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历史有关的成语故事
和历史有关的成语故事 和历史有关的成语故事篇一:悬梁刺股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 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 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 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 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 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 心发愤图强努力读书。
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 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这两个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个成语。悬梁其解为:用绳索等吊具 绑其头部(头发),使其固定在一个空间位置(悬空),不会因困倦自由活动,其中 “梁” 指房梁,“股”在古代为大腿的意思,故为“股”。
故“悬梁刺股”也称:头悬梁,锥刺股。
和历史有关的成语故事篇二:曲高和寡 战国的时候,楚国有个叫宋玉的人,他文才出众,能言善辩,楚王非 常赏识他,这遭到了很多同事的嫉妒和怨恨,于是便有人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
有一次,楚襄王问他:“先生最近有行为失检的地方吗为什么有人对 你有许多不好的议论呢” 宋玉若无其事地回答说:“喂,是的,有这回事。请大王宽恕我,听 我讲个故事:最近,有位客人来到我们郢都唱歌。他开始唱的,是非常通俗的《下 里》和《巴人》,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好几千人。接着,他唱起了还算通俗的《阳阿》和《薤露》,城里跟他唱的要比开始的少多了,但还有好几百人。后来他唱 格调比较高难的《阳春》和《白雪》,城里跟他唱的只有几十个人了。最后,他 唱出格调高雅的商音、羽音,又杂以流利的徵音,城里跟着唱的人更少,只有几 个人了。” 说到这里,宋玉对楚王说:“由此可见,唱的曲子格调越是高雅, 能 跟着唱的也就越少。圣人有奇伟的思想和表现,所以超出常人。一般人又怎能理 解 我的所作所为呢” 楚王听了,说:“哦!我明白了!” 和历史有关的成语故事篇三:三寸之舌 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请求 援兵,同时缔结联合抗秦的盟约。平原君决定带20个文武双全的勇士同去,但挑 来挑去,还缺一个人。
后来,一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己推荐自己。平原君觉得平时对他毫无 印象,考问了他一番后,勉强同意他一起去。
貌不惊人的毛遂,其实是个能言善辩的人。到楚国后,他和同行的19 个人谈论起天下大事,头头是道,大家对他的学问和辩才都佩服不已。
平原君与楚平王会谈那天,两人从早晨一直谈到中午,还未谈出结果。
19个门客十分焦急,毛遂便自告奋勇上殿去看看情况。
毛遂按着剑从容不迫地走上了台阶。楚王瞧不起他,要他退下去,他 却紫握剑柄,大步走到楚王面前说:“大王敢当着我主人的面对我如此无礼,不 过是倚仗楚军人多势众罢了。但现在您跟我距离不到十步,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 手里,楚军再多也没有用。” 接着,毛遂义正词严地从历史到现实分析了楚、赵两国的关系…说明 赵国派使臣来缔约联合抗秦,乃是为了救助楚国,而不只是为了赵国自己。
楚王觉得毛遂说得有理,就与平原君一起举行了缔约仪式。这样,联 合抗秦的大事圆满办成。
平原君带一行人回到赵国后,和人谈起毛遂这次的功劳,感慨万分他说:“我今后再也不敢谈论识别人才的事了。我识别过的人才,多达上千人,少 说也有几百人。自以为天下真有本事的人都逃不过我的眼睛,但却偏偏没有识别 出毛遂先生的才干,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地位重于九鼎等国宝。毛先生 对楚国的那一席话,胜过了百万雄师!” 从此,毛遂受到了平原君的重用,被奉为上宾。
看过和历史有关的成语故事还看了:
1.历史成语故事有哪些 2.有关历史的成语故事 3.历史的成语典故和出处大全 4.写有关历史的成语故事 5.历史成语故事和寓意 6.历史著名的成语典故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