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实践与思考】人事代理制度

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大批新型企业,在此背景 下,逐渐出现了人事代理制度。各种代理业务也从小到大逐 渐发展起来,推动了人才的合理流动,促进了人才资源的市 场合理分配。高校是我国人才的培养前沿阵地,在深化人事 改革、汇聚人才的过程中,高校也在探索如何通过人事代理 制度提高教育的质量。在优化了高校队伍建设、为高校注入 全新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现实中的问题。

一、高校人事代理制度实践的现状与问题 (一)高校人事代理的形式及问题 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高校从自身的特征入手,从编制 内、编制外两方面衍生了多种代理形式:
首先依据高校之前的方式在事业编制内招人,高校和代 理人员借助合同的方式明确双方之间的劳动关联性,人事代 理人员的档案关系基本上都是由当地人才服务机构进行统 一的管理,其薪资以及补贴和学校的教职工相同。但是,我 国目前在事业单位方面并没有统一基本养老统筹机制,差异 化地区事业单位在参保险种上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有些是失 业保险,有些是医疗保险,有些只缴纳个人部分的养老保险 甚至不缴纳个人保险,那么这部分代理人员退休后的生活将 很难保障。如果随着体制内的制度进行变动,那么这些代理 人员是建立在合同基础上的,但是其权利义务范围却远远不 止合同上所约束的,表里不一,一旦出现纠纷,则难以进行有效的协调解决。

第二,依据高校之前的方式在事业编制内招人,高校及 代理人员借助合同的方式明确双方之间的劳动关联性,人事 代理人员的档案关系由当地人才交流中心管理,薪资、补贴 等和学校教职工相同。同时,高校还会为代理人员办理养老、 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在这种环 境下,人事关系以及社会保险关系上把人事代理人员以及固 定教职工进行分开,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人事代理人员的利 益。不过若是高校编制和合同聘期出现矛盾,如何保证学校 的灵活用人以及人事代理人员的自由流动权利呢?另一方 面,企业型养老金的覆盖面较广,标准较低,难以有效体现 出人事代理人员的工作经历[1]。

第三,高校在聘用人事管理人员时,从学校的实际发展 需求入手进行研究,没有受到事业编制的影响。高校及代理 人员之间通过合同的方式确立彼此的劳动关系。人事代理人 员的薪资方面根据人员的岗位以及市场价格界定,不受学历、 资历、工作经历的影响。同时,高校也会为人事代理人员办 理相应的社会保险。这种形式下的关系,将市场机制不断纳 入到高校认识管理中,打破常规人事代理人员与高校职工之 间潜在的联系和身份因素,能够在高校中建立起多元化的人 事管理机制。

第四,和第三种形式基本相同,区别在于薪资待遇上。

考虑到人事代理人员以及高校职工的感受,将其平等于高校教职工的待遇。

在多种高校人事代理形式下,间接体现出了聘用机制的 不统一性,以及社会保障的缺陷。在传统的制度下,编制和 人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意味着体制内的待遇与终身制, 人事代理的聘用合同在大多数政府下都被认作是劳动关系。

而在编制内的人事代理聘用合同,则对这种合同劳动关系以 及编制管理的理论造成了冲击。另一方面,在我国,虽然社 会保险制度正在朝着全国统筹的方向发展,为高校人事代理 制度提供了发展基础,但是仍旧在完善中。目前,在制度上 主要有两个难题:第一,行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还没 有纳入到社会保险中;
第二,事业单位保险和企业单位保险 仍旧分开,没有进行有机结合。同时,在实践中,也出现了 多种问题,例如缴费和待遇与职员的身份、户籍等多项因素 有关;
缴费负担较重,而保险的水平较低等等。

(二)人事事务及档案管理问题 高校引进人事代理制度的目的是降低人事方面投入的 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使得工作专业化。但是从很多高校的 实际情况看,不仅没有起到这种作用,反而提高了高校人事 的实际工作量,极大降低了日常工作效率,也增加了高校在 人事工作方面的成本。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档案管 理查阅繁琐。人事档案在上交到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后,各类 事务都需要去服务机构办理,例如上交材料、职称评审等等, 有些需要经过繁琐的审批手续。这样一来,大大加重了高校人事部门的工作负担,工作效率难以保证,高校管理成本增 加[2];
第二,档案资料不完整,利用效率较低。随着职 员工作经验的累计,个人的不断发展,人事档案需要不断更 新内容,从而全面反应出职工的特点。教职工在教学、管理、 科研的过程中,会在各个方面有一定的成长,但是代理机构 以及用人单位的档案管理却有着一定的滞后性,档案收集工 作不及时,很多档案中的材料出现流失的情况;
第三,资金 投入较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在管理人事档案时一般需要收 取一笔不少的管理费。而人事部门中明确规定,所有流动人 员必须要通过人才市场才能办理关系调转、保管档案等手续, 否则不具备行政效应。而在劳动部门中,规定必须要通过劳 动部门流动,否则不能办理相关的社会保险手续。因此,用 人单位在该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盲目地将这笔资 金甩给职工,必然会引发职工的不满。此外,人事部门和劳 动部门也属于不同的部门,在办理时存在多头收费、重复管 理的现象,大大增加了用人单位的资金投入。

(三)人事代理队伍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人事代理队伍普遍存在着同样的心理特 征:精神压力大,缺乏归属感。随着人事体制的持续变换, 聘用制度也频繁地改变,人事代理的多样化,导致很多人无 法明确聘用合同的内容,甚至有些人签了合同,才发现实际 情况和自己的预期不同。这样一来,很容易使职工产生较大 心理落差,不仅影响了职工的日常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会造成人事管理的争议,不利于高校的名誉。

人事代理的方式,使得教职工群体由传统的单位人逐渐 成为了社会人。从宏观角度来看,虽然有利于人员流动,但 却也很容易使得代理人员觉得自己不再属于高校的一部分, 对高校不再留恋,缺少归属感,不关心学校的发展与变动。

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一般也不会直言自己内心的意见,变 得谨小慎微。如此一来,虽然相对效地保障了高校的科研纪 律,但对于代理人员的思维及自由也是一种限制,与高校所 一直提倡的学术自由的思想不相符。

高校中的人员往往素质较高,而大多数代理人员都是有 待于历练的年轻人,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产生较大的 精神压力。同时,职业发展方向的不稳定性也使得这些人员 的焦虑更加严重。如果未来不再选择高校方面的职业,则在 高校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就浪费了,其价值会大打折扣。此外, 在市场经济下,教师也希望进入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高校 的人才流失比较严重,不利于高校队伍的建设。

二、推进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对策 (一)改革与完善人事制度 人事代理制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需要相配套的体 系。高校人事制度和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等息 息相关,一旦这些配套制度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那么会直 接阻碍人事代理制度的发展[3]。聘用制的核心在于“按 需设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因此需要系统地构建和逐步推进。在聘用制中,要明确双方的关系、法律地位、责任 义务等,依法维护个人以及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寻找新旧 体制过渡下的解决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归属以及流动 机制。

完善社会保险机制可以有效解决用人单位以及个人流 动频繁的问题,从而完善人事代理制度,为制度的实施提供 一个良好的环境。完善社会保险制度,首先要就对事业单位 的保险制度进行完善,制定统一的社会基本保险制度。同时, 还要依据高校的特点,完善相应的养老保险机制,在退休待 遇上视高校工作情况确定标准,明确学校和个体的绩效差异。

从目前我国转型期的发展情况看,在制定社会保险制度时应 当考虑到参保主体的身份以及工作变动后,不同险种之间个 人账户的转移、待遇计算等等问题。从实践上看,高校首先 应当将人事代理人员纳入到社会保险的范围内,不断完善各 类险种,保障代理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创新公共人才服务 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属于政府的办公职责,因此应当提出 政府的公益性,明确管理的范围和边界,降低服务所收取的 费用。人才交流服务部门应当重视人才的公共需求,对现有 的服务功能进行创新,在人事档案的管理制度、手段方面进 行创新。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下,要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 人事档案的管理,实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网络化,方便用 人单位、个人以及其他结构对档案的查询和应用。同时,还需要明确自身的服务功能,理清各个载体之间的关系,不断 加强高校及人事代理机构之间的沟通。此外,要对相关的法 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内容进行明确,规范化项目以及 内容,确保不同类型的人才在服务机构中享受到应有的服务, 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

(三)营造良好的高校工作环境 人事代理制度是时代不断发展下形成的一种全新的人 事管理方式。从制度的出现到实施,需要在过程中不断完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校都是跟风运用人事代理机制, 缺乏深度的分析以及研究。在人事管理中,采用的仍然是传 统的管理方式。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高校应当宣传人事管理 制度,让职工了解制度的标准、目标以及价值,强化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意识,提升职工参与人事管理制度的积极 性。

高校人事代理制度属于新兴的范畴,对于专业性以及技 术性要求偏高,所以高校必须要构建具有良好素质的工作队 伍,队伍中的职员要充分了解对制度中的政策、内容、内涵, 并对其可能对职工和学校造成的影响进行判断[4]。另一 方面,还要加强对制度的执行力度,对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 收集整理,对于职责内的任务应当充分落实,职责外的相关 事项要尽快反映到相关部门,不断完善制度的合理性,从而 推进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发展。

三、结语总的来说,高校人事代理制度可以大大改善目前高校的 工作状态,这也是当前高校保持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手段和 方法。因为高校自身的属性以及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校 自身需要一支专业性强、管理严格的人事队伍来保证高校工 作的落实。因此,高校应当对所有的职工一视同仁,保障人 事代理人员的基本礼仪。此外,还需要建立一定的激励制度, 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气氛,关心人事代 理人员的日常生活,使人事代理人员产生归属感,从而促进 高校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燕.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 江高教研究,2011(04). [2]范翡.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3]冷书君.高校人事代理制度实施效能的实证研究 [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4]徐长乐.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研究[D].合肥:安徽 大学,2013. [5]李彦禄.我国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问题与策略思考 [J].大学教育,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