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价值 让《第一朵杏花》美丽绽放《第一朵杏花》教学价值及目标达成的策略

让《第一朵杏花》美丽绽放《第一朵杏花》教学价值及目标达成的策略

让《第一朵杏花》美丽绽放《第一朵杏花》教学价值及目标 达成的策略 盖鸾英(特级教师) 《第一朵杏花》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叙 事类文章,记叙了竺可桢询问孩子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孩子不知道,第二年孩子留心观察终于掌握了第一朵杏花开 放的时间这件小事,表现了竺可桢精确观察、严谨细致的工 作态度和科学精神。

一、解读文本确立核心教学价值 文中两次描写了竺可桢与小学生的对话,这两次对话提 示语的使用非常有特点,第一次对话使用了恰当的提示语, 把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和动作刻画得很生动传神;
第二次对活 非常简洁,没用一处提示语,但确切地还原了当时的情境, 表达出了人物的心情。用与不用,各得其所。中年级的学生 在说话写话时,由于观察不够细致,常常关注不到说话人的 动作和神态,或者即使关注到了也不会用准确、恰当的语言 表达。学写人物对话提示语,能更细致地刻画人物,展示人 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而在一些特定情境下,不用提示语更能 烘托当时的情境。根据文本提示语的使用特点,结合学生的 学情,故把“提示语的不同用法”也作为文本的核心教学价 值。

二、围绕目标设计板块式学习活动 如何设计学生学习的活动呢?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板块式的学习活动。

板块一:由题生疑,调动思维。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根据预习情况,回答课文写了谁的 故事?然后介绍竺可桢的主要事迹及科学成就。课文既然是 写竺可桢的,为什么不用“竺可桢的故事”当题目呢?学生 还没有深入学习课文,是回答不上来的,让学生存疑。

课文围绕“第一朵杏花”,具体细致地描写了竺可桢如 何看杏花、谈杏花、记杏花。于是,带领学生分别研究:
2.谈杏花。默读竺可桢与孩子的第一次对话,引导学 生关注“又看花了”“习惯地问”,询问“第一朵杏花”开 放的时间等词句,体会竺可桢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3.记杏花。抓住“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 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郑重地记下”这个细节描写,体会竺 可桢为孩子能够精确观察而高兴,反衬出竺可桢精确观察、 认真严谨的习惯。

4.由竺可桢的一段话,再次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反复 读最后一自然段,结合前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他对 科学研究的态度:长年坚持不懈,精确细致地观察。结合自 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读后受到的启发,然后背诵这一自然段。

板块三:学习提示语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

第2到第5自然段竺可桢与孩子的对话中,运用了不少人 物对话的提示语:“仰起脸来天真地问”“奇怪”等,写出 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和好奇的天性,“弯下腰来”“习惯地问”,表现了竺可桢的和蔼可亲和一贯严谨的科学态度。这些提示 语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揭示了人物性格。先指导学 生圈画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提示语描写了人物的动 作、神态,让学生通过想象还原竺可桢和孩子的动作、神态, 联系生活经验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反复朗读体会 运用恰当的提示语的好处。

而第9到第10自然段的对话却没有一处提示语,引导学 生还原当时的情境,人情入境地揣摩人物的心情,试着给这 段对话加上恰当的提示语,分角色朗读加过提示语的对话, 体会人物兴奋、急切、惊奇的心情。接着引发学生思考:既 然人物对话的时候加上提示语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那这里 的对话为什么没有用提示语呢?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 让学生知道,这时的对话两个人心情都非常急迫,对话的节 奏特别快,不用提示语反而更能表达说话人的心情。最后让 学生总结:有时候加上提示语能够很好地表现当时的情景, 而有时候不加提示语,却起到了更好的效果,加不加提示语, 要看具体的情况。

板块四:拓展阅读,让人物形象更丰满。

此时,再回顾为什么用“第一朵杏花”做课题,学生的 理解就到位了:课文是围绕竺可桢和孩子关于观察“第一朵 杏花”何时开放这件事写的,更重要的是,“第一”是一个 精确数字,没有精确的观察难以发现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恰好与竺可桢精确观察、一丝不苟的严谨科学精神相一致。课题“第一朵杏花”暗示的就是竺可桢的这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