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改革丈量幸福的距离钟祥市实验小学三性三成教学模式初探返回
用改革丈量幸福的距离钟祥市实验小学三性三成教学模式 初探返回 因此,对于教育的改革,家长、教师、学生等都寄予了 太多的希望。大到国家层面,小到学校层面,无一不试图通过改革寻 找教育的出路。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钟祥市实验小学从有历史记载开始, 就一直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希冀通过教育的改变,带给社 会乃至国家福祉。
拐点 一种改革究竟要追求什么,塑造怎样的人?这不仅是改 革者的自我追问,也是一个时代的叩问。
2001年,在全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钟祥实小进行了 “自学辅导法”教学实验,要求教学遵循一条由“学会”到 “会学”再到“创新”的路线,克服教师单向、死板地传授 知识的弊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从而增强学生自学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先适应自学方式,逐渐形成自学习惯, 完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巩固的学习步骤。
事实证明,此举确实培养了一大批学习习惯好、自学能 力强的优秀学生。
问题也相伴而生。
学困生由于能力有限,寻找问题无从下手,更找不到重 点,久而久之对学习也丧失了信心,直接导致“贫富差距”拉大。
意料之中,亦是意料之外:“自学辅导法”在轰轰烈烈 进行了几年后,也如之前的改革一样,偃旗息鼓了。
拐点出现在2012年。
恰逢市教育局倡导“一校一特色”,钟祥实小顺势而为, 以“自学辅导法”为基础,重拾改革信心。
2012年10月,副校长陈艳带领学校中高年级部分骨干教 师赴襄阳、江苏如皋学习先进课改经验,在那里,教师们亲 身体验了课改给学生带来的巨大变化——语言表达能力、动 手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明显强于一般学校学生。
在“加强小组合作建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 本理念驱动下,钟祥实小的“三性三成”教学模式初步形成。
“三性”是指课堂教学模式遵循的原则:探究性、合作 性、开放性。“三成”是指课堂教学模式操作的三个环节, 具体包括自主学习问题生成、互动互助方法合成、检测反馈 目标达成。
此次改革,钟祥实小显得小心翼翼:拟订中高年级部分 班级开展实验,未指定参与实验的班级教师在此阶段思考这 些问题:大家觉得十年前就叫响的模式和教学观点现在重提 有必要吗?现在的模式教学未必适合我们的现状,这条路能 走下去吗? 尽管改革的成效还是个未知数,但是在原有改革基础上 做的改变,却清晰可见:改变“教”与“学”的顺序和主次。新模式要求学生先 “学”(课前预习并检测效果),然后才“教”(解决“学” 中暴露的问题),而且“学”为首“教”为次。课堂20多分 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包括自学、对学、群学、交流汇 报),教的时间10分钟左右,而且是以点拨的形式进行。
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不是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 通过我问生答的方式控制学生学习过程,代之以倾听、帮助、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同时,教师课外花在备 课上的时间更多了,因为要充分预设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和 难点,并能在10分钟左右内进行有效点拨。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语文学科为例,从自学开始, 学生不再是单纯地读几遍课文,给生字注音、组词,因为小 组内要交流和检查自学的效果,所以学生自觉地先掌握生字 词,并对课文的基本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在互学和评学环节, 组员要人人发言,无形中给每个人身上加了压,以往一些比 较被动或懒惰的学生不得不为了发言去思考,渐渐养成了主 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于钟祥实小而言,在新的改革来临之际,试图从过往改 革嘈杂的信息中还原一个清晰的坐标,以此观照变革,并刻 录一个新的出发位置。而“三性三成”教学模式,即是此坐 标的原点。
知易行难 全人类的命运、每个国家的发展并无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旧问题的解决同样意味着新问题的产生。
钟祥实小的改革亦如此。
“座位难调整”是最先显现的问题。
为克服“自学辅导法”两极分化严重的弊端,“三性三 成”教学模式以小组管理为依托,企图以集体的力量带动每 名学生自学,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所以,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调换座位。
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组织能力,杨小英老师给他们分 组。开始她安排的是8人一组,竖排坐成两条,结果家长纷 纷到校反映孩子看黑板不方便,喜欢聚在一起讲话。可如果 分开坐,就不利于交流,于是杨小英又尝试着6人一组,在 每个小组安排了一名组织能力较强的行政组长,然后,给小 组成员分工,有语文组长、数学组长、卫生组长、纪律组长、 监督员,做到人人是管理者,人人又是被管理者,让每名学 生尝试不同的职务,在各个方面得到锻炼。这样学生竞争意 识增强了,家长也满意了。
“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用”是所有学科教师无法回避的难 题。
刚实施课改时,校长让杨小英老师用模式上一节语文课, 杨小英先让学生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然后让他们在小组 内交流是怎样记住这些字词的,最后请各组代表在全班展示, 结果一节课40分钟,只学习了生字,课文勉强读了一遍。如 此下去,一篇课文上完至少需要四课时,绝对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刚燃起的激情一下子被这堂课浇灭了。
副校长陈艳即刻采取措施:
召集课改的几位实验教师一天一小结,两天一集中,想 办法,出主意,最后决定把预习当作学生的家庭作业。预习 要求有重点,可操作,这样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上也缩短了学生不必要的交流时间。比如生字词,只需 要报听写,对于错误的字词请学生交流熟记方法即可,对于 课文,学生只要重点谈自己读后的感受。这样课堂时间就能 很好把握了。
而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还要在“三性三成”教学模式中 寻找丢失的语文味。
困难还有这些:
在“三性三成”教学模式主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学” 毕竟是粗浅的,缺乏深层次的探究,教师怎样适当点拨,更 好地把“教”与“学”有效结合?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小组 之间的竞争,使得部分急性子或比较强势的A、B层次的学生 对C层次的学生产生了“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如何解决“A、 B”与“C”的矛盾? 田立琴老师的经验很系统—— 首先,精心设计学习目标,充分预设展示的短板。在“三 性三成”课堂教学模式下,语文课堂很关键的一点在于确立 准确的、既包容课文的主要知识点,也要突出重难点的学习 目标,同时充分预设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后还可能存在的难点,通过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强化小组建设评价,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先加强 对行政组长的培训,要求他们随时关注组员的各方面表现和 组员间的关系,及时记录和协调。每日、每周评价时,组员 集体鼓励和帮助C层次学生。其次是教学中,对C层次的学生 适当放低学习要求,放大成绩,鼓励他们在遵守纪律、班级 服务等方面为小组争得荣誉。
知易行难,任何改革都是在知行两者相互激荡中螺旋前 进的;
知难而上,任何改革的逆袭都需要这种精神。
最简单的道理,往往就是最有用的锦囊 改革,不是拒绝常识,标新立异。
钟祥实小的改革故事并不晦涩,“让每一名学生学会自 主学习、自主管理,以此解决学生厌学问题和提高课堂效率” 即是全部,道理简单直白。
不过,最简单的道理,往往就是最有用的锦囊。
雪松组的薛宇轩是个非常调皮的孩子,不遵守纪律,家 庭作业也很少完成,小组经常因为他被扣分,组员们甚至联 名找班主任要求更换组员,这让班主任很伤脑筋。可是在不 久后的冬季运动会上,他的表现让所有师生折服了。
一开始,他主动要求参加800米的长跑比赛时,班主任 是犹豫的——懒散、到处惹事,这样的孩子,能坚持下来吗? 可赛场上的一幕让全校师生几乎都记住了他:刚起跑不久, 他被别的选手绊倒了,而且鞋子也掉了一只,可他爬起来只看了看将要超过他的选手,立刻撒开腿就往前继续跑。于是 赛场上那个一只脚穿着红色的鞋子,一只脚穿着白色的袜子, 奋力奔跑的身影永远定格了。
运动会结束后,班主任还没来得及总结,雪松组的组长 带领组员起立,齐声说:“老师,同学们,我们为薛宇轩骄 傲,他是好样的!”话音刚落,全班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 件事给了所有孩子深深的震撼,在随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孩 子们慢慢尝试着去想办法帮助C层学生,组员之间能够互相 尊重、体谅,共同进步。
金花老师的《合理安排时间》一课让人感触很深。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怎样合理安排时间,明白哪些 事情可以同时做,哪些不能同时做,这是“统筹”最简单的 问题。以往的课堂上,“先洗水壶,再接水,再烧水,在烧 水的同时洗茶杯,找茶叶,最后等水开了后沏茶”就是标准 答案,不过,“三性三成”后,课堂变成了这样—— “我觉得应该先接水,再洗茶壶,不接水怎么洗茶壶? 难道你们在家是干洗茶壶?” “不一定要在烧水的时候去洗茶杯,找茶叶,接水的时 候也可以做这些事情啊!” …… 这样一个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从孩子的眼光去看, 总会有不同的答案,这才是课堂。有时答案并不重要,重要 的是学习的过程、思维的过程、表达的过程。涂艳老师在深入学习模式后,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反 复推敲并提炼出三个环节,形成了“涂氏风格”:如何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怎样更好体现质疑解疑亮点?怎样保障训 练检测的水平? 在执教《圆的面积》一课时,涂老师始终把握“把讲台 让给学生,把提问权、质疑权让给学生”的原则,深深体会 到让学生主宰课堂的幸福—— 生1:推导圆的面积公式需要哪些条件? 生2:圆面积与什么图形面积有关? 生3:我认为可以利用转化法把圆分成几等份,转化成 我们学过的图形,然后再求出它的面积。
生4:它的表面是圆形,你准备把他转化成什么形状的 图形? 生5:转化后的图形与圆面积又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一系列的生生互动,质疑问难是涂老师在课前没有预设 到的,而恰恰这几个层层递进的问题,正是课中要一步步突 破的重点和难点。此时,涂老师把问题进行集中提炼:“圆 是个曲线图形,对如何转化提出更高要求,究竟怎样转化更 合理呢?请各小组选择合适的学具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课堂俨然变成了竞技场,孩子们带着自己的疑问动手操 作,合理推理,惊喜呈现三类结果:第一类是把剪成的小扇 形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第二类是把剪成的16个小扇形拼 成梯形;
第三类是把剪成的16个小扇形拼成一个三角形。以下是学生的部分对话—— 生1:你为什么要把圆转化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呢? 生2:因为圆是曲线图形,我平均分成的8份小扇形,就 只能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生3:老师,有没有办法把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剪得更像 平行四边形呢? 师:因为边是弧线,所以只能是接近平行四边形,想什 么办法能让弧线更接近直线呢? 生3:我们只有把分成的小扇形再分多些,这样曲线就 能成直线了,才能更接近平行四边形。
生4:那两图形之间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推导出圆 面积公式呢? 生5:平行四边形的长是圆周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高 是圆的半径,所以圆面积就是圆周的一半乘以半径。
在多种方法求证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涂老师始终由学 生提出问题,在质疑解疑中探讨问题,在小组展示中解决问 题,最终明确圆面积与半径长短息息相关,更透彻理解“化 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数学思想。
钟祥实小的改革,当能培养出这样的人:他好学不已, 对未知怀有深刻的好奇,绝对不会对新的事物采取封闭的态 度;
作为公民,在现代国家的框架里享自由,尽义务;
他能 领略自然的奥秘与生活的况味…… 今天,我们的教育不只是希望孩子知识丰富,更希望他们性灵充盈;
我们不只梦想教育能使国力强盛,更希望通过 教育,让国民有自尊。而教育改革便是这一切美梦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