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中人才积累现状研究
教育发展中人才积累现状研究 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 现出来的能力。它是经济增长和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一 种收益率很高的资本[1]29。众所周知,人力资本是对 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才形成的,而教育对于人力资本的形成和 积累具有最重要的作用,进而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 可以说,教育对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 用,但是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教育发展对人力资本 积累的促进作用却并不理想。一、我国教育发展中人力资本积累的现状 (一)男女两性之间人力资本积累存在巨大差距 在大力倡导男女地位平等的当今社会,女性的地位较以 往有显著的提高,但在受教育程度上,男女地位并没有实现 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比全国妇联1990年和2000年 两期妇女地位调查,虽然男女在受教育的程度上逐渐接近, 但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相比于男性仍较大,超过58%的农 村妇女只具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低文化的女性比男性高出 21.9个百分点,而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女性也比男性低 20.8个百分点,农村妇女的这种受教育程度低的现状直 接影响了她们对现代生产技术的学习和掌握,进而限制了她 们进入较高层次的行业,使她们一直滞留在较低层次的行业 之中,从而影响她们的经济收入,对家庭生活必然造成严重 的压力[1]29。(二)城乡人力资本积累存在显著差异 “人往高处走”的道理可以用来解释农村中培养出来的 人才多数选择在城市而非农村的择业观,由于农村经济相对 落后,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吸引具有高知识存量的人力资本到 农村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贡献,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基 本不回农村,除了客观经济环境的原因外,还有农村大学生 主观心理方面的原因:一是迫于父母及亲戚朋友的压力,认 为大学生回到农村是没有出息的表现;
二是大学生本身有急 切脱“农皮”的强烈愿望。此外,农村剩下的都是留守儿童、 老人及受教育程度低下的中年妇女,这导致了在农村投资, 城市受益的 不对称现象,严重阻碍了人力资本在农村的积 累。
(三)教育机会不平等 教育机会不平等很突出的表现是在国家城乡之间的义 务教育投入上,其不公平性集中表现在:教育经费投入不平 等,基础教育设施投入不均衡以及师资力量分配不均。
1.教育经费投入不平等 比较城市和农村的同龄儿童,我们不难看出,在知识、 能力等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城乡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开 发程度不同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城市里的儿童接受 教育从胎教开始,到各具特色的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 这一路走来城市孩子可以接受到非常全面、系统的教育。而 农村儿童当然就没有这么优越的条件,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儿童教育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托儿所、幼儿园在农村地区的覆 盖面还不够,大部分农村儿童在出生后到入学前这段时间基 本没有学习什么文化知识,没有较为科学的启蒙教育,由于 现在农村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业相对缺乏。所以, 农村孩子在同城市孩子竞争时,就已输在了起跑线上。不难 看出,造成这一差距的重要原因就是国家对农村的教育经费 投资力度不够,以至于农村没有像城市覆盖率那么广的学前 教育建设,造成农村学生读书难的局面,影响农村的基础教 育质量。
2.基础教育设施投入不均衡 尽管农村学校教育逐渐被国家重视,其基础设施也得到 了一定改善,但相比于城市学校,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仍很 落后。很多农村学校还缺少必要的基础教育设施,例如图书 室、实验室、音乐美术室、多媒体教室、体育器材和场地等, 甚至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除了简陋的教室和破旧的桌 椅,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教学设施[2](P230)。由 于硬件条件的不足和长期积淀下来的其他各种原因,农村学 校教育质量不好是可想而知的,与城市学校相比更是存在明 显差距。
3.师资力量的分配不均 从高考志愿填报可以看出,现在报考师范类院校的情况 已不比从前,师范院校曾一度遇“冷”,这反映出教师行业 不再是学生职业规划中追求的热门目标,即使进入教师行业,也很少有老师愿意到偏远地区从事教育工作,便捷的交通, 良好的居住环境,使他们更愿意留在城市任教,这使得偏远 地区师资力量与城市相差甚远,以至于影响偏远地区的教学 质量,明显不利于我国教育发展中人力资本的开发与积累。
(四)教育结构设置不合理 我国教育结构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基 础教育薄弱,高等教育与社会、市场需求难以衔接,职业技 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我国基础教育长期发展受限, 教育总支出中,小学教育经费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在195 4年所占比重还能达到54%,但到了1985年便下降到 了33%,到1994年就只有35%左右了,这比低收入 国家平均水平还要低十几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我国大学教 育经费占教育总支出比重逐年上升,且偏向于单一全日制的 正规高等教育,但目前高校中开设的有些专业已不能满足市 场的需求,导致有的专业市场供应过剩,有的却供应短缺, 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力资源浪费,不利于人力资本积累。
二、教育发展中人力资本积累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男女不平等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社会日益文明,经济迅速发展,却没有改变民众传统文 化的消极观念,农村重男轻女的陈旧思想依然存在,这必然 影响到农村教育模式,即子女特别是女童的教育、培养、智 力开发被视为无足轻重,奉行“女孩读书无用”的观点,认 为女孩“读得好,不如嫁得好”,因此,大多数父母选择让子女在完成义务教育后外出打工,很多农村女孩过早地结婚 生子,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这严重阻碍了妇女人力资本的 提升和积累,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从长远看,不仅不 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城乡二元化格局的影响 我国城市与农村的发展极度不平衡,呈现出二元化的格 局。城乡二元化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后遗症,“中国的城市像 欧洲,中国的农村像非洲”[3]33,正是这样,不论是 农村大学毕业生,还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更青睐于在城市发 展,这就导致了城市人力资本积累越来越快,农村人力资本 积累越来越慢的极不对称现象,这种客观事实的存在,必然 影响我国教育人力资本积累的整体水平。
(三)对教育投资行为监督不力 一方面,我国办教育历来都是由国家独家承担,各级政 府和各部门出资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体制,这不仅会导致 教育市场的垄断性、落后性和人才培养的盲目性,还会导致 各部门、各行业高等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自成体系,缺乏开 放竞争的人才培养战略。另一方面,我国现行政府教育投入 的基本现状是:中央和省级财政主要投资大学教育,对基础 教育只有少量投入[4]82;
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由市地、 县区及乡村等各级财力来负担,而从这种格局来看,我国教 育投资结构并不合理,中央和省级财力应重点保证义务教育, 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究其原因是因为对投资主体缺乏指导与监督,投资规划不合理导致了教育投资结构不均衡,造成 了中等及以下阶段基础教育发展迟缓,而高等教育阶段在教 育经费相对宽松的条件下却没有取得相应的发展成果,许多 高校增设各种专业,盲目扩招,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教育质 量的下滑,严重影响了教育对人力资本积累所应发挥的作用。
三、教育发展中人力资本有效积累的措施 (一)加大农村及偏远地区基础教育投入力度 国家可以设立教育专项资金,直接投入各个地区,促进 各地区教育协调发展,而不是由各级财政来层层拨款,这样 能使教育资金更加快速有效地到达各地教育单位,而对于行 政级别最低的农村和偏远地区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综 合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进行投入,不能一概而论, 各个地区的经济和教育基础条件是存在差异的,要加以区别 对待。对于条件相对薄弱的地区―就地理位置而言,主要是 西部地区,就城乡来说,主要是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应当 重点扶持,优先投入,合理分配教育资金,缩小东西部教育 的差距,均衡城乡教育水平。要加大力度改善广大农村地区, 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基础教育设施,加大对这些区域的教学基 础设施建设力度,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尽可能缩小城乡基 础教育设施的差距,推行城乡互助,加强城乡教育交流。要 鼓励广大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壮大偏远地区师资队伍,国 家可出台政策保障农村教师的生活,增强教师服务农村事业 的信心。(二)改变传统思想,加大对妇女教育投资力度 一方面,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政策应充分体现男女平等 的原则,保障妇女在享受教育资源,就业机会的平等权利, 这是实现男女地位真正平等的制度保障,也是妇女平等接受 教育的基础。另一方面,对于农村地区,要改变传统的男尊 女卑思想,增强妇女的主体意识和危机意识。在知识经济时 代下,妇女必须要树立勇于竞争的信心和优胜劣汰的危机意 识,为参与竞争做好心理准备,增强自觉发展的主观意识, 增加知识储备,提高技能水平和自身素质,增强自身人力资 本,这样才能提升妇女人力资本积累在国家人力资本积累中 的比重,全面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积累水平[1]32。
(三)加强对教育投资主体行为的监督 1.通过行政监督机制来对其行为加以约束,防止教育 投资不合理在上级对地方政府的决策行为进行监督时,要建 立和完善教育经费的审批制度,这样可避免教育投资过度, 教育投资过度是指在经济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教育投资比重 过高、教育投资结构不合理、教育发展规模过大等问题[5] 39。“优先发展”不是“过度发展”,防止过度发展就要 做好人力需求预测,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做好人力需求 调研和预测,防止过冷和过热发展,不断调整投资方向和教 育结构,将教育的经费用在“刀刃”上。
2.实行政务公开,依靠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来规范教育 投资主体行为教育关乎国家经济的发展,关乎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因此,教育不仅仅是国家和学校的责任,也是 公民的责任,公众参与对教育主体投资行为的监督,是强有 力的约束,社会公众对教育相关部门的评价,可以弥补过去 自上而下的评议制度的局限性,通过公众的评价,可以了解 当前教育部门的政策方针是否合理,以便进一步调整施政策 略,使人力、物力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公民对教育主体 投资行为的监督是确保教育经费到位、教育资金投向的重要 环节,通过舆论确保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和资金的及时到位, 防止拖欠和挪用,能有效清除不合理的教育收费现象,为我 国教育发展中的人力资本积累提供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