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教材_浅谈地理教学中社会责任感的渗透,以湘教版教材为例

浅谈地理教学中社会责任感的渗透 以湘教版教材为例

浅谈地理教学中社会责任感的渗透 以湘教版教材为例 摘 要:
高中
地理;
社会责任感;
培养;
措施 一、社会责任感的内涵 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 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所尽的义务。

社会并不是无 数个单独个体的总和,而是一个个体间相辅相成又不可分割 的整体。我们的社会不可能脱离个人而存在,但是纯粹、完 全独立的个人却是一种不存在的抽象。简单地说就是没有人 可以在缺乏交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生活,就象人体是由相互 关联的各个器官所组成的道理一样,器官之间是相互配合、 相互作用的,因为疾病的原因而手术摘除任何一个器官都会 给正常的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对社会负 责、对他人关爱的责任感,而不仅仅是为自己的需求而生活、 生存。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主要应该具备三点品质:坚 持道德上正确的主张或真理、坚持实践正义原则、愿为他人 作出奉献和牺牲。

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意义 如今已经是信息高度发达、科技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 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思 想、新观念不断涌现,社会生活更加多元。在社会经济转型 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更加需要每一 位公民加强社会责任感的意识。但是,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人为了自己的虚荣和享受而铺张浪费, 很多人为了驾车的随意而置他人的生命于不顾,还有很多人 在歹徒为非作歹的紧要关头熟视无睹,甚至还有一些人利用 自然灾害哄抬物价、扰乱民生……在需要互相帮助的社会主 义社会里,确实还有很多人为了一己私利而将社会责任感抛 到脑后,还有很多人在不经意间迷失了应当具备的起码的社 会责任。

我们高中的教育目的一贯是让学生通过高考能够进入 大学校园,毕业后能顺利找到好的工作。可是却没有谁告诉 他们,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人,接受教育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走上社会该怎样做一个社会公民? 三、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学方 法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手段和方 法,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各种有价值的生活事例, 利用现代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以丰富的手法 全方位激发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确立社会责任感的教学目标 任何一次教学都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的。除了知识目标 和能力目标外,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 的包括社会责任感在内的素质教育目标。这样,就会使学生 在枯燥的课堂学习同时,领略到了教师对于素质教育的引申, 对于社会责任感的深刻体验和认同,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学习效果,也训练了思维,强化了素质。当然,社会 责任感教育目标的制定,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和学习内容出发, 目标的制定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要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丰富、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素养 的形成。

2、以前言和章节引言内容导入社会责任感 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在每个章节的开头都有一段引言, 加上教材本身的前言,其实是一个切入社会责任感教学目标 的很好的开端,教师可以利用前言及引言内容,创设情境[1], 稍稍加以延伸,就可以对学生开展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例如, 必修Ⅰ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的引言是这样的:在浩瀚的 宇宙中,地球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星球,但又是一个极为特殊 的星球。与众多的其他星球相比,地球在体积和质量上都是 微不足道的。但由于地球特殊的环境,------,孕育了形态 各异的生命群体,繁衍了有高度智慧的人类,缔造了灿烂辉 煌的人类文明。利用这段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人类 社会在整体宇宙当中来之不易,人类文明源远流长,而作为 社会一份子的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应该对社会负点责任 呢?必修Ⅱ第四章开头引言中“环境问题表现出愈演愈烈的 趋势,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教师通过“难 道我们对自己周边的生存空间、对社会环境也无动于衷 吗?”这样的反问,自然让学生关注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3、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 教材资源是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丰富宝藏,只要留心 和认真挖掘,到处都充满了开展教育的机会。例如在必修Ⅰ 《大气环境》一节中,结合阅读部分“大气的温室效应和保 温作用”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近年来世界以 及我国各地发生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繁以致严重影响人们 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原因,从而在学生中倡导环保自然的生活 理念和低碳节能的生活方式,树立为社会尽责、为地球负责 的思想。

在《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一节中,阅读部分“自然资 源的属性”里提到: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把自然资源加工成 有价值的物质财富,从而使自然资源具有广泛的社会属性。

让学生了解到人是具体的、生活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的 一切行为不可避免地要与周围所有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 系,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必然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 的人,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就决定了人的本质,形成了人的 社会属性。借此激发学生的社会心理,促使其成长为社会意 义上的人,并要努力摒除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学会关 心社会,关爱他人,弘扬社会正气,加强志愿服务。

4、以时事和身边贴近实际的现象为例加强社会责任感 高中地理教学与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地理教材、教 学来源于生活,以社会生活为依托又以服务社会为目的。因 此,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引用时事案例和生活中的实际现象,激励学生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问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教学 内容的亲近感、时代感和熟悉感,有利于教育对象的接受和 吸收[2]。通过学生熟悉的地区知识,让学生了解到当地 政府如何围绕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而合理利用资源、转 换生产方式、升级地方经济、发展支柱产业,藉此使学生懂 得社会各界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 该尽的社会责任。

5、以图片、投影、视频等方式直观融入社会责任感 图文并茂是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特色,地图、插图可 以使学生很直观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 可以利用幻灯片、视频、图片投影、多媒体等先进手段开展 教学,尤其是利用多媒体的二维、三维地理图像来反映实际 教学内容,将抽象、微观的内容以形象和直观化的形式投影 在屏幕上,使教学内容易于理解以及被学生接受。例如可以 选用地理杂志中的自然美景,让学生在美的欣赏过程中,产 生与现实环境的视觉冲击,从而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 任感。

6、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所学知识内容,经常性地 让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学好地理、接触社会、融入社 会以及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手段。比如在讲到《交通运输 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节内容时,为了增强学生 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在的街道片区、城区开展交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际调查的 基础上,绘制出相应的交通图例,并要求学生指出当地交通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3]。同时提出社会责任感的教 学环节:要求学生从自身出发进行思考——如何以自身实际 行动为日渐拥挤的交通尽点自己的社会责任?再如,在讲到 《人口的迁移》一节时,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深入社区、居 委会调查当地人口分布概况和人口迁移规律的实践活动,借 此让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了解基层生活和外来人口的 生活状况,达到为政府分忧、为社会尽责的目的。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创造性 地利用生活素材和现代技术对学生开展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坚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提供丰富 多彩、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就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 识的同时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形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主流 价值观,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未来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志强.新课标下高中地理课堂情境教学的行动研 究.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谢谦云.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科教 文汇,2009(9). [3]杨列彬.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科 教文汇,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