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技工教育产训融合教学模式初探:什么是教学模式

现代技工教育产训融合教学模式初探

现代技工教育产训融合教学模式初探 为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亟需培养 一流的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当今社会赋予现 代技工教育的重要使命,因而,加速发展现代技工教育成为 必然。现代技工教育有它独特的个性,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表 现在其职业岗位性。同时,现代技工教育与应试教育不同, 它所培养的是专业实用型人才。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在具备 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岗位操作技能,使其既能 适应当前职位需求,又能可持续发展。因此,江门市高级技 工学校在实际教学中构建了符合现代技工教育特色的产训 融合教学模式,即以学校与产业部门为主体,以平等互利、 优势互补为原则,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型为目的的教学模 式。产训融合教学模式下,学校充分利用产业部门的教育资 源和教育环境,把以课堂获取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将教 学活动与生产活动深度融合。具体表现在生产过程与教学过 程相接、生产环境与教学环境相融、生产资源与教学资源相 合、生产工时与课程学分相通等四个方面。

一、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相接 生产过程是指围绕完成产品生产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 产活动的运行过程。生产过程的特性包括:第一,不间断性。

指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连续的过程。第二,平行性。指生产 过程中加工对象实行并行交叉作业。第三,比例性。即生产 能力与生产任务相配。第四,协调性。第五,适应性。教学过程是教育者以社会发展需求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为 依据、以教学资源为载体、以师生双边良性互动为基本形态, 指导受教育者系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实现学生 认知、技能、情感协调发展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活动进 程。主要分为感知、悟知、行知三大阶段。其特征体现在:
双边性与周期性、认知性与个性化、实践性与社会性。

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相接是产训融合教学模式实施的 有效手段。两者相接主要体现在:其一,生产流程与教学计 划相接。每学期期初学校教务科、技能开发科根据生产经营 科的企业生产流程与生产周期制定并实施教学计划,随生产 过程中不同阶段开展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其二,生产任 务与教学内容相接。即按照企业生产任务设计相应的教学内 容,通过学习和运用理论知识及技能完成生产任务,从而了 解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体会生产中的劳动组织关系。具体 来说,以企业真实生产任务设计各层次实践教学内容,将企 业产品件(零件、模块、单元)作为学生技能训练课题,学 生全程参与企业生产过程,独立完成作业信息、计划、决策、 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模块,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工艺能力 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安全 意识。

江门市高级技工学校在借鉴传统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基 础上,依托现在生产实训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 “产训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加大生产过程和教学过程交替的频次及教学内容覆盖面,提高两者契合度。比如, 模具专业根据“产品开发——模具设计——图纸审核——工 艺制定——模具加工——模具装配——试模——修模”的生 产过程,分别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为每套模具落实相应的 负责人、成员和完成周期,协调好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生产 之间的安排,做到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和谐相应,既不耽误 企业正常生产,又不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在江门市高级技 工学校的教学模式中,整个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 也不是单纯的教师演练、学生示范,而是让学生走进工厂, 在真实的生产过程中汲取知识和养分,这种让学生在生产实 践中学到所要学习的内容,相应在学习过程中又完成了生产 任务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双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和效率。再具体到每一个单元的工作过程亦是如此, 例如,在某个零部件生产过程中,首先由技术部设计零件加 工工艺,其次车间主任根据产品精度、难度安排产品,最后 实习指导教师根据产品加工要求安排学生加工。与此相应的 教学过程是实习指导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学生特点、产品精 度、产品难易度、设备性能等情况,安排学生进行加工。具 体来说,首先,分析产品精度、生产周期、产品易难度等, 从而选择设备与学生。其次,教师进行入门指导或授课,明 确任务要求,学生分析任务和写加工工序并由教师审核工序 后签名确认。再次,学生领取并使用生产工具进行首件加工, 由班质检、教师、车间质检对首件产品进行检测,并签名确认,学生根据首检合格产品为样件,加工完成产品。最后, 由教师进行总结。

二、生产环境与教学环境相融 生产环境指产品生产的现场,是影响零件或产品制造和 质量的重要条件;
教学环境是指影响教学活动的各种外部条 件。广义的教学环境指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的诸因素的集合, 包含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家庭条件等。教学环境具有场域 性、互动性和结构性。

生产环境与教学环境相融是产训融合教学模式实施的 有效途径。两者的融合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学校工厂型。

即学校基于计划组织,依据学生的所学专业和发展方向、企 业的需求和实训条件,开展和企业的合作。第二,工厂学校 型。即由工厂开办技校,并享有技校的产权。在这种形式下, 工厂能根据自身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第三,工厂学 校联合型。即技工院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双方共同协商培养 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人才规格等。生产环境与教学 环境相融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个教学场所,在 硬环境和软环境上都力求做到相互交融。硬环境的融合主要 体现在学生进行生产性的实训时,可以共享学校和工厂的场 地及设备。而软环境的融合则表现为学生进入工厂,着力将 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作为指引实训的总体方向,将企业规范 及用人标准作为实训的基本要求,让学生的实训过程“零距 离”对接企业生产,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形成职业感知,增强岗位自信。

江门市高级技工学校将生产环境与实训环境相融在一 起,不满足模拟课堂的真实性,将课堂搬到工厂中,在生产 中开展实训教学。比如,在硬环境方面,2011年学校修建新 校区,同时建立了“方君学”实训基地,在学院领导的宏观 管理、统筹规划、综合协调下,在实习教师及相关教学单位 的支持下,一方面保证实习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完成专业学 生实习实训、专业技能考证培训,另一方面还接纳江门市第 一机床厂等相关企业的生产型实训任务,年累计生产任务达 到17 100工时;
软环境方面,学校将校内实训室打造成校内 模拟企业,以企业具有的核心文化、工作氛围、制度标准等 规范管理校内实训室。具体实施表现在:其一,提炼企业文 化。学校根据现代企业要求,提炼出符合现代技工教育特色 的企业文化,即“高起点、严要求、抓质量、争一流”;
其 二,营造企业氛围。学校将校内实训室按企业布局予以设计, 将实训要求、产品标准、工作态度、行为规范等内容以文字 或图片的形式上墙,让实训学生深刻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氛 围;
其三,提出企业愿景。学校将“争做一流员工、共造一 流产品、同创一流企业” 作为企业愿景,为学生指明奋斗 方向。如江门市化工仪表厂的生产环境:行为观念上,每天 上班前班检,下班后集队报到,相当于企业打卡下班;
生产 过程以安全第一,保证质量为主;
实施江门市化工仪表厂车 间管理规范;
生产现场有企业各种管理规范、质量管理、安全口号等企业文化。相应地学生的实训环境也与此相融:行 为观念上,每天晨检与生产班检合一,班前授课、入门指导;

班后对生产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学生在实习过 程以生产工人行为准则为标准;
现场学习体验企业文化。

三、生产资源与教学资源相合 生产资源是指确保生产过程顺利进行所需要的各种人 力、设备、材料等;
教学资源是指教学过程中被教学者利用 的一切条件。生产资源与教学资源相合是产训融合教学模式 实施的有效措施。如何将企业生产设备的“工件”变成学生 实习、学习的“学具”是重要的环节。目前,技工院校主要 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生产资源与教学资源的结合:其一 是仿真性结合。由于技工院校受到资金的限制,对于更新换 代频率快的仪器设备,学校没有条件也没必要长期引进。学 生可以通过仿真企业生产的设备软件,全面了解生产流程和 设备调试的过程,从而加强对真实生产过程的感知与体验。

尽管这种形式产出的作品并非实际产品,但这种方法不仅能 够解除学校资金不足的困境,同时也能保障学生的实训质量。

其二是实践性结合。这种结合方式主要适用于有校办工厂的 学校,学生在校办工厂真实的生产过程中进行实训,体验实 训过程的“全真性”,技能训练的“职业性”,运行管理的 “企业性”。在校内生产性实训中,生产任务即为实训内容, 生产过程即为实训过程,生产产品即为实训结果。实训结束 后,学生实训中产出的合格产品直接作为工厂的产品对外销售,学生便成为企业的员工。如果学校没有校办工厂,可以 加强建设顶岗实习基地,让学生在企业实习岗位上体验真实 的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坚实 的基础。

江门市高级技工学校坚持深度融合生产资源与教学资 源。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教材建设由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 主体共同参与。到目前为止,学校通过数字化平台,为4个 重点专业实现了教材、教辅、教具、学具、课件和网站等多 介质的立体融合。比如针对数控专业而言,其生产资源主要 有三类:一是学校内生产资源,包括江门市化工仪表厂、江 门市第一机床厂、江门市宇宝电子厂,主要有C6132A车床、 C6132A1车床、摇臂钻床、水份仪、定量仪、扫描架、雕铣 机等产品的零配件;
二是外协加工资源,主要由学校生产经 营科,技能大师工作室及其他教职员工承接校外企业产品资 源;
三是校内各部门维修件及杂件,主要有后勤维修的风扇 蜗杆转轴、水笼头阀心、水管接头、学生床、铁门;
产品生 产附件的包装、门胶、钻模、特殊螺钉。这些生产资源在教 学中都将被转化成教学资源,成为实训教学中的关键资源。

通过生产部门和技术部设计产品零配件的加工工艺,车间主 任根据加工工艺,分析每年级教学进度要求,把产品分为入 门、粗、半精、精等工序安排到每个实训模块中进行加工生 产。这其中摇臂钻床、水份仪、定量仪、扫描架、雕铣机等 生产资源都会被应用到教学;
实习指导教师根据生产图纸和毛坯料设计产品粗车、半精车、精车的尺寸形状,合理安排 学生进行逐级加工,学生通过此系统工作流程,能学习到关 键职业技能与能力。

四、生产工时与课程学分相通 生产工时是工业上计算工人劳动量的时间单位;
课程学 分是用于计算学生学习量的计量单位,是学校基于专业教学 计划对课程进行考核评价的标准。现代技工教育培养的是应 用型、实用型人才,强调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性。产 训融合教学模式下赋予学生双重身份,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 业员工,因此,现代技工教育教学应探索和完善适合技能培 养和产训融合的学分与工时互换模式,生产工时与课程学分 的相通是产训融合教学模式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两者的相 通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双证制度”。理论课和实训课都 占据一定比例的学分,实训课的学分由工时兑换,学生修完 课程并达到标准后即可获得学分,累积学分达到教学计划标 准后可向学校申请职业鉴定,并获取毕业证书;
二是“学分 互认”机制。即学生获取的技能证书和技能奖项可兑换成相 应学分;
三是“工学交替”,充分考虑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 特点,允许学生学习时间的间断,对于学生就业或创业过程 的学习经历也可以折合成学分,如同零存整取的“学分银行”, 充分注意生产工时和与课程学分的互换。

江门市高级技工学校在产训融合的交替教学模式中,坚 持生产工时和课程学分相通的评价方式。即对学生技能实训的工作量有明确的要求,按生产工时来计算,对学生课程学 习也有学分要求,两者可以相互置换,共同计入学生总的学 业成绩,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综合型评价模式。这种模式涵 盖了学生学业能力考评和素质能力考评,具体而言,学业能 力考评的内容包括生产工时量、产品质量、技能竞赛成绩等, 素质能力考评包括道德品质、工作态度和实训表现等。如数 控加工专业学生在学习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时,多零件加工 包括多个工时,占了这门课程成绩的70%,安全文明生产占 20%,出勤及作业课堂占10%。并且还根据学生所在年级不同 设有不同的工时标准:学生第一学期不算工时,第二学期学 生完成一个工时折算成一个熟练工人的20%,以此类推,第 三学期为35%,第四学期为50%,第五学期为75%,第六学期 为100%。

综上所述,现代技工教育产训融合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 变抽象为具体,教学环境变静态为动态,教学资源变单一为 多元,并将理论知识、岗位技能和素质教育培养相融合,对 培养一流技工,发展现代技工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春华.CAD/CAPP/CAM技术基础及应用[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00-260. [2]曲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61.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