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性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途径建设策略
非典型性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途径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5?0028?04 一、我国创业教育的类型 许多学者认为,以1947年MylesMace 为哈佛商学院 MBA 学生新开设的《新创企业管理》课程为标志,西方开始了持 续60多年的创业教育,形成了以创业教育课程、创业学位授 予、创业学术期刊和常设创业研究中心为一体的创业教育体 系。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吸收柯林·博尔三本“教育 护照”的观点,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1]。以2002 年4月教育部启动9所高校作为创业教育试点为标志,我国的 高校创业教育进入到了多元探索阶段。经过十余年的发展, 我国的创业教育形成了多种教育模式,其中既有创业导向明 确的专业化教育,也有面向所有专业学生的普及性创业教 育;既有较为全面的系统化创业教育,也有各有侧重的特色 化创业教育。
经过试点高校和一些非试点高校的共同努力,我国的创 业教育形成了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深度聚焦模式、以中国人 民大学为代表的课堂扩展模式、以黑龙江大学为代表的实体 体验模式和以温州大学为代表的岗位创业模式等几种典型 创业教育模式[2]。这些代表高校依托优势的创业教育资源、 优良的区域文化基础和浓厚的创业氛围,在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设计和创业实践活动上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形成了各自的创业教育模式,成为中国创业教育的主导模式。以温州大 学的岗位创业模式为例,其人才培养目标为:以培养岗位创 业意识和能力为导向开展创业教育,通过成立创业人才培养 学院,开设创业先锋班、经理成长班、企业接班人班、创业 管理双专业班等,构建独具特色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主要 课程包括:风险管理、温州模式与温州企业家精神、企业管 理、知识产权法、合同法、领导学和现代管理学基础等;
主 要创业实践活动有:在校内创建以专业创业工作室、学院创 业中心 [收稿日期] 2014-06-16;
[修回日期] 2014-06-26 [基金项目] 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本 科类)“独立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 体系设计”(项目编号GDJG20142558)、2013年度广东外语 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重点教改项目“国际商务(会展经济与 管理方向)课程设置与平台建设研究”(2013JG11)和2012 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本科类立项 建设项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 业综合改革试点”(粤教高函[2012]204号)阶段性成果 和学校创业园为主,具有转化、提升和孵化功能的三级 联动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为学生免费提供创业实践场所。同 时,整合社会资源,联合各地温州商会,与知名公司共建校 外大学生岗位创业实践基地,培养既能在岗位上发挥专业特 长又兼具创业精神的岗位创业人才。事实上,许多创业教育资源或创业文化并不具有显著优 势的高校,也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整合现有资源,探 索出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与典型创业教育模式相比, 这些模式可能在教育体系上还达到典型创业教育模式的水 平,但是在创业教育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 从而形成“非典型性”创业教育模式。在“非典型性”创业 教育模式中,既包括公办高校,也包括独立学院;
既有本科 层次、也有高职高专层次;
既有“广谱式”创业教育[3], 也有面向商科专业学生的技能型创业教育。因此,这些“非 典型性”创业教育模式丰富了我国创业教育模式的构成,推 动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
二、我国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年来,我国的创业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许 多问题,需要不断加以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创业教育模式尚不成熟,缺乏对创业教育模式的 整体规划与设计。在许多高校,依托其他学科的师资和教学 条件开展创业教育是普遍现象,创业教育模式受传统教学模 式的影响较大,创业教育模式的独立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尚 不突出。如多数学校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除提供 少量的创业基础课程外,很多高校仍将创业教育划入职业规 划或就业指导范畴,没有形成独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群。此 外,受师资力量和配套政策等方面的影响,许多高校未能对 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创业教育目标、教育计划、教育实施和教育评估等环节上做出长期和整体的规划,创业教 育模式的系统性和层次性特征体现不够鲜明。
第三,课程设置水平不高,在开设创业课程的高校数量、 课程的门类和课程的层次设计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 大的差距。在我国107所211高校中,开设与创业相关课程的 高校仅有41所,且所开设的创业课程数量覆盖面不够广,甚 至仅局限于一门创业管理或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即 使在创业教育相对领先的高校,课程设置不够细、对不同类 型和层次的学生培养支撑不足等问题依然明显。如北京航空 航天大学面向本科生提供了创业管理入门、商务沟通与交流、 创业实务三门必修课和团队训练、拓展训练、创业市场调查、 公司法与合同法、创业财务基础等五门选修课,相比之下, 美国有1600所以上的大学提供了2200门以上的创业课程,如 美国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分别开设了21门和23门创 业课程[2]。
第四,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少创业实践机 会,影响创业教育的实效。目前,我国许多地方高校的创业 教育采用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辅以其他一些活动的教学模式, 在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创业 实践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相对而言,我国一些直属高校打破 封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加创业实训、实战模拟、实践体 验等多种形式教育在创业课程中的比重,值得许多地方高校 学习。在教学方法上,案例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等新兴教学方法的运用还不够普遍和深入。
第五,创业教育配套机制不健全,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 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主要表现在创业实践扶持资 金短缺、创业孵化场地不到位和创业实践政策保障不完善等 方面。目前,学生创业实践资金的来源主要有政府设立的创 业基金、民营企业家设立的风险投资基金以及学校设立的创 业基金等,但多数创业基金规模不大,示范作用有限。受学 校资金、用房、用地以及硬件配套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很多 高校仅能提供非常有限的孵化场地,甚至未能提供,从而影 响了部分学生创业实践的开展。此外,现有相关创业扶持政 策多数并不是面向全体在校学生,支持力度不足。
三、我国“非典型性”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途 径 在我国创业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的背景下,“非典型性” 创业教育也必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其中多数矛盾和问题 是共性的,也有一些矛盾和问题在“非典型性”创业教育中 表现得更为突出。在构建“非典型性”创业教育体系过程中, 应吸收典型性创业教育体系的精华,突出自身特点,增加创 业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
(一)因校而异形成多样化的教育模式 各高校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创业资源、基础条件和 发展定位,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创业教育模式,同时有意识 地将创业学纳入学校学科整体建设体系之中。例如,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应强调在师生案例讨论中强化 学生对创业理论的学习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授课教师 和案例选取有较高的要求;
仿真实训与实践平台相结合的创 业教育模式一方面使大多数学生在模拟训练中体验创办企 业和企业经营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让少数学生或团队有机 会在学校提供的平台上实践创业计划,成为创业实践的先行 者;
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理念并与创业技能训练相结合的 创业教育模式重在帮助学生将技术性强的专业与创业技能 结合起来,在创业课程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增加与 专业更贴近的相关课程内容,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引进 创业教育常用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 力等。
(二)以“企业家型学者”或“学者型企业家”为目标 建设师资队伍 高校创业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创业理论水平,而且非常 需要有相关的创业实践经验作支撑, “企业家型学者”或 “学者型企业家”是理想的创业教师人选。让更多的企业家 和创业者加入专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提高创业教育水平 的重要方式之一,发达国家著名大学的创业教育经验也证明 了这一点。各高校除通过讲座、报告会等形式邀请成功的企 业家和创业者来校传授其创业经验外,要更加注重将本地优 秀的“企业家型学者”吸收到教师队伍中来,让其在校开课 教学。此外,要增加投入,鼓励经管类学科教师走到创业一线中去,通过积累创业实践经验,增加“学者型企业家”的 感受,以期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完善多层次课程体系设计 我国的创业教育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课程设计应该 体现出多层次性,服务于不同的培养对象。例如,以相关专 业学生为主的专业创业教育应以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的培养为核心,从观念层面、技能层面、能力层面和心理素 质层面进行引导、教育和培训;
通识性创业教育可以通过举 办校园讲座、开展文化活动、发展创业社团等方式,培养学 生的创业兴趣等等。在课程类型设置上,应满足多层次的需 求,通过开设选修课程,使学生能够学习相关的创业理论;
通过开设创业沙盘模拟、创业仿真实训等贴近创业实战的训 练课程,使学生掌握创业技能等。在课程内容上,既要有常 识类创业课程,如创业基础、创业案例分析、大学生创业指 导等,又要开设一些针对性和专业性更强的技术类课程,如 创业机会识别、新企业创办、技术创新的战略管理、网络创 业、创业资本与企业成长和IPO管理等,使创业所需的知识 体系更加系统和完备。
(四)着力建设完善的创业实践体系 创业教育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过 程,社会实践是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开设创业教育 的高校应通过有效利用现有硬件设施,并整合社会资源,搭 建多层次的创业实践实体平台,如在校内创建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等实体或虚拟创业实践基地,在校外组建校企联盟, 整合企业的场地、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资源,创建校企合作 的创业实践基地等。各高校可通过自发或学校倡导等方式组 建创业实践社团,鼓励学生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展开创业实践。
学校可以通过创业实践社团这一平台,整合校内和校外周边 资源,增加创业实践机会,推动创业实践社团向品牌化方向 发展。此外,各高校应通过多种方式完善暑期创业实践活动, 扩大暑期创业实践成果的示范效应,如联合非营利组织、企 业以及政府部门等,由教师指导暑期创业团队就某一项目进 行创业实践等。
四、我国“非典型性”创业教育的实践案例 (一)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以浙江万 里学院为例 作为国有高校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试点单 位,浙江万里学院地处创业教育资源丰富的浙东地区,近年 来在创业教育上突出特色,取得了明显成效。据浙江万里学 院官网提供的数据,截止到2012年6月,该校应届毕业生自 主创办的企业累计突破1000家。浙江万里学院在大学生创业 教育上的主要做法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培养为基本取向,以创业文化为先导,以创业能力为核心, 以专业教学为主渠道,以创业实践为路径,突出创业教育的 开放性和实战化特征,从而形成了以开放、融合和实战为主 要内容的创业教育模式[4]。在创业教育理念上,突出开放性和融合性。开放性主要 体现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上,即首先培养一种具有创新 意识、首创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开创型工作人才;
其次,培 养一种具有较高组织、协调和交流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
第 三,培养具有相关创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直接创办企业的“未 来企业家”。融合性主要体现在创建与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 融为一体、以专业教学为主渠道的创业教育体系上,这一体 系既包含创业文化、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全方位培养,又 注重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保障的全面系统性建设 在课程设置上,突出课程内容的系统化和教学方式的多 元化。作为SYB 教程全国首批试点院校,浙江万里学院形成 了由公共选修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学课程构成的创业课程体 系。创业教育公共选修课程体系包括创业意识启蒙课程、创 业理论知识课程和创业品质拓展课程;
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以 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包括理论教学体 系、实践课程体系和素质拓展体系等。
在教学方式上,浙江万里学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如开展“合作性”学习教学改革,实施“项目化”实践教学 改革,推进“开放式”课外创新实践,创新“课程化”学科 竞赛培训,形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等。
在创业实践上,突出平台构建的多样化和运营保障的制 度化。如设立每年100万元的创新创业基金、投资100万建立 创新创业基地、投资50万元成立学生创业公司、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成立浙江万里学院创业教育学院、成立面向 社会并独立建制运行的宁波青年创业学院等。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商科独立学院创业教学中的运用 ——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为例 参与式教学法是基于合作学习和建构主义等教育心理 学理论形成的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具有教学目标的全 面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组织形式的合作性、教学氛 围的民主性、教学评价的多维性和教学结果的反思性等特点, 其目的是让所有的参与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最 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目标[5]。在将参 与式教学法运用到创业教育过程中,又可融合其他多种教学 方法,如头脑风暴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和商业游戏 法等[6]。
基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在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创业管理》课程教学中,以参与式 教学为主,融合案例分析法,结合创业设计大赛和模拟商品 交易会,利用学校的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实践基地,因地制 宜地开展创业教育。《创业管理》课程教学中采取的主要做 法是:基于蒂蒙斯“创业团队—机会—资源”的创业模型, 以参与式教学法为主线,配合案例分析法和课堂讲授等方法, 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进行创业过程的前端模拟。
第一,上课伊始,首先根据学生意愿重新排座位,确定 有意向进行网络创业、实体创业、暂时不创业和没有明确想法等四个方阵,之后围绕“创业者和创业团队”单元展开分 析、讨论和讲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要思考为什么要创 业、创业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如何组建创业团队 等问题。经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后,最终形成了进行网络创业、 实体创业和暂时不创业等三个方阵,并确定若干个由3至5人 组成的创业团队。
第二,在接下来的“创业机会”单元学习中,通过综合 运用案例分析法、讲授法和头脑风暴法等方法,不但使学生 掌握如何识别和评价创业机会的方法,而且逐步明确各自团 队的创业领域,使创业项目逐渐聚焦,并引导学生实现从发 现机会到构思创意的升华。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最终使每一 个团队都找到创业项目。
第三,在“创业资源”单元中,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 讲授法和市场调研等方法,使学生重点掌握商业模式设计的 逻辑与框架、商业计划制定的基本要求与核心内容、商业计 划书撰写的原则与技巧、创业融资的渠道与过程等内容,使 各创业团队对如何将创业机会转化为商业行为有一定的思 考和体会。
第四,结合创业设计大赛和模拟商品交易会的开展,要 求所有创业团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知 识进行市场调研,将自己的创意与市场对接,从中发现问题, 完善创意,修改计划,使模拟演练达到最大化的体验效果。
对比较优秀的参赛作品,不但进行评优,还优先推荐申请省和国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对操作性较强的项目可 以推荐进入学校的创业基地进行孵化。
参考文献:
[1] 李华晶,贾莉,郑娟.高校创业教育教学问题与对 策探究——基于《创业管理》课程的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 导刊,2012(23):291-292. [2] 李伟铭,黎春燕,杜晓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
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3(6):42-51. [3] 王占仁.案例教学法与“广谱式”创业教育[J].教 育发展研究,2013(9):54-58. [4] 马建荣,钱国英,徐立清.开放·融合·实战的创 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1):67-69. [5] 钟有为,黄伟.“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特点 [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7):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