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理健康成为走心的课浅谈如何上好初中心理健康课
让心理健康成为走心的课浅谈如何上好初中心理健康课 2016年,江苏省首次推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这为中小学全面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保 证。在初中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是学校全方位进行心理健康 教育的主要途径,上好心理课,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和全面发展。一、把握三个特点 (一)把握心理课的特点,体现学科特色 在初中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能够夯实学生的心理健康基 础,以心理素质的优化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上好初中心 理健康课,首先要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具体目标和主要内容。心理健 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 心理品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 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就业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内 容。而这些内容的教学和目标的达成,不可能像其他文化课 那样,用传授知识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而应更多地体现心理 学科的特色,充分运用心理辅导的一些技术技巧,让心理课 成为“走心、入脑”的课程,让学生在心理课程中参与心理 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从而 真正提升心理品质,达成心理课的目标。
(二)把握初中生的特点,切合年龄特征 初中心理课要把握初中生的特点,切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学生进入初中后,思维方面表现为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 同时需要感性经验支持,初中生的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得到 明显发展。因此,心理课要通过一些直观的图片或活动,帮 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深入思考,通过思考和感悟获得 答案、获得成长。初中生的情感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也发生了 许多变化,情感内容不断丰富,情感的深刻性、两极性及社 会高级情感都获得发展,心理课要帮助初中生学会了解、体 验、调控自己的情绪,学会审美。初中生的情感发展与自我 意识的发展紧密相连,同伴关系的影响力增强,与父母、教 师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理课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 自己,帮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地分享,充分发挥同伴关系的 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从而 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三)把握新时期的特点,紧贴时代脉搏 初中心理课要把握时代脉搏,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心理 课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教 育部组织以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研究 制定了中国学生的九大核心素养,心理课要紧扣这些核心素 养,特别是社会责任、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和实践创新四方 面,促进初中生素养的全面提升。二是我们的初中生是生活 在当下的,他们身上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心理教师要把 握当前初中生的时代特征,了解当今中学生所处的时代的特 征,了解他们喜欢什么,熟悉他们的话语系统,从而贴近学生实际,上出学生欢迎的好课。
二、坚持做到“三心” (一)建立关系,师生“开心”走进心理课 让学生开心上好心理健康第一课,做好课程与学生之间 的联结,对于学生接纳并喜欢上心理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 个体咨询和访谈中,首先是建立咨访关系,在咨询过程中, 我们更多的是倾听、理解、抱持,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 关系,鼓励来访者自己寻找自身的资源,找到能帮助自己的 方法。有研究发现,心理咨询的效果30%来源于咨访关系。
同理,当学生走进心理课堂,心理教师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 的关系。在开学第一天第一次心理课上,我带领学生一起走 进心理课,为学生在当天开学典礼上表演的《礼仪之邦》舞 蹈点赞,为学生进入课堂主动跟我问好点赞,为学生很快学 会女中问师礼点赞,学生的积极性立即被点燃了。每节课的 开始,都需要一个师生联结,如上《多彩的情绪》一课时, 可以让学生进行“心情天气预报”,从而轻松愉快地走进心 理课。
初中生不再盲目接受教师,开始以自己的眼光去品评教 师,他们喜欢知识渊博、尊重学生、公平公正的教师,在心 理课上注重师生的心理联结,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 关系,对于上好初中心理课尤为重要。
(二)精心准备,师生“用心”上好心理课 心理课程有其自身独特的学科特色,有心理健康教育独特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心理课程的教师也应是专业 的。但现实情况是,许多学校心理专业师资缺乏,心理课由 兼职教师担任,有语文教师、政治教师、校医,还有体育、 英语、生物、物理学科的教师。虽然兼职教师当中不乏一些 很优秀的教师,但在听的一些课中,总依稀感觉上得不像心 理课,没能体现心理课的学科特色,倒是更像一节语文课或 政治课。所以,上好初中的心理课,需要教师精心准备,认 真体会心理课程的特点。
1.不要将心理课上成语文课。
心理教材中有一些小故事、小案例,这些故事和案例是 为了反映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现象或心理问题,有时仅仅 是为了导入,有时仅仅是为了与学生的生活相连,有些教师 在上课时像分析课文一样分析这样的小案例,让人感觉俨然 进入了语文课堂。有时我们也可以不用教材上的小故事,如 果学生身上有现成的例子,那就更好了。例如上《新环境, 新起点》一课,我用了这样的案例:在值宿过程中发现学生 的不适应现象比比皆是,几个同学晚上哭着不愿睡觉,打电 话让父母把自己接回去。这样的例子就是学生自己或身边的 生活,更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2.不要将心理课上成思品课。
初中的思品课和心理课教材有许多内容重合或交叉的 地方,而有些学校这两门课还是由同一个教师执教,这就给 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我们要了解心理课和思品课的区别,两者在教学定位、教学目标、价值取向和师生互动方式上都 不一样。思品课更多是价值灌输和引导,而心理课则更注重 学生心理需求的满足,师生平等,教师关注和尊重学生,在 价值中立的基础上适当价值引导。
因此,我们每一位心理教师都要认真研读《心理健康》 教材和参考书,精心备课,深刻领会开设心理课的意义和理 论依据,遵循源于罗杰斯人本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 念,在心理课堂上实施积极的教育、以生为本的教育,帮助 学生自我实现。
(三)真诚投入,师生“交心”融进心理课 心理课强调师生在课堂上要真诚投入、彼此尊重、积极 体验、分享感悟,师生都平等地融入心理课,这才是一节真 正的心理课。
1.适当运用心理咨询技术。
心理健康课与心理咨询有相通之处,心理课可以在恰当 的时机运用参与性技术和影响性技术,注重倾听,多给一些 内容反应和情感反应,而不是直接进行价值判断,急于价值 引导。运用具体化、面质等技术,必要时教师也可以自我开 放,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或人生经历,让学生感受到 心理教师的独特魅力,感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真诚与尊重。
恰当的心理咨询技术和教育言行会大大提升心理课的实效。
2.注重生成,减少预设对课堂的限制。
心理课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可持续 发展,这与其他课程的目标都不一样。心理课更注重让学生 站到课堂的正中央,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开展活动,让每一 位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心理课避免本本主义,注重课堂生 成,减少课前预设对课堂的限制。
3.注重分享,让学生的体悟更加深刻。
要真正将心理课上好、上到位,必须注重学生活动后的 分享,让学生的内心体悟更加深刻。初中生虽然有很强的求 知欲,但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待培养,课堂上会发现,初中生 不像小学生那样非常积极地举手发言,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需要心理教师的智慧与引导。要避免“旁观者效应”, 让每个同学都有分享的机会。例如,在心理课上让学生分享 心情天气,先与同桌分享,然后全班分享、同类情绪的学生 归类分享。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心情是晴,理由是:
进入女中,环境很好,老师很好,语文老师很幽默,数学老 师很温柔,心理老师很漂亮;
有些住宿生觉得来到学校,就 不会有父母整天管着了,等等。绝大部分同学表示心情是多 云,来到女中很开心,但初中的课程多了许多,感觉有压力, 感觉初中的学习和小学不一样了。学生状态很好,积极举手 发言分享,这为学生融入新环境、解决适应问题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在心理课堂上,一旦让学生感受到平等、民主、包 容的氛围,他们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学习和分享的积极性也 就提升了。4.着力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也是一种教育力,要营造心理课平等和谐的师 生关系,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 生站到心理课的正中央;
同时,教师也要走进学生的话语系 统,理解学生,获得学生的欢迎。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情 绪”时以傅园慧的“表情包”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情感共 鸣。在师生相识环节,我把自我介绍改成了学生向我发问、 我接受学生的采访,学生的积极性立即被调动起来了,争着 提问:夏老师,您今年多大了?您当教师多少年了?您的孩 子多大了?您为什么会选择心理学专业?您有烦恼吗?遇 到烦恼时,您怎么排解呢?……许多学生在第一周的周记上 都写了心理课和心理老师。很多任课老师很好奇我是怎样做 到让学生如此喜爱心理课的,其实,根源就在于心理课上建 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一些学习和思考,把握心理课程 的学科特色、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时代特征,紧扣心理课 程的目标与内容,努力让学生“开心、用心”地上好心理课, 师生“交心”,和谐共振,让心理课真正成为一门深受学生 欢迎的“走心”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