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角下的配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产教融合视角下的配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引领下,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物流配送不断创 新服务形式、服务内容和服务业态。物流配送人才成为制约这一创新过程的因素 之一。高校应在坚持产教融合的基础上,以学做一体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配送管理 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为载体,积极探索教育管理内容、教学 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模式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的课程改革,以满足区域配送行 业企业的人才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消费升级以及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 迫切需要建立更加完善、便捷、高效、安全的消费品物流配送体系。此外,伴随 着电子商务、网络消费等新兴业态的快速发展,物流配送需求也将继续快速增长。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提出大力 发展城乡物流配送工程和电商商务物流配送工程。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和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物流配送不断创 新服务形式、服务内容和服务业态。这一创新过程离不开物流配送人才的支撑。
作为物流配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校应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推进配送管理课程教学 改革,以满足区域配送行业企业日益变化的人才需求。本文结合我国物流配送发 展趋势及人才需求变化和当前配送管理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基于产教 融合的配送管理课程教学设计策略及保障措施。
1 物流配送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变化 1.1 物流配送发展趋势 物流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 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随着我国流 通经济快速发展,配送活动十分活跃并呈现以下发展趋势:第一,配送服务对象 呈多元化态势,配送系统越来越复杂。超市、卖场、便利店、批发市场、百货商 场等多种业态均是配送服务的对象。此外,随着B2C、C2C电子商务的发展,社 区居民、写字楼、高校等终端消费者的配送服务需求呈急剧增长趋势,配送系统 变得非常复杂。在向各类服务对象开展服务时,客户需求倒逼配送企业不断创新服务内容 和服务形式。第二,配送服务主体呈互联网化趋势,新兴配送业态不断涌现。在 互联网+时代,一大批轻资产配送企业通过物流平台、众包等方式参与到配送系 统来,为配送系统注入了新的血液。第三,配送管理技术呈智能化趋势。虽然我 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起步较晚,但在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配送行业广泛 应用了射频识别技术、卫星定位技术、自动化分拣技术,并朝着智能化技术方向 发展。总之,物流配送告别了传统的以送货上门为主要目的的时代,不断向关注 客户体验、线上线下结合、注重企业间的合作共赢等方向发展。
1.2 物流配送行业人才需求变化 在互联网经济的冲击下,我国物流配送行业不断向复杂化、互联网化 和智能化发展。这种发展变化必然对物流配送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专业化和 复合化。专业化配送人才作为专业的物流人才,具有专业化的特征,即:
不论 在物流管理知识、计算机信息系统知识、财务知识方面,还是在外语应用能力、 业务技术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方面,都有物流配送人才的专业化特色。复合性 配送人才不仅具备良好的物流基础理论,还需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具有现代化 和专业化特色的综合型优秀人才。
为保障物流配送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物流配送 人才,尤其是基层操作和基层管理人员对提升整个配送服务水平起到关键性的作 用。这给高校在物流配送人才的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坚持产教融合 原则深化配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是必须迈出的重要一步。
2 配送管理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落后于配送发展实际 配送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从网上发布的精品课 程来看,该课程经过几年的建设,虽然基本摒弃了学科体系式的架构,但教学内 容还是偏重于理论,有的内容过于陈旧,与当前企业配送运作的实际联系不够紧 密。
2.2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有待改进 从网上发布的精品课程来看,配送管理课程普遍实施了任务驱动的项 目化教学模式,综合利用了讲授、讨论、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并使用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和实训中心等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但通过调研发现,这些方法在利用 时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不同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 法及手段以提高授课效果,仍是该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2.3 实践教学形式有待丰富 本课程课内实验在多媒体教室完成,主要形式为案例讨论和上机操作 软件;安排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操的课时过多,而校外顶岗实习过少。该课程 无论是在实践学时安排还是实践条件上都充分体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但在 调研中发现,多数高校配送管理课程实践项目单一,实践任务没有足够的挑战性, 学生实践操作的兴趣不大。
2.4 成绩考核有待多元化 目前,配送管理课程的成绩考核普遍采用平时考查+理论考核的方式。
平时成绩一般占30%,理论考核成绩一般占70%。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还不能得以 全面考核。
综上分析,目前配送管理课程在内容和方法上均存在与配送管理的工 作实际相脱节的问题。因此,从产教融合视角开展配送管理课程综合改革与探索 是有必要的。
3 基于产教融合的配送管理课程教学设计 3.1 改革的主要思路 配送管理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产教融合。产教融合的基本内涵 是产教一体、校企互动。产教融合集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养成、技能历练、 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不仅能促进高素质劳动和技术技能型人 才培养,还能将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 步和产业升级转型,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产教融合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三个 对接”:一是配送管理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 的机制,优化专业设置,重点提升区域物流配送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培 养能力。二是配送管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 革机制,推动教学内容改革,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 内容。三是配送管理教学过程与配送企业运作过程对接。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体系,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按照配送工作逻辑重新编排设计课程序列,同步深化文化、技术和技能学习与训练。
3.2 改革的目标 配送管理课程改革在坚持产教融合的基础上,以学做一体为切入点, 以培养学生配送管理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为载体,积极探索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模式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在课程 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着重提升学生配送管理操作技能水平和提高学生基本职业素 养,更好地满足连锁零售企业、物流企业及制造企业的配送管理岗位需求。
3.3 教学内容改革 3.3.1 教学内容整合 (1)整合原则。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任务 驱动”为目标,通过工学结合,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充分体现职业能力培 养的特色。
(2)整合目标。教学内容主要针对面向连锁零售企业、制造企业、消 费者等三大客户类型提供配送服务的物流配送企业(或工商企业配送部)的基层 操作管理人员(如验货员、理货员、拣货员、配货员、送货员、信息员等)岗位职 责中所应具备的操作技能与管理技能而设定。在整合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学习者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习者能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单一或综合的配送 任务,并对完成配送任务的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3)整合过程。基于以上原则与目标,从专业课程体系出发,避免与 其他课程(如物流基础、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实务等)重复,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
删除商品条码、采购进货、储存、养护、装卸搬运、包装、库存控制、合同管理、 运输方式与路线优化选择等内容。按照“职业能力为本位”、“工作过程为导向”设 计教学模块与实践教学内容。
3.3.2 教学内容组织 课程根据配送企业对高职人才的岗位技能和岗位素养要求,确定课程 组织形式和重点难点。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根据各模块的重要性、难易程度 和性质确定具体教学方式和教学时间。在教学中,要求对重点和较难的模块保证 教学时间;对于理论性较强的模块采用案例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操作性强的模块要充分利用校企两种教学资源,采用现场教学和模拟实训、岗位实习 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现场讲解和学生现场操作。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 法和手段相结合,使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 于一体,综合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岗位职业素养。
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3.4.1 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物流的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对本课程进行改革,以工学结合为 切入点重新对课程进行设计,按照行动领域(配送工作过程)中典型的工作业务环 节,设计若干个学习情境(制造企业配送、连锁零售企业配送、快递配送),形成 若干任务(配送中心认知、订单处理、进货与存货、盘点、分拣、补货、流通加 工、配装、送货、退调货、配送作业组织)的教学内容。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 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3.4.2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为了使教学更加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依据本课程 内容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各种教学方法, 融“教、学、做”为一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提高教、学效果。
(1)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让学生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紧 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 的主动应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来模拟配送 业务中的各种工作情境,帮助学生熟悉各个配送作业单元和整体流程。
(2)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由教师提供真实配送企业案例的信息, 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分析、集体分析案情,开展讨论。以学生为学习 主体,教师从旁加以引导启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开创性 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教学中,根据具体的配送企业,确定具体的 配送任务,将学生分不同角色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相互合作处理 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某一工作任务。(4)演示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不易用语言进行解说的教学难 点和要点,借助图片、动画、视频等进行演示,例如通过播放配送中心分拣过程、 演示配送作业的流程和各种分拣设备的有关图片,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易于 理解和掌握。
(5)分组讨论教学法。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由教师集中讲授后给定相 应的工作任务并留出相应的分组讨论时间,同时按问题、分组、分配任务、讨论、 综合报告和评价六个步骤实施教学,最后由师生共同进行评判。加深学生对知识 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此法提高师生间的互动,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 创新思维、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3.4.3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1)利用多媒体教学。物流配送的讲授需要大量的图片展示、视频演 示等,所以,传统的板书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必须借助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 手段来完成。教师通过多媒体能够形象地展示配送中心的运作过程、自动分拣系 统、货架、托盘等,使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更好地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好 地了解具体的运作过程,为学生以后熟悉企业的具体环节打下一个基础。
(2)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学生 在模拟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 教学效果。
(3)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现代物流实训中心和校外合作基 地开展实训课程教学。引进先进的仓储配送设施设备及贴近企业运作实际的配送 管理软件,为学生提升配送管理技能提供了条件。与国内外知名配送企业达成合 作协议,开展顶岗实习。
3.5 实验、实践教学改革 3.5.1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融合 该课程以学做一体为切入点,实施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模式,故实践 教学与理论教学不再割离,而是相互融合。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时,可通过自学、 小组讨论或询问教师的方式学习补充理论知识。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可引导 学生从完成实践任务获得的经验中得到启发。3.5.2 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 在传统的讨论、上机操作等实践形式的基础上,增加企业实地调研、 分组实操对抗、模拟配送企业运营、企业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形式,适当增加实 践任务的难度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5.3 实践教学单项模块与综合模块相结合 在实践模块设置上,根据教学内容,单项任务对应设置单项实践模块。
一个项目中的所有任务完成后安排一个综合实践模块,以对该项目的所有任务进 行复习回顾,综合提升。
3.6 考试评价方式改革 改革原有的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的技能考核评价方式, 实施教师平时考核、学生实验评估和企业素质观测的过程性评价和学习性评价, 让所有学生清楚他们在课堂上要学什么和能做什么、会做什么。同时,让学生重 视平时的项目操作训练,如果对评价成绩不满意,经过再次训练与修正,仍然可 以得到好成绩的动态成绩考核,鼓励学生不断修正、不断提高。
4 配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保障条件 4.1 组建双师型专兼职师资队伍 “双师型”教师就其内涵而言,首先应该符合职业技术学校的一般标准, 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等。同时,还应该具 有教学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创业能力、交往和组织 协调能力、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等七种能力。配送管理课程团队由校内专任教师和 校外兼职教师组成。对校内专任教师而言,要鼓励其通过培训、下企业锻炼等形 式参与校企合作,完善其双师素质;对校外兼职教师而言,学校要组织其参加教 育技能的培训,提升其双师水平。
4.2 完善实验实训条件 高校物流实训基地一般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经过几年 的专业建设,大部分高校建设了物流实训室,在硬件(设施设备)方面具有相当水 平。但是,物流实训室在软件(含系统软件、实训方案、实训指导资料等)建设方面还相当落后。未来一段时期,配送课程团队应着重结合配送企业运作的实际需 要,完善全套实训资料,这样才能发挥硬件的作用。同时,要开发紧密合作型的 校外实训基地。可面向快递公司、大型零售企业的配送中心、同城配送公司等企 业开展教学、科研、顶岗实习等多方面的合作。
4.3 改革教务管理制度 对于学校层面而言,为配合课程改革需要进行一系列工作。一是开展集团 化办学。研究制定职教集团支持政策,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教集团,发挥职教集 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建立 稳定的沟通协调的机制,形成“产学研”发展联盟关系和协同互动“对话”制度,对 产教深度融合重大问题宏观决策通盘规划,协调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统筹投资、 专业建设、招生就业、监督评估等事项。三是建立激励补偿机制。《国务院关于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规模以上企业要有机构或人员组织实施职 工教育培训、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
企业因接受实习生所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按现行 税收法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四是完善质量评价机制。产教深度融 合质量内部评价重点考查产教深度融合的组织与领导、职责履行、人才培养方案、 基地建设、毕业生社会声誉、教师成果转化等;通过制定具体标准,开展产教深 度融合督导检查,合理设计各种奖惩措施,以调动产教融合各方的积极性。
5 结束语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不断冲击着国民经济的各产业部门,作为生 产性服务业的物流配送也日益发展,不断演绎出新的服务形式、新的服务内容, 继而形成各式新的服务业态。作为向物流配送行业输送人才的高校应未雨绸缪, 趁势而为,坚持产教融合,持续改革配送管理课程教学,以满足区域配送行业企 业的人才需求。
作者:李朝敏 来源:物流科技 2016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