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父亲的精美散文|描写夏的优美散文

描写父亲的精美散文

描写父亲的精美散文 描写父亲的精美散文:我的父亲 这两天拿到一个主题叫“感动”,于是就在脑海中酝酿着想试着去写父 亲,其实这个念头存在我的脑海中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甚至不是一年两年了。不 知该用什么语言才能让我所写出的父亲是我心中所想的样子,害怕自己有限的文 笔连自己都不能打动,更害怕这些文字不能将我爱的父亲描写的饱满。父亲的一 生岂是一篇文章就能折射的啊。

小时候一直觉得父亲是个脾气很怪的人,不仅仅是我害怕他,更是我 家周围的小朋友都怕他,其实父亲并不是很多话,他说话很少,几乎不多说一句 废话,就连偶尔的一次奶奶都和我说,小时候的父亲一个人在她身边玩上一天都 有可能一句话都不和她说。但是那一次,我真的把父亲惹恼了,那一年我两岁多 点,就在我妈妈生我弟弟的那一年,妈妈在坐月子,奶奶每天都会给妈妈做些营 养餐,也不记得那天奶奶给妈妈做了什么,我跌跌撞撞的跑过去也要吃,一不小 心打翻了妈妈手里的吃了一半的碗,妈妈也吃不了了,奶奶急着抱起我检查我身 体有没有烫到,看我哭得稀里哗啦的要吃,奶奶就哄我说宝宝不哭不哭奶奶再去 做,就知道自己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爷爷奶奶每天都宠着我,什么样的愿望都能 实现,揉揉哭红的眼睛立马笑了。这时父亲正好进屋,发现我打了碗还哭着要吃, 就对奶奶说不要理她,不能像你们这样宠着她下去,何况马上就要吃饭了,等等 一起吃饭吧,我大概听懂了爸爸凶我的意思,就把爸爸往外推,嘴里念叨着爸爸 真讨厌,看到一向少语的父亲这样,奶奶也不敢再坚持给我和妈妈再去做,放下 我就去厨房做饭了。

我那时还真的像个小公主一样的生气,一个人坐在那玩,谁都不理我, 吃饭时,爸爸说吃饭了,你吃吗我撅着小嘴说不吃不吃,你去吃吧。其实我心里 窃喜每次这招绝食很管用的,只要我不吃饭,他们就会哄我先吃饭,特别是爷爷 奶奶饭后还会答应给我买零食,可是这一次失算了,父亲不让他们出来哄我,让 我知道自己选择不吃饭就得承受肚子挨饿的痛苦,我自己坐在外面等啊等啊就想 他们出来再哄我一次我就吃饭,可是他们迟迟没有出来,后来我气鼓鼓的进屋, 一把沙子洒向了他们的饭桌,嘴里嘟哝着,你们不哄宝宝吃饭,宝宝也不给你们 吃。。。。。。顿时,父亲的脸都气绿了,火冒山丈直接把我揪起来提到外面开 始打我,我就像快要被杀了似的大哭嗷叫,爷爷奶奶都跟着出来劝说父亲,希望父亲原谅幼小的我,父亲却执意说,这次必须的惩罚我,不能让我这样目无尊长 的放肆下去,说着就用他那45码的鞋打我的屁股,听到我的哭喊,妈妈也出来劝 我爸爸,可是一切都是无济于事,妈妈流着泪看着父亲一下接一下的打我屁股, 父亲打完我之后还让我给爷爷奶奶道歉,并且让我保证以后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 那一次挨了父亲的第一次打,也是这么写年中的唯一一次,依稀记得父亲打完我 之后蹲在那不停地抽烟。

晚上奶奶帮我洗澡看到我屁股上的鞋印也流泪了,在那个小小的年纪, 我讨厌了父亲,好长一段时间不再叫他爸爸,不再和他说话,即便走路都绕着避 开他。后来听妈妈说他也为此难过了好久,而且在打完我的那天晚上,趁我睡着 了还偷偷看了我屁股上的鞋印,心里也是心疼的厉害,只是父亲不愿意表现出来, 渐渐地我也明白了那次父亲打我是出自于教育。父亲的形象总是那样亘古不变 ——伟岸、刚毅。

还有一件小事是我高三毕业那一年,为了选专业和学校,没少和父亲 闹别扭,我就是想离家远些,觉得这样会有自己的大空间,可以自己自由自在的 玩,但是最后父亲搁下一句话“离家近些,这样我和你妈妈方便去看你,也方便 你自己回家”。后来我妥协了,选择了离家很近的一所学校。

报到那天是父亲送我去学校的,那天,学校好不热闹,来来往往好多 的人,而且大门口放了好多花圈,我还郁闷的对父亲说,没想到徐州离连云港这 么近,可是欢迎仪式却是这么大的区别,欢迎新生的到来用花圈,真是匪夷所思, 父亲想要说些什么的可是却又欲言又止。到宿舍时,我无辜的站在一边吃着苹果, 是父亲帮我铺好的蚊帐和席子,依稀记得那时父亲在我的床前笨拙的忙来忙去的 画面,其实在家父亲很少做这些事的,现在想起来真的有些心酸。临走时还嘱咐 我在校要照顾好自己,有事没事记得常打电话回家,他说的话总是那么言简意赅。

后来有次打电话回家听妈妈说,父亲那天送我去学校时,发现学校出事了,学生 家长在闹事,父亲担心我会因此而坏了心情,正想引开我的注意力,没想到我这 个傻丫头竟然把花圈理解成欢迎新生的仪式,因此就让我顺着我自己的想法理解 了。

直至参加工作了,每天打电话回家,打的都是妈妈号码,也只能记得 妈妈的号码,父亲的号码总是记不住,也无数次想要背下来,可是就是记不住, 每次和妈妈聊天都能够说上好久。可是父亲的电话总是很少被拨出,也是偶尔的 一次和妈妈的通话中,听到妈妈说离我远点,我都听不见了,我问妈妈怎么了, 妈妈说:“你爸爸也把耳朵凑在电话边上听你讲话呢,每次都是这样的,还和我说女儿总是和自己不亲,每次打电话都和妈聊好久,却很少打电话给他。”,顿 时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原来每次打电话回家,父亲也都在听着我的声音, 只是知道我一切安好时不出声的笑笑却什么也不说。这就是父亲,沉默、不语却 一直关注我的生活。

后来我渐渐也试着在和妈妈通完话再拨通父亲的电话,他总会说不是 刚和你妈通完话吗怎么还拨我的电话,我就会撒娇的说,老爸,我也想你啊,也 想和你谈谈我的理想我的未来啊,我也会在周末回家的时候,故意多陪他一会, 逗他开心,有时还故意扬言说要陪他喝两杯酒呢,可是每次都受不了酒的辛辣, 而可怜巴巴的求他把自己的也喝了,但是尽管这样他依旧很开心。

渐渐地发现父亲不再是脾气怪戾,做事雷厉风行果断刚毅的人……他 有他固有的父爱慈祥,只是父爱的表达方式不像母爱那样直接易懂,不知何时发 现父亲的两鬓也白了,额上青筋暴起,而步履已开始蹒跚,也不再是那个健步如 飞的男人了,终究还是躲不过岁月的摧残,父亲真的变老了,在我还没有来得及 长大,他已经悄无声息的老了。随着年纪大了,他会凡事征求我的建议,有时也 会俏皮的问我什么时候能把自己嫁出去啊,我会故作依赖的说,我不要嫁人,我 要一辈子跟你和妈妈一起住,吃你们的喝你们的。他会故作严厉的说那怎么行啊 可是当我第一次把男朋友带回家时,我看出了父亲的局促,他和妈妈一样舍不得 我离开这个家,他只是怕以后会没有人会像他们一样照顾我,关心我。所以我也 一直担心自己出嫁那天看到他们二老依依不舍的那一幕…… 我曾静下心来算过一笔帐,就算我每月回家四天,这样一年回家48 天,加上国庆7天,年假7天,都不出去玩,只回家陪父母,这样一年陪在父母身 边也就只有62天,所以更加坚信我要经常回家陪陪日渐老去父母,特别要多花些 时间陪陪不善言语的父亲。我还想呼吁所有在外的孩子们,即便不能经常回家陪 父母,也要经常打电话回家,更不能遗忘了咱的老父亲,要经常和他聊聊天,让 他感觉到你在乎她,哪怕只是和他说说你的工作…… 描写父亲的精美散文:父亲与酒 早就想为父亲写点什么,但拿起笔来又不知从何写起。人们常说父爱 如山,但对于这座山的形貌、结构、内质与品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横 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即使大笔如椽的文坛巨子,也只能写出《背 影》,而无法描写出全貌,何况我的笔是那样的单薄和渺小。作为基层的农村党员干部,父亲的一生,早在1994年村支部的悼词中 就盖棺定论了。但作为一家之长,父亲在我的印象中是和酒连在一起的。他活了 83岁,当了20多年的村干部,交了40多年的党费和公粮,做了50多年的犁耙工夫, 养育了7个子女。一生没有其他爱好,也没有多大的欲望,最大嗜好就是喝点小 酒。酒是他劳累之余最好的慰藉;是他抵挡病痛的良药;是他的情感居所和精神寄 托;更是他人性品行的量杯。早已融入了他的血液,与他终身相伴。

父亲酒龄有多长,我不知道。听母亲介绍,父亲生于民国元年(公元 1912年),祖父早逝,早早便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闯荡 了近40年。躲兵灾、做苦力、当挑夫、打短工、逃荒讨饭……什么苦活都干过, 落下一身伤病。听一位老中医说,酒能舒筋活血、健脾开胃、还能提神解乏,便 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把父亲与酒连在一起,是因为父亲的酒道,颠覆了世俗 和传统的酒文化,达到时了我们后辈无法企及的境界。

在传统酒文化中,“好酒”与“贪杯”是连在一起的,并为此找出了很多 理由:如“酒醉英雄汉”“今朝有酒今朝醉”“酒逢知己千杯少”“感情深,一口闷”等 等。总之喝酒图醉,要么自己喝醉,要么把别人灌醉。但是父亲好酒,却从不贪 杯;他喝酒,但不酗酒。早年也许是家里贫穷,他喝的是几毛钱一斤的散装红薯 酒,一餐不过一茶杯,不到二两酒。后来条件好了,喝的是农村自酝的粮食酒, 每餐也不超过两杯。不管什么场合,也不管怎样的好酒,酒不过三,这是他坚守 的铁律。在酒桌上,他既不扯皮耍赖,也不弄虚作假;他不当“英雄”,也不硬要 别人当“英雄”。不管人家多么轰轰烈烈,他浅酌慢饮,人家扒在桌上了,他三杯 酒也喝完了。因此,父亲酒量有多大,我不知道,其他人也很少知道,因为他从 来没喝醉过。

“酒能乱性,佛家戒之”,这是佛家的信条。而父亲却反其道而行之, 他喝酒不但不乱性,而是用来养性的。在父亲心中,酒是感情浓缩的液体,是打 开心灵居所的钥匙。父亲没有多少文化,但很会说话。他的知识不从书本上看来 的,而是从人际交往中听来的,酒就是他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我读小学的时候, 父亲担任村支部副书记兼任治安调解工作,很多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的当事人都 找到家里来,父亲总是和颜悦色地接待,从不烦躁或动怒。遇到特别难缠的角色, 父亲便将当事人请上桌,拿出自己的酒壶,各倒上一杯酒,再叫母亲炒上一碟花 生米或豌豆,挖出一碗坛子菜,两人边喝边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锦言妙语 脱口而出。往往酒一喝完,心结也就化解了。来找父亲的人,大都是怒气冲冲或 哭天抹泪而来,面带笑容而去。所以在众人心目中,父亲是个好人。文革时期“炮打九级司令部”,父亲也是批判对象之一。但不管造反派怎么动员,就是没有人 起来揭发父亲,造反派“挖洞寻蛇打”,最后找到父亲唯一的“罪过”是:在老屋改 建时,父亲把老屋旁边一棵枯死多年的樟树挖掉了。1994年父亲逝世后,前来悼 念的乡亲们大都泪眼婆娑,见到我们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父亲生前所做的一两件 好事,很多事情,是我们平时所不知道的。

“冷酒伤肝、热酒伤肺、不喝又伤心。”这条世俗的酒道,用在父亲身 上也成了悖论。父亲喝酒不但不伤身,而且还能健身、养身。我小的时候,父亲 便患有严重的胃病,一到冬天发作犹其厉害。每次在做完田地工夫回家,或晚上 在大队部开会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燃起一炉大火,把胸前的衣服撩开,靠近火 炉烤火。然后把“苏打片”或“陈香露白露”一把把倒在口里,嚼细后就着热水咽下 去,但效果并不明显。开始我们以为这是父亲长期喝酒所致,便力劝父亲戒酒。

但父亲不听,只是在喝酒的方式上作了一些改良,冬天不再喝冷酒,把酒倒在一 把带嘴的酒壶里,放进一匙红糖和几片姜,放在火炉灰中煨热,也不要酒杯,嘴 对着壶嘴,就着火炉上挂锅里的热菜,咂巴着喝。后来,他的胃病竟奇迹般的好 了。听村里的赤脚医生说,父亲的胃病属于寒胃,父亲这样喝酒方式恰好能驱寒 健胃。从此,我们再也不劝父亲戒酒了,每次回家,都要给父亲带几瓶好一点的 瓶装酒,但等我们一走,父亲便到村里的代销店把瓶装酒换成了散装的粮食酒, 说是喝粮食酒习惯、顺口。

“酒逢知己饮”这是包括我在内的多大数人的酒道。家里来了客人,或 好友来访,搞上一桌子的下酒菜,喝得杯盘狼藉,酩酊大醉。

家里没在客人,大都是不喝酒的。但父亲喝酒,大部分时间是一个人 独斟自饮,早年时候三五好友喝酒,通常是一碟花生米、一盘豆腐干、一碗坛子 菜就行了,如果再加上一盘猪肝,便是上等佳肴。天南地北喝个微醺就到时顶了。

晚年牙齿不行了,酒还是照喝不误,喝酒的方式也一成不变,只是下酒菜换成了 猪肺煮豆腐这样的软食。直到83岁高龄,父亲仍然耳不聋、眼不花、头脑清醒, 每天都要走五里路。

1993年阴历正月初8,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回家给父亲过生日,陪父亲 喝完酒后,父亲突然提出要和我们一起去看看母亲,来到母亲的墓地,父亲指着 旁边的空地说,我的把时间不多了,我死之后,你们把我和你母亲葬在一处。当 时我们以为父亲就是随口一说,并没在意,没想到真的是一语成谶。1994年阴历 腊月初一的傍晚,父亲和曾孙子玩完用手指下酒吃的游戏,回到他一直坚守的老 屋,便顺着门框溜下地,再也没有起来。父亲走后,我们把他安葬在他自择的墓地,每次回家扫墓,看到墓地 上不知名的小草随风摇曳,我好像看到父亲品酒时那惬意的神态,在袅袅的香烛 烟雾中我似乎闻到了一种异样的酒香,这是父亲常喝的粮食酒,虽不浓烈却很地 道,清纯、厚重、持久,让人回味无穷。

是啊,酒道即人道,需慢慢品味,才能悟出真谛,人生亦然。

描写父亲的精美散文:我的父亲 对于他的最初记忆,不是他的拥抱与爱抚,而是那两本大相册,相册 里都是他的照片,穿着一身军装,或站在长城之巅、或躺在雪松之下、或趴在雪 地丛中、或立在天安门前、……唯一不变的就是他那穿着军装帅帅的模样。小时 候的我总是在相册中寻找他的影子,以致于在现实中我一看见身穿军装的人就亲 切地叫“爸爸”。

十足的兵味 生活中的他虽退伍多年,但在部队里养成的性格与习惯一直陪伴着他, 走起路来腰杆挺拔、步伐有力,一眼就能看出他那十足的兵味。至今他的身上仍 有着当兵人身上那独特的气质,是岁月抹不掉的。

他喜欢看历史纪录片,只要跟他那个年代有关系的一切,他都会关注。

他总是给我讲些影响他们那一代的历史,尤其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 成立后的那些事。从小就培养起了我对历史的兴趣,这对我今后的文学及历史学 习提供有了很大的帮助。

他对军旅片、打仗片特别痴迷,像《铁道游击队》这部电视剧,他百 看不厌,甚至哪一集最精彩他都能记下。有次我假期回家,他特兴奋得直接跳到 那一集播放给我们看。也就是在他的熏陶下,我也成为一个小军迷。记得《士兵 突击》第一天放映时,我和他一起窝在沙发里看到午夜12点多才去睡。

上了大学后,我回家机会更少了,但是我和爸爸之间的联系纽带一直 没有断。像前阵子《麻辣女兵》正在热播时,我还在上大学,每天我都会在电脑 上三集跟看这部电视剧。回到家听妈妈说,爸爸每天下班回来看这部电视剧直到 很晚才去睡,有时甚至痴迷到看了一整夜,第二天上班还跟没事儿人似的。我当 下说道:“我也是每天都跟着看的”。妈妈笑道:“你看你们这两个十足的军迷,不在一块儿步伐还这么一致,不愧是父女啊”!我和爸爸在一旁嘿嘿直乐。

定格的青春 都说部队是个大熔炉,锻造人的性格,培养人的精神,直到那一次我 才真正了解到,部队对他而言不仅仅是个大熔炉,更是被定格的青春。

那是2010年的夏天,我们一起回到了他奉献青春的地方。那年我考上 了大学,也就借着送我上大学的机会,我们路过北京,来到了叔叔家,他才能再 次来到这个阔别20年的地方——北京军区政治部大院,这时我才知道,原来那两 本相册里的多数照片背景就是在这个地方。不仅爸爸与过去的自己有了次亲密的 接触,我也像走进了自己的童年。

当时是下午,晚饭还没开,叔叔先让我们去大院里转转。下了楼,爸 爸就成了我的导游,带领我走过那影响他一生岁月的地方。他步伐缓慢,惊喜的 神情中又流露着岁月的沧桑。他指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坡对我说,那个地方他 曾经带领着全班人一起开荒、种蔬菜,他说那时他是全班种的最好的。我们慢慢 地往前走,他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变了,全都变了”。那宿舍楼变了, 操场变了,道路也变了……我跟在他身后,看着那背影,使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背 影》里的父亲。同样地,面对着现实版的他,我深刻得感受到,这里就是他的灵 魂所在。

我也理解了,为什么爸爸坚持要来送我去上学,一是担心我一个女孩 子第一次出远门不放心;二是因为这里有他久久难以割舍的情怀。我很庆幸,我 没有让爸爸错过这次也许是生命中最后一次回到这里的机会。

永远的榜样 是的,他是我永远的榜样。退伍后,他在社会最底层摸爬滚打。20 年来,他没有被生活所打倒,凭着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社会打出自己的一片天。

他对我说的最多的话就是靠自己,要自己长本事。他常说,“刮风不 如下雨,靠人不如靠己”。他总是告诫我,胆子要大一些,要敢闯。

记得高考后,他骑三轮摩托车载着我和弟弟去县城,回家路上,走到 了这条路的终点却发现道路整修,前面十字路口处堵住了。我说咱还是按原路返 回吧。可是他返回了不到50米,就又掉头回来了,之后就直接钻进了道路旁边的小树林里,载着我和弟弟在树林里“横冲直撞”。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我和弟 弟都说,咱还是回去吧,费点时间就费点时间。可是爸爸却越走越来劲儿,直愣 愣的往前开。没办法,我和弟弟只好祈求能够早点找到出口,还现场当起了指挥, 真有种野外冒险的感觉。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摩托车左拐右拐的竟然开出小树 林,来到了大道上。那一刻,我们齐声欢呼。

爸爸即兴说道:“做人呐就要敢闯,你爸爸我这数十年不也闯出来了 吗你们还年轻以后自己要面对的事还有很多,不要害怕,没有路走就闯出一条路”。

是啊,没有路走就闯出一条路,正是这句话,一直激励我奋力前行,伴我飞向更 高、更远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