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学习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巧设学习情境 培养探究能力

巧设学习情境 培养探究能力 摘 要:教师设置适当的学习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达到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 (2016)01B-0058-01 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科学课,探究过程主要包括提出问 题、作出假设和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搜集整理信息、 分析处理信息、表达和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设置 适当的学习情境,设法让学生带着好奇、顺应的心态进入教 材,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到课堂活动中去,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一、巧设认知情境,培养提出并优化问题的能力 教师教学时如能借助图片、实物、模型、语言描述或计 算机多媒体创设生动直观的认知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 教给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 生善于提出问提题,提出有价值、有挑战性的问题,保证探 究的方向性,就能使学生在探究中有所收获。1.从实验情境中提出问题。新奇的实验现象能吸引学生 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出 有效问题。如教学《空气的热胀冷缩 》时,我先演示一个 “喷泉”实验,即把一个带有橡胶塞的玻璃管插入瓶底,用 一杯热水浇烧瓶,烧瓶内的冷水便会立即从玻璃管口喷出一 米多高,让学生说说看到什么现象,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2.从游戏情境中提出问题。简单而直观的游戏可以将探 究科学的情感调动起来,为探究找好切入点。这时候所提问 题自然而然会浮现在学生们的脑海中,也为下一环节设疑找 到了切入点。

3.从实物情境中提出问题。如《蜗牛》这课,我准备一 只蜗牛,一上课就给学生展示这只可爱的小动物,我问“关 于蜗牛你们想研究什么?”学生马上就提出要研究蜗牛的外 壳、运动、吃食、黏液等方面的问题,在学生提出探究的问 题后,引导学生明确较容易或太难的不作为研究主题,然后 以自己的兴趣、实践能力以及能用适应的条件来解决和实施 的研究问题作为探究主题,从而缩小探究的范围,使得探究 更有趣味性。

二、巧设问题情境,培养作出假设和猜想的能力学生在提出问题后,创设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对答案进行猜想或假设,可以使学生养成自己解决 问题的意识,萌发探究的动机,促进学生产生明确的探究方 向。教学中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精心设疑,引导猜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问 置疑,可以引起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迫切想知究竟。如《磁 铁的两极》这课,我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当学生看 到无论青蛙妈妈在岸上的什么方向,小蝌蚪总能朝着妈妈的 方向时(调小蝌蚪腹中的磁铁),学生充满疑惑,在学生提 出问题并上台找出小蝌蚪中有磁铁,青蛙妈妈身上没有磁铁 或铁的东西后,我说:“这就怪了,这能解释我们刚才看到 的小游戏吗?你们有什么猜想呢?”学生提出了“可能是磁 铁能指方向,是磁铁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的方向”的猜想。

2.知识迁移,引起猜想。如《金属的热胀冷缩》这课, 在学生探究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又因为物体 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我问“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 性质,固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学生在原有知识及 相同的实验背景下,很自然地做出有或没有的猜测。总之, 学生的猜想是对原有知识经验的加工应用,它对后面的探究 活动起到了思维导向和承上启下的作用。三、巧设活动情境,培养分析和交流的能力 学生做完实验,就进入了分析交流实验现象和结果的阶 段。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测后对 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进行思维加工,表达自己或小组的看法。

在探究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可以让学生从具体经 验向抽象思维过渡,验证自己的猜想。

1.汇报展示情境中,提升分析处理的能力。如《磁铁的 两极》这课,在学生实验后,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你们 用了什么材料,怎么做的?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可以上台把实验方法在投影仪下进行演示并讲解,把自 己选择的材料、采用的方法及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完整的描述。

学生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方式表达交流,老师只需要适时点 拨,做学生忠实的观众、听众或引导者。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探究侧重点等具体情 况和条件灵活运用,创造出适合学生的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中愉快地探索、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 科学知识。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得 到提高。参考文献:
[1] 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3. [2] 徐学福.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科学[M].重庆:西 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