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思想 行知思想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行知思想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行知思想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摘 要: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凸显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从 学生实际出发来设计问题,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注 重学生自学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大胆的提 出质疑,逐步形成批判精神。早在20世纪初陶行知先生就提 出将学生培养成独立的个体,具备“自主”、“自动”、“自 立”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12-004-01 “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作 为陶行知先生的三大教育主张,对当今教育界影响颇深。

一、“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早在1927年陶先生在晓庄师范寅会演讲中就提到“教学 做合一”的思想,他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先 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
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可见做 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传统课堂是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 而后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操练,通过熟能生巧练就出一个个 “考试机器”,这种模式建构在“知是行之始”条件下,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首先在课堂中学生多处在被动的接受知识 的状态,并未亲身体会,不会有感而发,也就谈不上真正的 理解,因此,老师经常会抱怨:“这条题目我讲过,怎么还 会错呢?”可见这样的课堂是教师的课堂,教师经常处在“唱 独角戏”的状态。其次,并未与生活实际相连,产生不了共 鸣,学习变成一件枯燥的事,想象对一件不是很感兴趣的事, 学生怎么会全身心的投入呢?这样的课堂怎么会创造出高 效率。可见,我们必须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创造出高 效率的新课堂。

如何实现课堂模式的转变呢?我认为首先,教师要充分 尊重学生,树立平等的观念,耐心倾听学生独到的见解,接 受学生新奇的想法,创造出平等、民主、和谐的地理课堂, 在这里学生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 堂活动中来,为解决心中种种疑惑互相帮助。其次,“事” 是教学做共同的中心,在地理教学中就是要将书本原理与生 活实际相连,通过与学生共同讨论生活中的现象,在讨论中 产生共鸣,再运用地理原理去分析现象,学生会从中体会到 学习的乐趣,深感学有所用。如在《人口迁移》一节,不是 直接给出人口迁移的定义,而是让学生说说自己听说过,或 者经历过的人口迁移的事件。出乎意料的是学生能举出很多 他们认为是人口迁移的例子,如:①英国的殖民扩张;
②修 建三峡水库涉及到的三峡移民;
③二战,犹太人逃亡世界各地;
④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⑤“下南洋”;
⑥每 年的“春运”;
⑦人口由农村迁往城市;
⑧非洲的“三角贸 易”;
⑨“北漂一族”;
再从所举的案例中,正确筛选出哪 些是人口迁移,并说说判断理由,得出春运只是周期性的人 口流动,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人口迁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跨行政区;
二是改变定居地。再让学生从刚刚列举的人 口迁移的案例中分析导致迁移的原因。这样的课堂是从学生 的生活谈起,教师只是进行各种问题的设计,由学生自己分 析得出答案,教师没有进行任何知识的灌输。

二、“生活即教育”的思想 杜威认为,没有将学校教育与儿童现实生活经验相结合 是传统教育的主要问题,他认为 “从生活中学习”、从“经 验中学习”是最好的方式。“生活教育”是将教学与生活实 际相连,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野人生活是赋 予问题的,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我提倡“用 生活来教育”并不是对书本的丢弃,而是将两者相结合,寻 找出共鸣点。其实,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身边很多的现象都 来自于地理知识,如:在《常见天气系统》一节,可结合南 通2014年11月26日至12月1日天气变 化图,直接读出过境前天气状况是晴暖,过境时是阴雨,过境后是晴冷,最终是单一的冷气团获胜,所以判定此次天 气变化是因为冷锋天气系统的影响。通过此表还可以让学生 感受晴天与阴天的昼夜温差,结合《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的原理,白天,晴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小,温度高;
夜晚,晴 天,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低,因此,晴天的昼 夜温差大于阴天。相信这样的课堂学生必定处于积极活跃状 态,《地理》在他们的印象里也就成为一门非常“实用”的 学科。陶行知强调,要将学生自治作为一件大事来做,只有 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上来,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的潜力无限,他们能说出我所 想不到的答案,也能做许多我认为他们所不能做的事。在这 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跟着学生的思维方式走,从他们的角度去 思考问题,也就可以很轻松的发现题目做错的根源,从而对 症下药,也就不会出现讲了一、二、三遍,学生还是照样错 的问题了。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当今的学校是 新学校,在新教育理念的趋势下,必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 为主的课堂,彻底转变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创造出适合 学生、适合自己的新的课堂生态。使学生能够快乐、健康、 主动的热爱地理学习;
使地理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 种乐趣、一种幸福,一个美好的过程;
使地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成为真正学有所用的学科。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教育的真谛,2014,09. [2] 宋乃庆,王标.重庆陶研文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