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一、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练习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 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预感实验、 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完 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有在求解时 无现成步骤可循的非常规问题等。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 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 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学生的练习是否有效率,将决定这节课的 成败。
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 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 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就不 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误区,以至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 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甚至是有负面影 响的。其具体表现为:
一是盲目多练。练习题的安排常常是没有明确目的,没有针对性,只是单调地重复再重复,不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 概念、基本法则的理解。
二是过分注重书面练习。进行课堂练习时,只是安排了 书面的练习题,而其他形式的练习,如动手操作、口头练习、 实践运用等很少,甚至是没有。这样就忽略了对学生的数学 表达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三是只有封闭性的练习。现在的课堂练习题大多是条件 明确、思路单一、结论确定的封闭性习题,缺少那些条件隐 蔽、思路开放、灵活多变的习题。
四是练习的普遍性。全班同学都是一样的练习题,不注 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能有效地调动学有余力的优等生 的积极性。
五是只重视解题技能训练,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练习只停留在简单的模仿与重复上,忽视练习当中的多向思 维因素。
六是练习数量不足。新课程改革下,很多教师注重了情 境创设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经历新知 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同时又因为“不放心”心理下的大量讲授,使得巩固练习时间偏少,显得“头重脚轻”。
三、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几点认识 1.练习的目标要明确 练习前教师首先应该明确:练习的内容有哪些;
为什么 要练习这些内容;
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通过练习需要达成哪 些目标,等等。明确了这些,教师才能正确指引练习的方向, 才能为实现练习的有效性而奠基。对于新授后的练习,应重 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数学 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真正“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2.练习的内容要精选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创新, 而不是把教材的练习内容生硬地割裂、拼凑。
(2)合理重组练习内容。要针对重难点,充分发挥教 师的主导作用,对练习题进行二度开发。通过匠心的内容设 计,使练习内容在我们的设计中散发出它独有的魅力,使练 习发挥最优化的效果。如在金元老师的这堂课中有这样的设 计:通过上述三个层次的练习,学生在简单运用、综合运用、 扩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同时也照顾到全班不 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他们都有收益。
3.练习的过程要灵活 (1)教师要精心挑选典型而有思维价值的习题练习, 大胆删减重复模仿性质的习题,使学生在举一反三中增强知 识学习的效果,同时也给学生独立探究留有了余地。
(2)练习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更 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教师要把练习的温度调和在 学生思维的深度上,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内”,使每个 学生的思维通过练习达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时,添加一些 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练习,一些密切联系生活的 练习。
4.练习的评价要全面 练习后的评价需要关注结果,更需要关注过程;
需要关 注优等生,更需要关注学困生;
需要关注正确信息,更需要 关注错误资源。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
5.课堂练习的形式要灵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习“生动活泼”的数学已 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只有把课堂练习的内容安排灵活 了,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泼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数学,还能 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 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 力量,设计猜谜语、做游戏、走数学迷宫等活动;
进行口头 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
还可以进行匹配、补缺、画 图等。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思维” 飞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的 欲望和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使遇到 困难,也会去想办法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 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新课程下课堂练习设计的主要原则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长期的实验,发现知识掌握 的牢固程度与智能的发展关系密切,指出只有牢固掌握知识才能转化为学习者的技能、技巧与智力、能力。教师必须认 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对教材里的习题作适当调 整、组合、补充,从质和量两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使之具有针对性、趣味性、生活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课堂练习设计应该从教学内容和学生 两方面的实际出发,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练在点子上, 使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巩固基础知识,解决 难点和纠正倾向性错误。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友善用脑的理论证明:后半堂 课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面带倦意,兴趣开始转移,学困生 的表现尤为明显。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教师 把练习设计得新颖有趣、多样化,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开 展游戏式、竞赛式等趣味练习。
3.生活性原则 练习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 身边,从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 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真 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层次性原则 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考虑,练习必须因材施教,既要关注 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生,让学困生吃饱,让 优秀生吃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 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习必须要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逐步提高的练习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深 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促进每一位学生通 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 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喜悦、愉快的体验,从而 达到“人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要求。
5.开放性原则 练习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 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促进学生 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解题策略,从而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性和灵活性。五、新课程下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策略 1.敢于设计和改编练习题目 当课本的练习设计不够理想,不能很好体现知识的基础, 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能力提高时,我们要敢于 自编或改编课本中的练习,从而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2.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 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必须要 经过自己亲身探索、体验、认知,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知, 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才能完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并形成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通过画龙点睛的语 言点拨、对话交流、资料链接、情境再现等给学生的思维“搭 脚手架”,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发学生自己主动 进行练习,自主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体作用。
3.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 握,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探索的空间,以尽可能大的 兴趣和热情,自己大胆去操作和实践,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答 案,让学生体会探索学习、掌握知识的快乐,较大限度地发 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地得到提高。
4.及时反馈练习效果 课堂练习的反馈要及时,趁学生的大脑还没有忘记练习 的思维过程的痕迹时,就知道自己思路是否正确,如果不对, 错在什么地方,及时纠正。教师对学生的书面练习,可边巡 视边批改,不只给学生一个等级,而在批改后,针对性地写 一句话,有鼓励的,有提出要求的,有指出努力方向的,把 作业当作学生与老师平等交流的一个平台,让学生感受到教 师的关注和期待。
5.让学生做好错题收集 每个学生的错题都具有个性特征,这要求教师要尽可能 面对面地辅导。辅导后要求学生把错题收集在一起,专门写 到《错题集》上,分别写出错误原因和订正过程。让学生坚 持这一做法,既避免今后犯同类的错误,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登山有道,徐行则不踬,与君且住为佳”。新课程理 念在教学中提倡“以人为本”,及时有效地精心设计的课堂 练习,不仅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使知识触类旁通, 更能启迪思维,点拨思路,促使学生在积极思考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