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庄子的成语典故精选
出自庄子的成语典故精选 出自庄子的成语典故精选篇一:朝三暮四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 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 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 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 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
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 有同一性。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宋《二 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 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 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 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象十年前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 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 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出自庄子的成语典故精选篇二:鹏程万里 北冰洋里有条鱼,名字叫做鲲,鲲的躯体,不知道有几千里大。鲲后 来变成一只鸟,名字叫做鹏。鹏就是传说中的凤凰。鹏的背就不知道有几千里长。
当海风吹起的时候,鹏就飞往南极。它乘着旋风直飞上九万里高空,鼓动双翅, 仿佛是遮住天空的云,溅起的水花,就有三千多里。
后来,人们把一个人有远大的前途叫做鹏程万里,把仕途顺利称为扶 摇直上。唐朝诗人李白曾说:大鹏一朝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国领导人有 起名为万里的,就是根据这个典故,取鹏程万里的意思。
记得故乡有个村子叫“槐树下”,村里的人都姓石。甲、乙两户人家同 时生了儿子。还没上户口的时候,有一天,甲、乙两家的母亲(孩子的奶奶)在路 上遇见了。甲母就问乙母:“你家孙子起的什么名字”乙母说:“叫鹏飞。”甲母听了摇摇头说:“不好听。鹏啊鹏的,跟打枪一样。”乙母回家后连忙和家里人商量 改名。过了几天,两家都去报完户口了。甲母和乙母又在路上碰到。甲母问:“你 家孙子现在叫什么名字了”乙母说:“叫石磊。你家孙子呢”甲母说:“我家孙子啊, 他叫鹏飞。”这个鹏程万里的名字就这样被甲家骗去了。
出自庄子的成语典故精选篇三:无中生有 道家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从“无”开始的。从“无”生出“有”,又从“有”发 展成万物。《庄子*齐物论》指出,小到生命,大到宇宙,都有一个开始,在开 始之前有一个未曾开始的开始,还有连未曾开始都未曾开始的开始。宇宙之初的 形态是“有”,在“有”之前是“无”,还有连“有”和“无”都没有的“无”。忽然间有了 “无”,不知道“有了‘无’”到底是“有”呢还是“无”。
这话听起来有点玄。不过老子早就说过:“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道家认为:“天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应用到《易经》就是无极生 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直至无穷。但是事物一开始,首 先是“无中生有”。
庄子的“无中生有”理论,和现代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有相似之处。大爆 炸理论认为大爆炸是宇宙的起源,也是时间和空间的开始。在此以前(其实没有 什么以前),一切都是“无”。
道家对“无”非常看重。老子曾说:一个车轮有三十根辐条,可是中间 必须空出来,才好安放车轴。中间空出来的地方,看起来什么也没有,可是正因 为那儿什么也没有,才有放置车轴的用处。一座房子中间必须留有空间,人才能 住进去。这个空间仿佛什么也没有,可是如果没有这个“什么也没有”的空间,房 子就不叫房子了。正是这个空间,使房子具有了人们建筑它时所要求的功能。事 实上,房子的功能就在这个“无”上。
“无中生有”本来是道家的哲学思想,后来人们用它的字面意思,一般 把无中生有形容为胡说八道。庄子对此也无可奈何。
出自庄子的成语典故精选篇四:邯郸学步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 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 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 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 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 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 势很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 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 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 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 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 了。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 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