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中的学与教
生本课堂中的学与教 陈海燕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生本教育理念越发深入人心。“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一线语 文教师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探寻实现“生本课堂”的途径。以 下是笔者的探索和思考。
一、立足“学”之本,构建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应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使他们在认知和情感上 都得到发展。实现生本课堂,我觉得首先要从学生的“学” 入手,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基础的有效“先学” 课堂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应当在学生的“先学”上。
“教”永远是根据学生“学”的需求来实施的。学生学了, 才能发现学习中的难点和疑点,也才能形成教师指导上的基 点和重点。同时,课外的充分探究可以让课内的学习更深入, 交流更宽泛,从而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的视野。
其次,因为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他们在“先学”的过程中, 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发现,会体验到自主习得的快乐,会更有 成就感,也就更乐学。当下我们正在努力践行的翻转学习模 式和前置性学习单的使用,就是实现学生有效先学的途径。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石灰吟》一文时,就布置了这样一 个前置学习任务:搜集资料,了解于谦的生平,想一想于谦 和石灰有着怎样的共同之处。“搜集资料,了解于谦生平”这一前置学习任务,对于每个学生都是可以完成的,是基于 所有学生能力基础之上的“先学”。而“想一想于谦和石灰 有着怎样的共同之处”这个问题则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奠定 了“托物言志”类古诗学习的基础。通过这样的“先学”, 学生带着学习的收获、分享的期待、解惑的期盼来进行课堂 学习,就更有渴望交流的迫切愿望,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了。
2.立足“最近发展区”的“真学” 生本课堂在方法上强调“先学后教”“小组合作”。但 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的学习活动:假先学、假讨论、假展示, 自主学习不充分,小组讨论走形式,班级展示像演戏。学生 没有真正、深入地学习,没能在课堂上展开真正的思考、互 动,这是与生本理念背道而驰的。因此,我们强调课堂上的 “真学”。所谓“真学”,是指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 观能动性,全身心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 体验学习的种种乐趣。学生参与活动,不仅能够掌握知识, 还能得到能力的提升。
一位教师在教学《数星星的孩子》一文时,这样和学生 学习“距离”一词:先让距离教者最近一排的学生读这个词, 然后又让距离教者最远一排的学生读。接着他指着一位学生 说:“现在你跟老师有点远,想变得近一些,怎么办?让距 离变远一点呢?”又问:“刚才他怎样让距离发生了变化?” 生答“走路”。师指导:“难怪‘距’是足字旁。我们的语言文字真了不起!现在看看,你距离谁比较近,距离谁比较 远?”学生情绪高涨,七嘴八舌地说着。这样的教学方法, 看似传统、老套,可是却真正关注了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 关注了一年级学生理解词语的特点,关注了学生的能力基础, 是立足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真学,是真正的“生本课堂”。
3.激发学生内驱力的“乐学” 在生本课堂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就是“乐学”。
每一个学生天资迥异,对于教师而言,学生是能力、爱好和 兴趣都不同的集合体。教师应该尊重并激发每个学生独立学 习的愿望,营造自主学习、平等对话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 的课堂中掌握语文规律,从而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笔者执教《蚂蚁和蝈蝈》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
再读课文,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课文内容。于 是展示环节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小组一,抑扬顿挫、声情并 茂的朗读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小组二,绘声绘色的看图 说话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又有了自己的创新,令人耳目 一新;
小组三,惟妙惟肖的表演将蚂蚁的“勤”和蝈蝈的“懒” 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忍俊不禁。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展 示表达了学生对文本的真实感悟和独特理解。这样的课堂因 为充分尊重了学生,深入学生的心灵,于是,灵感的火花在 自由的天空激情点燃,张扬的个性在自主的课堂中尽情展示, 蕴含的潜能在开放的乐园中无限释放。“你可以把马儿牵到 河边,但你不能强迫它喝水。”在生本课堂中,我们不仅要把“马儿牵到河边”,更要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在情 绪高涨的状态下感受学习的快乐。
二、提升“教”之道,促进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中心, 那么教师的作用是不是就变小了呢?事实上,生本课堂中,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不仅没有被弱化,反而变得更为重 要了。
1.有效利用前置性学习,引领生本课堂 生本教学的起点是个体先学。在微课视频还没普及的当 下,我们通常使用前置性学习单,来指导学生自主先学。前 置性学习单不同于以往的预习任务,它更倾向于为学生定制 的个性作业单。除了设置一些基础性的学习任务,更能明确 显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困惑及诉求。比如可以设置“我的提 醒”“我的体会”“我的发现”“我的疑问”等板块。另外, 前置性活动单应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学习中研究、思辨的 内容,引导学生勤于思考、乐于研究、善于分析、敏于发现。
如上文提到的《石灰吟》一课的前置性学习单,就是很好的 案例。
前置性学习可以生成更为丰富的个体需求,因此教师要 在二次备课时根据这些需求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灵活调整教 学环节,采取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将 课堂转变为学习和答疑解惑的场所,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2.灵活调整教学环节,激活生本课堂笔者在执教《最大的麦穗》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活 动:(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最受启发的一句话, 在书上作批注,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2)小组讨论。(3) 全班交流。经过充分自主研读课文,学生都找到了苏格拉底 对弟子说的一句话:“这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 们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 摘下的。”这句话哲理性很强,学生一下子难以理解。发现 这一情况后,笔者立即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认真读练习 7 中的三句关于机会的名人名言,问:“‘机会’在苏格拉 底的这句话中相当于什么呢?”(最大的麦穗)经过及时调 整,巧妙点拨,学生一下子豁然开朗。讨论交流时,有的小 组说:“机会像流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及时把握住机会, 否则将会一事无成。”有的小组说:“机会对于每一个人来 说都是有的,但是许多人对待机会就如同孩童在沙滩上那样, 他们让小手抓满沙子,然后让沙粒一粒粒掉下,直到全部掉 光。而有的人在机会到来时能立即抓住它,不假思索地利用 它。因此每个人面对机会时,应立即抓住,不能东张西望, 错失良机。”生本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一直处 于动态生成之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 的交流往往会激起意想不到的浪花,同时,小组学习时学生 也常常会遇到预设之外的阻碍和疑难。教师不能只顾着按预 定的教学设计推进教学步骤,只关注自己怎么教,而应更关 注课堂中的学,关注对课堂生成的信息的捕捉、判断和重组,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
教学只有真正为学生,才算是找到了正确的出发点和归 宿点。让我们以生本理念为标准,认清“教”与“学”的本 质,向着教育的理想之境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