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论文: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论文

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论文 “90后”大学生指的是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即1990年 至1999年出生的,目前高校在读的大学生。由于我国特殊的 社会背景,“90后”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所处的社会和 家庭成长环境良好,被认为是在呵护和娇宠中成长起来的一 代,部分学生存在心理素质薄弱的问题。而国防教育正是考 验和增强他们心理素质的重要环节。

一、国防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的一致性 “国防教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预防 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对整个社会全体公民进行有组织、 有计划的国防政治、思想品德、军事技术战术和体质等诸方 面施以影响的一切活动”[1]。在高校的教学体系中,国防教 育已经成为一门面对全体大学生开设的必修课。军事理论教 育和国防军事训练相互穿插的教学特点使得国防教育在大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风纪律养成、心理品质培养以及身 体素质锻炼四个方面起到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国 防教育具有促进大学生德 育、智 育、体 育、美 育 全 面 发 展 的 教 育 功能,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四有”新 人的教学任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根据大学生身心发 展的规律和特点,为全面提高大学心理素质而开展的一系列 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内容包括心理潜能开发、 性格塑造、情绪调节、意志锻炼等。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 质是心理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围绕这个核心将德、智、体、美、四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国防教育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有相似性和相容性:从教育 内容的角度上看,两者虽在知识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都涵 盖了智力教育和非智力教育两大方面;从教育目的上来说, 两者在大方向上完全一致,均落脚于培养德、智、体、美全 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上。

二、“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 时代的高速发展、信息数字化的普及、家庭的教育方式 等因素影响着“90后”大学生,因此,这群大学生在行为、认 知、思维、情感等心理方面也具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针对 这些特质,“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含心 理能力教育、心理动力教育以及心理潜能开发三个方面。

(一)心理能力教育心理能力教育,也即智力因素教育。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心理能力包括有算数、知觉速度、语言 理解、空间视知觉、记忆力、归纳推理以及演绎推理,其总 量被称之为智力。这七个维度反映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主要 体现在独立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竞争能 力等方面的教育。对每一个大学生而言,心理能力直接关系 到知识内化的方式方法、过程以及实践效果。初入大学校门, 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上的转变对于大学生而言都是一种挑 战。相较于高中的学习模式,大学生普遍反映大学老师上课 进度快、内容多,难以跟上。若想要掌握好一门知识技术,这 要求大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总结归纳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在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理解和记忆。生活 能力、自我教育能力以及竞争能力的提高不仅表现在相关知 识的贮存上,而且表现在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实践上, 这考验着学生的记忆、理解、推理能力。现代智育观提倡信 息的贮存与提取并重,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2]。因 此,为了学生智力教育的开发,学校教师应避免照本宣科、死 记硬背的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启发性教育的途径,关注知识 的内化、储存、提取以及应用的条件,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 能的理解和掌握。

(二)心理动力教育心理动力教育,也即非智力因素教育。

心理动力系统由除一切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构成,对人 们的认知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主要包括有动机、意志、 情感等方面的教育。“90后”大学生在这几个方面都拥有自 己的特色。就动机方面而言,大学生在经过数年寒窗苦读顺 利进入大学之后,家长和老师的管束不如初高中时期严厉, 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加之就业动机的盲目 性和被动性容易导致大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因此,近年来,大 学生厌学、逃学甚至退学的事件屡见不鲜。就意志方面而言, “90后”大学生主要体现为以下五个特点:其一,自觉性的提 高伴随惰性的存在;其二,理智感的提升但自制力仍显薄弱;
其三,勇敢但毅力不足;其四,独立性大幅度提高伴随依赖性、 逆反性的存在;其五,果断性增强但仍显冲动。就情感方面而 言,少部分学生表现出对国家的不关心,缺少爱国主义情感。另外,由于“90后”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集体观念淡薄, 表现为不热爱集体,缺少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为了 能够满足快节奏社会、多元化发展对人才的非智力因素提出 的高标准、严要求,学校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自我调控能力以及承受失败和挫折的顽强意志、迎接挑战的 勇气等。

(三)心理潜能教育心理潜能教育主要包括创造力、观察 力、发现力、思维力、记忆力等方面的教育。学生的心理弹 性对于学生的性格发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有至关重要 的作用。相较于“80后”而言,“90后”大学生感受到更多 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和多重价值观碰撞,面临更多的选择和挑 战。如何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保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拥有独 树一帜的生活、工作方式以及练就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品 质都是现代心理素质教育应该关注的问题。

三、国防教育在“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的影响 根据上述“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内容,军事理论 教育以及国防军事训练都能对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心 理潜能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高校通过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 可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注重对学 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和培养,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国防教育在心理能力教育中的作用国防教育对“90 后”大学生的心理能力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一,在 军事理论课中,通过老师的讲述、资料片段的播放等方式生动地将军事史、军队优良传统以及各革命时期先烈们顽强奋 斗、努力拼搏的英勇事迹呈现给学生,能利用榜样的力量激 励学生追求真、善、美,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大 学生们以这些优秀的历史人物为榜样更能做好认识自我、监 督自我和评价自我三个方面,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同时,学生可在闲暇时查阅老师提供的拓展阅读材料,这样 不仅能使知识储备得到充实,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 力。其二,全面的军事化管理,例如按时起床、整理床铺等, 对于大部分不擅长做家务的“90后”来说,能够很好地提升 其生活自理能力,削弱依赖性。其三,多种多样的军事训练方 式,例如团队竞技、小组竞赛等比拼项目也能激发学生的竞 争意识,体会竞争的涵义并学会合理竞争的方式、方法,这对 培养学生竞争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二)国防教育在心理动力教育中的作用军事训练活动 是高校新生入学必须经历的一次重要的军事实践锻炼活动。

集体的生活与活动、严格的训练、观看与战斗有关的影片以 及唱军歌都是军事训练的组成部分。丰富的军事训练内容, 能促进“90后”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提升。

同时,军事理论教育也在培养爱国情感、增强思想政治素质 和道德素质上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因此,国防教育对心 理动力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情感方面,爱国主义情感不 仅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 之一。军事理论教育中的国家安全环境教育和国际战略形势课程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家的当前形势和面临的严峻挑战, 切实地感受到自己身上背负的使命,这类教育可强化大学生 爱国主义情感。另外,军事训练对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情绪情 感有着特殊的功效。军事训练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军事训练 的团体性和军事对抗的竞争性。教官以团体为单位组织学生 学唱革命歌曲、多个团之间的对唱联唱,不但能够激发学生 的热情,也能提高学生的士气。同时,军事活动中所设计的对 抗环节能促进大学生之间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氛 围,培养大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意志,从而激发学生的集 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因此,国防教育以其综合性的教 育内容,成为提高心理动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意志方面,历 史上伟人成长中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坚强的意志。对于大学 生而言,只有拥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才能够勇敢地直面人生 的挫折,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人生 规划。国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优良意志品质方面具有很强的 实效性。入校新生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亲身体验富有 挑战性的艰辛的军事训练,通过跨越一个又一个障碍,能有 效地促使大学生不断磨砺意志,提高在艰苦环境中的生存能 力,养成沉着冷静、细心大胆的品质。同时,在军事训练期间, 教官与大学生们朝夕相处,大学生能切切实实感受到来自现 代军人身上的那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面对失败和挫折永不 退缩、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不少大学生也把教官当作自己 的榜样,认可并学习他们优良的精神品质。因此,国防教育的实践性可保证意志品质培养的有效性。在动机方面,动机决 定一个人的行为。国防教育强调的“军令如山倒”在很大程 度上可强化大学生的正确行为动机。这种强化作用包含两个 方面的内容:外部强化和内部强化。外部强化指的是教官用 命令的方式施加在学生身上的强化;内部强化则是指学生的 自我强化。军事训练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践环 节,所训练的每一项内容都有其严格的标准和检查手段。部 分学生由于心理素质薄弱出现怕苦、怕累、怕脏等畏难情绪, 导致逃避军训的事件时有发生。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官会及 时进行心理疏导,并且通过走正步、站军姿、军事越野等手 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潜移默化地实 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以此来不断强化正确的行为动机。

(三)国防教育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潜能国防军事训 练的团体性,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利地促进身心潜能发展 的平台。国防军事训练一般在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不久便会开 展,这不但是一个展现个人风貌的机会,也是显现个体差异 的舞台。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地域环境、家庭环境各不相 同,有的学生家庭条件优越,有的学生从小失去父母;有的学 生性格张扬,外向活泼,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因此, 在训练中的表现也会各不相同。将他们放在同一团体的情境 下,成员们可以相互学习、模仿多个团体成员的适应行为,例 如,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可以学习家庭条件较差学生的坚韧 不拔,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可以学习家庭条件优越学生的开朗、活泼。根据观察别人的行为模式,从多个角度了解自己, 洞察自己,以此来增强自身的发现力和洞察力。军事理论教 育包含有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科技、高技术等方面 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而不断深化、 更新的。通过学习前沿的、尖端的军事科学技术,启发大学 生探索其中更为新奇的领域,可提升大学生的创造力、创新 力。军事理论教育课程的根本任务是要从多角度剖析各种各 样复杂的战争现象,从中提炼出战争的性质和规律,因此,在 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也会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体会和发 现战争的性质和规律,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力。由此可见,国 防教育从多个角度正面影响着大学生心理潜能的发展。综上 所述,国防教育的作用并不单单是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水 平,它也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之一。它能 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以及心理潜能三个方面发挥其他教育 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认识国防教育在心理素质教育中的特 殊地位和作用,既能发挥其育人的综合效益,又能使学校国 防教育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和鲜活的影响力。

四、加强国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影响力的建议 (一)国防教育应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处在青春期 的大学生,其记忆力已发展到以逻辑记忆为主的阶段,也就 是说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容易对教师讲授 的知识提出质疑。因此,在进行国防理论教育时,教师应充分 考虑大学生的记忆特点,多采用启发式的教育方式,授课 过程 宜 循 序 渐 进,并 为 学 生 留 出“疑点”,避免过多 的机械灌输。这样将心理素质教育中的心理潜能教育更好地 嵌入国防教育当中,不但能加大国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素质 的影响力,还能让学生们加深对国防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保障国防教育对“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实 效性在军事训练方面既要训练大学生体格,也要培养大学生 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军事训练不宜只采用体育训练(包括 体能拓展训练)的基本形式,更应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性。

[3]通过形式多样的军事训练,例如军事技能对抗,培养学生 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心 理素质。在军事理论课教育教学方面,要促进大学生心理品 质的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解放军军史、优良传统 以及各时期建设者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事迹等作为讲述的 重点,用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辉煌的历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 意识到自己身负历史使命,增强其接受国防教育的主动性, 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其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国防教育理论课的重要意义。从 思想上高度重视国防教育理论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国 防教育理论课对非智力因素影响的效果,对学生顺利完成学 业以及毕业后的学习、生活帮助较大。若要更好地发挥这一 功效,国防教育改进需有针对性。“90后”大学生群体有自 己的年龄、性格、认知结构等心理特征,只有将这些特征与 国防教育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在培养意志力方面的独特功效,例如,军事理论课程的授课要以培养学生自立、自强为 目标,以生动形象的战役战例为依托,深入浅出地感染学生, 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开展多元化国防教育,培养“90后”大学生所需的 心理素质高校的国防教育课程较为程式化,尤其是军事训练。

大学生容易产生反感甚至抵触国防教育课程。因此,高校应 开展多元化国防教育,例如定期组织大学生参观革命遗址、 烈士陵园、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还可以开展军民共建活 动,由部队派出军官和军事训练员,把军营文化引入校园,使 大学生能切身体会军队的纪律观念和军人的顽强意志;组织 大学生越野赛、野战、军体拳表演赛及军事技能大赛等活动

这些活动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实战性和竞争性,符合大学生 的身心特点。引导大学生独立开展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 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开展国防教育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推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也是大有裨 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