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和负担的职业、职务、职位的过程, 一个人绝大多数时间是在职业生涯中度过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则是教会大 学生挖掘个人潜能,追求职业目标,实现人生价值。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职业生 涯教育模式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研究调查显示,54.9% 的大学生对自己不够了解;其中对自己的兴趣、性格了解程度较高,约为3/4;
但问及能力和价值观时,则仅有1/2,自我认知明显不足。而对工作的认知情况, 仅有44.08%的大学生对未来从事的行业比较了解。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职业生 涯缺少计划性和目的性。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起步晚,指导力度不够。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 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尚处在起步阶段,很多高校还没有建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咨 询机构,这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生涯教育有很大的差距。国外许多学校在学生 高中时期的基础教育阶段,就已经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才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但是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广泛开展,除了极少数的 专业设置了相关课程外,绝大多数专业只是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 来开设。另外,有些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但大多都流于形式,指导内 容只是负责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形势、求职技巧和就业信息发布等方面的工作, 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识。
(二)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仅停留在理论教学的层面,缺少对社会人 才需求的分析。从高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来看,授课内容多停留在多年前 的职业生涯理论方面,理论、专业名词的阐释往往占用较多课时,缺少对当前的 职业信息、职业环境的分析把握。某高校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达68%的同学 “没有关注过职业的变化趋势”。而对职业信息与职业环境的把握,则是建立在丰 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的。只有通过实践环节,深入了解目前的职业环境,社会对 哪些人才需求较多,才能有的放矢地编制自己的职业规划。
(三)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研究。在职业生涯规划的理 论研究方面,目前停留在上世纪中叶的职业发展阶段理论、霍兰德人职匹配理论、 职业锚理论的层面上,这些虽是职业指导的经典理论,可用于对大学生就业指导 的过程中,但是在我国近20年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中,仍缺乏对我国大学生的 大规模、有代表性的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所以很难结合现实情况,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四)职业生涯指导队伍建设落后,教学效果有待提高。目前,多数高校 并没有配备专职就业指导人员,高校从事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教师,大部分是学 生工作者和辅导员等,他们在经过了短期的就业资格考核后,就着手学生的职业 规划辅导工作。而且他们大多身兼数职,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职业生涯规划 的内容。另外,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专业性要求较高的领域,要对学生进行专业 性较强的职业发展、人才测评、心理咨询辅助指导,而目前从事职业生涯辅导工 作的教师是缺乏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影响了教育工作的发展提升。
(五)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上课方式仍有待改进。谈到现在的职业生涯规 划,都会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无非就是听听一些职场成功人士的报告和讲座。这是 由于当前大多数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采用选修课和讲座的形式进行,这 种课程设置形式单一、内容空泛、课程渗透力度不够、缺乏实践性,只有毕业班 的学生会把此类讲座当成是求职前的救命稻草而“临时抱佛脚”地去听一下。其实 职业规划,不应仅仅传授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自我规划的 方法和能力,高校应该把职业生涯课程设为必修课,分层次、分步骤地对学生进 行职业生涯教育。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引入我国时间较短,对 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还非常的陌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根据北森测评网、 新浪网和《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共同实施的一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 卷显示,当前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情况相当普遍。有62%的大学生对自己 没有规划,有33%的大学生的绘画不够明确,而只有5%的大学生有明确的规划 设计。深入访谈后发现,许多高校大学生误以为职业生涯规划是在自己就业以后 才要进行的一种规划,还有大一部分学生,抱着“边走边看,车到山前必有路” 的消极思想,从主观上弱化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二)大学生自我认知不全。客观认识自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然而 很多大学生不能够正确全面地认识评价自己,有的自我评价过高,只看到自身的 长处,从小都一直体验着优越感,从而在择业过程中期望值过高,追求的目标远 远超过自身的能力范围;
还有的自我评价过低,只看到自身的不足,也会在职业 过程中丧失很多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三)期望职业生涯规划一劳永逸。有些大学生在做自身的生涯规划时, 全面透彻地分析了自我,也做了大量的职业前景调查,由此做出精细的规划,在 此后的奋斗过程中,即使处处碰壁也不放弃。看似百折不挠,实则是要看职业规 划目标是否合理和适时。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能力的提高,一个人的职业生 涯规划是要在不断的实践中修正,并不是一劳永逸的。
三、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鉴于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既应该提高学生进行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又要改善高校提高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水平,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充分利用职业测评的工具,在对社会人才需求的调研 的基础上,提高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效果。
(一)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加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针对当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大学生对自我认识不全的问题,学校应该加大职 业规划重要性的教育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灌输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生 自身发展的理念,并在学生大一入学时就安排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大 学生对自我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而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地规划适合自 己的职业生涯。
(二)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水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 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教育,它需要指导教师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应建设一支 专业的职业规划教师队伍,这些教师应该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这是 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水平的关键所在。对此,高校要注重对职业规划教 师的培养,鼓励他们从多方面充实自己,考取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等资格证 书,同时要安排他们参加培训学习班进行系统的学习交流开阔视野,提高指导教 师的教学水平。
对于校内职业规划指导教师专业的局性限,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邀请各 行业有经验人士、职业生涯规划的专家、社会成功人士、杰出校友来校讲学,逐 步建立起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力量,专兼结合、素质较高且实践性强的职业生 涯规划指导队伍。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 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个体进行正确自我认知、分析职业环境、制定现阶段的发展 规划,并努力实现,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应是毕业生的专利,而是所有的学生都应享有的学习教育。例如,对大一新生,就可通过入学教育,让他们培养职 业意识和规划意识。在之后的大学生涯中,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提 高能力寻找以后的发展方向。而对毕业班的同学,就可进行就业政策、面试技巧、 心理测试等方面的指导,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程化。
(四)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目前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多是局限在课堂 教学中,而缺乏实践的引导,事实上职业生涯规划少不了实践的训练,职业实践 也可以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职业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根据社会需求发展自 己的能力。对此,学校可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让学生通过在专业对口单位的实 践,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提高自己知识的运用能力。另外,还可鼓 励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假期实践,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有 针对性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
(五)充分利用测评工具,辅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你自己”, 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认识自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不仅要依靠个人的自 我判断,以及他人的评价,更要依靠科学的测量工具进行职业测评。专业的职业 测评体系是以心理测试为基础的,它能对个体的职业兴趣、性格特征、职业能力、 职业倾向性等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估,并可以为其提供相应的指导。目前的职业测 评方面很多,如职业规划测评、职业定位测评、综合素质测评、性格气质测评、 职业发展测评、职业潜能测评、就业心理测评等,这些测评题目多有较高的信效 度,可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比较准确的定量参考。
(六)加强对社会人才需求的调研。胡锦涛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指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首先要解决好培养 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为在当社会,科技经济发展迅速,市场 竞争日益激烈。社会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随着这一发展潮流而产生变化,所以为了 使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好地符合社会需求,需要我们加强对社会人才需求的调 研,以此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
作者:段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