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个人来文|公民权利和公民政治权利公约

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个人来文

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个人来文 摘要:个人向条约监督机构申诉是现代人权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在国际 人权保护的实施制度中,个人来文机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有若干个人权条约建 立了这一制度,其中包括《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个人来文制度是通 过公约监督机构的工作得以运作。人权事务委员会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 公约》的实施机构,它主要从事三方面的工作:审议缔约国报告、做出一般性意 见和受理个人来文。人权事务委员会通过审议个人来文,对缔约国履行《公约》 义务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某些原因,人权事务委员会在个人申诉 机制中的作用发挥的有限,其工作面临挑战。

关键词:监督机构,人权事务委员会,个人来文 承认个人人权包括在国际法的内容中,承认国际审判或监督机构可以 受理个人关于人权受到侵犯的申诉,是长期以来意识形态领域、社会和政治领域 演化的结果。1977年成立的人权事务委员会是这种演化中的里程碑。

人权事务 委员会是根据《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下称《公约》)设立的条约监 督机构,自成立以来,在促进缔约国履行《公约》义务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尤其是通过对个人来文的受理。但由于《公约》没有授予人权事务委员会进行管 辖的强制权力,没有对其做出的裁决赋予有法律拘束力的性质,使得人权事务委 员会在个人来文机制中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

一、个人来文机制的概况 《公约》任择议定书规定了个人来文制度,个人来文制度是缔约国政 治妥协的产物。但只有缔约国加入《议定书》时,委员会才有权受理声称该缔约 国侵犯《公约》所保护的个人权利的来文。议定书条款在规定该制度时采取了审 慎的态度,采取“来文”的措辞而不是“申诉”,对委员会就来文做出的决定只是“意 见”而不是“判决”,表明了委员会不是司法机构,也不具有准司法性质的职权。

根据议定书第1条,委员会有权接受并审查缔约国管辖下的个人声称为该缔约国 侵害公约所载任何权利的受害者的来文。如果向委员会提交来文的个人不能自认 自己是或适当代表依《公约》所享受的权利遭到侵犯时,该来文不予受理,如第 816/1998号来文(Tadman诉加拿大)正是基于这项理由而被宣布为不予受理的。

在有些情况下,声称权利受到侵犯的个人并不了解向委员会申诉的程序和格式, 这就需要律师的帮助。这点委员会是允许的,但律师必须证明他们得到真正受害 者请其作为代表的授权或有具体情况证明阻止律师得到此种授权,或鉴于律师过去与据称受害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正当地假定受害者实际上授权律师向委员 会提交来文。当然,代理人不一定是律师,如果声称受害的人不能亲自提交来文, 委员会可以受理由另一个人代为呈交的来文,但必须证明他或她是上述受害者的 代理。凡与声称其权利受到侵害者无明显联系的第三方不得送交来文。

委员会 收到个人来文后,6个月内被控违反公约的缔约国应书面向委员会提出解释或声 明,说明原委。《公约》第3条规定,如果被认为是滥用此项呈文权、或不符合 公约的规定者,委员会将不予受理。为了防止有人滥用来文机制,《议定书》规 定来文应具名。根据《公约》第5条,委员会不得审查任何个人来文,除非已断 定:同一事件不在另一国际调查或解决程序审查之中或该个人对可以运用的没有 不合理拖延的国内补救办法悉已援用无遗。委员会应举行非公开会议审查个人来 文,他们的来信和委员会关于个人案件的其他文件均予以保密。审查过程中,委 员会参照该个人及关系缔约国所提出的一切书面资料并把提出申诉的个人和被 指称侵害这些个人权利的国家置于平等的地位,每一方都有机会对方的论据提出 意见。委员会尚不具备独立的实情调查职能,但委员会有义务审议当事各方提供 的所有材料。委员会认为:对个人的人权受到侵害的申诉只作笼统的驳斥是不够 的。在审查各方提交资料的基础上,委员会仅就案件的是非曲直发表意见。到目 前为止,委员会在审查个人来文时,没有寻求以被控违反公约的缔约国的口头辩 论形式来补充书面材料,更没有证人证言。议定书对个人来文的程序及委员会如 何处理可受理的个人来文没有做出具体规定。受理个人来文后,委员会必须决定 公约缔约国是否侵犯了公约项下的权利并向关系缔约国及该个人提出其意见。对 于委员会应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提出其意见及这些意见的地位如何:建议性的还是 有拘束力的,议定书没有相关规定,更没有受害个人如何获得补偿的规定。尽管 如此,议定书确立的个人来文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对缔约国的监督力度。从 个人来文机制的建立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公约缔约国畏惧并排斥此机构的建 立,所以《公约》本身条款没有建立个人来文机制的规定,而是规定在晚于其后 多年的议定书。因为议定书是任择性质的,所以缔约国有权选择接受或不接受议 定书,只有当来文指控的国家是《公约》及其议定书的缔约国时,人权委员会才 可以接受和审议这类来文。目前,很多人口大国,如中国,美国等不是议定书的 缔约国。毫不奇怪,只要参加议定书是完全自愿的话,那么,这种情况就不会有 所改变。

二、委员会对个人来文的裁决及目的 (一)、委员会对个人来文的裁决个人来文程序首先要求呈送到委员会的来文所涉及的问题已经经过 国内司法或行政程序的处理。因此议定书规定该来文者必须用尽可以运用的没有 不合理的拖延国内补救办法。但委员会处理个人来文决不是国内司法或其他救济 程序的延续,它是独立的程序。尽管委员会在它的处理意见中可能会要求关系国 对侵权行为给受害人合理的补偿,但它不会再把案件发回关系国,也不会把它的 意见直接送给关系国的国家机关,它只把处理的意见直接交给关系国。《公约》 及其议定书没有在缔约国与人权事务委员会之间建立组织上的关系,同样其他人 权条约建立的监督机构与缔约国之间也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隶属关系。这些独 立的监督程序与传统的审判或法院组织机构的区别是很明显的。首先从委员会的 委员选择标准来看,《公约》第28条规定,委员应具有崇高道义地位和在人权方 面有公认的专长,仅仅是建议缔约国考虑使若干具有法律经验的人参加委员会的 有用性,但事实上委员会基本是由从事律师、法官或检察官的人员组成的。在每 年三次的为期三周的会议日程外,委员们一般会继续从事他们初始的工作。尽管 他们被要求是以个人身份而非政府代表的身份从事工作,但从人权事务委员会的 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委员会成员还同时在其政府部门中担任职务。所以委员们 或多或少还是会受到本国的一些影响,在具体的工作中可能维护其本国的利益。

委员会只接受书面形式的个人来文及关系国向委员会提出解释或声 明的书面资料,尽管从议定书第5条(1)中并不能得出禁止口头程序的结论。

根 据议定书第5条(3)的规定,所有审查个人来文的会议都是不公开的。审查个人 来文时的程序过程,被委员会视为机密 ,尽管委员会在随后的“意见”中会对此 详细叙述。委员会秘书处首先做出“意见”的初稿,然后交给会前工作组,工作组 在修改后把它交给委员会全体成员会议讨论。委员会18个成员应全都出席会议以 达成一致意见,如果有的成员确实不能到会的话应写出书面的赞成或反对意见。

议定书没有规定委员会“意见”对缔约国的法律效力和救济措施。所有对委员会及 其职能的条款规定都与国内法院对法官和司法程序的要求形成鲜明对比,如委员 会审查案件的不公开性。尽管委员会与法院有根本不同的特征,但很明显,个人 来文程序也是做出裁决的一种形式。从本质上说,它是独立专家裁决个人对缔约 国侵犯条约规定的个人权利的控诉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