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师责任研究综述
我国教师责任研究综述 我们通过梳理我国关于教师责任的研究现状,理清我 国教师责任研究发展脉络,剖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新的研究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指导和借鉴。一、研究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关于教师责任的研究主要是从教育学和伦理 学的视角进行的,研究主要是围绕教师责任的概念、内容、 教师责任伦理、责任限度以及责任意识的培养等几方面进行 研究。
(一)教师责任概念的研究 关于教师责任概念,每个研究者对教师责任这一概念都 有不同的界定,但总体来说,都包括“职责的履行和后果的 承担”这两个方面。已有的研究多是从教师作为一个职业群 体所应承担的职业责任及其作为一个社会个体,除职业责任 外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进行。
从教师责任即教师的职业责任来看,王艳明确指出,教 师责任是教师的职业责任,即在学校领域中担当教育教学工 作这一社会角色的专门人员分内应做的事[1]30。从教师责任不仅指教师职业责任,还应具备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来看, 认为教师责任是指教师对学校应尽的义务,涉及教学、研究 及社会服务各方面,它包括教师的职业责任,也涵盖教师的 职业道德[2]62。李斌辉从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人员这一特定 角色出发,强调这一角色应做的事及承担相应后果的法律和 道德的要求[3]36。李北凌在认同教师的职业责任的同时, 还强调教师承载的更高的职业道德要求,指出教师的道德行 为和魅力对学生的引导和感召作用[4]。
综上可以发现,学者们对教师责任这一概念的理解都无 法脱离教师这一特定的社会角色,他们都共同地强调教师的 职业责任。随着研究的深入,又将教师的职业道德纳入教师 责任概念之中,丰富了“教师责任”这一概念的内涵。
(二)教师责任的内容研究 从国内已有对教师责任内容的研究来看,主要是集中在 两个方面:微观上的教师责任和宏观上的教师责任。微观层 面的教学责任主要指教书育人的责任,如应认为教师责任内 容为教学的责任、研究的责任、发表的责任[4]63。李秉德 认为传授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学 生的全面综合素质,教师职责从管理课内事务拓展到课外, 立足长远,着眼未来,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5]。宏观上的教师责任包括社会责任、岗位责任和自我责任,如杨贤江认 为教师责任包括政治使命、培养人才和自我发展[6]。陈坤 华认为教师责任包括道德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组织 责任和学术责任[7]。周济认为教师责任包括岗位责任、社 会责任和国家责任[8]。
(三)教师责任限度研究 随着社会广泛关注和人们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教师 责任呈现无限扩大趋势。一些本该由社会和家庭承担的责任 转移到学校教育上,学校又将其归咎于教师,造成教师工作 压力大,身心疲惫,处于压抑境地。为此,有学者提出了责 任分担机制。
从2002年石鸥的《从学校批评看学校不能承受之重—— 兼论教育的责任分担》一文开始,国内学者开始注意到教师 责任限度这一方面。石鸥认为,当今社会赋予学校太多责任, 忽视了家庭和社会等学校以外的其他系统所应担负的责任, 学校又将这种不能承受之重转移到教师身上,造成教师责任 过重,反而使教师不能更好地履行其责任。为此,石鸥提出 社会和家庭需要分担教育的责任,来重整教育和教育的大环 境[9]。胡锋吉认为,教师责任应有一定的限度,教师责任 的实现光靠师德是不够的,还需要相关机制的完善[10]。李斌辉认为,在当前我国的教育变革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 责任被无限放大,使得教师专业成长受阻乃至责任消解,最 终影响儿童的发展。同时,由于高校和高校教师的功能被放 大,高校教师的责任被无限化,使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受阻 [11]。学者们达成的共识就是当前教师责任界限不明,呈现 扩大化趋势,教师功能被放大,其他社会结构的职责被弱化, 应该明确教师责任界限,建立起责任分担机制,家庭、政府 和社会要分担一部分的责任,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其责任。
(四)教师责任意识的培养 基于当前教师责任履行状况,有些学者提出了教师责任 意识的培养途径,多是从师德建设、教育管理制度完善等方 面提出的。如姬道兴在分析高校青年教师责任意识弱化的具 体表现和原因的基础上,探索了加强高校青年教师责任意识 的对策,即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探索完善合理的 德育评价体系,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12]。颜琳提出可以 通过制度约束、教育手段、评价机制几方面促进高校教师责 任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自身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 [13]。王艳在其硕士论文中指出,教师责任实现的对策有:
加强师德建设、实施教师责任教育、推进教师专业化、建立 健全教师管理机制、提升教师法律素养、切实提高教师社会 地位[1]45。可以看出,在教师责任意识的培养方面,加强师德建设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五)教师责任伦理的研究 责任伦理思想肇始于1919年马克斯·韦伯《以政治为业》 的著名演讲。责任伦理强调伦理价值的根据在于个人行动的 后果,要求行动者为自己的行动后果义无反顾地承担责任, 注重行动后果的价值和意义[14] 。据此,学者认为教师责 任的产生是基于伦理责任,所以教师也要为自己的行动后果 负责,这是教师责任的要求。
杨跃认为责任伦理应是当代教师审慎决断的价值定位, 责任伦理的基本要义是自我反思、价值启蒙、敬畏生命[15]。
沈■认为,教师的责任伦理被理解为自愿地承担起职业义务, 教师责任伦理的实现,要求教师人格的建树应该是理性自觉 与意志自愿的统一,是道德自律与情感自足的结合[16]。综 合上述观点来看,已有研究关注的是教师责任伦理的实现途 径,他们都共同地认为教师责任伦理实现的基本点就是教师 自身道德建设和人格提升。
二、研究的不足 从我国关于教师责任的研究来看,近些年教师责任这一 话题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 多,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依然存 在不足。第一,从研究对象和表述形式来看,对教师责任的概念、 内涵和界限表述不明,比较模糊,没有涉及其本质属性。
第二,从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来看,由于研究者中不 乏一线教师,他们主要是从自身教育过程中获得的直接经验 和直觉感受出发进行的研究,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没有进 行深刻的学理上的论证。
第三,从研究方法来看,已有研究多为理论研究,思辨 研究,实证研究相对比较少,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
第四,从研究的趋势来看,已有研究特别是越到后期, 更多的是对教师责任扩大化的反思,总是从理论上来论述当 前社会赋予教师太多责任,为教师责任的消解辩护,反而忽 视了现实的问题:教师责任的履行现状究竟是什么样的?教 师责任履行中的障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障碍?如何保障 教师责任的顺利履行?笔者认为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我们 应加以重视的,而不该一味地为教师责任不明辩护,有必要 进行这样的系统研究。
三、研究展望 基于以上几点,笔者认为以后关于教师责任的研究应着 眼于以下几方面的突破和创新。首先,关于教师责任概念、 内涵的明确界定。虽有学者已对此做了相关界定,但都难成 体系。为此,要多层次、多类型、多领域来把握教师责任这 一概念,以期对教师责任有更清楚地理解,更好地指导教师 规范。其次,多尝试实证研究,目前已有研究多是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少,不能反映出教师责任的本真状况。所以,从现 实出发,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法等获得教师责任的第一手资 料,就显得尤为必要。最后,寻求教师责任履行机制。分析 影响教师责任履行的因素,尝试建立教师责任履行的机制是 教师责任实现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艳.我国教师责任实现的影响因素及现实对策研 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2]应中.《学术责任》解读—兼谈我国大学教师责任及 其不能落实的原因[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4):61-65. [3]李斌辉.教师能否“为了学生的一切”—对教师责任 扩大化的一种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10(12):35-40. [4]李北凌.高校教师责任实现的制约因素及实现[J]. 中国成人教育,2014(7):17-19. [5]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154. [6]杨贤江.杨贤江教育文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2:21. [7]陈坤华.试论大学教学自由中的教师责任[J].交通 高教研究,2002(2):77-79. [8]周济.爱与责任——师德之魂[J].人民教育,2005 (8):2-3.[9]石鸥.从学校批评看学校不能承受之重——兼论教 育的责任分担[J].教育研究,2002(1):55-57. [10]胡锋吉.教师的教育责任界限[J].教育科学研究, 2008(1):57-60. [11]李斌辉.教师责任边界——高校教师发展的一个视 角[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3):47-51. [12]姬道兴.高校青年教师责任意识的探析[J].平顶山 师专学报,2004,19(1):99-101. [13]颜琳.论高校教师责任意识的培养途径[J].航海教 育研究,2010(4):106-108. [14]马婷婷,李保强.国内外教师责任研究审视与反思 [J].教育科学研究,2013(5):5-11. [15]杨跃.论教师的责任伦理[J].当代教育论坛,2006 (9):80-83. [16]沈.主体间性视域下教师责任伦理的探究[J].当代 教师教育,2009,2(4):5-9.学理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