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环专业实践创新教学改革探索
建环专业实践创新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以培 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从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培养三个方面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 工程(简称建环)专业进行改革,进一步凸显了专业特色。关键词: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2]。
应用型本科是以本科教育为主,面向区域经济社会,以培养 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而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 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高等教育[3-5], 与传统本科教学的区别在于“应用”二字,目标是培养具有 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地方 经济服务[5,6],这就要求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 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核心就是实践教学。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工程意识 多年来,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需 要,依托与建设行业的密切关系,紧紧围绕“如何培养具有 工程系统意识和设计能力人才”,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 革,形成了“三从一大一导向”的人才培养思路(就是从地 方、行业和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从校企联合培养入手、从管 理创新起步,加大经费投入,建立以具有工程系统意识和设 计人才培养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初步构建了适应区域和行业发展需要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筑环境与能 源应用工程专业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思路,不断深化产学研 合作教育,主动与行业或企业共同研究并制(修)订人才培 养方案,聘请企业管理人员、专家、一线高级技术人员参与 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通过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顶岗实 训,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企业科研、企业生产、技能大 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组织教师深入 企业实践,联合企业共同开发应用技术,面向行业或企业开 展职业培训,实现校企双赢,培养“双师型”人才。学院先 后与中裕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华宇设计有限公司、洛阳 新奥华油燃气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签订共建实习基地协议, 每年有5~10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习实践,在实践 教学、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等方面深入合作。产学研合作教 育,加强了学校科研与企业生产实际的联系,锻炼了教师队 伍,提高了学生参与工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了学生的工程系统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一)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院根据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要求,科学制定实验教学大纲,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 验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和配备高职称、高学历的实验教学队 伍,拓展实验教学平台,增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采取有力措施,规范实验教学运行,保证实验开出率,提高实验教学效 果。
(二)强化实习实训环节,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学院在制(修)订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从构建合理 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出发,切实把实践教学放在突出位 置,要求专业集中实践教学时间不低于40周。学院充分利用 与行业、地方的密切关系,建立了16个校外专业实习实训基 地,每年投入实习实训经费20万元左右,保障实践教学的开 展。实习实训期间,学院选派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校内指导 教师现场教学,同时实习实训单位也派出工作经验丰富的指 导教师进行指导,保证了实习实训质量。在实习实训的考核 上,结合学生实习实训期间的表现、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和 答辩情况等综合评定考核成绩。
(三)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学生适应能力 学院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环节纳入人 才培养方案,设立2个学分。在形式上坚持“平时和假期相 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在内容上以“社会考察、专题 调研、志愿服务、科技服务、科研创新、勤工助学”等为主, 推动大学生“接触实践,了解社会;
理解实践,提升专业;
依靠实践,促进就业”。学院积极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搭建平 台,合理安排每年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选派优秀教师带 队指导,督促学生认真撰写实践报告,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检 查考核。四年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共组建20余支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 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其中,空调清洗与维修服 务队与专业紧密结合,通过此项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利用所学 专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先后被人民网、平顶山电视台、 平顶山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100余次,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 好评。
(四)狠抓毕业设计质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实行校、院两级管理,遵循教师、 学生“双向选择”的原则,选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与实验、 实习、工程实践及社会调查中的具体问题相结合,鼓励在实 习实训单位直接完成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 计题目结合实际(实践)选题达到60%左右。严格过程控制与 目标管理,执行毕业设计选题及答辩资格审查制度。要求指 导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经历,且具有中级以 上职称或硕士学位,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人数原则 上不超过8人。严把答辩关,成立答辩小组,聘请校外专家 参与答辩,保证毕业设计质量,促使学生通过文献检索、外 文翻译、方案设计、实验、计算、数据整理、设计答辩等具 体环节得到全面、系统的专业综合能力训练。
三努力做到五个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努力做到五个 结合。
(一)培养过程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从新生入学开始,学生的认知实习、 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均到生产一线,与企业的 生产实际相结合,加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
(二)毕业设计的选题与生产、工程一线的实际问题及教 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 在毕业设计选题时,学院收集大量关于设计院(所)、 生产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等,作为学 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增强了毕业生毕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 性。
(三)理论课堂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在讲授理论课时,必须结合实践工程讲课。比如《空 调工程》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主 干课程。《空调工程》的教学与大量的工程实际紧密联系, 根据所讲内容的特点,有些内容在空调工程施工现场教学, 可以使学生对空调系统有一个直观的、整体的认识,使学生 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形象的实际系统融合起来,帮助他们理 解掌握所学知识;
有些内容结合多媒体课件、投影胶片、录 像、模型、实物、挂图等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 就是让学生学好专业理论的同时,通过第二课堂的文体 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五)人才培养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就是坚持统一规格要求与促进个性发展相结合,按照应 用型、复合型多元化人才培养规格,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 多元化人才培养之路,坚持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结语 实践证明,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 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工程意识和科研素质, 适应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提升了人才的培养质量,顺利通 过了工程教育认证。
参考文献 [1]丁文政,郁汉琪,陈巍,等.融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 系列化工程项目教学改革[J/OL].实验技术与管 理,2018(02):26-29. [2]于静静,韦文伟,梁庆,等.应用型本科机械模具类专 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OL].轻工科技,2018(03):163-164. [3]朱佳靓.基于应用型本科教育视角项目教学模式的 新探索[J].艺术科技,2017(10):68. [4]弓宪文.应用型本科课程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素 质的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07):170-171. [5]周�,朱晓春.应用型本科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与实践[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7,7(4):61-64. [6]陈志刚.地方高校工程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