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小故事
唐朝历史小故事 唐朝历史小故事篇一:安禄山为何会反叛 安禄山反叛的时期正是大唐最强盛的时期,随着反叛的结束,大唐的 黄金时代也结束了。那么,安禄山为什么会反叛呢 性格的原因 安禄山狡黠奸诈,凶狠毒辣,善揣人意,长期生活在北方多民族杂居 地,史箤干(史思明)一同长大,如同兄弟,两个人都以凶猛善斗闻名。安禄山表面上装得呆头呆脑,其内心则狡黠异常。他的命部将刘骆谷 常驻京师,专以窥测朝廷内情,一有动静则飞马报讯,故范阳虽距京师有数千里 之遥,但安禄山对朝廷的情况却了如指掌。
其时天下承平岁久,玄宗春秋渐高, 嬖幸艳妃,骄情荒政,李林甫独专大权,纲纪大乱。安禄山“计天下可取,逆谋 日炽”。于是安禄山表面上对玄宗忠诚无二,暗中作谋反准备。
和杨国忠关系恶化 安禄山招兵买马,极力扩军备战,其不臣之迹自然难以掩饰。这时宰 相杨国忠屡次奏告玄宗,说安禄山有“反状”,但玄宗却不以为然。杨国忠之所以 屡奏安禄山有“反状”,也许是发现了他的叛乱迹象,但更重要的还是由于两人之 间矛盾冲突所致。在杨国忠入相前,本与安禄山关系十分密切。
安禄山入朝时, 杨国忠与杨贵妃姊妹皆出外远迎,视如贵宾。当时他任御史中丞,正承恩用事, 他见安禄山身体肥大,行动不便,每逢上下朝登殿阶时,都要亲自搀扶他。这是 杨国忠有意讨好安禄山,希望他能作为自己强大的外援。但是,安禄山惧怕阴狠 毒辣、老谋深算的李林甫,对才能平庸的宰相杨国忠却“视之蔑如也”。这不能不 使他十分恼火,故屡奏安禄山谋反,欲将他置于死地。
后世不少人认为,安禄山后来的谋反,是与继李林甫为相的杨国忠不 能像李林甫一样,对他既拉、又打,恩威并用,只知道一味靠强力相逼关系很大。
李林甫死后,无人能制服安禄山 安禄山初见李林甫的时候,仗着玄宗的恩宠,态度怠慢,相当不恭敬。
李林甫瞧在眼中,却不动声色。当时大夫王鉷也专权用事,和杨国忠齐名,李林甫托故把王鉷叫来,让安禄山站在一旁。当时王鉷身兼二十余职,恩宠无比,见 了李林甫也只能卑词趋拜,满脸媚笑。李林甫向王鉷问对,十分精审,王鉷对答, 百倍地恭敬。安禄山在一旁不觉瞪大了眼睛,态度也恭敬起来。王鉷说话越谨慎, 安禄山的态度也就越恭敬。李林甫看见安禄山态度的转变,这才胸有成竹地对安 禄山说道:“安将军此次来京,深得皇上欢心,可喜可贺。将军务必好自为之, 效命朝廷。皇上虽春秋已高,但宰相不老。”安禄山听了李林甫的话,心中深惧。
此后李林甫每次和安禄山讲话,都能猜透安禄山的真实心思,安禄山心里暗暗惊 服。安禄山善于拍马屁,将玄宗哄得服服帖帖,对满朝文武倨傲无礼,任意侮慢 朝臣,唯独畏惧李林甫一人。只要李林甫开口说话,虽值盛寒之时,安禄山也不 免冷汗淋漓。李林甫问安禄山任何事情,安禄山丝毫不敢隐瞒,将李林甫奉若神 明。
李林甫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并不敢轻易得罪安禄山,见安禄山意屈,也不 免暗自得意,之后便恩威并施。慢慢地,二人关系亲密起来,安禄山亲切地称呼 李林甫为“十郎”。安禄山人在范阳时,每逢派人向朝廷奏事,便叮咛问候李林甫。
奏事之人从长安回来,所问的第一句话不是别的,而是问“十郎何如”。安禄山曾 对亲近之人说:“我安禄山出生入死,天不怕地不怕,当今天子我也不怕,只是 害怕李相公。”对李林甫的忌惮之心可见一斑。这话也道出了当时的局势:天子 忙于享乐,朝政则尽为李林甫把持。
唐朝历史小故事篇二:永泰公主之死 永泰公主(684年-701)李仙蕙,是唐中宗第七女,韦皇后所生嫡出第三 女,初封永泰郡主。李仙蕙在其父李显复位东宫之后,以郡主身份下嫁武承嗣长 子武延基。永泰公主死时仅有十七岁,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坟墓被冠称为 “陵”的公主,规格与帝王相等,关于她的有众多说法,那么永泰公主究竟是怎么 死的呢 永泰公主,香魂依依;众说纷纭,扑朔迷离。生于帝王之家,唐中宗 李显之女,武则天之孙女;喜荣华正好,年仅妙龄十之有七;恨无常早降,祸起萧 墙一命归西。生之尊贵,葬之显赫,死因神秘。
关于永泰公主的死因,文献记载,唐大足元年九月,永泰郡主(时李 显为庐陵王)因参与议论张易之兄弟“何得恣入宫中”,为武则天所杀害。一千多 年来史学家无有异议,1982年在永泰公主墓中出土了《大唐故永泰公主志铭》墓 石后,遂引起对永泰公主死因的争论,有三种说法:
一说永泰公主被武则天处死。《新唐书·则天顺圣武皇后纪》中说:大足元年“九月壬申,杀邵王重润及永泰郡主、主婿武延基。”《资治通鉴·则天 顺圣皇后》中说:“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邵王重润与其妹永泰郡 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窃议其事,易之诉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逼令自杀。”。
史书记载,均为懿德太子李重润与永泰公主,因议论武则天私生活而 被其赐死。据两唐书、《资治通鉴》记载,永泰公主与其夫武延基(武则天之侄 孙)及其兄懿德太子李重润等,由于不满得幸于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 弟的胡作非为,私下议论,触怒了武则天,所以招致杀身之祸,于大足元年(701) 九月壬申被逼令自杀。
其兄李重润和夫武延基忤武则天男宠张易之,为武后所杀。张易之垂 涎于仙蕙的美色,奈何仙蕙不从,后来张易之在武则天面前屡次诋毁仙蕙,终于 致使武则天下令赐死仙蕙,由张易之负责执行,本来皇家美眷完全可以自尽,但 是张易之确下令活捉了仙蕙,将其斩首,把玩其螓首良久方才泄恨,可怜年仅17 岁的美貌公主脑袋被挂在屋檐下数日。
中宗复位后追赠为公主,以礼改葬,号墓为陵,1960年9月,永泰公 主墓志铭出土,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坟墓被冠称为“陵”的公主,规格与帝王 相等。
一说永泰公主死于难产。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掘永泰公主之墓,墓 室得《大唐故永泰公主志铭》碑。有人考释1960年9月出土的《永泰公主墓志铭》 后,竟发现永泰公主的死因与史书所说全然不同。
唐朝历史小故事篇三:长孙无忌之死 长孙无忌非常好学,“该博文史”。隋朝义宁元年(617年),李渊起兵太 原。无忌进见,渊爱其才略,授任渭北行军典签。自此辅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 政权,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以功第一,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武德九年(626年), 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历任尚书仆射、司空。为人谨慎, 改任司徒。贞观十一年(637年)奉命与房玄龄等修《贞观律》。贞观十七年,图 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长孙无忌居第一。唐高宗即位,册封太尉,同中书门下 三品。永徽二年(651年)奉命与律学士对唐律逐条解释,撰成《律疏》(宋以后称 《唐律疏议》)30卷。
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终于不顾大臣们的冒死极谏,诏废王皇后和萧淑妃,册立武则天为皇后。因谏净,褚遂良等人被远贬蛮荒,武则天最忌恨 长孙无忌,但他不同于褚遂良等,不但是佐命元勋,更是高宗的元舅,要将之搞 垮,需要时机。显庆四年(659年),在武则天的授意下,由许敬宗费尽心机,把 长孙无忌编织进一桩朋党案,进行恶毒陷害。许敬宗借处理太子洗马韦季方和监 察御史李巢朋党案之机,诬奏韦季方与长孙元忌构陷忠臣近戚,要使权归无忌, 伺机谋反。唐高宗先是吃惊不信,继而伤心怀疑,命许敬宗再察,然后面对许敬 宗足未出户编造的关于韦季方交待与长孙无忌谋反的供词,哭泣道:“舅若果尔, 朕决不忍杀之,天下将谓朕何,后世将谓朕何!”许敬宗举汉文帝杀舅父薄昭,天 下以为明主之例宽慰高宗,又引“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古训,催促其下决心。
唐高宗懦弱昏庸,竟然不与长孙无忌对质(或者他需要不进行对质),就下诏削去 了长孙无忌的太尉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但准许按一品官供给饮食,算是对元 舅的照顾,对当年为其争得帝位的报答。长孙无忌的儿子及宗族全被株连,或流 或杀。三个月后,高宗又令许敬宗等人复合此案,许敬宗派大理正袁公瑜前往黔 州,逼迫长孙无忌自杀。
长孙无忌之死,是与他所处的位置有关:(1)他是皇帝的亲舅舅,又 是唐高宗登上帝位的最强有力的支持者;(2)他是“建义”之臣,是唐朝的开国功臣, 是凌烟阁的第一功臣;(3)他掌握着唐朝的实际权力,是唐朝的实际执政者,连皇 帝——他的外甥都听他的;(4)他妨碍着武则天行使最高权力。
看过唐朝历史小故事还看了:
1.唐代的历史故事 2.唐代历史故事 3.唐代历史故事介绍 4.唐代历史故事 5.唐朝历史成语典故 6.上下五千年唐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