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交际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共2篇)|交际心理学

社会交际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共2篇)

社会交际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共2篇) 第1篇:浅谈交际心理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交际心理学的内涵 1.交际心理学的诞生 人在与社会的连接中,都要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例如朋友关系、亲 属关系、师生关系等等。在关系交往中,人们需要借助思想、情感以及行动来进 行互动和交流。而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联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来源于 健康的心理状态,自信、乐观、宽容等良好的行为品质可以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 发展,反之会带来内心的冲突,甚至与产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因此,关于人 际关系的心理学,交际心理学应运而生。

2.交際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交际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研究个体在交往活动中所 表现出来行为的关联性和必然性的规律。它全面揭示人际关系的发生、发展的一 般规律和机制,分析个体间、个体与群体间交互作用的方式,探讨人际态度、自 我和社会知觉、心理控制以及人际吸引、人际冲突及群体行为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等。交际心理学是在人们进行交际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交际实践的产物,具有 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二、掌握交际心理学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1.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产生教、学活动的前提。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直接影响教 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相互影响着课堂气氛。交际心理学帮助教师学会与学生 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一个学生如果能与老师、学生保持一种融洽 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交往是人的重要社会生活 内容之一,如果老师不善交往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困扰。因此,教师不仅 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掌握交际心理学的知识。

2.有利于学生人格发展和培养良好的品行在课堂学习中,总有一些同学由于个性或英语基础偏差的原因,缺乏 自信心,甚至出现交流障碍等,如果教师掌握一定交际心理学知识,合理运用交 流技巧,积极鼓励帮扶,相信会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重塑对自己的期望。

3.有利于良好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形成 掌握了交际心理学知识并恰当的运用于课堂之中,使得教师与学生之 间的交流不再存有心理障碍,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形成和谐的班集体,在这样 和谐环境下,班级学生对课堂教学也会充满信心,更加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 中。班 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自然而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日渐增强。

三、交际心理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理解人际吸引“交互性原则”,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与林德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将被试分为四 组,其中包含四种情景:肯定———让第一组被试始终得到助手好的评价;
否定 ———对于第二组被试,助手从开始至终都对他们持否定态度;
提高———对第 三组,前几次评价是否定的,后几次则由否定逐渐转向肯定。降低———对第四 组,前几次评价是肯定的,后几次则从肯定逐渐转向否定。在最后给助手的评分 中,第一组分数是+6.42,第二组为+2.52,第三组为+7.67,第四组为+0.87。提 高组给予助手的评价越来越高;
相反降低组给予助手的评价最低。也就是说,你 肯定别人,别人也喜欢你;
你否定别人,别人也不喜欢你,这就是人际吸引中的 “交互 性原则”。“投桃报李”、“来而不往非礼也”,这种心理体验是大多数 人都曾经历的,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也随时遵循着这种人际 吸引中的“交互性原则”,如果教师一味否定学生,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情绪化 地抵制课堂学习,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通过学习正确理解人际吸引“交 互性原则”,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多关注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加强课 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关心帮扶,以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加强对英语学习 的兴趣。

2.善于应用人际吸引的增减原则,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自信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与林德做的实验中不难发现人们对原来 否定自己而最终变得肯定自己的对象喜欢程度是最高的,明显高于一直肯定自己 的交往对象;
而对于从肯定到否定变化的交往对象喜欢程度最低,大大低于一直 否定自己的交往对象。这种现象称之为人际吸引中的“增减原则”,也被称为人际 吸引得失原则,在社会交际心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现象。因此,学习如何有 效应用人际吸引的增减原则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由否定到肯定的过程, 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进步以及教师对自己的认可,哪怕是www.yulu.cc进步和 认可,都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3.学习人际交往的黄金规则,转变教师角色指导学生积极配合 人际交往中的“黄金规则”是指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 别人。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习惯于抱有“他人怎么样对我,我就怎么样对他人”, 这是“反黄金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人人都懂,但在实际生活中, 大家更多时候只顾及了事件中自己的心态,而忽略别人的感受和心境。有时候教 师一位要求、希望学生能理解自己所讲授内容,积极配合完成课堂活动,但是并 没有真正的了解学生希望从老师那里想学到什么或者能接收多少知识。教师应更 深入的了解学习、实践“黄金原则”,能合理转变教师的角色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 课堂内容的难易度、接受限度等。

四、结束语 交际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交往活动中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人们在交 际活动中,不是简单形式的交往,而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学生和教师的 关系亦师亦友,处理方式应恰当如分,学习交际心理学知识无疑对英语的教学效 果起到积极指导作用。

作者:赵丹 第2篇: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在大学生交际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团体心理辅导是近二十年来在高校逐渐兴起,并开始成为的一种 教育方法在各高校人文素质课、政治修养课、职业生涯规划课、心理素质教育课、 体能训练课甚至某些专业技能课中都得到运用。本文通过对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 历史、发展及现状的探索,考察国内高校团体心理辅导在相关教育教学课程中运 用情况,并结合我校团体心理辅导“三点一线”模式在大学生交际心理学课程教学中运用的具体实践,望期整理出目前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交际心理学教学中运 用的方法和优势,以提供给同行共同学习、参考和借鉴。

一、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高校心理咨询的雏形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学的校园。第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高校心理咨询发展迅速,到了70年代,高校心理咨询和 大学生服务与发展已经成为美国高校学生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1]。在美国高校 的心理咨询中,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是并重的,而且美国十分重视在高校开展团 体咨询与训练活动。

我国高校开展心理咨询相对较晚,但发展较快。1985年,上海交通大 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率先在校内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到1986年底,全国大约已经 有30多所大学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团体心理辅导也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樊富珉 等引入我国。教育部从1994年开始,连续几年培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 也都有团体心理咨询的内容。心理咨询师培训教程中也增加了团体心理咨询的内 容。此后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各个高校得到快速发展。

高校团体心理辅导从引入我国开始,其形式、内容、技术和方法都在 不断变化以适应发展的需要。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治疗 式的、发展式的、探索式的、研究式的、开放式的、封闭式的等等。团体心理辅 导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部分:心理问题预防与治疗、心理发展辅导与训练、心理 健康知识普及与宣传、心理健康教学与研究。其中发展性心理辅导与训练面向全 体学生,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发展问题给予指导、帮助、训练, 协助他们完善个性、增强适应、提高素质。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通过开设专题讲 座、团体辅导、心理训练、就业指导等方法来实施的。技术方面常常运用的有积 极倾听、反映、鼓励和引导技术等[2]。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指导理论及其方法 也不尽一致:有的强调重视情感的因素,如个人中心理论;
有的则强调从认知因 素出发,如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理性情绪理论,还有的则强调行为的治疗如行 为治疗理论。

二、我校“三点一线”团体辅导教学模式及操作步骤介绍 本教研小组根据自己的一线教学和心理工作实践,结合理性情绪理论、 个人中心理论和认知行为学派相关理论与学术思想,借鉴国内外同行的可行方法 和经验。我们探索出一套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互促互助性的团体辅导教学模式,在大学生交际心理学课程中实施,取得较好效果。本套团体辅导教学模式可 以归纳为“三点一线”模式,即以学生的兴趣点为主题、常见焦点问题解决为目标、 以尊重学生心理特点为特征,以学生发展教育为主线的模式,通过组织活动和设 置针对性的发展项目,提供互动式和体验式模式化平台,提升自我意识,深化感 知和体验,积极行为的养成,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并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本套 方法分三个阶段、九个环节和六个基本技术。具体介绍如下:
第一阶段:包含工作人员的开团前的准备期(包括对团体需求动机把 握和效果预估环节)和团辅早期,时间长度为三个星期。准备期包括包括调研、 设立目标和演练三环节。首先对团体成员的心理预期进行调查,准确把握并确立 团体目标和活动主题,依据目标和主题遴选契合主题的活动项目,通过团体导师 和工作人员的先期演练,拟定团体辅导方案和活动计划,通过讨论制定详细的操 作流程,仔细讨论预备方案和替代环节,细分人员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准备好 活动需要的物资,开始实施团辅。团辅早期涉及“破冰技术”及“相识技术”,常常 使用的活动内容:订团队契约、分组、热身活动(动起来、朋友说、松鼠与大树、 成长三部曲、爱的鼓励、爱的震憾等)。

第二阶段:为团辅中期又分为互动期、解难期和凝聚期,时间长度为 三至六个星期。每期包括活动、讨论和分享三环节。涉及“领导技术”及“过程技 术”,其中互动期的项目有姓名滚雪球、解手链,解难期的项目有放下、信任圈 (信任不倒翁),爱心午餐,大组分享、爱的奉献、感恩的心,凝聚期的项目有 同心圆、生日圈等。

第三阶段:为团辅后期,包括总结、致谢和反馈三环节,时间长度为 三个星期。涉及“拓展技术”及“结束技术”。其中团辅后期的项目有闭营礼、惜别 会、美好的祝福、致谢。反馈的环节主要是记录学员联系信息,做好信息跟进工 作。具体包括信息反馈方式和内容的约定、对设立了奋斗目标计划的同学进行跟 踪与随访,督促他们进行后期的自我规划与管理。

三、团体辅导技术在我校大学生交际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情况 2007年,在我校在大学生交际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开始运用“三点一 线”团体辅导教学模式,在人员选择上对整个团体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各个年级 和班级的集中选课的学生用随机法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10-15人,确保每个小 组大部分同学来自不同班级和年级、彼此不熟识,并在教室分配安排各个小组每 次上课的固定座位。通过人际交往理论知识的讲解,安排不同主题的项目活动,通过团体辅导技术的使用,能够让小组内的同学很快熟识起来,并按一定的主题 进行交往实践,让他们在学以致用中认识到人际交往的方法原则,这种有针对有 计划的安排让大多数同学获得宝贵的积极的人际关系体验。利用随机小组为单位 产生新的交际平台和新的交往机会,学生可以把理论课中的学到的积极的交往态 度已经交往的方法现场运用,产生有别于以前的全新的交往体验。在随后的几个 星期的交往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严格遵守人际交往的原则,并让学生有意识运 用交际心理学课程中学到的交往策略和技巧,充分发挥小组的自组织力量,团体 的自我更新和互促互长的特点,提升了沟通交流和集体意识,很快让同学们之间 产生同质性的友谊和相互合作的精神。这个过程会让学生体验到新的更为积极的 交往经验,他们会自发进行对比和评估并产生认同,从而在现实交往中提升自身 的交往能力与素质,甚至可以重塑新的交往模式。通过三年的实践,大多数同学 对这种教学形式给出了积极的评价,普遍认为这种教育方式让他们获得了有益的 经验,并且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起到良好的示范性效果。

四、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在大学交际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1.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增强个体对交往环境的适应能力。团体辅导可以 非常快速的让组成团体的个人产生归属感,并促进自我认同的形成。归属感和自 我认同的出现能增强个体对一个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利用团体辅导可以运 用于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不自信、缺乏有效交 往技巧和策略的学生群体,并可以取得非同寻常的效果优势。

2.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实现个人的快速成长,快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只有在群体中才可以找到参照物,才能看到榜样,才能确 立自己的目标。只有在社会环境中在集体中个人才能得到营养,获得思想的交流, 并且自我成长需要集体的力量。一个树立了明确目标、充满支持力的团体往往可 以促使组成团体的个体得到快熟的成长。通过良好人际交往氛围的营造,快速提 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生活中获得较好的社会支持,更好的面对各种心理压 力。

3.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团体心 理辅导通过氛围的营造,带动学生进入社会交往新情境,设置活动游戏项目,调 动学生的交往热情、积极性和参与度,效果明显。通过角色扮演及交互活动和换 位思(下转第64页)(上接第61页)维的建立,可以促进学生完成人际交往的社 会化和职业化。4.团体心理辅导提高集体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助精神。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团体的参与者能够对相同的问题产生共鸣,参与者能理解并 且体验到自己是被其他团友支持,自己支持别人,也得到别人的支持,获得更高 的自我认同,无形中集体的凝聚力得到提高,学生的更愿意融入集体,更有合作 互助精神。

5.团体辅导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人际交往中提升解决社交 问题的能力。思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需要良好的环境,尤其是良好的心理氛围, 而团体辅导恰恰能做到这点。团体辅导能提供支持、鼓励、肯定、接纳、承认、 赞扬、欣赏等氛围,这对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无疑具有积极意义的。

作者:韩小祥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