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物故事会手抄报素材:关于人物故事的手抄报

古代人物故事会手抄报素材

古代人物故事会手抄报素材 历史故事即生动又有趣,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状态,而且也更符合现 代初中思维发展的需要,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古代人物故事会手抄 报素材

古代人物故事会手抄报素材1:梅兰芳蓄胡拒为侵略者演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梅兰芳被迫从北京 迁居上海。为应和国内的抗战气氛,他倾注了极大的爱国热情,连续赶排了《抗 金兵》、《生死恨》等剧,以期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日士气。与此同时,他接到了 苏联官方的演出邀请,然而如果乘火车去苏联,则必须经过“伪满洲国”。得知此 事,他明确向苏方表示:绝不会踏过日本侵略者侵占下的中国土地去苏联,否则 宁愿取消此行。苏方见他态度坚决,不得已改派专轮将他先接到海参崴,然后再 在那里乘火车直达莫斯科。抵达苏联后,他的演出大获成功,原定8场演出,被 增加至15场,大部分苏共政治局委员和包括高尔基在内的文艺界知名人士都到场 观看,最后一场谢幕达18次之多。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很快侵占 了上海。自此,梅兰芳开始坚决拒绝登台演出,不给日本侵略者表演。由于断绝 了经济来源,梅兰芳一家生活窘迫,甚至靠典 当度日。此间,曾有一个伪装成好人的汉奸数次上门纠缠游说,“演 几场普通的营业戏和政治毫无关系,您现在坐吃山空,生活很不宽裕,只要梅老 板出来演一场,一百根金条马上送到府上!”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朋友劝说梅兰芳 为了生计去演出几场;但也有朋友力荐梅兰芳拒绝演出,避免给日本人留下口实。

多重压力聚于梅兰芳一人身上,最终,梅兰芳喝道,“这个口子开不得!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我们不能上这个当!” 蓄胡明志拒为日本人登台 1938年初,梅兰芳全家移居香港,深居简出,很少露面。他每天作画, 他喜欢画飞鸟、佛像、草虫、游鱼、虾等物。

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梅兰芳开始思考对策,并想出了“蓄发明志”的办法。他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当时只感觉到形势越来越严重,得想个办法 对付。有一天早晨正对着镜子刮脸,忽发奇想,如果我能长出泰戈尔那样一大把 胡子就好了。于是我三天没刮脸,胡子长得还真快,小胡子不久就留起来了。虽 没有成为飘洒胸前的美髯公,没想到这还真成了我拒绝演出的一张王牌。” 在此期间,曾有汉奸褚民谊来劝降,他本身也是资深票友,梅兰芳拒 绝之后,嘲讽他说:“你演得好,不如你自己演吧。”梅兰芳还对友人说,“别瞧 我这一撮胡子,将来可有用处。日本人要是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 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了。” 1942年1月,香港的日本驻军司令酒井看到梅兰芳蓄胡子,惊讶地问:
“像你这样的大艺术家,怎能退出舞台艺术”梅兰芳回答说:“我是个唱旦角的, 如今年岁大了,扮相也不好看,嗓子也不行了,已经不能再演戏了,这几年我都 是在家赋闲习画,颐养天年啊!”数日后,酒井派人找梅兰芳,一定要他登台演出 几场,以表现日本统治香港后的繁荣。正巧,此时梅兰芳患了严重牙病,半边脸 都肿了,酒井获悉后无可奈何,只好作罢。

卖画谋生打伤寒针佯装病 为了摆脱香港日伪的纠缠,梅兰芳一家当机立断,离开香港返回阔别 三年多的上海老家。此举令日本侵略者恼羞成怒,将其存于香港银行的高额存款 全部冻结。梅兰芳全家的生活顿时举步维艰,梅兰芳夫人急中生智,提议像何香 凝女士一样卖画谋生。当市民看到醒目的“本店出售梅兰芳先生画作,欢迎光临” 的广告时,争相购买。不到两天就全部售罄,许多知名人士还提出为梅兰芳办画 展。

然而日伪汉奸获知此事后大肆捣乱,派来便衣警察提前进入展览大厅 大做手脚,驱赶前来参观的群众。梅兰芳走进展厅后,发现每幅画上都用大头针 别着纸条,分别写有“汪主席订购”、“冈村宁次长官订购”……还有一些写着“送 东京展览”。梅兰芳夫妇目睹此景,立即拿起桌上的裁纸刀,刺向一幅幅图画。

之后不久,汪伪特务头子吴世宝提出要宴请梅兰芳做一次慰问演出, 并于次日对梅兰芳夫人说,“如今日本人当道,还是识相点为好。”梅夫人当即回 击说:“梅兰芳是个中国人,岂能出卖祖宗、放弃节操!”特务头子听后勃然大怒, 硬领着梅夫人去看血淋淋的刑具,接着又在宴席上端来一铁罐硝镪水进行威胁, 梅夫人毫不畏惧,镇定自若地说:“硝镪水岂能毁掉他的国格和人格!”言罢,拂袖而去。

在这一严峻形势下,梅兰芳夫妇想起在香港以牙痛驱走日本人的经验, 连续注射了三次伤寒预防针,冒着数日高烧40度的生命危险,佯称病重。日本人 来后,摸了梅兰芳滚烫的额头,信以为真,只好无奈地摇着头走了。

抗战胜利落须恢复青春容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了。正在全家欢庆的那一天,梅兰芳忽然 从客厅里不见了,老幼正在诧异,梅兰芳眉开眼笑地以折扇半遮着脸的下部从内 室出来,幽默地笑道:
“瞧!我给你们变个戏法儿!”然后,他像魔术师般的缓慢地移开折扇, 露出了依然当年的青春面容,小胡子突然消失了!这引起了全家和许多在座老朋 友的一片欢呼。

史迹寻踪 梅兰芳纪念馆 梅兰芳纪念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这里是梅兰芳度过人 生最后10年的地方。1986年10月,故居对外开放。院内陈列着梅兰芳使用过的部 分戏装、道具、馆藏资料及国内外友人赠送梅兰芳的书法、绘画等纪念品。

补白 梅兰芳入党 1959年3月16日,梅兰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入党时他谈起自己说:
“我在抗战时期有点爱国表现,党肯定我,人民鼓励我,我感到莫大安慰。我知 道,党和人民鼓励我,是体谅我当时的实际处境,能够保持气节,觉得难能可贵。

可是我意识到自己做得还是很不够的。比如说,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中国人都像 我那样隐居起来,中华民族能解放吗所以比起八路军、新四军,特别比起那些为 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和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奋战、流血牺牲的文艺战士,我感到惭 愧,我今后要向他们学习。”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古代人物故事会手抄报素材2:刘伯温的故事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从凤阳出发,攻克了金陵,旗开得胜,威风凛 凛。进军江浙又获节节胜利,取金华,定括苍,更是振奋人心。朱大将军为创建 大业,壮志满怀,派人盖起了礼贤馆,叫人贴出了招贤榜。浦江宋濂,丽水叶琛, 龙泉章溢,都引到了婺江。

朱元璋大将军欢欢喜喜,设宴迎贤,大营内外热热闹闹,灯火辉煌。

席上,金华火腿喷喷香,兰溪鲤鱼活鲜鲜,绍兴老酒绿汪汪。宴间,宋濂站起来 说:“大将军,我仨才疏学浅,恐怕邦不了大忙。还有一个好友,名叫刘伯温, 他上懂天文,下知地理,满腹文章,才学过人。将军如愿意,可派人聘他来,共 辅大业,建国安邦。”朱元璋一听又惊又喜,忙说:“你,你快讲,刘贤士今在何 方” 宋濂见朱元璋求贤若渴,便说:“刘伯温今在青田九都南田。” 朱元璋“嗯”了一声,也说:“刘伯温今在青田九都南田!” 叶琛说:“到九都要过三十六渡水,七十二座岗。” 朱元璋“啊”了一声,跟着说:“到九都要过三十六渡水,七十二座岗。” 章溢说:“你要诚心去聘,黄铜不值钱,黄金不论两!” 朱元璋“唔”了一声,点点头说:“你要诚心去聘,黄金不值钱,黄铜 不论两!” 宋濂三人轻轻地发了笑,朱元璋知道自己说错了,脸红得象块猪肝, 慌忙举起酒杯说:“来来来,痛饮几杯吧!” 朱元璋要派人去请刘伯温了,大营里外忙得团团转,丝库取绸缎,银 库包白银。绸缎量了一千尺,白银称了一千两,朱元璋马上派人送到南田去。那 送礼的人们翻过了七十二岗,涉过了三十六条水,走啊走,走了七天七夜,好容 易才找到南田,寻到刘伯温。

这一天,刘伯温正在家里看书,见来了几个生人,还挑着许多东西, 便问道:“你们要做什么”送礼的人笑笑,说明了来意。刘伯温听后,摇摇头,礼 物一点不收,话语一句不讲,只顾自个走出门,装着是砍柴放羊,上山去了。送 礼的人怏快不乐地回到婺江,把去请刘伯温的情形一说,朱元璋大失所望。他想,莫不是嫌我太小气吗于是,便叫人再加绸缎一千尺,再加白银一千两,火速送往 南田。

那知道,这一回啊,送礼的人到南田村口,刘伯温就知道了。他关了 门,离开村庄,爬上后山岗,看起了风光。那些送礼人便追出了村,爬上后山岗, 总算又找到了刘伯温。一看是前些天来过的原班人马,刘伯温就笑笑说:“请你 们告诉大将军,我伯温什么财物也不要,只讨他白纸一张!”话才说完,刘伯温就 自个儿走下山岗。

送礼人回到婺江对朱大将军说后,朱元璋从黑夜想到天明,也猜不透 刘伯温要白纸是啥明堂。“真是个怪人,白银不要,要白纸一张!”朱元璋左思右 想还是摸不着底,只好糊里糊涂地对送礼人说:“好吧,就送给他白纸一张!” 白纸一张,四四方方,送到南田,刘伯温果然收下,当下就动身来婺 江。

哈哈,一张白纸胜过绸千尺,胜过银千两,请到了刘伯温,朱元璋乐 了,看看灯,灯在跳,看看火,火更旺。

朱元璋在礼贤馆见刘伯温。刘伯温对朱元璋说:“将军送我银两、绸 缎,小才不敢无功受奖;讨来白纸一张,奉还草书几行。”刘伯温果真送上白纸黑 字一张,朱元璋接过一看,大吃一惊,原来那上面写着有关时务的十八条妙计, 一条条清清楚楚,有根有据,全都说在理上。看啊看,朱元璋瞪大了眼睛,张大 了嘴巴,站起来,一巴掌拍在茶碗上,连声说:“想不到啊想不到,刘贤士真是 一片忠肠!”礼贤馆可热闹了,刘伯温只是笑笑,朱元璋心里甜滋滋的,象注满了 蜂蜜。

一天,朱元璋正在吃麦饼,只咬了一口,远远看见刘伯温走来,就放 下不吃了。他想,人家都说伯温同诸葛亮一样会神机妙算,今天倒要试试,于是 拿起一只碗扣在麦饼上。刘伯温走到身边,朱元璋就指着那碗说:“刘贤士啊刘 贤士,你说碗下是啥么事” 刘伯温摇摇头说:“恐怕猜不中吧!” 朱元璋便说:“猜不中也没有要紧吆!” 刘伯温看了一眼,便说:“将军要我说,我便说,我看那,又象日又象月,好似金龙咬个缺。” 朱元璋笑笑,看已被猜中,进而又说:“刘贤士真是神机妙算,就请 算一算我的命吧!” 刘伯温也笑笑说:“将军要我当个算命测字先生,那我就开言了,请 将军快写个字来!” 朱元璋不知是真是假,果然用手蘸着茶水,在桌上写了个“凤”字。

刘伯温知道朱元璋还在试探自己,便皱了皱眉头,闭上双目,象算命 测字人一样念了起来:“凤是凡间鸟,百鸟都朝阳。凤阳凤阳,帝王之乡,凤阳 凤阳,不是建都地方。”刘伯温每念一句,朱元璋的眼睛都瞪大三分,头颈往上 伸一伸。原来凤阳是安徽的一个县名,朱元璋出生在凤阳,一心想打回凤阳建都。

他好生奇怪,怎么自己的心思都会被猜出来呢可朱元璋却故意说:“刘贤士说的 有理,只是,地上的小蛇难成龙,山中的猢狲不敢称王,我没有想过要建都凤阳 啊!” 刘伯温知晓将军有意包藏,也认真地说:“那是我白白糟蹋了将军白 纸一张!” 朱元璋一听,连忙说:“好好,胆大骑白马,心大管天下,刘贤士志 存高远,必成大业。” 从此,朱元璋信用了刘伯温,刘伯温也尽心竭力辅佐朱元璋。文武结 合,果真建国定邦,保全了一段大明王朝太平盛势的历史。

古代人物故事会手抄报素材3:徐文长难倒窦太师 徐文长(1521-1593)明文学家、书画家。名渭,初字文清,后改文长, 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或署田水月。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年二十为生员,屡 应乡试不中。中年做过幕僚,于抗倭军事,多所筹划。后编写《会稽县志》,曾 对地方的政治、经济,提出一些改革主张。徐氏善诗文,风格新奇,不落窠臼。

所作戏曲论着、杂剧,颇有超越前人见解和打破陈规之处,有些作品表现对当时 政治现实的不满。工书法,行草纵逸飞动。擅绘画,特长于花鸟,用笔放纵,水 墨淋漓,颇有创造。对后世大写意花卉画很有影响。着作有戏曲论着《南词叙录》, 杂剧《四声猿》,诗文《徐文长全集》等。徐文长从小就很聪明,十多岁时学问已经相当渊博。

有一年秋试,皇帝派了一个叫窦光鼐的老太师到绍兴来主试,他为了 筹备考务,提前来到绍兴。

窦太师每次游街过市,总是有一块“天下无书不读”的御赐金牌扛在前 面,鸣锣喝道,耀武扬威,自以为文章压倒天下,目空一切,傲慢非常。

这天,正是盛暑季节,炎热非常。徐文长听说窦光鼐要来了,心想:
把他的御赐金牌除下,给他一个下马威。主意既定,就赤膊坦腹,睡在东郭门内 的官道当中。

“嘡嘡……”鸣锣喝道的声音越来越近。头牌执事看见一个小孩睡在官 道当中,就禀告老太师:“有个小孩挡官拦道!”窦光鼐听说挡道的是小孩,他不 以为意,吩咐停轿,自己出来看看。只见那拦道的小孩睡得很熟,连忙把他叫醒。

徐文长故作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候发落。窦太师开言问道:“你睡在石板上作什 么难道不怕皮肤烫焦”徐文长大大方方地回答说:“不作什么,晒晒肚皮里的万卷 书”。窦太师听他口气很大,就说:“既然你喜欢读书,一定还会对课。我有个课 要你对,对不出,你应该让道回避。”徐文长立刻提出反问:“如果对得准,那怎 么办”窦太师心想:一个小孩有什么了不起。就随口说:“如果对得好,把全副执 事停在这里,老夫步行进学宫!” 窦太师想起绍兴南街有三个阁老台门,便随口出题:“南街三学士”, 徐文长不加思索,回对:“东郭两军门”。窦太师一听,觉得南街对东郭,文官对 武将,而且这五个台门都是绍兴城内有名气的,不由得点头称赞:“奇才!”这时 徐文长故意问窦太师:“你那块金牌上的六个大金字,作何解释”窦太师听他问起 金牌,马上得意地说:“皇上晓得我天下无书不读,因此御赐这块金牌!”徐文长 接着又问:“那么,太师爷,你对《时宪书》总该熟读吧”窦太师被问得目瞪口呆, 暗想:不要说熟读,就连书名也没有听到过。徐文长见时机已到,把早已准备好 的《时宪书》拿出来,递给窦太师说:“太师没读过,学生倒会背。”说着,就朗 朗地径自背诵起来,背得又流利,又纯熟。

窦太师果然也聪颖,真是过目不忘,名不虚传,等徐文长背完,他也 会背了,但徐文长还能倒背,窦太师却不会。徐文长理直气壮地问:“太师爷既 有书未读,那么这块金牌将作何处理”窦太师尴尬地说:“那当然对我不适用了!”窦光鼐只好实践自己的诺言,刚想举步朝学宫走去,徐文长却叫住 他:“启禀太师,自古中国才子算浙江,浙江才子算绍兴,绍兴处处出才子,太 师要小心提防!”窦太师冷笑一声,愤然而去。

等到开考的时候,大家写好文章,收毕文卷,窦太师吩咐暂勿退场, 一面抽卷阅读,好的果然很多,特别是徐文长的考卷写得更好,但是卷后却画上 了徐氏祖先的灵位,窦太师借此提笔落批:“父亲虽好,祭祖太早。” 为了想试试绍兴才子的本领,窦太师念了一个课:“宝塔圆圆,六角 八面四方。”叫大家对来。全场默然无声,大家都想不出好句。窦太师连声催促, 全场只好举起一只手来摇摇。窦太师一看,没有不摇的人,连徐文长也在内。

这时候,窦太师洋洋得意,禁不住冷言相嘲:“绍兴果然多才子,对 起课来变呆痴!”窦太师正想返场,徐文长突然高声喊道:“太师你弄错了,我们 都已对出,而且对得很好。”窦太师一下愣住了!徐文长接下去说:“这个课我们 人人从小会对,因为考场规矩森严,不能你言我语,闹成一片,只好用手摇摇作 个暗号,就是对:‘玉手尖尖,五指三长两短。’不是很好吗”窦太师经他一说,惊 讶得呆若木鸡。

从此,窦光鼐进出府门,只听到鸣锣喝道的声音,再也看不到“无下 无书不读”的御赐金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