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职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关于加强高职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高等体育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服务和管 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高级体育人才,不仅要求高职体 育大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具备有良好的 体育职业道德和体育精神。本文分析了高职体育院校大学生 思想道德状况.提出了高职体育院校大力有效开展思想政治 教育的对策。摘 要:
高职体育院校;
思想道德状况;
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 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大力发展职业教 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支撑国家现代产业体 系建设的必然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 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高等职业 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 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 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随着新建高职院校不断增加和 在校生不断扩展,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 迫性日益突显。
由于全球化进程加速、信息化社会发展、改革开放进入 攻坚阶段以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带来新的问题,使高职 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发生剧烈变化,信仰危机、道德滑坡、心理障碍等问题日益突出,高职体育院校大学生问题亦很明 显。高职体育院校具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高 职体育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 术应用型高级体育人才。新时期如何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帮助高职体育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体育 精神,培养体育职业道德,已成为高职体育思想政治教育的 重要问题,它不仅对体育高职的健康发展起促进作用,而且 对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和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一、高职体育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 总体而言,高职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主流是积 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中 国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对祖国前途命运十分关心,并能深刻认识到 国家发展和个人前途紧密相连。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由于是 体育类学生,普遍表现为非常具有朝气活力,具有强烈个性 和丰富想象力,自尊意识突出,成长愿望强烈等。但是我们 也清楚地看到,高职体育生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理想信念观念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一部分学生政治 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偏差等。他们重视个人 成就而忽视社会责任,强调自我奋斗而忽视团结协作,注重 安逸享乐而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2)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低。由于受到运动训练影响,无论是五年一贯制还是普通高考生,学生文化素质总体均低于其他职 业技术学院,这为培养高规格高质量人才提出一定挑战。部 分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动力明显不足,有的学生甚 至因学习基础太差而对学习基本失去兴趣。即使学习兴趣高 的同学,也表现出明显功利行为。即对于专业知识及在社会 中被视为有用的知识如专业技能、计算机、英语等具有明显 倾向,而对哲学社科等塑造人的理想信念、健全人格方面的 课程则较为忽视。(3)心理素质和道德整体水平不够高。
不少体育学生由于体育专项或文化成绩低出于无奈而进入 学校,因此表现比较失落,情绪比较消极,自信心不强。日 常行为中则缺乏应有的行为规范准则和公德意识。心理层面 上,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但表面看似独立意识强,实际心理 承受能力仍较差等等。
二、高职体育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原因分析 (一)全球化背景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间经济、文化等不断融合 发展,大量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进来。西方资本主义利用 各种现代化手段,多方面多渠道加强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进行渗透和颠覆,许多不健康思想随之而至,意识形态领 域斗争非常复杂。在这个过程中,我国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 受到冲击,作为主导信仰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地位正受 到削弱。高职体育大学生毫无例外亦受到这种宏观环境影响。
(二)信息化社会的影响当今社会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 网路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均为大学生提供广阔学习空间, 但同时网上信息的泛滥亦带来大学生信仰缺失或价值观多 元化,甚至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等负面影响。而 且网络的出现,使教师的信息优势不再显现,大学生思想观 念急剧变化。毫无疑问,高职体育院校亦同样面临挑战。
(三)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带来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 但目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在社会 转型加快的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长期积压问题表现出 来。市场经济形式多样化、社会利益分配多样化以及社会阶 层贫富分化严重、腐败和其他丑恶现象的存在等,使社会出 现多种思想文化价值观、道德观并存的状况。这种社会剧烈 变化亦给高职体育思想政治工作带来错综复杂的新情况,思 想政治教育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四)高职体育院校生源的特殊性 高职体育院校大学生生源特殊,无论是五年一贯制学生, 还是普通高考生,均为体育特长生,相当部分是附属竞技体 校毕业生和退役运动员,其普遍特征为虽具体育特长,但文 化素质水平较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我国举国体制训练 机制有很大关系。许多运动员从小进入少年体校训练,半天 上课,半天训练。随着年龄增长和运动成绩要求的提高,实 际学习时间非常缺少;
而且长期高强度、大负荷训练亦使身体受到一定损伤等。从而学生回归社会后容易导致心理落差, 自信受挫,特别由于文化知识水平较低而缺乏文化学习的兴 趣和自觉性。
三、高职体育院校大力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认识 认识是行动的前提条件,只有提高认识,以战略眼光看 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会有动力和方向。首先应设立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高职院校“一把手”负责, 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走向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从 而改变思政工作监管不力状态。其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师资建设,建立多层次、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另外, 组织一批政治素质高、组织能力强的管理队伍,以学生社团 组织与管理为主线,通过文体、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全 面发展。
(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完整体系 构建高职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包括两方面工 作:一是构建合理、高效、协调一致、纵横交错的高职体育 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高职院校现有的学生工作部门、学 生党团组织应当积极发挥主要作用;
同时协调系部等各方力 量,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诸方面产生强有力影 响。二是建立起科学可操作性强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
科学、具有可操作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是检验思想政 治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也为今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一是充分发挥高职学生主体作用。要通过多种途径充分 调动学生积极性,形成平等互动教育格局,形成和谐师生关 系。要特别注意加强高职院校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 学生骨干作用。要重视学生党团队伍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 用,加强支持管理,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能力。二是加 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环境。要大力用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占领文化阵地,积极运用校园网、黑板报、宣传栏和 广播等宣传正确价值观,褒奖先进。如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 院以广州黄埔军校、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二沙岛训练基地 等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取得良好教育效果,学院还 以体育文化艺术节为特色,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形式,打造校 园文化品牌等等。
(四)高度重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思想政治教 育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高职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中 坚持体育知识技能与思政教育同步进行的育人形式。在工学 结合过程中,根据社会岗位需要和学生特点,加强职业道德 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 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使高职体育大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 专业知识技能,而且具备良好道德素质,成为深受社会欢迎 的高素质体育人才。(五)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加强体育职业道德教育 体育自身具有独特文化价值。体育所蕴含的拼搏奋斗、 超越自我、勇往直前、公平公正、规则至上、诚实守信、团 结友爱等文化价值对人们的行为趋向、道德升华、价值观念 等有巨大感染力和影响力。中国体育人在多年实践中,总结 出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 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已成为全社会 宝贵精神财富。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加强体育职业道德教育 是高职体育学院学生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任务。我们要用体 育界杰出代表和典型事例作为内容,促进高职体育生优秀道 德标准的构建。如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行业以及 自身宝贵资源,聘请奥运冠军冼东妹、乔红为学院客座教授, 多次邀请冼东妹、陈小敏、乔红、陈伟强、杨景辉等奥运冠 军对学生进行讲座,积极鼓励学生弘扬体育精神、拼搏进取、 奉献社会,取得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由于全球化进程加速、信息化社会发展、改 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以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带来新的 问题,使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发生剧烈变化。我们必须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中华体 育精神的教育功能,帮助高职体育院校大学生形成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 具备健全人格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它不仅对体育类高校的健康发展起促进推动作用,而且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 展和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 意见(教高[2006]16号) [2]王家宏.21世纪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北京:北 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3]周健松主编.高等职业教育示范建设理论与实践,杭 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