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德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强化德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一、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处于一种较特殊的社会转型期,社会上急功近利的 急躁情绪,影视作品中追求享乐,崇尚暴力的不当宣传等等, 更是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该如何去塑造青少年健 康心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呢?作为一名教师,我浅述一 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观点。二、加强德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对促进青少年形 成健康的心理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学校应通过多种 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 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其人格,增强其承受挫折,适应 环境的能力。比如,在中小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专 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 案,发现问题,及时干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出现心 理问题时,要敢于正视,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盲目夸大, 出现心理问题就如同感冒发烧一样,是很正常的事,不要讳 疾忌医。出了问题就要及时主动地向学校或社会上的相关机 构寻求帮助。所有教师都要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把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顽强自立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 内容贯彻到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看 作是心理学教师、心理医生的事,更不能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学习的容器,教师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多地往里填塞更多的知 识。著名作家周国平曾说:“心灵不快乐的人,不管有多少 钱,一生都注定是贫穷的。”我们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授业”, 还要学会布撒“爱”的阳光到学生的心里,这是非常重要的, 不管我们教的是语文还是数学,自始至终都应把对学生的爱 贯穿到教育教学当中去,不偏颇、不歧视,一言一行,把握 分寸,真正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有独立人格,有尊严的个体去 尊重和平等对待,耳熏目染,使学生在长期受教育的过程中, 自然而然地学会爱和尊重:爱同学、爱老师、爱家人――― 由小爱而成大爱,最终成为一个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 爱家人的人,一个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
(二)家庭是一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对一个人个 性的形成会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如果孩子生长在不和谐的家 庭环境里,会遭受心理创伤,甚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紊乱。
这就要求家长要花费适当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自己的婚姻 和家庭,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 生活空间。不要以工作忙,压力大为借口而放松对孩子的关 心和教育。有些专家学者认为“父母与子女间缺乏沟通和亲 近,是造成孩子心理缺陷的根源”。其后果首先是造成孩子 与父母之间心理上的隔阂,导致孩子心理上情感的缺失;
其 次,父母对孩子疏于管理,致使某些孩子有机会把大量时间 耗费到网络、电视上,从而成瘾,出现系列心理问题。北京 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吴颖惠曾为家长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家长要尽可能采取各种方式,主动与孩子交流。
如果不能面对面,可以通过短信、书信、电话等方式沟通;
第二,由于青少年容易与同伴交流,家长可以主动介绍青少 年给孩子认识。总之,花费时间给孩子,永远不是浪费。教 育好孩子既是家长自己的责任,也是对孩子负责,更是对社 会负责。
(三)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家庭、学校的共同 努力,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与关注青少年心理问 题已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由北京 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起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现在 已成为北京乃至全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服务青 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项目。另外,像“青春热线”“知心姐 姐热线”等心理服务热线早已开通,仅“12355”心理咨询 热线就向社会招募了500名志愿者接听热线,其中,有大学 心理学老师和学生,有知名学者等等,许多“心理咨询网站” 纷纷开通,为解决青少年心理困惑、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另外,提倡高尚文化,净化报刊网络等 媒体环境,加大对媒体娱乐场所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 社会各部门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阳光 文明的社会生活环境。总之,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中国的青 少年会克服各种困难,健康成长,以强壮的体魄、阳光的心 灵、丰富的学识、自强不息的精神,担负起家长的希望、教 师的嘱托、民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