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引导下大学体教中的心理教育]思想引导

思想引导下大学体教中的心理教育

思想引导下大学体教中的心理教育 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体教过程中的竞争教育对大学生心理的激励体育竞技 运动的本质特点在于竞争。体育教学过程中安排的竞争活动 对大学生的心理能起到积极的影响。竞赛活动按照规则进行 平等竞争,根据竞争的结果可以把学习的目标具体化,使大 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更加明确,向某个具体任务挑战, 并通过这种对自身潜力的挖掘,实现自身能力与价值的体现, 让大学生能在体验其过程和结果中获得乐趣,同时能提高自 身的竞争意识和顽强坚持的坚强意志,提升大学生心理抗压 抗失败的能力。体教过程中的合作促进大学生团队意识与人 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往,不 仅能接受自我,也能容纳他人。在实际生活中能为他人所理 解,为他人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形成良好的 人际关系,能融合在集体的大生活中。体育教学过程是集体 进行,老师指导并鼓励大学生要为达到某个目标而互相协作。

学生们多是用身体或身体的动作、表情、眼神等身体语言交 往,可以互相影响并领会对方的想法和行为并产生亲近感, 很容易互相理解与信任,可自发地相互交流,进而进行心理 上的沟通,无形中加强了集体与团队意识,也同时促进人际 交往能力,养成遵守规范的习惯。体育教学过程可以发展认 知能力、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过程可 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发展自身认知能力,进而能维护心理健康。从社会学角度看,许多体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包括体育游戏、竞技体育等,实质上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的一个缩影。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将获得成功与失败、顺境 与逆境、整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公正与不公正等种种体 验,对学生情感的体验、人格的塑造,甚至对人生观和价值 观的确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不合理的体教过程对大学生 心理的消极影响体育教育固然有对心理健康积极的一面,但 由于有些教师没有较好地把握好尺度,致使在教学中不仅不 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反而有意无意地摧残了学生的正常 心理。这应该引起所有体育教师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 当语言与方式伤害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那些完不成体 育学习任务的学生,经常表现出轻视的态度,甚至有意或无 意挖苦、讽刺、贬低他们,诸如“你怎么这么笨的啊”“这 么简单都不会”之类的言语。老师很容易忽略体育差生也是 一个有自尊心的人,其内心深处同样渴望着老师的鼓励与称 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偏见影响学生自我评价体育教师对 体育差生的轻视往往在不自觉中产生。这种偏见以各种不同 方式影响学生,使学生的自我评价受到影响。偏见往往更容 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构成威胁。一方面,由于感受不到教师 的关心而缺乏安全感,表现出畏缩与懦弱或者执拗与反叛等 性格特征;
另一方面,学生会形成较低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期 望,甚至会“破罐子破摔”。这种情况的出现都与教师的失 误有很大的关系。过分重视体育尖子生、致使体育差生心理不平衡在大学,体育尖子生的体育成绩自然会得到高分,而 那些体育差生往往文化课成绩较好。当体育成绩的高低影响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进而影响奖学金的评选时,体育差生往 往在心理上会受到更大的打击。当体育尖子生在多方面得到 表扬、奖励时,那些体育差生们的心理“轨迹”往往在不经 意间被“扭曲”或“涂改”。

大学体育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教育对策 故而,学校在学生选课之前要做好相关的宣传与指导。

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需要多样化是指 体育教师所能展示给学生的不仅是丰富的内容,更重要的是 富于变化的方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 同特点来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设置不同的课程目标,以学 生做为主体,把学生的主体需要摆在突出位置上,让学生在 各自擅长的项目中找到运动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能。这也 要求老师在备课阶段准备充分,设计出相对较多的活动内容 与形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优化课堂环境、增 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从课堂心理氛围来说,教师良好的 心态会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环境。教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 在教学中能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的气氛中学 习。教师的情绪不断地调节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态度和积 极性,师生之间合作支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气氛促进教学 效果的提高。其次,从课堂自然环境来说要求老师科学合理 有效地安排场地与器材。体育课大多在室外进行,复杂多变的环境给学生上体育课带来一定的干扰。所以,应在课前选 好场地,选择背风、背阳、无干扰的方向,准备好体育教具, 使之整洁、美观、富有吸引力。了解学生心理状况、教学中 做到有的放矢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学校和 社会。体育教师可以利用与学生经常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加 强对学生家庭情况、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习 惯、心理健康状况,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现状等有一个全面 的了解,并逐一进行认真的分析,切实做到心中有数。这样 在教学中才能给予那些由于受家庭或学校不良影响的学生 多一些关心、爱护和帮助,并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 有针对性地引导和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以免他们的不良情 绪得不到发泄和正确引导而产生心理疾病,影响心理健康。

体育老师要加强心理教育知识的学习尽管体育教育过程对 大学生心理教育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但是老师必须要具 备一定的心理教育知识与方法才行。除了已有的教育学与心 理学的知识外,体育老师还要进行专门的心理教育知识体系 的学习与培养,加强运动心理知识与教育实施的方法学习。

因此,教育主观部门应该有针对性地对体育老师进行专门培 训,这样才能适应当代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教体结合,构建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努力 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积极开展预防性心理健康教 育。高校要在大学新生人学之初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普查, 建立心理档案,及早发现并长期跟踪了解,实行动态管理。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学过程的独特功能, 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在体育的教与学、静与动 中达到治疗的效果。学校有关部门和体育部门应积极配合, 强化体育锻炼在大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过程中的作用。

积极宣传体育健身、健心功能,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 极性,进而促进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交往能力“三 维”的健康状态。

总结 现代大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使我们意识到体育教育工 作中的责任与任务。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体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的重要渠道,因此要重视大 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教育。这就要求大学体育教师在提 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要充分运用体育课的特 点,结合学生心理及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学生心理教育,加 强自身水平的提高,采用合理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良好个 性心理的形成,使他们成为一个真正身心以及社会交往能力 都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