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经验与经验的改造杜威论教育与民主的基础】杜威的思想

改造经验与经验的改造杜威论教育与民主的基础

改造经验与经验的改造杜威论教育与民主的基础 关于教育的本质,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 生长”“教育即改造”“学校即社会”等重要命题。留美时 期曾受业于杜威的陶行知,归国后用八年的时间实践杜威的 教育理念,多次碰壁后,他将之翻半个筋斗,提出自己的“生 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生活教育观。陶行知的探索和 改变与他努力使杜威的理论适合本国国情,以及他对平民教 育和教学做合一的关注息息相关。然而,即便是自己的教育 理论在他国充分实践并被修正,杜威仍不会改变自己的教育 理论,这是因为杜威将经验作为教育的基础。虽然经验是个 历史性话题,理性主义、经验主义等都已充分且详细地探索 并表达了自己的经验观;
但是,杜威却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发 现了经验真正的“新大陆”。杜威首先检视并批判历史上各 种成理论体系的经验观和非正式的经验观,接着继续对经验 进行改造。可以说,改造已有经验和确立“继续不断的改组 与改造”的经验观,贯穿于杜威论教育和民主的每一个角落 之中。

一、改造经验 对经验的理解,与时代主导的哲学观念与历史背景有关。

杜威在确立自己的经验观之前,详细地对历史上已有的经验 观进行了理性的、辩证的与批判性的分析。综合而言,杜威 主要检视了三种已有的经验观:与理性相对立的经验观、经 验主义的被动经验观和“无目的”的自发经验观。(一)理性主义的经验观 理性主义的经验观在本质上是与理性相对立的经验观。

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们认为知识源自对理念的“回忆”, 知识与心灵直接相关,它是理性的、高贵的、自足的、自由 的与确定的。而经验被理解为属于纯粹实际的事情,离不开 人的感官和具体的物质。经验的多样性、偶然性、零散性、 不确定性、非恒定性使得经验本身难以保持最好的状态,在 理性面前,经验丧失了指导实际事物的权威。因而经验不仅 不能划入知识与理智的范畴,反而被认为阻碍了知识的获取, 蒙蔽了人的理性。此外,人们还把经验与道德上危险的东西 相联系,经验被认为和人身体的需求与欲望密切关联,代表 着道德上堕落的、卑下的东西,经验内含着降低人的德行的 风险。而纯粹理性和精神则意味着道德上某些值得赞扬、称 道和敬重的东西。这进一步加深了经验和理性的对立。

经验和理性的这种对立最初表现在形式上的对立,之后 才发展为既在形式上又在内容上的彻底对立。在古希腊,人 的最高目的是认识神圣的事物,其相应的手段是纯粹的认知。

这种理性的认知,它对付普遍的和必然的事物,因而不是在 转瞬即逝的、相互冲突的、变化无常的事物中而是在最好状 态的自然界中去寻找。“如果我们根据两位哲学家(柏拉图 和亚里士多德)在希腊生活中所代表的东西,而不根据他们 所说的话,我们就可以概括地说,希腊人太注意对自然事实 的自由研究和对自然的审美的享受,过分深切地意识到社会根植于自然和服从自然法则,以致不会认为人和自然是彼此 冲突的。”[1]296希腊文明发生在本地,希腊人在自然中并 且借助自然来思考,尽管他们认为理性比经验高贵,但是实 质上并没有弃置经验,他们向自然和社会寻找材料,与自然 和社会直接的相互作用是他们求知的手段。而之后的亚历山 大人和罗马人的文明则是从异域继承过来的,他们吸收前人 的记录,走一条文化发展的捷径,他们的文化向后看,转向 对理念世界的回忆,而不直接向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寻找灵 感。中世纪保留了这个传统,把理性与经验的对立推上了巅 峰,相应地在教育中采用的办法是学习文献典籍,而非亲自 探究自然和社会。最初与理性相对立的经验还和实际事物保 持了联系,但随后的发展则丢弃了这一实际的然而是重要的 联系,并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和理性全面对立起来。

(二)经验主义的经验观 被理性主义排除出去了的经验,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被 经验主义捡回来了。经验主义认为,全部的知识建立在经验 上面,知识归根结底导源于经验。他们重视实际材料在心智 发展中的作用,强调必须从直接的第一手材料中获取知识, 实物必须直接作用于求知的个体,必须在个体心灵中留下实 际的印象,因为只有来源于感觉的知识才是可靠的。经验主 义还强调官能的训练,他们认为心智有一定数量现成的官能, 如知觉、注意、观察、记忆、联想、想象、比较、抽象、概 括、组合等,只要用材料来练习,就可以形成各种官能。“但是强调感觉主义也足以影响运用实物的方式” [1]287,它用错误的方式使用实物恰恰降低了实物的效用, 使真正的经验旁落。首先,心灵被降格为纯粹受纳的性质, 心灵只需要接受材料给予的刺激,而不用主动去处理材料。

“心灵愈是被动,实物愈能真正对心灵有深刻的印象。可以 这么说,心灵要是主动,它就将在求知的过程中毁坏真正的 知识,反而不能达到它自己的目的。”[1]285洛克的“白板 说”就是这种看法最直接的说明与最彻底的代表。其次,材 料被孤立地用来训练心智,“实物愈孤立,感觉的性质也愈 孤立,感觉印象作为知识的单位也愈清楚”[1]287。如此, 经验作为求知的途径.既不需要思维参与,也不需要形成意 义。

因而,经验主义一方面宣称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另一方 面却在实践上否认了经验的意义。经验于是丧失了本身应有 的实用的意义,它“不再指行动和受行动影响的途径,而变 成一个有理智意义和认知意义的名词”[1]285,这样的经验 对官能的训练和孤立知识的获得感兴趣,以致于“实践与其 说是从属于知识,不如说是成为知识的尾巴”[1]285。忽视 经验根深蒂固的、主动的、运动的、实用的因素,是经验主 义哲学观的致命缺点。

(三)“无目的”的经验观 除了检视以上两种经验观之外,杜威还辩证地批判了他 所欣赏的两种本质上相同的经验观,一种是时间上发生得较早的,原始的通过沟通与传递所获得的经验;
另一种是发生 在工业社会之前的,他所怀念的集结在家庭与家族间的通过 个人参与活动获得的经验。

杜威认为,社会不仅通过沟通,而且简直可以说,社会 在沟通中传递自身的知识、技能、信仰、风俗、观念和社会 准则等。一切真正的社会生活“不仅和沟通完全相同,而且 一切沟通都具有教育性”[1]10,和其他的教育方法相比起 来,这种教育性是一种“更为基本的和更为持久的教导方式” [1]9。在个人经验成为共同财富以前,沟通乃是一个共同参 与经验的过程。杜威还具有某种怀旧的教育情怀,他怀念工 业制度之前的家族和邻里制度,那时候一切典型工业实际上 在家庭或群集于它周围进行。每个家庭成员都竭尽自己的本 分,并与其他成员协作。儿童在参与协作的过程中,通过亲 自参与手工操作的实际过程来获取相关知识,发展观察力、 创造力、想象力、逻辑思维,培养对世界的责任感以及应当 做这些事情的义务感,以及通过直接接触实际事物而获得现 实感。

杜威认为这两种值得赞赏的经验都有某种缺陷,即它们 都是无明确的目的,它们是偶然的、自发的、零散的、碎片 化的,缺乏计划性、控制性、系统性和连续性。成人带领儿 童参与社会活动,其最直接的动机并不是帮助儿童获取有益 的经验。且随着文明的进步,社会机构越来越分化,年轻人 的能力和成年人所关心的事情之问差距越来越大,靠直接参与所积累的经验不足以使儿童有效参与成人现在和未来的 活动。此外,文化资源越来越多,单个个体既不可能掌握全 部的资源,也没必要掌握所有的资源,主要通过参与成人的 活动已经难以满足儿童建立系统性经验的需要。原始的通过 沟通、工业社会前通过参与家庭协作以及在校外活动获取的 实际的、重要的经验,它们是“在没有审慎地适应促进了解 和形成有效的理智倾向的作用的条件下进行的”[1]292,且 这些结果受到各种情况的限制。也就是说,儿童通过参与成 人的活动以及其他校外活动所获取的经验虽然是真实的、有 益的且重要的,但一方面由于缺乏为儿童经验的积累提供系 统帮助的意识,另一方面由于未加以净化,这种经验也必须 加以改造。对无目的、乏系统性的经验进行改造,正是杜威 排斥非正规教育,选择正规教育作为实现社会民主的手段的 重要原因之一。

二、经验的改造 改造经验是为了经验的继续改造,杜威吸收了他所批判 的经验中实际的、行动的以及社会性的合理成分,批驳了经 验与理性分家与对立、经验与心智发展的被动性、经验的随 意性、碎片化与“无目的”等问题。这样的分析为杜威建立 他的经验观指明了方向,即必须恢复经验的主动性、建立经 验的系统性以及沟通经验与理性。

(一)确立经验的主动性 在论述“经验的性质”时,杜威开篇就指出:“经验包含一个主动的因素和一个被动的因素。在主动的方面,经验 就是尝试;
在被动的方面,经验就是承受结果。”[1]58这 种主动性地尝试,不是胡乱地尝试,而是儿童有他自己的问 题,根据问题,一方面想解决的办法,一方面在材料上试验 他所用的方法。因而,“经验本身首先包括存在于人和他的 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主动的关系”[1]201。这表明获取经 验的主体与获取经验的材料之间存在综合的主动性;
分解开 来看,不仅获取知识的人是主动的,而且获取经验所必须的 自然和社会环境也是主动的。说个体是主动的,是因为他必 须为自己的问题与兴趣负责,他必须用灵活的、创造的、建 设性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探究与试验。说 环境是主动性的,是因为社会环境“不仅表示围绕个体的周 围事物,还表示周围事物和个体自己的主动趋势的特殊的连 续性”[1]17。只有个体主动地、有意识地参与,他周围的 环境才构成他活动的“真环境”,而不是像经验主义所谈论 的经验那样,心灵只须被动地接纳经验,不需要个体和经验 之间的沟通与对话,不需要个体为之主动地付出努力。

从时间跨度上看,经验的持续积累会转变为习惯,“经 验的连续性原则是以习惯的事实作为基础的。习惯的基本特 征是每项做过和经历过的经验会改变做着和经历着这种经 验的人”[2]255。在杜威看来,习惯是利用自然环境以达到 自己目的的能力,教育旨在培养使个人适应环境的种种习惯。

而适应必须从“控制达到目的的手段的主动的意义上来理解[1]54,即适应意味着主动地适应,主动培养习惯,使习惯 保持活力。“各种习惯和智力脱离到什么程度,这种习惯变 成呆板的动作的方法,或者变成奴役我们的动作方法就到什 么程度。”[1]57可以说,无论是经验自身还是将经验编织 进系统化的、习惯的经纬网中,经验都是主动的,且真正的 经验必须是主动的。

以儿童在游戏中模仿他人抛接球为例,从外部看,儿童 处理球的动作和别人的做法相同,我们倾向于认为儿童是因 为模仿的缘故,但是儿童为什么模仿呢?需要注意是,“模 仿的结局和模仿有助于达到结局的手段不同”[1]43,模仿 的结局是表面上和暂时的相似,只影响外表的行为,而不影 响行为的意义。但模仿有助于达到结局就不同,儿童“所以 要模仿这个做法,因为为了他自己,作为他自己主动性的一 部分,他希望有效参与这个游戏”[1]43。如果儿童自身的 主动性不在场,那么通过模仿所获得的这个经验就失去了意 义。

这个主动性,不仅在经验的起初阶段存在,即使在后期 阶段也存在,它贯穿于经验形成的始终。所以除了兴趣之外, 还需要意志与努力。这些都是保证经验的主动性的因素。

(二)恢复经验的理性 理性主义倒错经验在人的心智发展过程中应有的位置, 贬低经验的真正价值;
经验主义则排除思维的参与,孤立地 使用材料,使经验难以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然而杜威是如何恢复经验的理性因素呢? 杜威认为,“在被动的方面,经验就是承受结果”,并 且要“采取一种被动态度,愿意让经验积累、深入和成熟” [1]192。经过经验主动方面的探索与试验,经验必然会深入 到承受的结果,成为主体通过探究所获得的成果,并纳入到 用以指导和控制未来活动的关系网中。经验主义的错误之一 在于没有看到经验被动方面的意义,没有让经验继续深入并 转化为个体总体经验中的一部分。

如何保证经验通过主动方面的努力在被动方面必然是 有效的?杜威认为,在经验的主动方面和被动方面之间存在 居间的东西,即科学的思维或日反省的思维。思维是什么 呢?在杜威看来,思维是对事情的结果有一种参与其事的感 觉;
是根据已知的情况,设计一个可能的结局;
是有意识地、 准确地、审慎地努力去发现我们所作的事和所造成的结果之 间的特定的联结。那么,思维如何利用心智,如何依据已知 的情况去推断未知呢,如何去发现所做的事和结果间前前后 后的关联呢?思维转变成经验需要经过一系列步骤:发现属 于儿童自己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敏锐地观察 与审慎地调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验证假设。既然思维 在经验之内而非在经验之外运行,那么经验就具有理智的品 质,理性也就不是经验以外的东西。

理性主义贬低经验缺乏规律性与控制性,经验主义忽视 建立经验的前前后后的关联,忽视主体和经验之间真正的相互作用,碎片化的经验则置经验于偶然性之中,它停留在有 思维参与经验的前两个阶段。而经过科学思维方法所指导的 经验则克服了以上所有的困难,它把理性请回到经验之中。

在经验发展的过程中它大胆地使用感性经验,运用科学的思 维方法直接处理材料,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手段的感性经验 和作为目的的相对理性经验不断地相互转化,并最终形成一 个包含丰富感性经验的理性经验。并且,经验至此并不止步, 它不会变成一个被人接受的静止的经验,它在科学思维的指 导下,成为探究新问题、发展新经验的手段和工具,继续服 务于人发展更多经验的生长性需要。

(三)建立经验的系统性 在杜威看来,真正意义上的经验是单元性质的,而不是 孤立的元素性质的,它是整体的,囊括形成经验的过程中所 有起作用的成分。与之同样重要的是,经验还必须是有秩序 的,即经验在利用思维指导自身以及为所得的经验建立前前 后后的联系这两个必不可少的过程中都是有序的。

杜威认为,经验“不承认任何行动与材料、主体与客体 的区别,而把双方面都包括在一个不可分割的总体之中” [3]272-273。也就是说,主体带着一个属于自己的问题,把 好奇心、兴趣、努力与意志融合进材料之中,用科学思维作 为指导,最终获得一个有意义的结果,这所有的要素有组织、 有目的地交织在一起才构成经验的一个单元。在这个单元里, 既包括个体的思维、反思、学习品质、兴趣等,也包括对材料建设性的、灵活的、创造的处理,以及相匹配的能力的发 展,其中每一个成分都必不可少,都在经验的形成过程中担 负着重要且必要的作用。概括地说,经验的单元包括两个主 要的因素:主动的和被动的。主动的方面既包括个体自身建 设性的态度,如探索的欲望,还包括个体能在这个活动中做 些什么,以产生新的变化;
被动的方面既包括个体敏锐地捕 捉到活动在对我们做什么,也包括采取一种被动态度,让经 验继续积累、深入和成熟,虚心地承受所得的结果。总之, 杜威的经验观具有单元的性质,而非原子式的。

经验的秩序性表现为经验的延续性与交互性。经验的连 续性原则意味着,每种经验“既从过去经验中采纳了某些东 西,同时又以某种方式改变未来经验的性质”[2]256。在某 种意义上,每种经验都应该“提供某些东西,使人做好准备 去获得未来的更深刻更广泛的经验,这正是经验的生长、经 验的连续性和经验的改造的涵义”[2]264。经验的交互性意 味着主体与客体、动作和目的、目的与手段、主动与被动、 现在与未来的交互作用,如此,经验在横向上和纵向上看都 是有序的、系统的,且都是占据时间的,也只有这样的经验 才具有生命力,才能保证人的生长。而传统的感觉主义、理 性主义等在经验发展的过程中要么走错了路,要么终止了经 验的继续深入,他们既无从保证经验的交互性,也无从保证 经验的连续性,他们没看到“在世界上没有一种训练,像经 验的训练那样严格地受到理智的发展和指导的检验”[2]297。三、经验、教育与民主 杜威对经验进行改造以及使经验继续不断地改造,乃是 为了更高的使命,即通过健全的教育实现社会民主的使命。

健全的教育必须同时肩负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并以个人的发 展作为立足点,归根结底需要落实在经验的改造之中。改造 过的经验具有两重属性:一是内含个人思维努力、作为个人 经验的个体属性;
二是作为内含社会控制精神的社会属性。

教育必须抓住经验的这些属性,并以主动的方式和系统的形 式使经验进行继续不断的改组与改造,以此为基础驶向所期 盼的民主社会。

(一)主动作业:经验的改造途径 在提出主动作业在教育上的地位前,杜威分析了以往各 种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对经验认识的不足之处。“教育即预 备…‘教育即展开”“教育即复演”都忽视当前有机体的倾 向和当前环境的相互作用,发展和进步要么被视为过渡性质 的,要么被视为回溯性的,要么被用来为遥远的、抽象的目 标做准备,要么忽视过去对现在的指导作用而滞留在过去的 成就之中。“教育即官能的训练”和“教育即塑造”,前者 把人的活动和能力与所用的材料分离开来,后者虽把有秩序 地使用教材问题引入了教育的视野,抛弃了形式训练利用教 材纯粹训练官能的目的,但两者皆忽视个体具有许多主动和 特殊的机能,如主动性、灵活性、创造性和适应性等可贵的 品质,而这些品质有赖于各种特殊活动的宽广的和连续的相互作用。已有的教育理论要么把心灵的能力视为固定的,要 么轻视当前的主动活动,这些理念都需要加以改造。在杜威 看来,儿童和成人使用相同的心理机制学习,人的能力是会 生长的,而不是现成的与固定的,而能力的生长需要个体将 自己的智慧、兴趣与努力主动运用于当前的活动中。活动材 料以及生活环境不是可有可无的,不是心理官能训练或者赶 向未来发展的跳板,而是作为支架心智发展的工具与手段, 它服务于教育的最高目的:能力的生长、思维的灵活、心智 的成熟,总之是为了儿童的生长。

“有了生长的积累,经验才具有生命力。”[1]153要实 现指向不断生长的教育目的,教育过程就必须是“一个不断 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1]58。换句话说,“生 长的理想归结为这样的观点”[1]86,即“教育是经验的继 续不断的改组和改造,既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 来经验进程的能力”[1]87。而经验的改组与改造只有通过 改造教材、方法和思维才能实现,其最好的实现形式就是主 动作业。

主动作业是儿童带着自己的问题与兴趣,用全部身心参 与的社会活动。典型的社会活动如木工、烹饪、缝纫、金工 等,这些主动作业挑战儿童的心智,它既需要个体在情绪情 感方面的兴趣与意志,也需要个体在理智方面将科学思维实 践于探究、实验与结论检验之中,还需要个体将自身的主动 性、计划性、灵活性、创造性、坚持性、敏锐的观察等品性与能力卷入进去;
它激发儿童的社会性,因为它既要求合作. 也要求分工。如此,儿童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生活他都是统 一的,而不是分裂的,因为他所获得的经验以及他获取经验 所用的方法是一以贯之的,适用于所有有疑难的地方。这也 是杜威的高明之处,他肯定学校教育在指导儿童获得经验的 系统性、规划性与连贯性的重要作用,他也吸收了校外生活 自发的参与式教育的优点,并从理论的高度将学校教育的目 的、教材、方法全部加以改造,以实现参与式、沟通式学习 在儿童学习中的连续性与系统性。如此,儿童不仅主动地对 学习感兴趣,主动地拥有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探究、解疑、证 实.在经验的增长与改造中实现自身的生长。并且,“只要 生长在继续,能力和能力倾向的发展就是一个经常性的过 程。”[1]280 (二)社会控制:经验的民主精神 首先,每个人都在社会环境中成长,而且必须在社会环 境中成长。环境之所以有教育功能就在于它能激发个体主动 作用于周围事物,能促使个体与他人的社会活动相联系。个 体在活动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他人的性情、需要、期望、行 动等因素,他就很难完成自己的活动。此外,个人所处的整 个情境控制着个人的行为。在整个情境中,人们共同参与活 动,人们根据情境的性质来调整自身的行为。总之,环境具 有社会控制的功能,个体在获取经验的过程中必须主动注意 情境的性质、环境的要求、他人的期望与行为等等,换句话说,就是在接受社会控制。进一步说,真正的经验自身必定 内含社会控制的精神,在经验的获取过程中,无论是运用科 学思维灵活地处理材料,还是和他人的联合与共同活动,或 者利用以文字形式保存下来的间接经验,处处都发生着社会 控制。

其次,儿童作为未成熟的群体,他们需要依赖成人生活, 这种依赖有消极意义和积极意义之分。消极的依赖意味着软 弱、无能、寄生,失却了主体自身的主动性,而积极的依赖 则获得了某种补偿的力量。儿童对成人的依赖意味着人与人 之间的联合,“从物体到儿童,从儿童到物体的路径上得经 过另一个人”[4]4。。儿童与成人的联合使得成人必须考虑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需要,配合儿童发展的步伐,找准儿童的 最近发展区,最大限度地帮助儿童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发 生着两种具有社会控制性质的学习,一种是成人教导儿童, 向儿童传递生活经验;
另一种是共同生活本身所具有的教育 功能,因为“一切沟通都具有教育性”[1l]10。

以上这个道理用维果茨基的话来说就是,“在儿童的发 展中,所有的高级心理机能都两次登台:第一次是作为集体 活动、社会活动,即作为心理间的机能,第二次是作为个体 活动,作为儿童的内部思维方式,作为内部心理机能”[5]。

即所有的发展都源于人类个体间的真正关系,首先在社会的 层次,其后在个人的层次;
首先在人与人之间,然后在儿童 自身。也就是说,经验的形成首先是社会性的,其次才是个体性的,因而经验首先就具有了社会控制的民主精神,并把 这种社会控制带入到个体的行为系统中。

(三)参与式民主:教育的民主使命 杜威所设想的教育,既是支撑个人发展的脚手架,也是 撬动社会民主的杠杆。受教育的个人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 社会中的个人,是必须与社会发生关联的个人。“如果从儿 童身上舍去社会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抽象的东西;
如 果我们从社会方面舍去个人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死板 的,没有生命力的集体。”[6]5 关于通过教育实现民主的期望,杜威最赞成柏拉图的看 法。与柏拉图相一致,杜威所期待的是当社会中每个人都能 按照他的自然禀赋做有益于别人的事情时,社会就能稳固地 组织起来。与柏拉图所不同的是,杜威认为每个人在天赋能 力以及发展能力的机会上都是平等的,没有谁生来就被划定 为金质、银质或铜质,社会组织就是要利用个人特殊的和有 变化的品质,而不是把他们分成阶级。也即,杜威保证的是 人人都能平等地参与到民主社会的建设中来,而且人人都有 能力参与。学校系统所要做的是以系统的教学计划、连贯的 主动作业来改造儿童的经验,使每个儿童都能遵循生长的方 向,调动自身的兴趣、爱好、意志与努力等品质,用科学的 思维方法,用灵活的态度对待主动作业,获得能指导未来事 物的经验。在教育的社会理想上,需要按照柏拉图指出的方 向行进;
而在教育的个人理想上,则需要按照杜威设计的经验改造的方向前进。

自古希腊始,把经验与理性对立起来的做法,在对人的 认识上造成高贵与卑下的对立,在对知识的看法上造成知与 行的脱节,在教育上造成实际的和服务于社会的教育与培养 欣赏能力和提高思维能力的教育对立,在精神状态上造成自 由的与奴役的对立,在社会上造成劳动与闲暇阶级的对立, 最终使社会变成为少数人服务的社会。经验主义式的教育则 因其孤立地使用材料以及旨在训练心理官能的教育目的,使 得经验主义所培养的人失去了活力,难以获得自由处理实际 事物的能力。如果说这种教育能成功地训练人的官能,那么 它在增加经验的社会内容和社会意义上却是失败的。

因而,有意义的经验本身就蕴含着民主,它在自身的形 成过程中就将社会民主所需要的联合精神纳入到意义体系 之中。这种经验不仅是个体发展所必须的,而且还是社会民 主所需要的。掌握这种经验的个体不仅能对自己负责,还能 对社会负责,他能将自身学到的思维方式、处理材料的灵活 度以及态度与品质运用到日后的职业生活中去。继续不断改 造的经验,它不仅能使人人有倾向参与社会事务,而且能使 人人有能力参与社会管理。如此,社会将不是为某些人服务 的社会,而是对所有人负责,也被所有人负责的社会。

四、结语 为实现教育的民主使命,杜威对教育进行了自下而上的 设计。在他的理想里,先改组与改造幼儿的经验,再循序渐进至大学,再至人的职业生涯。因为人的心理是生长的与转 变的,在不同时期呈现出能力和兴趣不同的典型特征,因而, 要珍惜与利用儿童的社交性本能、探究性本能、制作的本能 和表现的本能,从当前的、行动的、儿童力所能及的事情人 手,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人手,从获取直接经验人手,再不断 改造、不断螺旋上升,建立一个庞大的、前后关联的、有意 义的、有组织的且有秩序的经验体系。总之,就是按照经验 生长的与改造的性质循序渐进地组织教育

仔细观察杜威对教育的批判,可以发现他不仅针对传统 教育,还针对当时的进步教育与欧洲的新教育。杜威认为, 传统教育在处理经验的主动和被动方面都是失败的,这样的 教育既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又难以帮助学生获取有意义的 经验。用马拉古奇的话来说,“孩子有一百种语言,还多了 一百种的百倍再百倍,但是他们偷走了九十九种。学校和文 化,把脑袋与身体分开。他们告诉孩子:不要用双手去想, 不要用脑袋去做,只要倾听但不要说话,了解但毫无喜悦” [7],“以至于儿童被送去受训练的地方正是世界上最难得 到经验的场所”[6]31。新教育和进步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 反动,它反对外部的灌输,主张表现个性和培养个性;
反对 外部纪律,主张自由活动;
反对为遥远的未来做准备,主张 尽量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机会,等等。然而,在杜威看来, 进步教育是用“非此即彼”的视角来看问题,只是消极地反 对曾在传统教育中流行的东西,而不是建设性地发展自己的哲学。不以经验的理论为基础积极地考虑目标、方法和教材。

且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由于过分注重给予学生自由而忽视 积极的指导与社会控制,反过来又削弱了教育的民主精神。

教育,一方面要通过经验的改造来发展个人的能力,另 一方面又要通过被改造的新人来建设民主社会。这样的教育 需要一个正确的、统一的经验观念:继续不断的改组与改造 的、生长的经验观。值得注意的是,建立在“经验的改造” 基础上的教育,并不是一条比传统的教育之路或进步主义之 路容易走的道路,相反,它是一条更艰辛和更困难的道路。

教育,冠以何名义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究竟什么东西才 有资格配得上教育这一名称”[2]298。杜威所瞄准的“教育 即经验的改造”,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必然会遇到更大的风 浪,会碰到更多的礁石。然而,在洞悉了已有经验观的优点 与不足,坚定了自己的教育改造信念之后,生长的、改造的 经验观并不会被轻易抛弃。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 民教育出版社,19 90. [2]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l.姜文闵,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赵祥麟,王承绪,编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272-273. [4]维果茨基,社会中的心智:高层次心理过程的发展[Ml.蔡敏玲,陈正乾,译.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199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