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艺术审美的新亮点 ——关于电视电影的断想
开拓艺术审美的新亮点 ——关于电视电影的断想 A、艺术亮点 在刚刚逝去的1999年,中国电视屏幕上,蓦然呈现出一个新的艺术审 美亮点,这就是由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所率先策划并制作的一批“电视电影”登台亮 相,引起了人们热切的关注。在西方,电视电影是相对于影院电影而言的,自60年代中期,作为影 视趋融的一种新形式而兴起,它着眼于在电视荧屏上延伸电影的艺术/市场空间, 故被命名为“电视电影”,也即专为电视播映制作的电影(madeforTVmovie)。
在中国,电视电影作为新的艺术品类被引进,则是晚近二三年间的事 情。特别是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依托其自身的文化优势和经济实力,经过一年来 的辛勤努力,共立项(含制作、购买)电视电影131部,已制作完成的作品近百 部,总投资额达到6,000余万元(人民币。于去年国庆首度播出的12部作品,如 《美梦成真》、《操心家长》等11部都进人了央视收视率的前10名;
今年春节期 间,又有《礼尚往来》、《缘分的天空》等一批新作联袂推出,不仅给广大观众 带来审美的愉悦和惊喜,更为处于市场困境的中国电影产业拓展了一条“生路”, 并组合了一支凝聚着老、中、青三代导演“艺术合力”的新生力军。仅就出品产量 而言,年产电视电影近百部,这一数字,大体上相等于目前全国全年电影故事片 出品的总和。这是相当令人欣喜并感到振奋的一个数字。
B. 形象的现实感与深度 相对于影院电影来说,这类暂被模糊地命名为(电视)“故事片”的新 品种,与生俱来地带有自己的艺术特性,就是制作成本较低,叙事场景偏于“室 内化”,注重贴近现实的“轻量级”题材,拍摄周期较短;
相应地市场风险也较小。
同时,它也有别于一般短篇电视剧(上、下集),其优势在于,用胶片(16毫米或35毫米)摄制的影像,其造型力度以及叙事的艺术化质素,无疑也是电视剧所 难以企及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投石问路”由电影频道策划、制作的这一 批电视电影作品,其技术质地仍是存在缺陷的,由于采取以磁带为主来制作的省 钱办法,作品影像的成色尚难与电视剧常规制作拉开明显的距离。按照与国际接 轨的标准,技术质地从磁带为主转向胶片为主,则必然会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 境界。
面对世纪末以“世俗梦幻”为消费时尚的大众文化语境,戏说、媚俗之 风盛行,武侠热、°格格”热,更导致对现实的疏离,《还珠格格》第二部播出时, 满大街都在唱°你是风儿我是沙”,实际上这类感官的宣泄都是很浅薄的东西。看 来,真的需要来一次新的文化“救亡”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上,电影频道策划、制作的这一批电视电影作品, 标示了一种可贵的人文自觉,在总体艺术基调的把握上,十分注重抓取社会热点 题材,突出形象的现实感和深度。《操心家长》为什么赢得了众多家长的共’鸣 与青少年的认同,因为作品生动地塑造了一位操心的母亲,为了孩子的考分成绩, 在家里管束孩子不说,还闹到学校对老师指手画脚,甚至到了不尽情理的地步。
被°应试教育”模式所桎梏着的这位“家长”,具有很强的讽世意味。在喜剧的假定 性格局里,人们发现了一面现实的“镜子”。《回家看看》也是一部生活的轻喜剧, 播出时更与春节时家庭团聚、辞旧迎新的氛围相对应。该剧描述了一个富于人伦 情趣的故事。由李丁、关瀛扮演的于大爷、于大妈老俩口,三个儿子都在外地工 作,老大建国在上海m代吓总开公司,他性格懦弱,有点儿°惧内”,被妻子管得 服服帖帖,多年没回家探望老人。老二建业在猪场忙着,一时也顾不上回家过年。
老三建军在东北刚与女友订婚却又闹着要离婚,一时也回不了家,只有小妹建萍 守在二老身边,却整日沉迷在歌星梦里也难着家。老大建国背着妻子本想偷偷带 着小儿子回北京,不料妻子却以为儿子丢失报了警,丈夫受阻,儿子却独自乘火 车上了北京,又喜剧性地出现在爷爷家门前,令爷爷奶奶这两儿“老家雀”真是喜 出望外。结局是大团圆,三儿一女全都回了家。这部“故事片”的视角比较独特, 捕捉住了当代城市空间形形色色的细节,生动地揭示了伦理亲情回归的主题。导 演在镜头运用上也较为讲究,颇具电影叙事的韵律和美感。在大众文化语境里,凡是真正贴近现实、贴近普通人生活的作品,无 疑是最具生命力并能征服市场以取代那些媚俗之作的。电视电影或许将成为一支 直击现实的“艺术轻骑兵"贴近现实靠什么?不是靠°泛主旋律”的政治化说教,而 是靠独具慧眼对于富于鲜活现实感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发现。以清新的喜剧情趣 和幽默来反映当今农村变革新风尚的电视电影:《公鸡打鸣母鸡下蛋》(编剧:
吴鸣、肖蕾导演:白玉、高希希),层次井然、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农村一对年轻 小夫妻在奔小康路上性格成长的历程。这里的关键在于,透过真实的现实生存处 境,描画了人物的喜怒哀乐,揭示出人物性格的变化成长。在这个名为鸡爪村的 普通山村里,牛兴旺当村办养鸡场的场长,但由于缺乏现代经营意识,苦于扯不 开乡亲邻里间的情面,鸡场亏本难以为继;
在家里,他虽有了一个女儿,却更巴 望着再添一个儿子。偏偏他的媳妇巧巧不依不从,从外到内,兴旺都处于无力“扭 转乾坤”的矛盾情势之中。该剧艺术叙事的妙处,恰恰在于写活了巧巧这一个富于 改革年代新人气质的农村女性形象。巧巧文化高出兴旺一筹,很有主见,以柔克 刚,有情有义地促成了丈夫兴旺一点点开窍并呈现出喜剧性的变化。她先让兴旺 和他哥哥一起承包了养鸡场,承诺先“发财”后“生子”,并写下一纸“夫妻协议书”。
鸡场渐渐火起来,并滚雪球似地将养殖专业户联合组成了“独联体”。随后,老村 长牛老万即将“卸任”让贤,他暗中鼓励巧巧与兴旺共同竞选村长;
巧巧便以她带 领全村致富的智慧和朴素的“竞选宣言”,打破了农村千百年来“男人当家”(所谓 “公鸡打鸣”)的封建传统,被推选为村长:同时,在人前、在家里,巧巧还给兴 旺留下了颇为得体的面子和“台阶”,使男人心悦诚服,妥善解决了夫妻间“剪不 断理还乱”的矛盾。许多带有现实情趣的闪光细节,如“夫妻协议”一再修订,“洗 脚水”里的起伏变化,赋予剧情叙事以喜剧性的张力,并达于一定的现实深度。
即使拿当今一些优秀的农村题材故事影片与之较量,这部作品不但毫不逊色,甚 至堪称是可与当年的《李双双〉〉媲美并独拔头筹的。
C.游刃自若:公众化与私人化叙事 走自己的路,打出中国独有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特色,应是我们发展电 视电影的战略基点。
在西方,特别是美国电视电影的叙事模式,一般定位于“家庭这一私人领域”,将电视电影变成了“一种个人的家庭生活方式”。据美国作家伊莱恩拉 宾所指明的,“美国电视电影的特殊规则是历来被遵守的”一据称, “他们总是由一个威胁或冲击家庭正常功能的问题或危机的出现而开 始,在影片中间一段,这种危机不断升级,到影片的结尾,冲突解决了家庭的价 值重新得到承认,家庭和睦高于一切”。
不妨说,家庭式的故事,是颇得人心并特别适宜于人们在家里看电视 的观赏方式的;
但是,不可“划地自狱”,这就有可能伤及电视电影题材的开拓以 及文化化、艺术化想像力的展开。我以为,家庭这一私人化领域与社会公众化领 域,并非是割裂的,也无需将“社会公众化领域”界定为电视电影不可逾越的“雷 池”。人们可以确认的是:电视电影将力戒宏大叙事(含宏阔、壮观场景),而更 多地侧重写普通人、老百姓及其实实在在的现实生存处境,捕捉被社会热点所烤 炙着的私人化生活情状,由此生发故事,刻画性格,锤炼结构。
“社会公众化领域”并非截然不可涉猎,但可舍史诗性而取私人化的空 间,在艺术化叙事及形象刻画的新意上见功力。人们兴奋地看到,以展示中国空 军飞行战士搏击长空飒爽雄姿为特色的电视电影新作《劲舞苍穹》(2部4集), 题材新颖,形象富于时代气息,特别是年轻主人公田野(由胡亚捷饰演)的性格 塑造,敢拼敢闯,舍得生死,有棱角有锋芒,虎虎有生气;
同时也有浮躁气盛、 自负自傲、遭遇曲折又较脆弱(飞行中一度出现“空中幻觉”而畏惧飞行)等性格 缺陷,不再是过去我们习见的那种“高大全”的英雄,而是有血有肉的真实战士形 象,是在性格的发展中方显示出独特艺术魅力来的。该剧的故事,写八一飞行表 演队,敢于迎接挑战,在自创高难度并富于东方色彩的飞行动作编排上体现了中 国军人的豪情和风采,胜利完成了参加珠海第二届航展空中表演的任务,继而又 在国庆50周年天安门阅兵式上作了飞行表演,壮了军威,扬了国威。应当说,这 一题材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弄不好很容易流于仪式化、空泛化。这部新作的可 贵突破在于,将艺术笔触集中于塑造成长中的性格,写了田野因“空中停车”、迫 降成功反而蒙受冤屈这一情节轴线,环绕于此,无论飞行队长杨光、女工程师(飞 机设计)叶小柳以及王_锁、刘晓舟等人物形象,也都人各有貌,颇见军营的阳“之 气、人情之美。而那些空中演练飞行的惊险而颇具观赏性的镜头画面,因紧扣着人物性格展开,便为电视荧屏开拓了一种难得一见的观赏奇观。其画面美感,带 给人以观赏“小银幕”的兴味和兴奋。遗憾的是,当初何以未用16毫米胶片来拍 摄! 真正聪明并富于艺术化的策划,从投资小风险小出发,更何妨借用张 艺谋的一个说法,叫做:以小搏大,扬长避短,打出电视电影的独家文化优势和 艺术特色,事实上,就艺术创作空间而言,真可说是“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 的魅力。张艺谋说得好:“谁都知道‘一滴水可以见太阳’的道理。小题材、小制作 未必不可以搏大,求大未必就一定能拍得成功。有的时候,越是收缩起来拍一个 小东西,如果你拍得很透彻,可能更有穿透力。”⑵“单就题材及叙述视角的选择 来说,电视电影擅于"透过家庭化或隐私化的空间发掘独具人性深度和文化底蕴 的故事,老话就叫“螺丝壳里做道功”。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把握,必须在神定气 闲中洞烛幽微,唯其小,务求精,见人所未见;
并在张扬创作者的艺术个性以及 艺术叙事的精打细磨上做文章。
电视电影新作《大戏小戏》(编剧:祖阔导演:杨亚洲),贵在“一以 当十”,于细微处见精神。该剧在当下市场环境中一个举步维艰的京剧团的生活 背景上展开,着力凸现小人物的艰辛及其不泯不灭的人性的光彩。这个“一”,即 小人物,一个其貌不扬却心地纯净的武生演员涛哥,为剧团生存计,他主动停薪 留职,到街头小市上摆了烟摊,历遭同行排挤、受假烟坑骗等等,一步步站稳了 脚跟。他妻子娟娟则是团里的名角,当组团出国名单公布,双双均在榜上有名, 而涛哥却力荐新人,帮徒弟刻苦练功出阵;
娟娟也因练功受伤而退下舞台,让新 秀小兰早挑大梁。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安贫乐道,于平凡中显示出不平凡的人性 魅力。这对夫妻的私人化空间,恰恰是与剧团生存的公众化空间血脉相连、交互 浸渗的。其中一些细节,如涛哥交出“靴包”和练功房钥匙的瞬间,由于挚爱京剧 艺术而难割难舍,真是百般滋味齐涌心头,诚可谓神来之笔,耐人咀嚼。
另一部电视电影新作《澳门情缘》(编剧:刘登翰、颜纯钧改编:郭 小橹导演琛子),在艺术化叙事的空间上别辟蹊径,自成一格:以诗体式的散文 结构,展示了青春、爱情与澳门一段小人物历史沧桑的对话。人们在看惯了电视 剧《香港的故事》、《澳门的故事》那种跨度长、格局大的“主旋律”模式后,再看这部“小”作品,顿时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清新感受。该剧故事的展开,以七天为 序,一天天演进,具有青春浪漫的气息,并非现实主义的笔墨。影像构筑,优雅、 明丽并烘托出诗一般的情致,与主人公的命运水乳交融。在北京生活的青年人沈 继亮,在澳门回归祖国的前夕,为继承在澳门的叔公的一笔遗产,与喜欢摄影的 女友李芸结伴来到澳门。这笔遗产继承的前提是:继续将叔公生前所热爱、所经 营的悬丝木偶剧院发展下去。叔公的遗物里,还有一摞纸已泛黄的“情书”,记录 着叔公年轻时与一位美丽的“土生”(即具有葡萄牙血统的当地华人混血儿)姑娘 露易莎遗落在历史岁月里的未了情缘。露易莎是修女,叔公当年穷困,命运注定 了他们的悲剧结局。到澳门的“第一天”,沈继亮很巧合地便邂逅了一位当旅游导 游的美丽少女,也是土生,也叫露易莎。历史与现实,仿佛出现了某种“重合”。
到“第四天”,情节突转,沈继亮与少女露易莎之间,在追寻澳门沧桑及50年前叔 公那一段未了情缘时,两颗年轻的心互相吸弓I,渐生情愫。到“第七天”,李芸单 独回了北京,了断了她. (1) 转引自亨利.布雷切斯《为电视制作电影:影视趋融最隹案例》, 载《电影电视走向21世纪》一书,第125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
(2) 张艺谋《以“小”搏“大”,坚守一方净土》,载《电影艺术》2000 年第1期,第37页,与沈继亮之间朦胧的似爱非爱的情谊。在澳门回归的喜庆日 子里,沈继亮与露易莎举行了婚礼。这一“青春型”的故事,显然并不承载多少厚 重的历史分量,无论叔公的故事或沈维亮的故事,都属于个人隐私化的情感空间, 但却相当微妙地交融于历史与现实的参差映照之中,并俨然生发出不同代人在不 同岁月里命运的某种交响。特别有趣的是,叔公故事的闪回段落,常常是出于沈 继亮与今天的露易莎的遐思或想像,于是今天的露易莎也就扮成了半世纪前的那 一个露易莎(均由吕晶饰演),只是影像的色调作了“调棕”做旧的艺术处理,烘 托出“朦胧诗”一般的韵味和情采,并将澳门的历史与人文风情融为一体。
艺术的功力,往往就是“即小见大”。电视电影在发挥文化的想像力以 及艺术家主体性空间上的潜在能量,无疑是不容忽略的,也是颇具艺术挑战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