夫。龄官却又叫他:“站住,这 会子大毒日头底下,你赌气请了来,我也不瞧。”贾蔷只得又站住…… 宝玉看到此处,猛然才领会那日龄官画“蔷”字的深意。不光宝玉,每 一位读者读到那里,内心肯定都与宝玉一样被深深打动,更会为贾蔷、龄官二人 心中那份单纯、朦胧的感情而感动。
曹雪芹以贾宝玉的视角下笔,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描绘了看似平淡的两 个场景,情节简单却细致真切,仿佛就是发生在我们自己身边的平常事一般,通 篇没有一个表示爱慕或喜爱的字眼,更无任何暧昧意味。但蔷、龄二人之间相互 爱慕、一心牵挂对方的那份纯真、无暇的感情,尤其是龄官在地上反复写贾蔷的 名“蔷”字时的那种少女情窦初开、心灵暗许对方的美丽情感和贾蔷被自己心爱的 女孩嗔怒时略显笨拙的猴急态,却跃跃然于纸上,让人回味无穷。蔷、龄二人之间这种含而不露、于点滴间现真情的感情表达方式,正 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民族性格与美学价值观的典型体现:以含蓄、温文而雅 为美学欣赏的最高境界。这种民族性格特点与美学价值观伴随着几千年中华礼貌 的发展,一代代传承和积淀,已成为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核心之一。
当然,人们对于情感的表露方式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 断变化,但不论如何发展、如何变化,民族文化的核心资料还是不大容易改变的。
比如前两年在网络上有一首感情歌曲,其中一句歌词是:我爱你、爱着你,就像 老鼠爱大米!这样的示爱方式与蔷、龄二人的感情故事相比,何其浅薄、粗陋。
由此,我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前段时刻,电视台上播放的一个广告, 资料是鼓励我们,就应鼓足勇气,对辛苦养育自己的父母大声说出“我爱你!” 类似的资料也常在各种媒介、刊物上出现。诚然,做儿女的以何种方式表露自已 对父母的感情,完全是个私人问题,但在各种大众媒体上反复向人们传递就应张 开嘴巴大声说出“爱”的讯息,也许会在潜意默化中影响和改变一个民族的性格特 征,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见面拥抱、亲吻,张口闭口必“Love”,这是西方社会人际交往的习惯, 但东方人却没有这样的习惯。每个民族的人际交往习惯和情感表达方式,是根植 于本民族传统文化土壤的,是本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特征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自 然镜像。正正因东西方历史文化不一样、民族性格迥异,自然使得东西方民族的 人际交往及情感表达方式差异很大,而这种差异也正显示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习惯与情感表达方式,说到底毕竟只 是一种方式、一种手段而已,它并不代表内在的本质。西方世界不论家人、朋友 还是邻居、同事之间,拥抱、亲吻、张口闭口“Love”个不停,但西方世界并没有 因这看似友善亲密的感情而成为王道乐土,历史上西方国家之间相互征战讨伐不 断,还有黑暗残酷的中世纪、血腥的黑奴贸易、灭绝人性的殖民扩张、两次世界 大战的策源地等等,哪一件西方世界能脱掉干系?中国人感情内敛,不善言辞, 父母、子女、家庭成员之间绝少说“爱”,但这并没影响中国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更没有阻挡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历史文化传承从未中断的礼貌之邦的脚步。
因此,对于不一样民族各自不一样的情感表达和人际交往方式,大可不必厚此薄 彼,甚至想用单一某种方式统领全世界。
中国人常说,决定一个人怎样样,要“听其言、观其行”,不仅仅要听 他说了些什么,怎样说的,更重要的是看他做了些什么,怎样做的。做子女的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对父母尽孝心,说些暖心的话诚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以自 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向父母表达爱与孝。
读红楼梦有感2000字(七):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红楼梦》叙说着那些痴人痴事,感叹书 中他们不老不死,不伤不灭,却一遍一遍的上演着杯具。《红楼梦》又名《石头 记》,道是只有那无情无欲的石头才能如此真实的作为旁观者叙述着这些点滴心 泪。
作为主角之一的林黛玉在第二回就出场了,但是等待她的却是遭遇自 幼丧母。
于是故事就这么展开了,林黛玉便进入了贾府。《红楼梦》总是用几 大段文字描述着主角们的风姿神韵,如王熙凤,贾宝玉,从容貌的美到繁饰的衣 装。而对于林黛玉却只是描述了她三分病态如西子的模样。是否注定了她内心的 自卑和低人一等的心理,低调自卑到衣物能够朴素到忽略不计,生怕写出来与凤 姐,宝玉比较起,让别人笑话了。留笔三分给了人无尽的深思,或许结局在那里 悄悄种下了根。
不知林黛玉是何时喜爱上那不爱武枪爱颜色的少年。或是刹那的初 见:贾宝玉正因如天仙一样的林妹妹没有携玉而要把他落草时含的宝玉扔碎,又 或是贾宝玉总是宽容她的无理和冷笑。佛曰:“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 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为三十须臾。” 虽不知她是否在一念之间恋上了如玉少年郎,却知道在无数的须臾中他们将这份 完美无尽的展现。
记得书中林黛玉经常以泪洗面,说话总是有那么几分刻薄。对于别人 的话,总是多心留意,比起留意翼翼的露怯,她则总是喜爱冷笑回答,好像当代 有些人仇恨社会,认为世界上没有好人。而宝玉是她的知己,明白她那身刺猬装 下脆弱的心,因此他总是劝着她,让着她,保护着她。爱之深,责之切。林妹妹 却像是不知道似的,也许是潜意识知道了他的包容,才总是常常将自己的醋意暴 露:“你怎样不去辞辞你宝姐姐呢?”“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 么心?” 每每读到贾宝玉,林黛玉的言行时,我总是感叹幸好他们命运算不错,至少最初在贾氏家族中是少爷,小姐,不然让他们这种性格生于现代,必是两个 娇命之人。先是贾宝玉,本就生于深院,大哥早年逝世,嫡系子孙中只有他一人, 身边女子便多,且他居然喜爱胭脂,还是女子脸上的。要是在现代,必以他骚扰 妇女几进牢房了。
其二他不喜爱四书五经,虽然本就不是什么十分好的书,但怎样也是 经典,鉴古才能引今。他喜爱的总是那些艳书或是婉约感伤的诗词。他身为男儿 应当自立自强,虽不能百战沙场,九死一生,也因顶天立地,有长剑走天涯的豪 迈之志。都说字能反应人性格,而我却认为没有经过雕琢的诗才能体现人性格。
其三他对父亲不孝,贾政虽然作为一家之主确实是严厉而规矩的。我 认为却是书中唯一能对贾宝玉指引正道的人,但贾宝玉却总是对贾政欺骗着他的 学业,这厢贾政拉着不情不愿的贾宝玉向正路走一尺,那厢贾母凤姐儿却纵容贾 宝玉向岔路走一丈。
次次读到这种时候,我只能望天长叹:“恨铁不成钢啊!”其四贾宝玉 身边已经美人如云了,竟还是起过龙阳之好。我真不知道此人怎样想的,明明心 属林妹妹,身有袭人,居然仍撞上了蒋公子。再说林黛玉,她身为小家碧玉,柔 柔弱弱自小有病根,却不珍惜自己的身体。寄住在外可能思家,落落泪很正常, 但她却把哭当饭吃,三天两头哭一回。眼泪可能引起别人同情,但次数多了,那 些泛泛之交的人便不会再理会,伤的是自己和那些真正爱你,心疼你的人。
在当今社会,如果要不怕别人,不再自卑,第一点便是要笑对生活。
其二林黛玉说话总是带几分讽刺意味,也许有时她是无心的,但大多数时候她都 以嘲笑自己和别人的样貌试图掩饰她内心的自卑。却不知她这样既不能让人尊重 她,又使别人远离她。这样的她就像是带刺的玫瑰,大家只愿意远观,不愿意为 了了解她而走近伤害到自身。
也许她内心是嫉妒薛宝钗的,因宝钗的识大体,说话带三分笑,受别 人的喜爱,还与贾宝玉有“金玉之合”。但林妹妹内心又是那么清高,自认为宝玉 视她为知己,而薛宝钗但是只是头顶虚名而已,而且自己又博览群书,才华辈出, 只是恨不得身为男儿,一展自己的全部才华。在现代做人必须不能像林妹妹,而 要像薛宝钗。我最敬宝钗的一点就是她的大气,不会因小事而闹别扭。
我又时常想着,若不是在书中,在那个时代,他们不会是他们,也不 会成长成那个样貌。时代环境决定了一生,比如不能要求汉代深闺明白现代的短裙,不能要求长期吃肉的人明白吃素的完美。(lz13)一切的一切都是正因书中 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他。在特定的时刻,特定的人写下的特定的他们,留给他 们应有的结局。
宝哥哥和林妹妹的故事未能使我落泪,而是心中涩涩的,只想叹气, 毕竟我在很早以前便知道了他们的结局。时下流行写同人文,很多人把一些没有 明确结局和杯具的文章写成了好结局,圆了书中人物一个梦,也是圆了自己一个 梦。在我们小时候总是读着童话,读者“从此,公主和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齐” 也听着父母说世界上有很多坏人,但是也有更多的好人。于是,我们总坚信故事 和生活会有一个好结局。
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和我一样,读小说除了很经典的,好结局不记得 讲了什么,甚至连书名都记不住,而杯具却总记得那么清楚,主角们的名字,他 们怎样相遇,经历了些什么,说过最刻骨铭心的话。他们总是有梦一般的前言, 却最终明白那只是雾里看花。即使在书中挣扎,历险,却最终没有迎来峰回路转, 柳暗花明。我想林妹妹和宝哥哥也是这样的,一个红颜薄命,一个皈依佛门。最 后他们没有执手走过一生,我认为这是他们最好的结局。毕竟在那个时代,那个 岁月,留下以前完美的回忆已是不错了。
记着林妹妹内心深处的憧憬,记着宝哥哥曾许下的誓言,宝黛忆藏与 梦中 读红楼梦有感2000字(八):
我觉得中国诗词史上有两句诗有难以描摹的霸气,一句是李太白的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另一句是杜子美的“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巧合一样同是以“安”字开头“颜”字结尾,它们却各自代 表了中国士人两种境界,出世则旷达不羁、入世则心怀天下。
李唐几百年以后,在清初,有位伟大的作家用他细腻独特的笔触为我 们展现了他眼中的这两种士人,同时渲染出那个君主专制到达鼎盛时期的大杯具。
读尽红楼,只得一世伤。红颜伤逝的背后,便是中国古代士人们杯具 的写照。
黛玉在大观园中格格不入,可没有人否定她超凡脱俗的才华谈吐和细 腻优雅的生活态度;
宝钗在大观园中受到老少妯娌的喜爱赞美,她有男子都少有的治家潜质,她温婉贤淑,她谦逊怜下,是那个时代女子的典范。如果说黛玉是 小家碧玉柔娟风流,宝钗则是大家闺秀的冷艳风骨,一个细声“嫁与东风春不管”, 一个韵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无论是出世的黛玉还是入世的宝钗,在这 么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时代中,她们都无路可走,无处可逃。
黛玉隐寓着超凡脱俗的士人们,她代表的是奔波辛劳的徐霞客,是医 者仁心的李时珍,他们有不一样于世俗之人的理想抱负,又或只为自己而活,不 理睬世人的目光,甚至不能被世人所容,但活出了自己的味道,他们的成就也被 后世人肯定,但是他们所生之年,必定不会被大众明白,必定有人笑他们痴傻, 出世者,不被世所容,怎一个孤寂了得。
宝钗隐寓着兢兢业业的士人们,她代表的是鞠躬尽瘁的张居正,是心 忧天下的王安石,他们把社稷乾坤当成自己的归处,他们为了这个时代,为了这 个天下而活,文死忠谏,武征沙场,赢得身前身后名,但是,树大招风,那些嫉 妒怨恨他们的人又怎样会少呢,他们用一生之力守护的东西,最终也会破碎、消 融在历史中。
红楼梦以一种毁灭的绚丽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浓浓的一笔,杯具不 可怕,可怕的是,彻头彻尾而无法避免的杯具。
林黛玉是天上的飞鸟,命运却把她牢牢锁在海底,要她眼睁睁地被海 底的暗波汹涌吞没,生不逢时不自由,是千万孤高者的写照,他们明明比时代站 得更高,却不得不理解这时代的潮流;
薛宝钗是海底的游鱼,命运却在她有生之 年,一点一点的把她生命中的水抽走,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是千万权谋者的悲哀, 他们真挚的热爱自己的时代,他们为之发奋过,却无力改变,只得消融。
有人说林黛玉尖酸刻薄,有人说薛宝钗圆滑世故,却忘了他们无法决 定自己命运,却忘了只要是人都会有弱点,人们只记得孤高者不与时同,是怪人, 只记得权谋者殚精竭虑,是奇人,却忘了他们也有弱点。
我们既不是怪人也不是奇人,我们只是常人,曹公用草蛇灰线温雅绚 烂的文字却逼得我们一跳,红楼梦十年而作字字是血,似乎在提醒我们做一个早 就该做的选取,人这一辈子,无论是出世还是入世,都该做一个十分人,做一个 凤颜龙骨的人,哪怕泯灭,也不该浑浑噩噩过一辈子。红楼梦中不仅仅隐含了士人们的抱负和追求,还凸显了在那个所谓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士人们所追求的感情。林黛玉之因此在花团锦簇环 肥燕瘦的大观园中脱颖而出成为红楼梦的第一女主角,不是正因她小家碧玉姿态 倾城,不是正因她才情天赋出口成章,甚至不是正因她境界高远令人敬悟,而是 正因她拥有,红楼梦中唯一真挚动人的感情。而给她这份殊荣的,正是她的宝哥 哥。正因爱,因此结合,是士人们真挚的所求。
千万人中读红楼梦,读出千万种心得体会,这才是红楼梦魅力所在。
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折射的是整个时代的兴衰沉浮,你能够从 红楼梦中读出人生百态,读出世态炎凉,但不可遗忘的是,红楼梦在本质上是一 部唯美的感情,因此,读这样的名作,必定要刻骨铭心深深沉思,但也未必不能 够小儿女情态,默默泪流。
红楼的泪,不仅仅仅是红颜的泪,亦是士人的泪;
红楼的血,不仅仅 仅是红颜的血,亦是士人的血。大哉,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