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论文
反思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论文 在美国,1899年伊利诺斯州《少年法院法》的颁布,标志着少年司法 制度的诞生。至今,少年司法制度已经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并成为各国法 律体系中的基本制度之一。我国第一个少年法庭于1984年11月在上海市长宁区人 民法院建立,这标志着少年司法制度在我国的诞生。此后,少年法庭因其独特的 视角、针对性的做法和良好的实践效果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认可和支持,并在 我国各地得到了成功推广。1988年7月,长宁区人民法院“少年犯合议庭”改建为 独立建制的“少年刑事审判庭”,这使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少年立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少年法庭在全国普遍建立起来,少年司法制度 从地方性制度转变为全国性制度。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之后,我国的少年司法 制度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初具规模,在保护少年合法权益、治理少年 犯罪等方面起到了积极和重大的作用。但是,与国外少年司法制度百余年的发展 历史相比较,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还欠缺成熟和完善,近几年来还出现了一系列 新的问题。 1.现状 目前来说,现在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处于在困境中发展的时期。一方 面少年法庭普遍面临案源不足、人员和机构不稳定等;
另一方面,少年法庭受到 一些质疑,因为少年犯罪问题仍较严重,少年司法制度的发展陷入困境。具体来 说,存在以下缺陷:
1.1相关立法与现状脱节 制约少年司法制度发展的主要因素一直是少年立法的不健全。我国 已经制定了专门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并取得了一 定的成效。但对于少年案件尚无专门的实体性和系统的程序性的法律法规,出台 的一些有关司法解释,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总体上说,这些规定欠缺对少年成长 状况的研究,并没有充分反映出少年特殊的身心特征。
1.2少年法庭的设置问题 少年审判制度是少年司法制度的核心制度,少年法庭也是少年司法 系统的核心机构。我国少年法庭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改革和实践,探索出了许多成 功的审判方式,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建制上的混乱,目前我国的少年法庭有二千多个,但由于我国没有《少年法庭法》,因此少年法庭组织形式混乱;
受案 范围的混乱,因为少年法庭在我国还属于一种新生事物,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受案 范围混乱的现象,大部分基层法院的少年法庭只管辖少年犯罪案件,但也有一些 少年法庭受理涉及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身心健康、人格尊严的保护案件,故在其 运作机制和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都要靠司法工作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少年司法制度要从成人司法制度中独立出来,首先应表现为组织独 立。将少年法庭设置于普通法院内的组织形式,会强化少年司法制度与成人刑事 司法制度的类似性。正如我国台湾地区李茂生教授所指出的:“于组织设计上, 以专庭的方式进行少年保护事件以及刑事事件的处理,此不仅是无法培育专业人 才,尤甚者,透过人事交流、任命的方式,少年司法与成人刑事司法的类似性会 更为强化。” 1.3具体制度上的问题 少年司法制度至少应包括对少年犯罪被告人羁押、预审、起诉、审 判、辩护、管教等“一条龙”的工作体系。我国目前少年司法一条龙工作体系的构 建还很不完备,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1.3.1少年的刑事诉讼权利得不到保障 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对于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 罪的案件,在讯问和审判时,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 而在实践中,公安机关审讯少年时却很少通知法定代理人到场,由于缺少有效的 监督措施,对少年诉讼权利的侵害便成为经常发生的现象。
指定辩护人制度也是我国刑法对少年诉讼权利的保障措施,但是实 践中由于这种法律援助是免费提供的,缺乏国家保障的措施,一些指定辩护律师 不能像委托辩护人一样认真负责地行使辩护权利,而是敷衍了事,有的辩护人甚 至基本不会见被告人,有的辩护人阅卷后也只是敷衍几句辩护词了事,有的辩护 人发表答辩意见后不再对被告人进行教育,十分不利于对少年刑事诉讼权利的保 障。
1.3.2不公开审理与公开宣判的矛盾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52条第二款规定:“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 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16岁以上不满18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但第163条第一款同时规定“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刑事 诉讼法这样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案件的公正审理,便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但同 时由于宣判的公开进行,就使少年犯罪案件的审理结果予以公开,使少年被告人 暴露在公众和媒体之下,不利于对少年身心及其成长的保护。之前的不公开审理 没有了意义,同时破坏了法律条文的内在逻辑性。
2.反思 如前所述,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能成 为我们不建立这种制度的理由。事实证明,少年司法制度无论对于青少年犯罪的 预防还是一个国家整体犯罪预防战略的实现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笔者尝试对 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做出以下建议。
2.1加强少年司法制度立法 笔者认为,我国可以在刑法总则中专章规定少年刑事责任,把少年 实体法的内容规定在专章中;
另外将对少年案件的诉讼程序和执行从现行刑事诉 讼法典中独立出来,专门制定一部《少年刑事诉讼程序与执行法》。原因如下:
我国目前的少年立法规定及很多制度都处于尝试阶段,制定少年刑法时机还不成 熟。正如有学者认为“为了满足法院处理大量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急需,一个 最快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修改刑法典的同时,单设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处遇专章, 待条件成熟之际再制定独立的《少年刑法》。”而诉讼程序是将实体法规定的罪 与刑与个案相结合的过程,执行是落实实体法内容的步骤,执行的效果和刑罚目 的与任务的实现有着重要关系,并且对少年的执行过程中有许多程序问题需要解 决,因而笔者认为制定一部集诉讼程序与执行于一体的《少年刑事诉讼程序与执 行法》是必要的。
2.2创设少年法院 少年审判机构是少年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最早的少 年司法制度的建立也是从法院系统开始的。可以说,法院系统的建设是少年司法 制度的重中之重,其创设的意义是为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契机和 动力。对于少年法院的创设也是近年少年司法制度建设讨论的热点,理论和实务 界对在我国建立少年法院问题的探讨,无疑将大大推动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建设的 进程。笔者认为,少年司法制度要从成人司法制度中独立出来,建立少年法院正 是少年司法制度独立性的进一步展开。 2.3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 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来源于英国,是指在对少年进行逮捕、讯问、 拘留和控告时,如果没有合适的成年人,如律师、法定代理人等在场,对少年犯 罪嫌疑人的供述将不得被作为定案的根据。我国法律中虽然没有“合适成年人” 的用语,但是也有要求成年人参与的法律规定,如《刑事诉讼法》第14条第2款 规定:“对于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讯问和审判时,可以通知犯 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 规定》第11条第四款规定:“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 场,告知其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我 国还没有建立强制的成年人介入制度。
因此,笔者认为应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由于 少年身心发育尚未成熟,他们需要由父母、监护人等合适的成年人在场照顾其身 心健康,协助他们与警察及司法机关进行沟通,维护其合法权益。
2.4指定辩护制度 从法律的规定上来看,我国的指定辩护只适用于审判阶段,即只有 法院才有为少年指定辩护人的义务。笔者认为,对少年的法律援助不应当仅限于 审判阶段,而应当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且为少年指定的律师,最好懂得少 年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懂得对少年犯罪者进行教育的方法。辩护人还应着重查清 以下内容:少年被告人的真实年龄;
少年被告人的犯罪目的和动机,是否初犯、 偶犯或者惯犯,如果是共同犯罪的,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
犯罪结果的危 害程度。
有刑事污点的少年是否悔罪,改过自新,在法定时间内是否遵纪守 法、表现良好,是消灭其刑事污点的本质条件。刑事污点的消灭必须是在该污点 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才能进行。基于此,笔者建议对被判单处附加刑的在罚金交纳 后,被判处缓刑的在考验期间期满后,六个月至一年;
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管制、拘役刑罚的和被宣告有罪但免予刑事处罚的,在刑罚执行完毕后或判决生 效后过1年;
被判处3年以上5年以下的,刑罚执行完毕后2年;
5年以上10年以下 有期徒刑的,服刑期满后过3年;
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服刑 期满后过5年。如果有立功表现的等,少年法庭可以根据少年本人的申请,在消 灭刑事污点的期限届满之前提前消灭该刑事污点。但在刑罚执行期间或缓刑考验期间是不能允许宣告消灭刑事污点的。少年的刑事污点消灭后,其罪刑记录一并 注销。
少年司法制度作为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重要的基本制度之一,作为保护 少年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当受到极大的关注。虽然我国目前少年司法制 度仍存在诸多问题,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不遗余力的努力,我国少年司法 制度将逐渐完善起来。
作者:杨瑞霞